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淺談《紅樓夢》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2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紅樓夢》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紅樓夢》讀書筆記1

紅樓夢中寫大觀園的建設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元春省親。這個修建的目的是特別明確的。大觀園屬於皇家園林的一種,但更確切的説是私家園林,大觀園也名“省親別墅”。元春遊園後,説“我素乏捷才,且不長於吟詠,妹輩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責,不負斯景而已。異日少暇,必補撰《大觀園記》並《省親頌》等文,以記今日之事。”這讓我想起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羣文人在蘭亭這個地方聚會的歡樂之情,作詩、寫序何等相似。

元春省親結束,大觀園閒置下來了。元春思來想去,那麼美的院子,放着實在浪費。所以吩咐下來,讓姐妹們連同寶玉一起住進去。黛玉住了瀟湘館、寶玉住了怡紅院、探春的秋爽齋、寶釵的蘅蕪苑等,各人都有了各自的住所。

與其説是居身之所,不如説大觀園就是一座精神家園。曹公在大觀園裏很好的安放了紅樓兒女情感,或者説,他更好的安放了他自己的靈魂。大觀園其實,就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一個獨立空間,這就如同陶淵明的終南山,中國古代文人的桃花源。

大觀園的一山一石、一花一木。我們在蘇州園林,或者説在中國各個角落的古代園林裏都可以看到。或者確實的説,可以看到它們的影子。曹公的偉大之處也在於,紅樓裏對古代園林藝術做了一個全方位的展示。我們來看大觀園的景緻。

“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裏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這是稻香村的景。也是李紈後來的居所。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想到了一些隱士。就連賈政看到稻香村的景緻,也説勾起了他的歸農之意。如果把賈府比作是一個政治中心的話,那麼這個稻香村無疑就是一個隱居的所在,而李紈無論如何是和賈府脱不了關係的,因為有賈蘭,因為她是賈府的媳婦。她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她的重點在賈蘭身上,這樣想的時候李紈就不是李紈了,她代表的就是古代隱居的士大夫的一個形象。一面隱居,一面又關心世事。這樣的一個形象,明顯是寶玉所不喜的。寶玉認為稻香村有人力穿鑿的痕跡,所以不喜歡這個地方。這也與寶玉不喜“走仕途經濟”的道路也是有關聯的。這也是寶玉與賈蘭的不同之處。

説到李紈不得不説妙玉,李紈最不喜妙玉。是因為她和妙玉是不同的。妙玉的出世比李紈更乾脆。妙玉帶髮修行,卻與俗世沒有牽絆。她其實是出世的黛玉。她可以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生活,而不去理睬旁人對的她的看法。她對賈府的人物都有她自己的相處之道,她不會因為貧賤富貴去結交好友,她和來賈府投靠的邢岫煙的關係就説明了這點,昔日邢岫煙家族落魄之時,她便教邢岫煙識字。妙玉的櫳翠庵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些紅梅。第四十九回寫,“寶玉於走至山坡之下,順着山腳剛轉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拂鼻。回頭一看,恰是妙玉門前櫳翠庵中有十數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這是多麼美的一副畫面,從寶玉視角來寫櫳翠庵的紅梅。也足見曹公對妙玉這個人物的珍愛,紅色原是寶玉生命的顏色。妙玉這個人物也因為櫳翠庵的景變得鮮活起來。不屈不撓這是妙玉的個性,也是文人的一種固執的倔強。寶玉對稻香村的不喜與櫳翠庵的喜也是相對的。

“忽見柳陰中又露出一個折帶朱欄板橋來,度過橋去,諸路可通,便見一所清涼瓦舍,一色水磨磚牆,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脈,皆穿牆而過。賈政道:此處這所房子,無味的很。因而步入門時,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瓏山石來,四面羣繞各式石塊,竟把裏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無。只見許多異草,非花香之可比。只見上面五間清廈連着捲棚,四面出廊,綠窗油壁,更比前幾處清雅不同。”賈政歎道:“此軒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諸公必有佳作新題以顏其額,方不負此。”這是寶釵的蘅蕪苑。古人有焚香撫琴的雅興,此處只可煮茶撫琴,無須焚香了。我的理解是,寶釵在為人處事上有天然的親和力。

