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活着讀後感(通用9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後感範文(通用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活着讀後感(通用9篇)

活着讀後感1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這部小説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湧現,撞擊着藏在深處的靈魂,《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啟發。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為命運到這裏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願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後,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為命。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並沒有自哀自憐,在稍許的麻木後,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着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説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於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鬥志。

《活着》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着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為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讀後感2

我認識一位老人。他黝黑的臉就像浸了鹽的老鹹菜一樣,一笑起來,臉上的皺紋就縱橫交錯,在陽光下深深淺淺,如同泥濘的田間小道。他早已老眼昏花,但講述起自己故事時,眼神就像村頭那口老井底下的水,深沉平靜得沒有一絲漣漪。他唱起歌時,嗓音粗啞得令人感動,尾音隨着傍晚的風飄揚: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這位老人,叫福貴。可悲的是,你在他的一生中找不到太多榮華富貴的影子。相反,貧窮、飢餓、死亡在他看來已司空見慣。他遭受着時代紛亂與黑暗的折磨,在他一生的泥濘中奏出了生命的最強音——活着。

福貴用離奇地戲劇化的遭遇展現着生活的真實。人類總是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因為真實幾乎都在訴説着醜惡和殘酷,如同黑色的滑膩粘濕的泥漿從這裏一直覆蓋到終點,讓人難以抽身解脱。可執意艱難前行的人們,在泥淖中吃力地拔出一條腿來,又立馬把這條腿深深地往前方陷下去,就如同福貴。

福貴年少時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發誓重新做人後,卻意外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千難萬險熬過戰爭活着返鄉,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鳳霞不幸變成了聾啞人;生活不斷繼續,往往剛見起色,悲劇又接踵上演:兒子有慶被抽血過多而死,鳳霞因生孩子而死,女婿二喜因打工事故而死,最後唯一的孫子苦根也死去了。他在生活的泥濘中跌跌撞撞地跋涉,一次又一次深陷絕望的黑暗。他目睹過戰場上坑道里成堆的屍體,他抱過太多至親至愛人的屍體,死亡挾裹着貧窮一次又一次向他獰笑,他只能任淚水奪眶而出。

可是這個富貴又能怎麼樣呢?繼續走吧,兩隻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變成牛。家裏啊,也會越來越有錢了。正如他母親所言:"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面對命運的無情,福貴是想得開的。"做人還是平常一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甚至在他孑然一身時,他都能寬慰自己:"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想想又很踏實,全家人都是我送的葬,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渺小脆弱的生命彷彿只能通過這樣的"精神勝利法"一般的自我安慰,來獲得一丁點苟活的力量;他的活着,也似乎只是一種螻蟻般的苟且罷了。

是的,在時代齒輪的碾壓下,福貴是弱者中的弱者。他沒有辦法從他的困境中抽身而出,他甚至沒有想過去咒罵這永遠也走不出的黑暗,他只是默默流淚,默默忍受,默默地,拔出腿來,繼續向前走。然而,和別的弱者不同的是,他沒有像縣長春生,因為在文革中受到非人折磨而上吊自殺;他也沒有像魯迅筆下的小人物,因為自己生命艱難便在對他人的鄙薄中尋得安慰。是的,他並沒在絕望中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者在黑暗中抽刀向更弱者。他只是掙扎,在埋葬了至親至愛之後,面向死亡,繼續活着。所以,這個向死而生的弱者,何嘗又不是一個強者中的強者呢?儘管他無法改變,沒有反抗,但他敢於直面死亡與絕望,於最濃黑的泥淖深處,在靜態命運的默默承受中,絕不放棄,絕不認輸。這哪裏是"好死不如賴活着"的消極苟且?面對死神,"活着"本身,恰恰就是一種進攻與反抗!

