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7W

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説過,“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範文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1

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一張簡樸的木桌,擺一卷微微泛黃的的書籍,伴一杯素盞在側,上方迴旋着的裊裊白霧,沉澱出歲月的厚重感。

我,已許久沒有此番閒情雅緻,在燦美的陽光下,捧一本書籍潸然淚下。我吮吸着這淡淡的書香,從那微暈的墨色中,隱約揚起一場我與書的邂逅,我與楊絳先生的邂逅,我與《一百歲感言》的邂逅。那便是一場場逾越靈魂深處的精彩。

她,是錢鍾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是人們眼中“最美的百歲老人”;她,是我眼中不愠不怒、不卑不亢的傳奇女子。丈夫早逝,她又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但即使一個踽踽獨行在宂長的時光中,她也只獨自整理塵封的舊憶,於光陰的荒蕪中淡然,於她的世紀優雅一生。

2011年,她一百歲,已獨自在光陰中行走了許久,然後,她停了下來,嘴角掛着慈祥淡然的微笑,用微微顫抖的手執起筆,寫下《一百歲感言》。她一百歲了,似乎已走到人生的盡頭,這一生,她將自己的唯一一場大戲——人生導演得淋漓盡致,用自己最喜歡的姿態走過漫長歲月,似水流年。優雅着,走過一生。

她的文字衰而不傷,怨而不怒,安靜得難以表達的優傷滲透入字裏行間。對我而言,這一行行字跡,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湧出寧謐與安慰,洗心滌慮,悦情悦性,讓我能品味這世事的不易,那份處事時難得的豁達與安然。

這本書在曾經的我最堅難時給了我鼓勵。

窗外的雨連綿不絕,滴滴答答的聲音彷彿滲進我的心,怎麼也停卻不了。同學們議論紛紛:“她還是班幹部,就考了這麼點分?還沒我考得高……”我攥着試卷的手隱隱出汗。不知過了多久,一雙温暖的手拍了拍我的肩,將一篇《一百歲感言》置於我的桌上,於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是楊絳先生《一百歲感言》中的一句話,也是我生命中何其重要的一句話。我讀到這一句感到幸運又遺憾。何其幸於遇見了這句話,又何不幸地如此遲才遇見它。

窗外的雨停了,我知道我生命中的雨季也終於結束了,我開始回過頭仔細品味這本書,每當我迷茫亦或是挫敗,腦海中總會想起楊絳先生説過的話,寫過的字,似一種有形又像是無形的力量,無時不刻激勵我走向人生舞台。我始終感謝楊絳先生給我的啟迪,以及她的文字還給我的震撼與感動。

眼光是他人的,生命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來這世間走這一遭,不容易。如果錯過了生命中本該由自己主宰的精彩,多麼可惜。前行吧,不畏他人的眼光,向着心中的月亮。“去留無意,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坐看天邊雲捲雲舒。”像楊絳先生一般,坦然而對一切,想必我們便多了一份超於常人的脱俗與感動吧。

雁過無聲,歲月無痕。先生已不在人世,但她的精神,她的人格,她的作品,她的《一百歲感言》必將永垂不朽。此情不關風與月,百年楊絳不了情。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2

近日,讀楊絳的《一百歲感言》,頗有感觸。楊絳在文章中説,“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文中的兩個“到最後”,是她內心世界的剖析和解讀,也是她對人生過往的歸納和總結,句句都觸及到生命的本質。

也許你認為,她的觀點裏面有些宿命的成分;也許你覺得,這只是她的一管之見,沒有什麼代表性。可是,作為一位百歲老人,作為一位富有才情的知識女性,她的這種領悟,至少是肺腑之言,至少是洞察世事的人生體驗,如果説夠不上你所認為的什麼人生真諦,那它至少是真話實話,她不會參假。

楊絳曾著有《我們仨》一書,書裏記載和講述了其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故事。人們知道錢鍾書,卻未必知道楊絳。楊絳賢淑聰慧,甘為嫁衣。錢鍾書是個書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到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是夫人楊絳一直扶持他,陪伴他,照料他,她始終融入並擁抱着錢鍾書這個“圍城”,沒有也不願意走出來。

人不到一定階段,是不會盤點過去的;人不到一定年齡,也是不會沉下心來思考人生的。因為,人是帶着夢想來的,是帶着新奇來的,從年少到年老,總想瀟灑走那麼一回。人是一種過活,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理解,只有吃過了饅頭,才知道饅頭的味道,哪怕是摸着石頭過河,哪怕是頭撞在了南牆上。酸甜苦痛總要個人去感知,喜怒哀樂總得自己去體驗,別人代替不了,也代替不得。