好多紅學愛好者,都借賈政的那句“此處房子,無味的很”來判斷賈政對寶釵為人的判斷,認為賈政不喜歡寶釵,在他心裏的寶釵就是一個很無味的人。我不敢苟同,書中寫寶釵無書不知,曹公借香菱之口説,賈政常誇讚寶釵的學識。蘅蕪苑的異草之香非花香可比,是與她的冷香丸相對的,更是對寶釵人格的高度讚賞。細讀文本不難發現,蘅蕪苑的清雅更比前幾處清雅不同。劉姥姥遊大觀園,寫眾人游到寶釵之處的描寫,“一同進了蘅蕪苑,只覺異香撲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蒼翠,都結了實,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愛。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着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牀上只吊着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這是寶釵的一種審美,樸素大方,這也是寶釵與眾不同之處。“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瓏山石來,四面羣繞各式石塊,竟把裏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無”這是園林建造上的一個獨特景觀。玲瓏石景觀,玲瓏石產於崑山市玉峯山,與眾不同,稱為巧石。寶玉所帶的玉其實就是迷媧補天無用的一塊石頭。這兩者之間確實有深意。

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裏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於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遊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裏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牀几椅案。從裏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後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後院牆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賈政笑道:“這一處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這是寶玉命名的“有鳳來儀”,他特別喜歡這個地方,覺得其他地方都不如這個地方好。他也相當然的認為,這個地方非黛玉莫屬。如果説賈元春是俗世裏的鳳,那真正的鳳該是黛玉,這就是黛玉的瀟湘館。紅牆綠竹,只見兩邊翠竹夾路,土地下蒼苔佈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這樣的景緻我曾在成都武侯祠見過,見到時想到的也是黛玉。蘇軾曾説,“寧可食物肉,不可居無竹”。王維有詩,“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在無數月色涼涼的夜晚,黛玉或讀書、或彈琴、或垂淚、度過了她短暫的一生。

紅樓夢裏寫,黛玉最不喜李義山,卻又偏偏喜歡他的那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所以眾人想拔去殘荷的時候,她不讓。因為黛玉明白自然的就是美的。留得殘荷聽雨聲,是多麼美的意境。大概那個時候,她是在感悟生命與自然。荷花由盛到衰,每個階段在黛玉眼裏都是美的。因為她懂得自然規律,就如同荷花的殘敗,是它生命的另一種形態,也是它生命裏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從這個角度來説,黛玉又是那個真正懂自然、懂生命的人,她是如此樂觀的人。怎麼會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行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面面琳宮合抱,迢迢複道縈紆,青松拂檐,玉欄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賈政道:“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麗了些。”眾人都道:“要如此方是。雖然貴妃崇節尚儉,天性惡繁悦樸,然今日之尊,禮儀如此,不為過也。”一面説,一面走,只見正面現出一座玉石牌坊來,上面龍蟠螭護,玲瓏鑿就。賈政道:“此處書以何文?”眾人道:“必是蓬萊仙境方妙。”賈政搖頭不語。寶玉見了這個所在,心中忽有所動,尋思起來,倒象那裏曾見過的一般,卻一時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賈政又命他作題,寶玉只顧細思前景,全無心於此了。這裏就是寶玉的怡紅院。寶玉兩次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一次是見到黛玉,一次就是初見怡紅院景緻的時候。這説明寶玉前身神瑛侍者的居所就是這樣的。那個時候,他澆灌了那棵絳珠仙草。

一入門,兩邊都是遊廊相接。院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着數本芭蕉;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眾人讚道:“好花,好花!從來也見過許多海棠,那裏有這樣妙的。賈政道:“這叫作女兒棠,乃是外國之種。俗傳系出“女兒國”中,雲彼國此種最盛,亦荒唐不經之説罷了。除此之外這裏,還有滿架的薔薇,是花木繁盛之所在。劉姥姥誤入怡紅院,覺得是小姐的繡房,也足見怡紅院的精緻。怡紅院其實就是賈府的女兒國,紅樓兒女常在寶玉處相聚。他是有名的“富貴閒人”,這個綽號也因此而來。我有時候一直在想,曹公把怡紅院“佈置”成他心裏的那個園林,或者説,他把大觀園佈置成了他心裏美好園林的樣子。該是一種怎樣的情結?就如同我常常做夢,也在一個古代的園林裏“穿梭”,然後活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然後自得其樂。然只是夢境而已,曹公夢醒,面對斷井殘垣、滿地落花,“昔日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該是一種怎樣的痛心。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悽、凹晶館聯詩悲寂寞曹公寫眾人品笛賈母落淚,黛玉妙玉湘雲聯詩,寫盡世間悲涼之情。這不是偶然的。