所以,中國幾千年來的農民們,即便只是忍受和默默前行,他們也是脊樑;所以,世界上那些忍辱負重的民族,即便在艱難中喘息不已,他們也是英雄。《活着》能憑藉福貴這樣一個最卑微的生命而撼動了世界無數人的心靈,恐怕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吧。

只是福貴何以能夠成為強者呢?他那堅忍不拔的信念又是從何而生的呢?

是家人。

在苦難面前,沒有人能夠孤軍奮戰。一家人,始終被放在福貴心頭第一位。戰後歸來的他,看到家珍和一雙兒女都活得好好的,他的心就放下了。"我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家珍的相濡以沫、不離不棄,不禁讓福貴心裏一陣痠痛又欣慰。妻、子、孫三代人,一路走來的温暖情意今生今世怎捨得棄擲!他在吆喝老牛時,他嘴裏也呼喚着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彷彿看到一家人在泥濘中歡聲笑語,勤勞耕作,彷彿在感受他們的温存……

家庭、倫理、親情的支持下,福貴在苦難中與生活和解,看到了活着的希望與意義。也許人情,是人活下去最根本的支柱。李澤厚先生曾經強調,"情"作為人的感性生命存在基礎,在實踐活動中可構建人的理性能力,最後再次實現向感性生命的迴歸。親情讓福貴感受到活着的價值,它讓苦難成為温暖親情最鮮明的底布,親情與苦難的交織,讓最黑暗的泥濘也生出了不同尋常的況味,從而實現了對苦難的超脱與接納。由此可見,親情在福貴各個生命階段中着?實具有深遠的意義。

泥濘,是最令人困頓絕望的,也是最養人的。鄉下人相信,無論身上哪弄破了,都往身上貼一塊濕泥巴。當福貴兩隻腳深陷泥濘時,家人的關懷是他心靈的滋潤與慰藉,不斷激勵他在泥濘中繼續前行。

《活着》恐怕因為藝術的創作而帶有戲劇化的成分,然而我們每個人仍然總避免不了有一段在泥濘中狼狽不堪,艱難探索的生命時光。只要生命永不退縮,樂觀直面慘淡,泥濘中的"活着"就有了最真實而珍貴的意義。

活着讀後感3

看到《活着》這本書時,我的腦際浮現出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

“生命”是多麼嚴肅的話題?我們仰觀環宇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有生命都在競先綻放自己的美麗,無論是亙古永恆的日月,還是曇花一現的流光;無論是長命上百的神龜,還是撲火而亡的飛蛾。然而,我們卻幸運地成為茫茫生命體中一種特殊的存在:人。

幾日之前,一篇新聞報道讓我看完後坐立不安,思緒如揚起的塵埃久久無法落定。一位十七歲的少年,在與母親爭吵一番後,縱身跳橋身亡,獨留母親一人在橋邊嚎啕大哭,瞬間崩潰。我想,像這樣的例子在社會當中應是不勝枚舉,而且世人也早已漠然,見怪不怪了吧!然而,對於一個如初升的朝陽般的孩子而言,放棄生命需要多大的勇氣呢?我的思維凌亂且空洞,只得閉上眼睛跨越時空對話於那個坐在田間地頭,滿臉褶皺堆積起笑容,抽着煙袋笑對命運的“福貴”了。

福貴,本是大福大貴之意,其父母取名也是本着此意。然而,命運卻總喜歡與人的願想背道而馳,讓人大跌眼鏡。年少的福貴是標準的紈絝子弟,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琴棋書畫一竅不通,因而渾渾噩噩虛度半生。但狗血的劇情總是在不經意間開始逆轉,隨着福貴無尺度的揮霍,整個家業終於走向潰敗……貧窮後的福貴開始經歷生活的苦難,開始頓悟生命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然而,願景中的命運只留下一陣冷嘲熱諷,並揚長而去。經歷戰爭,生死一線僥倖而活,歸來卻看到的是母親亡故,女兒失聰;當一家人生活和美時,兒子因救人而離世;女兒嫁得良人,邂逅幸福,卻因難產去世,緊接着妻子也悲痛離世;以為艱難的生活就要結束之時,女婿卻因一場意外亡故,剩下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在福貴因這一棵獨苗而勉強找到一絲慰藉之時,外孫因吃東西噎着沒了氣息。