既然自己的人生自己走,別人的體驗當然也就代替不了自己的體驗,我們不可能沿襲和套用別人的老路。但是,別人的人生經驗可以借鑑,他人的精神成果可以分享。當我們面對同樣一個世界,同樣需要尋求生命本真的時候,那些先哲們,許多大家們,其實已經給我們留下了答案,他們的人生感悟,是歷練成真的思想精華,是賴以傳承的文化瑰寶。

滾滾紅塵,世事變遷,浮躁的往往是人心;誘惑世界,物慾橫流,糾結的往往是心態。人啊,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或喜悦或憂傷,或逍遙或沉重,或盲目或輕浮地過活,何時能夠沉澱內心,不隨波逐流,不為雜念所困,不為繁碎所累,認認真真地做回自己,聆聽和感受一下寧靜的內心,明白自己的來去和歸路?

世事維艱,靜觀人間滄海桑田;千古昭昭,閒看天上雲捲雲舒。雖然我們達不到也不必追求這種超然的境界,但我們深知,每個生命總有了結的時候,每個人生總有走完的那天,人生的經歷不同,其生命的精彩程度和價值份量也不相同。儘管誰也無法預知自己的人生能走多遠,但是,正像楊絳説的,“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會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和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當我們慨歎人生幾何的時候,是否愧對和遺憾曾經的過往?

楊絳終身與書為伴,平生喜愛看書與寫作,孤單的晚年更是如此。她看似形影孤單,精神卻非常豐富和充實,內心強大而坦然。她的心裏裝着一個特立的世界,她本身也是一個特立的世界。她凝結人生精華,所散發出的,始終是知識的力量和品格的芬芳。她與世無爭,心靜如水,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把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歸於精神。這便是她的人生哲學。

我們是否也能夠煉出自己的香精,榨出生命的香味來?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3

首先祝福楊先生,百歲時日,思維敏捷,心態極好。又能感悟到要把在世俗生活中被沾染的污穢東西清理乾淨,才能“回家”。百歲之年知道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是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同時又把對無奈的事物的“忍受”變為享受。這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楊先生對人生的感悟至深是我們這些晚輩都非常敬佩的。用楊先生的感悟來指導、鞭策我們,把楊先生的感悟變成我們的生活目標。及早把我們自己的小世界洗淨,以便以後能幹乾淨淨地“回家”。

淨化自己的心靈,淨化自己的世界,會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幸福、快樂!會使自己的人生變得健康!

“洗淨”自己,是為回“家”做準備。是對自己負責。帶着沾染的污穢回“家”,會污染了自己的“家”。

回到“家”是為踏上新的征程做全面的準備,不帶污穢回“家”,不光會使自己的“家”裏乾淨,更會使以後的“路”走得更好。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4

我以為,楊絳先生的《百歲感言》,是這世界上最能啟迪人的文字之一,這是一位世紀老者閲歷無數的總結,作為晚輩的我,能眼見如此文章,實在是此生之榮幸,這是楊絳先生對我們最寶貴的贈品,欣感之餘,作此文章。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不錯地,如今社會我們許多人都有無盡的煩惱、焦慮和浮躁,遇事驚慌失措,盲目不已,我們為金錢所困,為財富所擾,於是生活便顯得狼狽。倘若我們內心有幾份淡定與從容,有先生那般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心境,到那時,我們便能看到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洗盡鉛華,超然於塵世之上。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誠哉斯言!因為名利,我們有太多放不下;因為名利,我們可能捨本逐末,難辨是非。追尋名利,是因為我們在乎,正因為我們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長此以往,便迷失了那個真實的自己,是啊,其實,世界永遠都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實際上,有的人其實完全不會在乎你,只是你自己一廂情願罷了,所以,朋友,不要再為別人的看法而累得氣喘吁吁,去找到那個真實的你自己吧,永遠做最好的.你!

楊絳先生的《百歲感言》雖短短几百餘字,但他給我們的哲思和啟迪是需要用一生去領悟的,斯人已逝,其文永存!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5

楊絳被人們尊稱為先生。一位高知女性,被這樣尊稱,是因為人們由衷地敬仰她的學識、品德和修養。

偶然看到她的百歲感言,平實的文字,竟然帶着那麼強烈的一種穿透力,貫入我的胸膛,有什麼被逼出了眼睛……

我們平時總是遵從孔子對自己的總結來對照成長: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當青春漸行漸遠,在誠恐誠惶中,在懊惱悔恨中,在被拍在沙灘的路上,扮着過來人,扮着無所不知的樣子。當你忽然看到活了一個世紀的楊絳先生淡定從容的樣子,你會作何感想?