一面引人出來,轉過山坡,穿花度柳,撫石依泉,過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藥圃,入薔薇院,出芭蕉塢,盤旋曲折,忽聞水聲潺潺,瀉出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只見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蕩蕩,曲折縈迂.池邊兩行垂柳,雜着桃杏,遮天蔽日,真無一些塵土。忽見柳陰中又露出一個折帶朱欄板橋來,度過橋去,諸路可通,便見一所清涼瓦舍,一色水磨磚牆,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脈,皆穿牆而過。這是惜春的藕香榭。眾人道:“再不必擬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個字。第五十回寫,賈母等人去惜春住處。“過了藕香榭,穿入一條夾道,東西兩邊皆有過街門,門樓上裏外皆嵌着石頭匾,如今進的是西門,向外的匾上鑿着“穿雲”二字,向裏的鑿着“度月”兩字。

這是大觀園裏的桃花源,也是惜春這個人物的一個寫照,她是紅樓兒女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活的最單純的一個。她始終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她的桃花源註定是世間無人問津者。她擅長畫景,這就如同她的命運始終活在她自己的畫裏,她走不出來,世人走不進去的。

鬆、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妙玉的梅,黛玉的竹,寶玉的鬆。從這個角度來説,他們三人之間又有着不可言説的聯繫。黛玉離世,妙玉必是那個温暖寶玉之人,他們之間不一定是夫妻,但一定是知己好友。

大觀園裏寄託了紅樓兒女的情感,那是一個精神家園。抄件大觀園無疑就是對這個精神家園的一種侵犯。都説抄件大觀園是賈府被抄的一個“先兆”。寶釵是最早抽身的,從大觀園搬出,想來是那樣痛心的事,意味着放棄了一種精神上的堅持。這也是我一直認為寶釵最後和寶玉成親並非她所願。賈府被抄,人丁散落,大觀園這個精神家園又怎會獨存?人與自然之間有不可言説的奧祕。大觀園因元春起,最後因她而終,實在又是別有一番深意的。

有時候想一想,頓生羨慕之情。他們真的就活在詩裏畫裏,就如劉姥姥所言這院子就跟畫似的。高牆大院,他們或許都不能像寶琴那樣可以隨父出遊,但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個園林。所以晴雯搬出大觀園便香消玉殞了;迎春出嫁回來也是惦記她的居所紫菱洲;探春也是遠嫁他鄉,離開了大觀園。

我以前認為曹公對蘇州是有一定情結的,對蘇州園林也是有情感的。其實,細想來,園林情結、山水情結是中國文人一直以來的一個情結,趙佶的艮嶽、劉徹的上林苑、無不都是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時代變遷,那些園林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其實,細細想來,大自然才是最美的園林,然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祕密的精神園林。

淺談《紅樓夢》讀書筆記2

曹雪芹著《紅樓夢》,在悼紅軒“批閲十載,增刪五次,”寫盡世間悲喜人生,寫得又何嘗不是他的一生?

如果沒有生在世家,沒有經歷過由盛到衰的過程,也斷然不會寫出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那麼多人物的不同命運、不同悲劇。也斷不會把世間人情冷暖,寫得那麼深沉、那麼悲涼。

一、紅樓夢裏的大喜大悲

元春省親無疑是紅樓夢裏最大的喜事。“寧榮二處人丁都齊集慶賀,熱鬧非常。”一方面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足以説明皇帝對賈家的厚愛,容許元春省親更是莫大的恩賜。元春省親在大的方面來説一種賞賜,更多的是賈府地位上升的一個象徵。作者把那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景象寫得淋漓精緻。另一方面,是親情方面的原因,骨肉團聚,在平常人家最基本的相守在他們看來竟是奢侈的.,想來這才是作者的重點。

那麼紅樓夢裏的大悲之事是“秦可卿之死”嗎?好多紅學者都習慣拿可卿的死來探究元春的升職,來探究紅樓背後的奧祕。劉興武先生的“公主論”就認為,是元春的告密導致了可卿的直接死亡,那麼可卿的死亡和元春省親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可卿死亡之悲產生了元春省親之喜,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一直認為,紅樓夢裏的大悲是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淒涼,凹進館聯詩悲寂寥”。這一回,作者寫賈母等人在凸碧堂賞月,開篇就寫賈母見鳳姐、李紈病着,薛姨媽寶釵二人又不在,在那個閤家團圓的中秋之夜賞月,賈母開始感傷,病的病,弱的弱,竟不如往昔熱鬧了,這裏面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那就是賈母已感賈府的頹勢。品笛喝酒,喝道中間竟流下淚來了。而後寫黛玉、湘雲在凹晶館聯詩,最後二人和妙玉在櫳翠庵聊天,相互取暖,悲涼至極。這才是大觀園裏最悲涼的夜,與前面熱鬧的大觀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總在想,曹公晚年孤苦無依、再寫這種對比、這種反差。心裏對親情對骨肉團聚的渴望。