我們當代人何其幸運,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裕的時代,我們不用害怕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不用憂心茅屋為秋風所破,財富為盜賊所挾。然而富裕的背後也相繼而生出一些驕奢淫逸之風,如習慣了嬌慣的孩子們,便像是年輕時的福貴,不知生命存在的價值,肆意揮霍滿足內在的迷茫,倘若這些富裕不復存在或被人拿去,便如大海上的船舶失了航線,只剩下望洋興歎。

可我們活着是為了什麼呢?為何剛十七歲少年會捨棄生命?為何當代人對生命漠視的人越來越多?為何我們現代人的生命如此脆弱?我瘋了似的在思維的阡陌中穿梭,找尋着我想要的答案,卻始終看着年邁的福貴佝僂着身子半倚在田間樹下,望着散發着金色餘暉的夕陽沉思,直到困頓的我栽倒在路邊,思維如光速般穿越白瑕的雲朵,暗黑的穹空,蒼茫的宇宙,睜開雙眼,才明白原來我們苦苦找尋的,活着的意義,只是:好好活着。

餘華先生着《活着》一書,旨在告訴我們,無論面對何種災難,遭遇人生的何種不測,都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如福貴一樣,即便是家業的潰敗,妻兒的離去,女兒的不幸,母親的長逝,女婿、外孫的意外……即便心中已是千瘡百孔,已是血滴成河,都要繼續好好活着,如金色的夕陽般,為世間留下自身散發的五彩斑斕。

生命是一首歌,我們都是寫歌的作者;生命是一首詩,我們都是賦詩人;生命是一條無止盡的河流,途中有流經細石的叮噹作響,有烈日照耀下的閃閃發光,有暴風來臨時的驚濤巨浪,有冬雪覆蓋下的靜靜流淌……但無論經歷生命哪種姿態,記得:好好活着。

活着讀後感4

小説講述的是一位叫福貴的老人悲慘的一生。福貴曾經是一個闊少爺,家境很好,但到了他爹這一代,家道開始衰敗,他爹爹生活奢侈、揮霍。而福貴比起父親來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吃喝嫖賭,無惡不做,終於在一次賭博中,上當受騙,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輸給了別人。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父親也被氣死。從此,他和母親、妻子、女兒相依為命,過起了自力更生的農家生活。母親由於過於勞累,生病在牀,一次,福貴去給母親取藥,被 抓住,作為莊丁送上前線。戰場上,他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看到了一次次的死亡,他思念自己的親人,渴望能夠活下去。兩年後,他幸運的回到了家,母親原來已經死了。悲傷之餘,唯一能讓他高興的是他有了一個兒子,但是,他不幸命運這時候才剛剛拉開序幕。

福貴家庭雖然貧窮,一家人卻生活的非常幸福,兒子有慶也在健康的成長,一次學校組織給縣長的太太獻血。有慶由於先天的營養不良,再加上抽血過多竟然死去。福貴又受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自此,全家完全沉浸在了一種悲痛的氛圍之中。一直到又聾又啞的女兒出嫁時,全家才有了一點歡樂。然而,上天並不憐憫這可憐的人,仍舊一次一次的把難以忍受的苦難向他降臨。先是自己的女兒難產而死。接着是自己的妻子難以忍受喪子、喪女的雙重打擊而去世。福貴只得和女婿二喜以及外甥苦根生活在一起。然而更加讓人難以意料的是,二喜卻在勞動時,不慎被兩塊水泥板夾死。自己的唯一一個親人--外甥苦根最後也意外的離老人而去!!最後,和老人相依為伴的只有一頭老牛。

