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感言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通用10篇)

欄目: 感言 / 發佈於: / 人氣:2.84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通用10篇)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1

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一張簡樸的木桌,擺一卷微微泛黃的的書籍,伴一杯素盞在側,上方迴旋着的裊裊白霧,沉澱出歲月的厚重感。我,已許久沒有此番閒情雅緻,在燦美的陽光下,捧一本書籍潸然淚下。我吮吸着這淡淡的書香,從那微暈的墨色中,隱約揚起一場我與書的邂逅,我與楊絳先生的邂逅,我與《一百歲感言》的邂逅。那便是一場場逾越靈魂深處的精彩。

她,是錢鍾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是人們眼中“最美的百歲老人”;她,是我眼中不愠不怒、不卑不亢的傳奇女子。丈夫早逝,她又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但即使一個踽踽獨行在宂長的時光中,她也只獨自整理塵封的舊憶,於光陰的荒蕪中淡然,於她的世紀優雅一生。

2011年,她一百歲,已獨自在光陰中行走了許久,然後,她停了下來,嘴角掛着慈祥淡然的微笑,用微微顫抖的手執起筆,寫下《一百歲感言》。她一百歲了,似乎已走到人生的盡頭,這一生,她將自己的唯一一場大戲——人生導演得淋漓盡致,用自己最喜歡的姿態走過漫長歲月,似水流年。優雅着,走過一生。

她的文字衰而不傷,怨而不怒,安靜得難以表達的優傷滲透入字裏行間。對我而言,這一行行字跡,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湧出寧謐與安慰,洗心滌慮,悦情悦性,讓我能品味這世事的不易,那份處事時難得的豁達與安然。這本書在曾經的我最堅難時給了我鼓勵。

窗外的雨連綿不絕,滴滴答答的聲音彷彿滲進我的心,怎麼也停卻不了。同學們議論紛紛:“她還是班幹部,就考了這麼點分?還沒我考得高,”我攥着試卷的手隱隱出汗。不知過了多久,一雙温暖的手拍了拍我的肩,將一篇《一百歲感言》置於我的桌上,於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是楊絳先生《一百歲感言》中的一句話,也是我生命中何其重要的一句話。我讀到這一句感到幸運又遺憾。何其幸於遇見了這句話,又何不幸地如此遲才遇見它。

窗外的雨停了,我知道我生命中的雨季也終於結束了,我開始回過頭仔細品味這本書,每當我迷茫亦或是挫敗,腦海中總會想起楊絳先生説過的話,寫過的字,似一種有形又像是無形的力量,無時不刻激勵我走向人生舞台。我始終感謝楊絳先生給我的啟迪,以及她的文字還給我的震撼與感動。

眼光是他人的,生命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來這世間走這一遭,不容易。如果錯過了生命中本該由自己主宰的精彩,多麼可惜。前行吧,不畏他人的眼光,向着心中的月亮。“去留無意,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坐看天邊雲捲雲舒。”像楊絳先生一般,坦然而對一切,想必我們便多了一份超於常人的脱俗與感動吧。

雁過無聲,歲月無痕。先生已不在人世,但她的精神,她的人格,她的作品,她的《一百歲感言》必將永垂不朽。此情不關風與月,百年楊絳不了情。

這世間,偏有楊絳一人,也唯有楊絳一人。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2

近日,讀楊絳的《一百歲感言》,頗有感觸。楊絳在文章中説,“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文中的兩個“到最後”,是她內心世界的剖析和解讀,也是她對人生過往的歸納和總結,句句都觸及到生命的本質。

也許你認為,她的觀點裏面有些宿命的成分;也許你覺得,這只是她的一管之見,沒有什麼代表性。可是,作為一位百歲老人,作為一位富有才情的知識女性,她的這種領悟,至少是肺腑之言,至少是洞察世事的人生體驗,如果説夠不上你所認為的什麼人生真諦,那它至少是真話實話,她不會參假。

楊絳曾著有《我們仨》一書,書裏記載和講述了其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故事。人們知道錢鍾書,卻未必知道楊絳。楊絳賢淑聰慧,甘為嫁衣。錢鍾書是個書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到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是夫人楊絳一直扶持他,陪伴他,照料他,她始終融入並擁抱着錢鍾書這個“圍城”,沒有也不願意走出來。

人不到一定階段,是不會盤點過去的;人不到一定年齡,也是不會沉下心來思考人生的。因為,人是帶着夢想來的,是帶着新奇來的,從年少到年老,總想瀟灑走那麼一回。人是一種過活,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理解,只有吃過了饅頭,才知道饅頭的味道,哪怕是摸着石頭過河,哪怕是頭撞在了南牆上。酸甜苦痛總要個人去感知,喜怒哀樂總得自己去體驗,別人代替不了,也代替不得。