元春省親,是何等熱鬧、何等榮耀。骨肉團聚,元春忍悲強笑説,“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説説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黛玉湘雲在凹晶館聊天,湘雲説,“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説的不錯。説貧窮之家自為富貴之家事事趁心,告訴他説竟不能遂心,他們不肯信的;必得親歷其境,他方知覺了。就如咱們兩個,雖父母不在,然卻也忝在富貴之鄉,只你我竟有許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連老太太,太太以至寶玉探丫頭等人,無論事大事小,有理無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況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讀到此處,淚落如雨,元春的不遂心、黛玉湘雲的不遂心、老太太的不遂心,想來也是曹公的不遂心吧。

曹公借賈母之口説,“可見天下的事本難十全”。卻借黛玉之口説:“事若求全何所樂”。兩種心境完全不同,賈母是客觀接受,而黛玉是主觀接受,層次更高。

我發現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就是寶玉在這兩個重要場景都沒有出現,或者確切的説,他並沒有“參與”。元春省親,大家都高興,獨他悶悶不樂,因為秦鍾之死,他自身本能的躲避這種熱鬧;而在中秋賞月,他也因晴雯的病,早早睡了,沒有參與這樣的悲涼。這實在又是作者的別有用心。大觀園裏眾人的高調的樂與喜總與寶玉悄然的落寞放在一起來寫,我有時候一直在想,曹公在經歷人生大喜大悲之後,內心應該是平靜的吧,都説喜劇其實是最深的悲劇,紅樓高調的樂與喜背後都隱藏最悄然、最落寞的悲涼。

二、紅樓夢裏的紅白喜喪

紅樓開頭最大的事情,莫過於秦可卿的死。從可卿的棺木到賈蓉被封為龍禁尉,從來的官員品級到賈府的排場,無不在彰顯賈府的地位與權勢。而與之對應的就是寶玉的婚事。所以,我個人認為曹公寫可卿之死是有伏筆的,這樣盛大的場面為得就是寫後來寶玉婚事的簡樸。賈府被抄寶玉犯病,在這樣倉促的情況下,寶玉的婚禮必定是潦草而簡單的,這樣的對比也足見世家每況愈下的人情冷暖。

而這兩件事情,寶玉都是主角。從聞可卿之死寶玉吐血到寶玉和寶釵成親,他一直是中心人物。而這都是寶玉的恨事,可卿之死對他的衝擊是比較大的,這是他第一次接受一個美好的女性被摧毀。黛玉離世,不得不與寶釵結婚,也是對他最後的打擊。

三、紅樓裏的悲喜人物

我覺得紅樓夢裏最有意思的兩個人就是香菱(英蓮)和嬌杏。他們兩個本是主僕,都跟賈雨村有密切的聯繫。雨村當日窮困潦倒,都是香菱之父甄士隱屢屢資助,雨村也是在那個時候偶然間邂逅了嬌杏,只望了彼此一眼。就此二人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英蓮走丟,被拐子拐賣,最後被薛蟠帶到賈府。而嬌杏在大火之後,隨甄士隱夫婦回到他的岳父封肅家,後被一乘小轎送到賈雨村府邸,生了兒子,被扶了正。自此主僕身份顛倒。這是最極致的悲與喜。我們把英蓮的悲總結為“有命無運”;把嬌杏的喜歸為“僥倖”。

四、寶玉身上的悲與喜

寶玉的悲喜都離不開世間美好的女子。“我看見女兒便清爽,看見男兒便污濁”。它的喜在於他遇到了那麼多的女子,賢惠的襲人、直爽的湘雲、愛他懂他的黛玉、紅顏知己妙玉等,是他們滿足了他當保護傘的這個慾望,而寶玉的悲也在於他最後眼睜睜看着一切美好在他面前轉瞬即逝,而無能為力。一次次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他的無能為力是無奈的、是心酸的。這個悲劇從可卿之死便開始了,金釧投井、晴雯被逐、黛玉離世。

