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觀我的戰爭有感三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1W

導語:戰爭的確是異常的慘烈,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可能能體會到那種殘酷,它就像是黑洞一樣,強大的引力只會將你拖進無情黑暗的漩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觀我的戰爭有感三篇,歡迎借鑑!

觀我的戰爭有感三篇

篇一觀我的戰爭有感

我一直關注與期待《我的戰爭》的上線。我曾看完過中、美、韓寫的朝鮮戰爭的書籍,看過中國影片《英雄兒女》、韓國影片《太極旗飄揚》,當然期待史料版的朝鮮戰爭影片。

難以否認影片《我的戰爭》在戰爭場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劇中情節難讓人動容,好的場景也乏善可陳,一味戰火渲染,劇情的散亂,而人性的蒼白,使電影變的膚淺平庸,難比肩他國戰爭經典。

電影敍事時與史料相悖。如歷史上的第一戰役是中國軍隊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覺,運動中小遭遇戰。到第二戰役開打,美國人都不相信有中國正規軍隊進入。影片首部大戲,就呈現首批入朝參戰的列車就遇有美機狂轟濫炸,大部隊重武器阻擊的江面大橋遭遇戰。如在時間節點調整一下更符合歷史。

影片呈現的中國軍隊進攻時的“人海”,猶如韓國的《太極旗飄揚》場景,戰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體常指責中國軍隊人海戰術,漠視生命,這樣情節易授人口實。

戰爭與愛情總是影片中不變的元素,用連長遇女老鄉酒後失態引發感情戲似乎有情節略顯粗糙,沒法打動人。優秀的戰爭片,一定要有愛情戲嗎?《拯救大兵瑞恩》沒有男女感情線。《太極旗飄揚》裏那個男一號有一個未婚妻,沒出現在戰場景中。這兩部片子的情節一氣呵成,更為流暢。

傳聞影片被要求不出現美軍形象,也想一看真假。片中籠統的敵人形象,火力強、坦克猛、飛機炸,僅有追趕文工團姑娘時美軍喊“要抓活的”,感覺像抗日劇,只是三八大蓋槍換了有窟窿的波波沙衝鋒槍。

影片簡介把江面大橋遭遇戰、五里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稱為朝鮮四大戰役,是在開玩笑了。小學試卷中也有區分“戰爭”、“戰役”、“戰鬥”的選擇題。而朝鮮戰爭五大戰役中美韓資料都是有定論的。2000年殺青的30集連續劇《抗美援朝》已雪藏至今。拍攝的就是大規模的五大戰役,動用10萬人的部隊參演,其中包括亞、歐、美、非等l7個國家的演員和羣眾演員上千人,力求還原真實。

《我的戰爭》宣傳片引發爭議,焦點是片中去韓旅行老藝術家向他們笑臉相迎的韓國小姑娘炫耀當年的入韓,讓一些觀眾產生強烈的不適感。戰爭永遠充滿了苦痛和災難,好的戰爭影片應是有對生命的尊崇和戰爭的反思,這樣的愛國主義情懷才會變的真摯動人。

篇二觀我的戰爭有感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們志願軍參加的抗美援朝戰爭,其中情節所展現出人民志願軍的頑強、無畏和英勇的精神無時無刻不教育着我。戰爭的確是異常的慘烈,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可能能體會到那種殘酷,它就像是黑洞一樣,強大的引力只會將你拖進無情黑暗的漩渦,沒有任何的片刻思考和猶豫寡斷。事實上,當你被捲入其中時,已經不可能逃脱了,你能選擇的早已在出徵前就已經做出了抉擇,既然走上了抗敵衞國的道路,那就無悔於青春和生命。

悲傷總是和美好聯繫起來的,戰爭同樣如此,與之對應的是愛情。看過電影后,我想為什麼戰爭總是伴隨着愛情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1、戰爭是殘酷的,愛情是美好的,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反差,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震撼人心的情節,這也是一個很平常的電影情節的處理手法。2、戰爭帶給人是絕望,無限的無窮迴圈,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結果和即將到頭的悲哀,而愛情給人以希望,憧憬,未來和美好,無限的生機活力,望眼欲穿都看不到頭,看不到的結果。事實上,這一點對比在最終的結果上是一致的,結果都是沒有結果。3、事物本身是多面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有善良的一面,就有殘忍的一面,有幸福的一面,就有悲慘的一面,而戰爭和愛情就是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兩面。事物本身也是殘酷的,在當時的背景下,愛情就像是佛説的塵一樣,本來就是沒有的,一切都內心都是不存在的,唯有生死之念。4、人生無時無刻不在做着選擇,每個選擇對應的下一個選擇又是千差萬別的,當我們自己真正站在生死的十字路口時,我們會想些什麼呢?即使是想了好的,那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塵歸塵,土歸土!