既然自己的人生自己走,別人的體驗當然也就代替不了自己的體驗,我們不可能沿襲和套用別人的老路。但是,別人的.人生經驗可以借鑑,他人的精神成果可以分享。當我們面對同樣一個世界,同樣需要尋求生命本真的時候,那些先哲們,許多大家們,其實已經給我們留下了答案,他們的人生感悟,是歷練成真的思想精華,是賴以傳承的文化瑰寶。

滾滾紅塵,世事變遷,浮躁的往往是人心;誘惑世界,物慾橫流,糾結的往往是心態。人啊,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或喜悦或憂傷,或逍遙或沉重,或盲目或輕浮地過活,何時能夠沉澱內心,不隨波逐流,不為雜念所困,不為繁碎所累,認認真真地做回自己,聆聽和感受一下寧靜的內心,明白自己的來去和歸路?

世事維艱,靜觀人間滄海桑田;千古昭昭,閒看天上雲捲雲舒。雖然我們達不到也不必追求這種超然的境界,但我們深知,每個生命總有了結的時候,每個人生總有走完的那天,人生的經歷不同,其生命的精彩程度和價值份量也不相同。儘管誰也無法預知自己的人生能走多遠,但是,正像楊絳説的,“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會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和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當我們慨歎人生幾何的時候,是否愧對和遺憾曾經的過往?

楊絳終身與書為伴,平生喜愛看書與寫作,孤單的晚年更是如此。她看似形影孤單,精神卻非常豐富和充實,內心強大而坦然。她的心裏裝着一個特立的世界,她本身也是一個特立的世界。她凝結人生精華,所散發出的,始終是知識的力量和品格的芬芳。她與世無爭,心靜如水,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把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歸於精神。這便是她的人生哲學。

我們是否也能夠煉出自己的香精,榨出生命的香味來?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3

加入《人和感悟人生》小組差不多5年了,從天天上線,留連忘返,到蜻蜓點水,難得露面,只因近2年工作繁忙,擠不出時間上外網。

去年初正式啟用數字檔案系統,轉眼到夏天又啟用了信息採集系統,這2個系統與內網的工作系統關聯,有形和無形的工作量增加了許多,所以每天上班有做不完的單子,點不完的流程。由於操作電腦過程中不能有差錯,長時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導致眼睛不舒服,頸椎痛,手腕肌肉酸脹……疲憊不堪的時候,只想閉目養神,或者聽聽音樂,藉片刻的休憩、充電後,繼續投入工作。

這時候真羨慕那些退休人士,不用上班,悠閒自在。雖説女職工的退休年限最低,即便如此,我仍要工作N年之久。話又説回來,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每個人來説,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平台。從這點來看,我們需要工作,也離不開工作,並且要認真、努力、圓滿地幹好工作。

雖然在工作時間裏,人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人的專注程度會隨之下降,於是工作效率會越來越低,這時候需要開個小差來調節精神狀態。比如適度適時的泡外網,讓身體、心情得到放鬆,快速充電,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充其量只是瀏覽網頁,撰寫帖文則時間不夠,如果潛心寫帖花費時間長了會影響工作。工作與泡網誰重要?當然是工作重要!

那麼業餘時間呢?有足夠的時間寫帖了吧?話雖這樣説,但業餘時間好像也不夠用。中午下班後的業餘時間並不長,很快晃過去了。下午下班後的時間相對充裕,但是要做的事情特別多,比如複習,看業務書和做題庫的習題,所花的時間最多,還有看小説,出去散步……更何況人和網會員有數百萬人,感悟人生小組成員有數千人,不差我一個。

就這樣,寫帖被拋諸腦後,但我並沒有忘記《人和感悟人生》小組。偶爾上線,沒有時間一一回應朋友們的跟帖,匆匆看看站內信,順便也看看其他大型網站的時事新聞。一次,無意之中看到“截止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5.91億”。

7月17日,也是楊絳先生102歲生日,網友發出的隔空祝福鋪天蓋地,吸引着我的眼球,瀏覽之中發現了《一百歲感言》,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哩。晚上,我從書架上抽出楊絳先生的著作重温,這是一位朋友以前郵寄來的。在之後的幾天裏,我天天抽空讀楊絳先生著作,不知不覺中想起朋友説“久不寫帖會退步”,於是草草寫了《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4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讀後感:炎熱的夏季,讀到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如醍醐灌頂,清涼直入心扉。全文一如楊先生文章的風格,樸實無華,字字珠璣。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感悟,那是一個世紀的生命感悟。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與先生相比,我還在紅塵之中,喜怒哀樂都是不由自主,很多事看不破,想不開,猜不透,所以煩惱憂愁不尋自來。常常讓自己的生活有時會暗淡無光。想想先生的話;世界是自己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吧,用心裝點屬於自己的世界就好了。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讀到這裏,想,先生真是活明白了。有時我們會怨自己長得不夠漂亮、不夠富有、不夠聰明,想想這千百年來恆古不變的定律,就明白了,人不可太貪心。珍惜自己擁有的,知足常樂吧。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5