一次次的死亡,都是主人公老福貴不緊不滿、平靜寧和的敍述出來的,該長哭當哭時,他無動於衷,該唏噓感慨時,他不肯多談半點。老福貴把所有洶湧的情感都潛進了冷漠的敍述之中,我的心中卻引起的最強烈的震撼。我不敢想象,誰也不敢想象,如果故事裏的主人公換作是我們,我們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勇氣!但老福貴卻活了下來,而且心裏感到無比的踏實。

老福貴是這樣説的: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是很靈,村裏人説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説。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裏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屍的人,村裏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裏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屍的那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我真的不想折騰我的感情,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但是面對着這樣欲哭無淚、欲歎無聲的敍述,誰的感情不像一鍋煮沸的水呢? 人為什麼而活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眾説紛紜而沒有結論的話題。但是,我卻覺得作者餘華説的更有道理。

餘華這樣説: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妻子家珍,她對人活着的意義看的明白清楚。她告訴福貴説:“我也不知道什麼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這不是對餘華這種“活的哲理”的最好詮釋嗎?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傾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藴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好好活着,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

活着讀後感5

《活着》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面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裏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不過的生命。

少年去遊蕩。老人叫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着幾代家業,不聽長輩教誨,辜負對他百般忍讓,如故跟着他的妻子,最終賭光了幾代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着喪父,為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後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為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為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老年做和尚。福貴親手埋葬了所有至親至愛的人,老來卻是無牽無掛,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他似乎看透了一切,也不去抱怨,也不去哀悔。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管是對是錯。他説:“這就是命。”他唱響了“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用一句自嘲歸結了自己的一生。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裏,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只有受着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隻有隨着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為他感歎。是他強忍着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過於乏味,讀初三的時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畢業,以為過了中考這一關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只要熬過初三,接下來就是輕鬆愉悦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初中畢業了,可這卻是高中的起點,還來不及暢快的舒口氣,又得咬緊牙,開始高中的馬拉松了。我曾問自己,這麼苦是為了什麼?卻總也找不到結果。福貴的一生似乎讓我有些明白。這就是生活。

耕牛活着,就得拖起耕犁,忍受風吹日曬,一步一步往前邁;駱駝活着,就得踏上沙漠的征途,忍受風沙和飢渴,一步一步向前走;人活着,就得忍受現實,現實不盡人意,你若無力改變,就必須得受着。福貴被拉去當壯丁時,想着遠方的那個家,死裏逃生活着回來了,我們在不盡人意的生活中也要牢記着心中的信念,為着信念忍着,看淡物喜幾悲,忍住現實的坎坷,活着,好好活着。

身為一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我經歷的磨難是少之又少,與大人比,與福貴比,與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初中堅韌是為了中考,那麼高中堅韌便是為了高考。我們應該少抱怨,腳踏實地的前進才是正道。

活着讀後感6

一本好書是怎樣的?很簡單,凡是讓你動之以真情的書便是好書。那種書像擁有魔法,揮動仙棒,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迴盪,而後留下一種感動,或喜或悲。這就是好書的魔力,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着》就是這幺一本好書。

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人們都珍惜着。生命是一個過程,譬如畫畫,如何用色彩將一張白紙變得美麗;譬如寫作,如何用字符將一個故事表達;譬如唱歌,如何用音樂將文字吟唱……生命的意義,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這個過程叫做活着,那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付出了什幺,又得到了什幺?我們不斷昇華自我,又為了什幺?回答是我們付出了努力、汗水……得到了生命的延續,我們昇華自我,為了生命的.精彩。總而言之,我們無論做什幺,都是為了活着。

那幺活着又是為了什幺?財富?知識?親人?都不是,我覺得,活着就是為了活着,很純粹,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有人説: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似乎是對的,所以才有謊言,才有人不斷編寫結局完美的故事。或許那個放羊的孩子並沒有錯,或許牛郎一直挑着孩子在銀河的一端等待和織女相會。曾經,我是這幺認為的。

但餘華筆下的福貴告訴我,人是可以揹負着殘酷的真實,活着。

覺得憂鬱是個美麗的詞,絕望是個現實的詞。但,《活着》告訴我,人可以為活着而憂慮並思考着,而不是花費時間走到落葉堆裏去憂鬱;人可以將生命走到盡頭,但在盡頭等着的決不是絕望,也許是世外桃源也説不定。換言之,絕望在世上是個美麗的修飾詞,但並不是以一種真實存在的!

