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有關管理類書籍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7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管理類書籍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管理類書籍讀書筆記

管理類書籍讀書筆記1

西蒙是管理學界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他的理論已經滲透到管理學的不同分支,成為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石之一。現代企業經濟學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於西蒙的思想。

他的貢獻在於將社會系統理論同心理學、行為科學、系統理論、計算機技術、運籌學結合起來考察人們在決策中的思維過程,並分析了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及其使用的傳統技術和現代技術,提出了目標—手段分析法等決策的輔助工具,被人們認為對經理人員的決策有幫助,併為今後對人工智能等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礎。《管理行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主要內容:

(1)決策制定和管理型組織;

(2)決策的事實要素與價值要素;

(3)管理行為中的理性;

(4)組織的均衡;

(5)權威的角色;

(6)溝通;

(7)效率準則忠誠與組織認同;

(8)組織的剖析

初讀此書,覺得內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論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動的例子解釋其中的道理,所以讀完此書讓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對於決策的分析,那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決策是本書所論述的中心內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説"決策與管理幾乎是同義的""決策行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論的詞彙必須從人類抉擇的邏輯學和心理學中導出"可見一開始西蒙就定下了全書的基調即是管理就是決策。決策在管理為什麼那麼重要呢?其實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個決策的好壞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命運。例如:60年代福特汽車的經理愛奧酷卡認為公司新車的發展方向要進軍青年人市場,因此設計符合美國年輕人的風格,從而使公司大獲成功。而與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豐田公司大量召回問題汽車嚴重虧損的案例,是因為之前其經理過度的成本控制決策,雖然前期使公司獲利,但是為車子質量問題埋下了嚴重隱患,導致現在問題爆發。因此可見決策的重要性。

那麼究竟如何作決策才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呢?書中提到了很多,我對於其中三個方面很認同而且很受啟發。

首先是作者提到了有限理性這個觀點,對此,西蒙的研究中有一個著名的"螞蟻"比喻:一隻螞蟻在海邊佈滿大大小小的石塊的沙灘上爬行,螞蟻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軌跡,絕不表示螞蟻認知能力的複雜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複雜性。螞蟻因為其視野的有限因此遇到石頭障礙物只能繞行。與之類似的,人們的認知也是帶有侷限性的,而且人們永遠無法達到毫無錯誤,十全十美的認知真理的程度,就連獲得多個博士學位的西蒙自己也承認還有很多東西不瞭解,因此人們的決策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完美。所以我認為人們在做決策時就不要認為能完美無瑕,而要會取捨選擇最優的方案。而與此同時,人們的知識結構水平越高,所作出的決策就越合理,因此不斷學習提高知識水平有助於人們作出合理決策。

其次,第二個方面是提到了作決策時的兩個重要的要素,即事實要素和價值要素。事實要素是對環境及環境的作用方式的某種描述。價值要素是關於管理者對某種事物喜好的表示,表明對該事物的某種判斷。簡單來説就是價值要素是決策要達到的目標,事實要素是決策的手段。西蒙對這兩要素提出了很新穎的方法論,他多次強調:"不應把決策本身看成不可分解的單位",就是認為決策不應該是孤立的而應該是有聯繫的,即當一個決策的目標達成了可以轉化成下一個決策手段從而為下一個目標的實現服務。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俗話説的好,"一口吃不下一個胖子"當我們遇到很複雜難以決策的問題的時候,不妨劃分為若干小決策,循序漸進一個個逐層攻破。

第三個方面作者提到了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所謂程序性決策就是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決策,經過多次實踐對應於相應的問題形成的解決方法,簡單的説就是一種經驗。作者認為決策者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程序性決策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省去很多思考的時間而且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作者自己也舉了親身的例子,他小時候很喜歡下象棋可是之前一直下的不好,後來他有意識的去研究和記了第20步象的幾種不同走法並應用自如屢試不爽,擊敗了眾多高手。像他一樣其實象棋大師腦子裏存有數以萬計的棋譜,對手的每一步棋都有相應的對策,讓他們才能在比賽中游刃有餘。然而非程序性決策同樣重要,這主要是指個人隨機應變的能力,有句話説的好,"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能在沒有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隨機應變做出創造性決策同樣也是對管理者的考驗。因此這兩種決策能力都是平時應注意培養的。