很辛運一大早就讀到了這篇感言。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看先生的感言,而立之年的我如同和她一起沐浴了一場世紀風雨的洗禮,很多自己還沒經歷到的東西似乎看到了幾分輪廓。但人生於我而言,還有很漫長的路去探尋。

六年前的今天,我剛從大學校門邁出還不到一個月。那時的自己,到沒有像先生所言迷戀愛情,而是一股腦兒的扎進了創業的洪流。整整四年的打拼,喜憂參半;兩年的打工生活,拮据度日。同樣的六年,很多同學卻已經小有成就,有的賺了錢,有的升了官。回想畢業前夕,大家還都不分上下,而今卻有了差距,難免會有一些不平衡。今天,看了先生的感言,彷彿有些開悟。“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又何必等到擁有一切時才去追求幸福呢?其實幸福一直在我身邊,只是心態出了問題。做一個“看好的,聽好的,説好的,想好的,做好的,得好的”的六好先生,幸福自然會在心中綻放。每個人都有別人羨慕的地方,當然家家也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關鍵還是自己的心態。

人生無時不刻的在接受着生活的鍛鍊,鍛鍊的過程,有苦有樂。把苦變成樂,是對生活的豁達,把樂變成淡定,是對生活的境界。正處於壯年的我,肩上有家庭的責任,必須在豁達中,向生活索取物質基礎,當然也不能少了精神上的追求。淡定是修煉出來的,一個掙扎在温飽線的人很難做到淡定,尤其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因此,做自己現階段該做的事吧,只是不要在追名逐利的路上,迷失了自我,荒蕪了心靈。加油吧,年輕的創業者!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6

今天上午在翻閲報紙時,讀到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雖然只有短短的那麼幾句,可我還是有些深思。

我現在三十歲,讀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在想自己到一百歲的時候,也會有她這時的感慨嗎?當然,我是啥學歷,啥身份,啥水平,怎麼能和楊先生比,我只是想説,到自己一百歲之後又會怎麼樣呢?我不曾知道了。

但是,楊老師的一席話,確讓我深有感慨;是的,“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説的真的好好啊,我雖然到現在也是一事無成,但有時我內心是淡定的,我現在在一個地方有一個居所安定下來,不要跑來跑去,不在不知道明天會居住那個地方;我現在也有了寶寶,我只想陪在他的身邊,和他度過每一分每一秒就好,一起感受着他的喜怒哀樂、健康平安!

在家一年沒有上班了,這一年真的讓我從當初的抓狂,自己就這麼廢了,大學白上了,自己的雄情壯志就這麼結束了,等等,到現在的淡定,難受不是自己的轉變嗎,日子都是這麼一天一天的度過啊,我不圖過上怎樣的富裕生活,只求家人都有飯吃,家人都健康平安;可能有人會講,你也太頹廢了,怎麼一點都沒有志向,這個問題我也知道怎麼説了,自己通過努力去達成自己的夢想、志向當然是高興、快樂的事;可話又講回來,我們的目的不都是讓自己最後開心快樂嗎,怎麼做都好啊,不是嗎?呵呵

不知道,又有些語無倫次了,但多少有些讓我反思,一段時間內讓自己停下來,好好的反思下,或者回頭看看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的行程,總感覺蠻好的,呵呵,去掉不好的,總結好的,再繼續後面的生活……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7

楊絳被人們尊稱為先生。一位高知女性,被這樣尊稱,是因為人們由衷地敬仰她的學識、品德和修養。

偶然看到她的百歲感言,平實的文字,竟然帶着那麼強烈的一種穿透力,貫入我的胸膛,有什麼被逼出了眼睛……

我們平時總是遵從孔子對自己的總結來對照成長: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當青春漸行漸遠,在誠恐誠惶中,在懊惱悔恨中,在被拍在沙灘的路上,扮着過來人,扮着無所不知的樣子。當你忽然看到活了一個世紀的楊絳先生淡定從容的樣子,你會作何感想?