特別想用一句名言來形容寶玉,“我從未長大,卻從未停止過成長”。

縱觀紅樓全書,寫得都是悲與喜。寶玉的悲喜、黛玉的悲喜、四百多小人物的悲喜、整個賈家的悲與喜,以及上流社會的悲喜,乃至與社會的悲喜。這所有的悲喜交織在一起,就成了紅樓,成了人生。然每個讀者總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讀懂這世間悲喜。這也是紅樓之所以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讀紅樓,常想起黛玉的“事若求全何所樂”。紅樓殘本也不應該是天下恨事。相反,因為後四十回遺稿,眾多紅樓愛好者對紅樓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探索,對紅樓背後的人性與人生的悲喜產生了思考。實在是欣慰的。這樣紅樓的悲喜就有禍福相依的味道了。

淺談《紅樓夢》讀書筆記3

天氣回暖,舍友拿出了她泛黃的舊本,據説是祖傳的一本《紅樓夢》。燃起了我的興趣。當天下午就去圖書館借了兩本書,上下兩冊。其實以前也是讀過的,只是用電子書看“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等,循環播放着葬花吟。

苔米之前看的紅樓,超級喜歡晴雯。我呢,就在啃一本無障礙的三國。偶然看人説了一句,不深讀幾遍名著,難得其中深味。

看了之後會有種沉鬱之感。因為“一面説,一面便挨近身來,悄悄道:‘我想寶姐姐送你的燕窩……’”一句,立馬查了一下,翻出了“寶釵聯合丫鬟等暗害黛玉的陰謀論”,分析得頭頭是道。

“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説話,倒有些識見。’,寶釵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閒言中,套問他年紀、家鄉等語,留神窺察其言語志量,深可敬愛。”

並不在意,是出現次數最多的,不在意金釧之死,乃至後來人都聞“寶二奶奶是個冷人”

知世故,洞人心,任是無情也動人,任是動人也無情。不過還是找了很多例子,讓我愈發喜歡寶釵。

“話説寶釵分明聽見林黛玉刻薄他,因記掛着母親哥哥,並不回頭,一徑去了。”

“寶釵久察其不軌之心,每每隨機應變,暗以言語彈壓其志。金桂知其不可侵犯,便欲尋隙,苦得無隙可乘,倒只好曲意俯就。”

“自此後,遂改了‘秋’字。寶釵亦不在意。”

“那寶釵任人誹謗,並不介意。只窺察寶玉心病,暗下鍼砭。”

她的涵養,大度,體察人情,寬容隨和,還有“寶釵撲蝶”一段,也不乏靈氣。這樣的性格,沉穩大氣。

而黛玉呢,出場自帶仙氣,附着悽美。是傷春悲秋的黛玉,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哪裏才能求得一片淨土?是完美主義、理想主義者。

周汝昌這樣説:“他喝的那茶、吃的那酒,是千紅一哭,萬豔同悲。他在環境裏看到的那個冊子,沒有一個好命的。你在這樣一個偉大的主題思想深度之下,去分別到底是林黛玉好?還是薛寶釵好?”

他卻提出了別開生面的角度,就是關於燕窩的“陰謀論”,他説是打着傘——“碧傘紅燈”,那個詩情畫意。油漆傘是綠的,提的燈是紅的,在小雨中渡過沁芳橋。翠月堤那邊,蘅蕪芫那邊,也有丫鬟婆子來了,也打着傘,送燕窩來了。“我説句冒昧的話,這才是《紅樓夢》的精華。”

讀《紅樓夢》中詩意的情節是一種享受。“早飯後,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從頭細看。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樹上桃花吹下一大斗來,落得滿身滿書滿地皆是花片。寶玉要鬥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着那花瓣,來到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芳心閘去了。”

“鵝黃箋上寫着‘木樨清露’,那一個寫着‘玫瑰清露’。”

“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光雪浪。”

“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只見窗外竹影映入紗窗,滿屋內陰陰翠潤,幾簟生涼。”

“將一更時分,真是風清月朗,銀河微隱。”

“忽見寶琴披着鳧靨裘,站在山坡背後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着一瓶紅梅。”

《紅樓夢》,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悲劇意識,一種很深的對於人生意義的探求。

人倫和人情的變化,價值的失落,陋室空堂,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林黛玉天生喜散不喜聚,他想得也有個道理。

他説:“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

那寶玉的情性只願常聚,生怕一時散了。感時傷世,彷彿於廣袤天地中觀看浮生萬象,繁華與落寞兼而有之。不同的閲歷、年齡讀書都有不同的感受。知識淺薄、難推其意也無妨。細細從頭看一遍就好。作者:桔子不是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