進入福貴的世界,前半個世紀是光鮮亮麗的,漫天飄蕩着自由與不羈,是如此愜意,若是我,恐怕也難以逃脱沉溺的命運。世界本來就這麼現實,這麼殘酷,對與錯,不再單純,而是由社會背景決定。在決定命運的賭局時,龍二的狡詐,也許並沒有錯,只是為了在那個動盪的社會生存,是為了活着。福貴的單純,反而是他致命的錯,世間的險惡,豈是他這個悠居深宅大院的少爺清楚的?

從賭博輸的那天起,福貴便成了一介草民,似乎有點天子被貶為庶民的感覺,反正,從前的房子是他人的,從前的田地是他人的,從前的好友也形同陌路了,彷彿全世界在一夜之間翻了個個。福貴年邁的爹,不知是否是受不了這個打擊,死了。我想他爹較後來的人來説應該是幸運的,畢竟沒受那麼多的苦。爹死了,可生活還得走下去,我不知道福貴是以怎樣的心情去向龍二借租原本是自己的田,但我想一定不會好受。從此,福貴拿起了陌生的鋤頭,開始農作。

福貴他娘,一把年紀,還必須開始學習如何過生活,禍不單行,最終還是病了。福貴進城為她請大夫,卻被抓去當兵。經過許多波折,福貴終於回到家,他娘在他走後過了兩個多月,死了。女兒鳳霞也在一場大病中成了啞巴。兒子有慶也早已出生了,卻不認識自己。心情或喜或悲,具體只有福貴自己清楚。然而在那個大動盪的時代,磨難並不單單發生在福貴身上,詐騙福貴家產的龍二被認定為大地主,被抓了,他在被抓時,不斷喊着,"福貴,我是替你死的!"

這也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

不幸,還遠遠沒有停止。福貴説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為生孩子死的,有慶是為了別人生孩子而死,而鳳霞則是自己生孩子,他倆都是苦命的孩子。接下來的是鳳霞的丈夫,在工作時出了意外。最後是鳳霞的孩子——苦根,吃豆子撐死的。

所有的親人都走了,只剩福貴一個。難以想象,他是怎樣用自己的雙手捧着一把一把的黃土,將親人掩埋。更難以想象的是這個人,居然還有勇氣,繼續走人生路,繼續活着。不可思議!

這是命,福貴的命,註定是要這樣的。福貴沒有背棄他的命運,而是決定和命運做朋友,和他同生死,共命運,哪怕是在如斯困苦田地。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背棄命運,即放棄生的希望,放棄好不容易才得來的生命。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既然你的父母將你帶到了這個世上,就肯定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人,活着,不單單是為自己而活,還為別人的希望而活,活得出色,活得漂亮

人只有一次生命,即使擁有第二次,那也不再是原先的自己了。生的寶貴在於他只有一次機會,不能反悔,如時間般,過去了,就無法挽回,我們只能興歎一句,好好珍惜接下來的所有,珍惜活着時的每一分鐘,每一秒,直至死亡

有人説,生的價值,要在你死去時才看的到。當你看見你的肉體,躺在冰冷的棺木之中,請不要害怕地立即離去,請你花費一些時間,數數別人為你而流的如珍珠般寶貴的淚水,那是你生的價值,是你所擁有的希望,很美好,很純淨,感覺上,像冬天裏的雪花。

我並不否認奧斯特洛夫斯基對生的看法,只是我認為,活着就是活着,只求無愧於天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憑着一顆赤誠之心,或為國,或為民,或為自己。活着就是要昂首挺胸,不是畏首畏尾。不但,要靠別人的希望而活,也要讓自己成為值得別人依靠的希望!

