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最後的姿勢》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後的姿勢》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後的姿勢》讀後感

《最後的姿勢》讀後感1

前幾天,我們學了《最後的姿勢》,課文描寫了譚千秋老師的光榮事蹟,體現了他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高尚品質,讀了文章後,我有許多感想:

譚老師是一位特別優秀的人民教師。災難面前,他雄鷹展翅般趴在課桌上,保護了4為剛綻開的花朵,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但他卻“血肉模糊”了。此時我的心在嗚咽,在哭泣,在呼喊:“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被譚老師捨己為人的無私大愛震撼得五體投地。

“地震無情人有情”這是災區乃至全國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在2008年特大地震災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像譚千秋老師這樣有着英雄行為的人,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英雄”林浩。當時的林浩是二年級班長。地震後,由於他傷勢較輕,所以他背起一位傷勢較重的女同學跑到操場上,又返了回去,救其他人們,反覆幾次。當人們問他為什麼要救人時,他用稚嫩而又似乎成熟的語氣説:“因為我是班長!”充滿了驕傲與自豪。

生活中的我做的事雖然沒有譚老師和林浩那樣驚天動地、廣為人知,但也挺令我驕傲、自豪的。有一次,我下樓玩時,看到小鄰居亮亮不小心把腳踢到了我的另一個鄰居大鵬身上,大鵬生氣極了,氣勢洶洶地怒吼道:“小子,你沒長眼嗎?告訴你,這是老子新買的名牌褲,要是洗不下來,你那身上就要癢癢啦!”亮亮見狀,忙賠禮道歉:“對不起,對不起!”説着,撣了撣大鵬的褲子,可他連看都不看一眼,正準備走。我見狀,就走過去跟他們評理。我對大鵬説:“請你向他道歉!”“憑什麼呢!”“憑你的傲慢!”“我才不呢!明明是他有錯在先,為什麼我要向他道歉?”“這件事雖然是他有錯在先,可你也不必斤斤計較、步步緊逼呀!再説,論輩分,你還是他哥呢!退一步海闊天空嘛······”經過我一番苦口婆心地勸説,他不禁低下了頭,終於回心轉意,向亮亮道了歉,在場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心裏樂開了花。

《最後的姿勢》讀後感2

昨夜,雨中,誰為我們關窗?今晨,風寒,誰叫我們添衣裳?今日歡聚,誰與我們共歡笑?明日離別誰與我們心傷?

一支粉筆織定千秋智慧,三尺講台寄託萬事文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一篇名叫《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文章中的譚千秋老師為了保護自己的學生獻出了自己五十一歲的寶貴生命。最後的姿勢這篇文章感人至深。在那些獲救的學生眼裏譚千秋老師是神聖的,是偉大的,是純潔的,是高尚的!“在五一二大地震那天,眼看教學樓就要坍塌了,譚千秋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身上,把我們拉進講台桌下面老師對我們説:‘孩子們別怕老師在這裏保護你們呢!別怕!’語音還未落下,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教學樓塌陷了,譚千秋老師死了!第二天救援叔叔來了,把我們從廢墟中救出來了,可是譚千秋老師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按理來説每個人在臨死之前的時候應該都會有臨死的掙扎,可是譚千秋老師卻沒有掙扎!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譚千秋老師身上的最後一塊水泥板時,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的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護着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着!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的説。譚老師誓死護衞學生的形象,讓他永生難忘!“其中一名獲救的學生熱淚盈眶的説。譚老師的這種舉動正是人生的價值的最好體現了譚老師那血濃於水的師生情,而且也體現了他與學生間的父子情深,父愛如山,譚老師就像是一座山那樣,用自己堅強的身體死死的保護了這四個孩子,他面對死亡毫不畏懼,他這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老師走了,講台桌上沒有了熟悉的身影。教室裏沒有了幽默的聲音。可是他沒有死!他曾經的身影,他生動的課堂,他最後的姿勢永遠留在我們心中,譚老師沒有死,他的生命在被救的學生延續,”英雄你不死精神千秋!“譚老師做到了,為他人着想,為集體着想為國家着想,他用行動讓同學們知道什麼是無私的奉獻!譚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師,他用自己五十一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愛的是的靈魂,人們讚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啊譚老師永遠活在世人的心中!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師恩難忘,您在深夜點亮的燈有怎能熄滅?那是照亮前程的燈啊永不泯滅!

《最後的姿勢》讀後感3

這是我第一次讀有關地震知識與歌頌老師相關的課文,所以我讀得比平時更加認真、仔細,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每一次都全身心投入的讀。譚老師為學生而英勇獻身的高貴品質,永遠記在我的心中。

《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在5·12大地震的瞬間,譚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學生,學生們活了下來,自己卻英勇獻身的感人事蹟。體現了譚千秋老師在危難之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

但我讀到“他雙臂張開,趴在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護住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着!……”這段話時,被譚老師那以學生安危為重,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貴品質深深地感動了!師生對比,一方是血肉模糊,一方是安然無恙,從中可以看出譚老師在生死抉擇的那一刻,心裏只有他的學生,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要為集體着想,為別人着想,擁有一顆大公無私的心。

在我讀完第二自然段的:“下午兩點多,譚老師在教室上課。這堂課上,他給同學們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着想,為國家着想……’”我知道了:這段話寫的是譚老師在給同學們講“人生的價值”但這也是譚老師做人的標準:“大公無私、為他人着想、為集體着想”。可見譚老師正用他的學識、人格影響着同學們。在學習中,我們也要以身作則,態度端正、嚴謹,做一個好學生,像潭老師那樣擁有一顆大公無私的心!

讀完文章,我掩卷沉思:“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這一句話記錄了譚千秋老師救護學生那一瞬間的姿勢,同時透過這一姿勢,讓我看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以為捨己救人的老師形象,讚美了他偉大而崇高的精神,“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在生活中,我們處處能夠看到像譚老師那樣的人,他們都很平凡,但正是這平凡鑄就了不平凡!正是這些人,讓世界充滿真情,充滿愛,正是這些人,讓我們擁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Tags:姿勢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