篇三觀我的戰爭有感

説起看電影,那還要追溯到2006年秋天的一天,在上海出差的我,獨自一人閒暇之時,到曹楊電影院看了一場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世貿中心》,電影描寫了911恐怖襲擊中紐約消防局的消防隊員參加世貿中心救援的故事,是一部在災難片中宣揚美國人性和價值,宣揚英雄主義的影片,和《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真實的謊言》歷來的美國大片一樣,影片推崇的是美國式的愛國主義和英雄情結,當時我懵懵懂懂的想,中國歷史上在抵禦倭寇的戰爭中,在反法西斯和民族解放戰爭中,也有那麼多英雄,怎麼現在的銀幕上出現的都是“美國英雄”。

這就是我時隔10年後,今天特地走出家門,冒雨走進影城影的原因,因為今天有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我的戰爭》全國首映,因為這部電影的宣傳片在網上引起爭議,因為我十年沒有看電影了。

因為知識儲備有限,由於掌握的資源和信息量的匱乏,我是不擅長寫專業性影評的,充其量寫這篇小文只能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抒發一下自己的影感受。

近年來,在追求商業利益的電影市場,在追逐票房第一目標的'競爭中,國產電影眾和票房經常不敵美國大片,這種現狀已持續多年。看《我的戰爭》我是有了思想準備的,不為眾的多少動搖我的影決心,也不會因爭議紛亂影響我的影心情。

《我的戰爭》和以往的戰爭片一樣,戰爭場面拍的氣勢恢宏巨大,但我覺得現在的戰爭片畫面音效更加逼真,戰爭場面更加震撼、慘烈,可見如今的電影拍攝技術藉助於電腦特技已經日新月異了。

影片從志願軍九連和文工隊入朝參戰前的火車站相遇拉開序幕,先後設置了江面大橋遇襲、五義亭阻擊攻堅戰、小鎮排雷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等劇情,通過一批血性軍人,熱血青年入朝參戰,在一場場槍林彈雨戰鬥中生死與共的經歷,演繹了戰火紛飛中的兄弟情、父子情、父女情、戀人情,謳歌了人生角色的昇華和生命在殘酷戰爭中的蜕變,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戰地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

影片中的每一場戰鬥中,都有志願軍戰士前仆後繼壯烈犧牲:五義亭峽谷為炸燬美軍坦克犧牲的大斧子、小鎮突圍中掩護戰友犧牲的老爹和王文珺、537高地爭奪戰犧牲的老梆子、連長孫北川,還有在江面大橋遇襲、小鎮突圍、537高地爭奪戰中倒下去的沒有名字的志願軍戰士。還有那些在戰鬥中血肉模糊的戰士,那些在戰地救護中疼痛無比的傷員,那些雖傷殘但活着回來的勇士,哪一個不是最可愛的人,哪一個不是共和國的英雄!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為正義而戰是神聖的,國家的英雄是可敬的。全世界各國都以不同的藝術形式歌頌為國家為民族或獻身或活着的英雄,每個國家都有或活着或犧牲的英雄受到人們的崇敬和愛戴。美國大片中更是不斷向全世界推崇他們在二戰、朝鮮戰爭、越戰中的英雄,不斷推崇在災難來臨之時充滿人性光輝的英雄,不斷推銷輸出他們的價值,我們的電影眾並沒到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也沒到奇怪和詫異。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有他們國家的榮譽和驕傲,他們民族的尊嚴和自豪,他們崇拜英雄情結。縱各國數不清的無名烈士紀念碑,無名英雄墓,無不彰顯崇尚英雄的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這些國家的人們並沒有過多議論所在國家參與或發動戰爭的正義與否。新中國成立之初,共和國的締造者在北京建造了雄偉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是共產黨執政後奠基的,但看看紀念碑後面的碑文就知道紀念碑不只是紀念緬懷共產黨的英雄。

我一直覺得不可理解的是,各國都在歌頌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也沒有人過多追問英雄產生的那場戰爭正義與否,不知道《我的戰爭》與別多大區別,為什麼對《我的戰爭》這麼敏感。

説實在,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戰爭的殘酷,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生命的脆弱,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和平的寶貴,只有經過戰爭才會厭惡戰爭。全世界各國都不想捲入戰爭,各國人民都不願意置身戰爭,但發動戰爭是國家行為,是統治者的意志,人民只能被迫參與戰爭,所以,正義和非正義戰爭不是哪個人書寫的,而是由歷史定論的,看待戰爭的正義和非正義,必須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不能割裂,也不能偷樑換柱,不能把戰爭和戰爭中的英雄等同而論。記得當年有句經典的話説過,什麼階級説什麼話。因此,我認為評論戰爭所持的立場決定了對戰爭歷史的態度和戰爭背景的審視。

《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和眾多的以戰爭為題材的中外影片並無多少不同,之所以引發爭議不是戰爭片本身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影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放在當今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垮塌,各種思潮氾濫,意識形態領域依然尖鋭的鬥爭,改變中國顏色的暗流湧動,推波助瀾的背景下,這樣理解這場因影片和宣傳片引發的爭議我認為就不奇怪了。

影片《我的戰爭》最後,在537高地爭奪戰中身負重傷的孫北川和張洛東躺在陣地上有句經典台詞對話:張洛東問連長孫北川“我們現在所做的事,以後的人是不是還會記得”,孫北川回答道:“會記得的”。聽了這樣的話,我感動的眼淚流了下來,時隔數十年,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我們能忘記這些用血肉之軀換來幾十年和平的英雄嗎?我們還記得這些英雄嗎?我們還在喋喋不休的為影片名稱爭論嗎?

影片《我的戰爭》和影片《英雄兒女》都取材於巴金先生的作品《團圓》,都是以戰爭為大背景的英雄頌歌。我覺得,有民族尊嚴和民族精神的人,有英雄情結的人,不要再分“左粉”“右粉”了。讓我們在尊敬各國英雄的同時,首先尊敬自己國家的英雄!不要忘記“”中我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