説到楊絳先生,就不能不提錢鍾書先生。他們夫妻兩個,我們最早知道的,是錢鍾書,是他詼諧幽默的《圍城》,是他那段圍城理論。他的淵博和聰穎光芒四射,以至於蓋住了他的身後那個温柔敦厚的才女楊絳。

《幹校六記》和《我們仨》沉定簡潔的文字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位淡定從容的學者。

活了一個多世紀的她,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那些慘烈和風暴,今天都落滿塵埃,定格成畫面。她親身經歷的那一段段痛苦,今天都被她用詼諧幽默的文字表達出來,少了當時的凌厲和殘酷。

在她玲瓏瘦弱的身體裏,有着怎樣的胸懷?在她淡然微笑的眼睛背後,有着怎樣的睿智?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6

很辛運一大早就讀到了這篇感言。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看先生的感言,而立之年的我如同和她一起沐浴了一場世紀風雨的洗禮,很多自己還沒經歷到的東西似乎看到了幾分輪廓。但人生於我而言,還有很漫長的路去探尋。

六年前的今天,我剛從大學校門邁出還不到一個月。那時的自己,到沒有像先生所言迷戀愛情,而是一股腦兒的扎進了創業的洪流。整整四年的打拼,喜憂參半;兩年的打工生活,拮据度日。同樣的六年,很多同學卻已經小有成就,有的賺了錢,有的升了官。回想畢業前夕,大家還都不分上下,而今卻有了差距,難免會有一些不平衡。今天,看了先生的感言,彷彿有些開悟。“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又何必等到擁有一切時才去追求幸福呢?其實幸福一直在我身邊,只是心態出了問題。做一個“看好的,聽好的,説好的,想好的,做好的,得好的”的六好先生,幸福自然會在心中綻放。每個人都有別人羨慕的地方,當然家家也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關鍵還是自己的心態。

人生無時不刻的在接受着生活的鍛鍊,鍛鍊的過程,有苦有樂。把苦變成樂,是對生活的豁達,把樂變成淡定,是對生活的境界。正處於壯年的我,肩上有家庭的責任,必須在豁達中,向生活索取物質基礎,當然也不能少了精神上的追求。淡定是修煉出來的,一個掙扎在温飽線的人很難做到淡定,尤其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因此,做自己現階段該做的事吧,只是不要在追名逐利的路上,迷失了自我,荒蕪了心靈。加油吧,年輕的創業者!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7

7月17日是楊絳先生102歲生日,我在網上讀到了她兩年前寫的《百歲感言》一文。讀後深受感動和教育,便將此文粘貼到我的微信上,供大家學習享受。對於楊絳先生,我瞭解得並不太多,只知道作為錢鍾書的夫人,她和錢先生一樣,都屬於狷介之士——孤僻高傲,潔身自好。據説,xxx下台後,在家閒着無事,寫了兩首詩,請錢先生幫忙修改,錢先生回信:既不幫忙,也不幫閒。由此可見,他們狷介到了什麼程度。她們一家三口,都以讀書、研究為志業。1997年,他們唯一的女兒、北師大外語系教授錢媛去世,1998年,錢鍾書先生去世,留下楊絳先生一個人“打掃戰場”。

十多年來,她不僅整理出版了錢鍾書先生遺留的幾麻袋讀書筆記、日記,還替女兒完成了記述他們一家三口的《我們仨》,還寫了大量的回憶紀念性的文章、散文等。她對人生的看法通達透徹,給人以警醒和啟發。我雖然達不到她那樣的境界和水平,但卻無限嚮往。也許是我的人生閲歷不到,也許是我的知識積累不夠,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淡定與從容,我還遠遠難以達到。雖然已有所領悟,但期盼外界的認可,還是我難以擺脱一個魔咒。有時想,為什麼自己如此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認可,其實是自己真正的價值感還未確立的表現;為什麼還會經常生氣發火,是因為內在的評價標準還未確立的標誌。而這一切,皆源於自己的知識積累、品行修養都嚴重欠缺。“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努力而期盼成功,希望獲得內心的寧靜,看來是“南柯一夢”。“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説得多好啊!如果沒有實力,即使你與世無求,別人説不定也會欺負到你的頭上,所以生存的第一前提必須是具備生存的實力。這個世界的第一法則還是“弱肉強食”,道德還必須依附在利益之上。錢鍾書、楊絳夫婦之所以能夠這麼高傲,還是因為他們具有超強的實力所致。為了我們靈魂的高貴和內心的平和,我們必須提高自身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