活着讀後感7

“生活中其實沒有幸福或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的活着”富貴就是這樣一個人,年少的他自私自利,因嗜賭而輸光了家裏所有的財產,因為他的為所欲為,父親離他而去,不久母親也撒手人寰,使他與貧窮·痛苦結下了不解之緣。

讀完這本書,我便一直糾結於作者為什麼要給富貴安排如此悲慘的結局,不給讀者留下一絲喘息的機會,但細細想想,作者傳遞給了我們的確確實實是一種正能量,“人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富貴在命運的浮沉着不斷的掙扎,他活着僅僅是想自己和家人能平平淡淡地靜靜地活下去,然而,上天似乎註定要與他作對,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女兒,女婿,他的六位親人離開了他,最後甚至連他的小外孫,他最後的希望也被剝奪了,當種種苦難一件件的加於他的身上,他仍然有好面對命運,樂觀的活着,靜靜的活着。

活着無論經歷痛苦也好,快樂也罷,都是命運所賦予我們的,當我們無力去面對他的時候,不如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苦澀會給我們帶來堅韌,喜悦會贈與我們希望,無論如何,活着就是一種希望。

活着讀後感8

餘華的《活着》是一本很沉重的小説,沉重到令我不忍深讀。書評上有一句話,我認為評價這本書最貼切不過了,那就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

小説中的人物——主人公的親人、朋友,在主人公福貴平靜得近乎外人的講述中,在這個叫做活着的小説裏一一死去。父親因福貴賭博輸掉全部家產氣極而亡,母親因福貴被抓充軍思兒心切而死,充軍期間身邊的戰友中彈而死,兒子有慶為老師獻血過量而死,閨女鳳霞因為難產而死,妻子家珍積勞成疾最終抱病而死,女婿春生在工地上被水泥板砸死,外孫苦根吃豆子撐死,最終年老體衰的福貴不得不與他在屠刀下救下性命的、也一樣年老體衰的、也取名為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可以説,中國過去六十年的種種發生在底層勞動人民身上的幾乎所有苦難和艱辛,都在福貴身上發生了。

但是這本書也絕非只是單純地想通過福貴講述自己苦難的一生來表現人生的不易,而更多地展現的還是支撐着福貴的那些活着的希望。可以説,小説是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那就是:人為何而活着?古羅馬政治家西賽羅認為,人是為了思考而活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則認為,人是為了自愛而活着,而本書的主人公福貴卻説,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看這本書之前,曾經看過一個電視專題節目,節目中小説的作者餘華這樣介紹了他寫這部小説的緣起——"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説,就是這篇《活着》。"

本説的主人公福貴就是這樣一個與命運友好相待的人:雖然是他一一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但他依舊堅韌。雖然他經歷了重重打擊,但他仍然樂觀的面對每一天,和與他相依為命地老牛一起認真的活着。有一句歌詞寫到: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對於福貴,或許是十分天註定,十分是態度吧!我想,作者寫這部小説,最想要讀者明白的恐怕是一個人對待命運的態度吧!無論命運對你眷顧或者虐待,你都要像福貴一樣認真仔細的對待她,韌性的活着。

是啊,生命中的很多苦難是不期而至的,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學學福貴,與命運開始一段友情呢?當命運將我們壓制得喘不過氣來,我們不防與命運握一個手,與之和解,建立一份友情,這份友情也許便消散了層層困苦。

春來秋去,光陰倐忽,生命的腳步一刻也不停留地走向盡頭。今天活蹦亂跳的人,明天有可能忽然消失。生命,不管你有過怎樣的甘甜或苦澀,終將歸於平淡。人世間的一切繁榮浮華,都不過是一場夢,所有的愛恨,最終都會像櫻花飄落,繁華而後憂傷。生命是如此倉促,總是遺憾太多。在生命的時間軸裏,我們匆匆來,匆匆去,其結果是一樣的,只是過程不同,過程遠比結果快樂。