本書對於管理的理論真的非常豐富,我只是選了其中的一些來談了自己微薄的觀點,書中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繼續去學習和研究。不過真的很感謝這本書,它教會了我很多東西,讓我知道了"管理就是決策"的意義,讓我受益匪淺。

管理類書籍讀書筆記2

近期讀了週三多和陳傳明和撰的《管理型——原理和方法》,對於企業管理中的創新講述的鞭辟入裏,遂頗有感慨的寫下了讀後感。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為管理的核心職能,甚至把創新視作管理的靈魂。

創新,在企業的管理中有着不容小覷的作用。由於知識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極大地加速了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從而引導着企業組織的創新,影響着企業組織的變革。

一、企業管理創新

創新首先是一種思想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是一種原則以及在這種原則指導下的具體活動,是管理的一種基本職能。企業系統在運行中的創新要涉及許多方面:目標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機構和結構的創新以及環境創新。要有效地組織系統的創新活動,就必須研究和揭示創新的規律。創新是對舊事物的否定,是對新事物的探索。總結眾多成功企業的經驗,成功的創新要經歷“尋找機會、提出構思、迅速行動、忍耐堅持”這樣幾個階段的努力。

企業系統的管理者不僅要根據創新的規律和特點的要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創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組織下屬的創新。首先,要正確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其次,要創造促進創新的組織氛圍;再者,需要制定有彈性的計劃,並且正確地對待失敗;最後,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獎酬制度。

二、企業技術創新

與企業生產製造有關的技術創新,其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從生產過程的角度分析,可分為:要素創新、產品創新、要素組合方法的創新。但是無論是何種內容的技術創新,最終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

創新源於企業內部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機會。美國學者德魯克把誘發企業創新的所有不同因素歸納成七種不同的創新來源:意外的成功或失敗、企業內外的不協調、工藝過程的需要、產業和市場的改變、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及新知識的產生等。

任何企業都在執行一套符合自己特點的技術創新戰略,而在無意識中形成的技術創新戰略是一系列選擇的綜合結果。這些選擇一般涉及創新的基礎、對象、水平、方式以及創新實現的實際等多個方面。

三、企業組織創新

企業是人的集合體,企業績效取決於其成員的努力。這些成員是在企業活動的不同時空提供這些努力的,要使這些努力轉變為對企業有效的貢獻,必須對他們在企業活動中的行為進行引導和整合。

企業組織創新包括了企業制度創新、企業層級結構創新以及企業文化創新。

總之,沒有創新的企業註定是落後的,沒有創新的企業註定是沒有希望的,我們要順應發展趨勢,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在企業或組織形成創新的良好氛圍,促進利潤增長,推進企業發展。

通過對該書的研習,我對企業管理有了初步的涉獵,對於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必然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管理類書籍讀書筆記3

《科學管理原理》主要分為兩章,科學管理的原理和科學管理的原則,闡述了科學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目標和基礎;科學管理的重要性與優越性;科學管理原理的具體思想和方法;最後給出科學管理的定義。“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

《科學管理原理》是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方法解決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正如泰勒的定義,這套理論的內在邏輯是,僱員和僱主利益具有一致性,除非實現僱員財富最大化,否則不可能永久地實現僱主的財富最大化,而財富最大化只能是生產率最大化的結果。因此可以利用這種絕對的一致性來充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通過管理人員和工人親密無間的、個人之間的協作,用科學的方法培訓和發掘僱員的技能來提升個人工作效率,達到提高生產率,同時滿足工人的高薪酬,僱主的低產品工時成本這一目標,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這其中包含三個重要的步驟,首先要通過調查研究將動作規則和作業條件進行優化完善,形成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接着管理人員將這套方法傳授給工人,對其進行專業、科學的培訓;管理人員要和工人親密交流、密切合作將科學高效的方法運用在工作當中,用科學的方法替代工人的主觀經驗和臆斷。在這個過程當中管理人員和工人各自承擔自己的職責,而不是由工人承擔大部分任務,事實上管理人員應當承擔起那些工人無法勝任的任務。

受制於當時的經濟社會背景,科學管理原理的思想和方法雖然很簡單,現在看來有很多侷限,比如僅僅運用於個體工人提高效率而缺乏作為企業整體的方法指導,僅僅用利潤來衡量僱主和僱員的利益,但是其解決當時工作效率低下問題的目標無疑是圓滿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