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項脊軒志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8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項脊軒志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脊軒志讀後感範文

項脊軒志讀後感1

我今天讀了《項脊軒志》一文,它講了歸有光青年時代的書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

當我看到:汝涕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似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寥寥幾句平淡的話語,對於一個幼年喪母的孩子來説,卻是再温暖不過的慰藉了。如果拿歸有光和我比的話,我可真是太幸福了,我有一對愛我的父母,我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我是“應有盡有”,而歸有光是“一無所有”。我應該珍惜現在我所擁有的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尊重長輩,幫媽媽幹些家務活,不能再讓父母累心於我了,況且,我還要當妹妹的好榜樣呢!

當我看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只語片言幾句話,語氣親切而又詼諧,我能強烈的感覺到祖母對孫子傳達的親切、疼愛的感情。

最後,當我看到: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以亭亭如蓋矣的時候,我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幅畫面:一個人站在一棵可以罩住天的琵琶樹下,吟着詩向樹梢上望去,淚水盛滿了他的明眸,一個女人的圖像似乎又出現在他的眼前……這個人就是歸有光,那女人是他的妻子,而這顆枇杷樹就是歸有光的妻子在她的生命被畫上句號的前一刻種下的。我讀到這裏時都快“淚飛頓作傾盆雨”了!

我希望大家也能看看《項脊軒志》,和歸有光一起走進家人的親情。

項脊軒志讀後感2

《項脊軒志》主要以項脊軒為中心,着重描寫了與之有關的家庭人事的變遷。表達對家庭興衰變幻的無限感概和對祖母、母親和亡妻的的深切懷念。

每當我讀到“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人鳥相親相和,富有詩情,增添生活之樂。主人公的精神意趣,常與天地自然相往來。項脊軒雖小,其境界又很大。

每當我讀到老嫗敍述母親之事,寥寥數語,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無不盡現紙上。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可謂平淡至極,對一個幼年喪母的人來説,卻是那麼親切、那麼温暖、讓人懷念。再如對祖母的描寫,一見面:“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寥寥幾筆平淡之至,語氣親切而又詼諧,貼切地傳達了祖母對孫子的親切、疼愛之情。

每當我讀到“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讀至此,心中不免羨慕。“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讀至此,替作者“淚飛頓作傾盆雨。“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一句看似尋常的感慨,卻包含了歲月的變遷,人之悲歡,造化之弄人,最終,淡定了,卻也不能忘卻的思念。

讀了《項脊軒志》之後,我感受到作者歷久不忘、親切感人的`細節描寫,是人生之樹上最具有光彩的枝葉,是生命長河裏最動人的浪花。等我們細細品味,至誠至真之親情貫穿在悲欣交加的的生命裏,其情醇厚,歷久彌堅;其香幽然,百世流芳。

項脊軒志讀後感3

高中時讀歸有光先生的《項脊軒志》,覺得真是一篇情真意切,悽婉動人的好文章。如今重讀此文,又不免心生慼慼,不勝悽惶,令人“長號不自禁”!

先生初寫此文時大概在19歲左右,正是躊躇滿志,為博取功名、實現平生抱負、光宗耀祖而發憤讀書的時候。儘管身處“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且下雨的時候還“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然而心中的理想平生的抱負讓他苦中有樂:“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一個充滿激情、奮發向上的讀書郎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為之心潮澎湃;儘管讀書的生活是那樣清苦,陪伴他的只有寂寂的庭階和時來啄食的小鳥,但只要有書作伴,即使是半牆的明月,斑駁的桂影,也讓他覺得“珊珊可愛”。家族的敗落離析、祖上的諄諄教導、祖母和母親的殷切期望,更加激起他立志於學、學有所成的決心,所以當憶起祖母當年對他説的“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和“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這些話語時,怎能不令他“長號不自禁”!這長號是奮起的長號,這淚水是堅忍的淚水。在先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眾多讀書人的影子,特別是那種落拓讀書人的影子,而不是那種吊兒郎當掛羊頭賣狗肉紈絝子弟讀書人的影子。

先生補記《項脊軒志》當在二十多年之後。此時的先生已年屆不惑,這樣的年齡,本應該是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的時候。然而,英雄有失路之悲,志士有壯志難酬之苦。這二十多年來,先生命運卻是困蹇不堪。科舉上,慘淡經營,三年一次的會試,一連八次都是落第而歸;四十三歲時,失去了最心愛的長子;時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勞任怨、與己分憂的妻子王氏。先生對妻子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後一部分的補記全是記自己的妻子。回想起與妻子“憑几學書”的歲月,物在人亡,睹物思人,怎能不潸然淚下!“吾妻死,室壞不修”,“卧病無聊”,“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看似平淡的敍述,卻隱含着先生撕心裂肺的痛,尤其是那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實乃悲中之至悲,讀文至此,雖不流涕,誰不流涕!

林黛玉的《葬花吟》詩中有這麼兩句:“獨倚花鋤淚暗灑,灑向空枝見血痕。”《項脊軒志》中的描述看似平實冷靜,實際上卻是歸有光先生面對無花的空枝灑淚而成的文字,此等文字只能一個人在深夜裏靜讀。

項脊軒志讀後感4

《項脊軒志》是明代古文家歸有光的抒情散文。作者以項脊軒為選材組材的中心,從日常生活、家庭瑣事落筆,抒發自己或喜或悲的情感。就行文線索來看,雖然作者説“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但文章的情感則都圍繞“多可悲”拓展開去,重在展現令作者魂牽夢縈的“悲情”。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要抒發的就是前後長達二十年的內心“不得其平的”悲情,多少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在讀者心靈深處引起了共鳴。

散文的第一節寫項脊軒修葺前後的變化,由既小又破且暗變行明亮、清靜、雅緻,於是作者或“偃仰嘯歌”,或“冥然兀坐”,內心的喜悦來自對現實的超然。當然這種超然是暫時的,它恰恰反襯了現實之中作者所負的責任的沉重。由喜入悲,我們會看到更濃郁的悲。

由此,作者在第三節中先非常委婉地寫出了父輩叔伯分家另立,籬芭分隔,離心離得,家道敗落。一方面,激勵作者發憤苦讀,以振興家族,光宗耀祖為已任,過早的承擔起了整個家族的責任。另一方面,又使作者覺得祖母和母親給他的親情彌足珍貴,因而這兩種情感糅合在一起都成了悲情的內涵。

母親的早逝,使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與日俱增,而這種思念主要通過“乳二世”的老婆婆的回憶來表現的。除了側面描寫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對祖母的印象是正面描寫。對親情的惦念和強烈的`責任感融為一體,加深了更深層次上的悲情。

補記部分,作者表達了對亡妻的思念。通過一棵枇杷樹,更寄託了作者無限的哀思,所謂紙短情長,寓不盡的思念於言外。

作者因親人一個一個離去而悲,同時親情成了他完成家人遺囑的動力,同時也增加了他使命感和憂患意識,這也許就是作者寫項脊軒的出發點。作者在本文中要表達的是世事變遷,先人的慈愛面容、諄諄教誨、殷切期戴如在目前,而又這成為自己的一份沉重的責任時時的警策。且隨着歲月的流逝,愈發顯得重大,終身難以忘懷。一片愛心由於責任感而傳承,也傳承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一文中,對親人的深切懷念與家族的自我責任感是相互促動、彼此撞擊的。“悲”既是為親人亡去而悲傷,更是因為承擔了更多的盡孝的責任,悼亡情與責任感的結合,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是更深意義上的悲。自我的悲情與附加着沉重責任感的美好親情的痴戀相結合,使本文成為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