我們活着的理由有很多,為了這些理由,我們還活着。活着的時候,我們要真切地去體驗生命本身的安詳、真誠、善良和美好,因此我們必須要與命運和解,也因此與命運開啟一段友情。

《活着》通過福貴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中其實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的活着,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也許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

讀完這部小説,不知怎麼,很自然地想起楊絳先生的那段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活着讀後感9

人越畏懼死亡,生活越會變本加厲地折磨你,唯有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才能看破"活着"的真正內涵,修得大徹大悟,自然無慾無求。

人因孤獨而痛苦,因痛苦而倍感孤獨,兩者似天道輪迴一般,無始無終,相輔相成。

讀完餘華先生的《活着》,回首匆匆而過的十幾年時光,才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活過。

《活着》講述了福貴從青年步入耄耋、從富庶淪為貧寒的歷程,一生的起伏化為老人口中平靜的講述,那並非是強裝的鎮靜,而是看破浮生後的一場遲來的沉澱。人需要回憶來反思,需要傾訴來解脱,需要靜悟來釋懷,需要肩膀來依靠。

淺斜的夕陽劃過樹幹,吻着青苔,鄉村裊裊的炊煙似夢一般的迷惘。些許的悔恨,偶然的靜默,平靜的神情,福貴用一下午的時間淡淡地敍述完自己的一生。

衰柳拂岸,枯草悽悽,曾是風流故地。

"曾經"被時間壓縮成一部電影,放映時一幀幀的畫面如此深刻。年少的福貴是地主家的少爺,人人對他畢恭畢敬,不必下地勞動卻可以衣食無憂,甚至肆意揮霍。

煙柳之地好似一塊巨大的磁石,福貴深陷於此,日日紙醉金迷,家珍苦苦勸阻仍是於事無補。當不再滿足於肉體的欲求,福貴開始步入賭博的深淵。當他踹翻懷有身孕還來苦苦哀求他的家珍時,他已經無法自拔了,賭輸了家裏的所有財產。

福貴的父親卻顯得十分平靜,可表面的平靜往往是一層虛偽的面具,只有內心的驚濤駭浪才是不為人知的真情實感。

福貴的生活隨着地位的改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奇幻色彩,經歷了大起大落,從此開始一種他從未接觸過的生活。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家珍的父親從城裏趕來帶走了家珍,福貴只能啞然地立於原地,沒有挽回的資本,他深知自己犯了大錯,無法給家珍更高水平的生活。他開始下地勞作,當看到年邁的母親累得直不起腰,年少的鳳霞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跟着自己受苦,男人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

家珍終於在某一天重新出現在福貴面前,面帶笑容,女人總是深情且堅強。

人們擁有一件東西時總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好,直到失去時才後悔莫及,現在的福貴開始疼愛妻子,他們之間的愛情也得到了質的昇華。

生活像是永不停歇的過山車,它總要把圓滿顛簸成支離破碎。

福貴進城為病重的母親抓藥時被拉去做壯丁,離家愈遠,心愈感傷,這像是場惡作劇,讓人經歷生離死別,方得大徹大悟。

福貴遇到解放軍,回到了闊別許久的家,他成功地從死神手中掙脱出來,他的求生渴望和對家庭的責任感,賦予了他無畏死亡的勇氣。

可生活似乎並不讚許他這份勇氣,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去,留下福貴獨身一人忍受着難捱的寂寞。他將自己對家人的無盡思念變相轉移到耕牛身上,縱使傾訴得不到答覆,他仍需要如此一個感情的宣泄口。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人活着,本就不應被賦予任何沉重的枷鎖,是人們自己將太多事情壓在身上,將太多煩惱埋在心底,於是,本就脆弱的生命被不堪其重的壓力折磨得面目全非。福貴表面上是孑然一身,卻做到了真正為自己而活,他已放下了所有的欲求,這一生,便就有了意義。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的降臨。”我明白,無需追求一生福貴,活着,便是最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