説到楊絳先生,就不能不提錢鍾書先生。他們夫妻兩個,我們最早知道的,是錢鍾書,是他詼諧幽默的《圍城》,是他那段圍城理論。他的淵博和聰穎光芒四射,以至於蓋住了他的身後那個温柔敦厚的才女楊絳。

《幹校六記》和《我們仨》沉定簡潔的文字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位淡定從容的學者。

活了一個多世紀的她,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那些慘烈和風暴,今天都落滿塵埃,定格成畫面。她親身經歷的那一段段痛苦,今天都被她用詼諧幽默的文字表達出來,少了當時的凌厲和殘酷。

在她玲瓏瘦弱的身體裏,有着怎樣的胸懷?在她淡然微笑的眼睛背後,有着怎樣的睿智?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8

最近各個QQ羣裏都在轉發楊絳的《一百歲感言》,似乎很超脱了,很明白了,很放下了。很多人叫好。我讀了一遍,感想是:可憐,可歎,可悲。

可憐在於,她活了一百歲,還以為死就是一切的結束,以為就可以“回家”了。完全不知一個人的神識是無始無終的,死後還有漫長的路程等着她。

可歎,作為有名的知識分子,一肚子學問,卻認為世間的事情就是那麼的不公平,只覺得很不公平,而不明白真正的道理:一切都有因有果,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

可悲,還在用精神的、物質的那一套理論來思考人生。可能是善緣不足,沒有機緣使她聽進佛法。一百歲了,還不趕緊唸佛!!真替她着急啊!

現代知識分子的一大特點,就是不相信有前生、有後世,以為人生就是這麼一段,完了就完了。所以種種結論,都是片面的分析,得出的片面的結論。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9

首先祝福楊先生,百歲時日,思維敏捷,心態極好。又能感悟到要把在世俗生活中被沾染的污穢東西清理乾淨,才能“回家”。百歲之年知道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是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同時又把對無奈的事物的“忍受”變為享受。這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楊先生對人生的感悟至深是我們這些晚輩都非常敬佩的。用楊先生的感悟來指導、鞭策我們,把楊先生的感悟變成我們的生活目標。及早把我們自己的小世界洗淨,以便以後能幹乾淨淨地“回家”。

淨化自己的心靈,淨化自己的世界,會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幸福、快樂!會使自己的人生變得健康!

“洗淨”自己,是為回“家”做準備。是對自己負責。帶着沾染的污穢回“家”,會污染了自己的“家”。

回到“家”是為踏上新的征程做全面的準備,不帶污穢回“家”,不光會使自己的“家”裏乾淨,更會使以後的“路”走得更好。

楊絳《一百歲感言》讀後感 篇10

我以為,人世間最充滿智慧的人其實是孩子和老人,孩子天真爛漫,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老人飽經風霜,知道自己不需要什麼;而那些雄心勃勃、不可一世的青壯年們,許多被紅塵迷花了眼,使盡了渾身解數,對身外之物汲汲而求。

古人云“人之將老,其言也善”,諺語也説“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因此,我敬重人瑞們的真言,願藉以犀利自己遲鈍的目光、寬廣自己狹隘的心胸。

我從天馬兄的博文中看到了楊絳老人的《一百歲感言》,自然欣喜。

楊絳,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所工作。著作有《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以及96歲成書的《走到人生邊上》;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楊絳生於1911年7月17日,屬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發生辛亥革命,她於是和中華民國同歲。在她102歲生日之際,能讀讀《一百歲感言》,應該是人生快事。

然而,讀着讀着,越讀越覺矛盾和不對勁,除“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這種略為積極的心態我比較認同,餘者許多不敢恭維。例如,當一個百歲老人,連衣食住行也要仰仗他人照料,怎麼還可能説出“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之類不合時宜的話?既然“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又怎麼會憤世嫉俗的感歎“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云云?至於“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之類的話,更不是一個尊重自己名節的大家説得出口的,難道她暮年發《感言》也是“自欺欺人”不成?再説,即使真有《楊絳百歲感言》,也該2011年發表,不該最近才出現呀。

終於看到有消息説,人民文學出版社通過官方微博澄清,這篇文章的開頭幾句,“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確實是來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但後面諸多人生感悟系拼湊而成。

我從未認真讀過楊先生的著作,因此也無法從她的寫作風格來分辨其真偽。但細讀再三,越發感覺人文社的説法成立。

我喜歡閲讀,但不喜歡讀流行。據説,此《感言》在網絡上瘋狂流傳,也與其被李開復等大V轉載有關。呵呵,國情如此!

我熱愛文學,但受夠現代作品瞞和騙的肆虐後,寧肯陪伴古代的文豪們,屈原、陶潛、李白、蘇軾、辛棄疾,嬉笑怒罵,直抒胸臆,何等痛快。

經此一事,又長一智。為便於與天馬兄日後一起交流,看來,我應該虔誠地拜讀楊絳的《走到人生邊上》了,那才是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