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活》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活》讀後感

《活》讀後感1

讀了《活》這則寓言後,感覺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有兩個問題:一是愛與被愛的問題;二是自由與放縱的問題。

這隻活了100萬次的貓,在別人的眼裏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無比!而它自己卻沒有感到絲毫的快樂和幸福感,它活了100萬次好像重複了100萬次,它都是以不同方式的被人們溺愛着,它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沒有很好的得到發揮。它純粹是一隻漂亮的寵物貓,它的願望自己不只是一隻寵物貓,而是應該是一隻有愛和被愛,對人們有價值人有貢獻的貓。所以它在活100萬次中在別人看來都是幸福快樂的生活,它自己卻沒有感受到。因為這樣“愛”的生活不是它想要的。

為什麼它成了野貓後反而感到自己很快樂幸福呢?因為它有了愛和被愛,更重要的一點有自己的責任,所以在人們看來並不理想的生活,它自己卻感到很快樂而有意義。所以我們在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同時不能讓孩子放縱。要很好的讓她懂得愛的意義、愛的責任。如果只是一如即往的溺愛着她,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她的優點沒有得到發揮,她的長處沒有被認可,她在生活中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你就是給他再多的愛,她就會像貓一樣不會感到幸福和快樂的。

《活》讀後感2

剛剛收到書時,我便對標題有一些疑惑,作者為何對生與死有着這麼大的感觸呢?

我繼而帶着這個問題翻開了書,我一向對那種生啊死啊的書不是太感冒,主要是因為對於生死我也不是太瞭解。但當我真正開始閲讀的時候,才發現這本書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 讀完本書,熱愛生活的人,會堅定自己的信念。懷疑生活的人,會得到問題的答案。憎恨生活的人,會找到熱愛的理由。”

“和死亡相比,活着無論多痛苦,都是一種幸運。”是啊,和死亡相比,別的痛苦又算得了什麼?當你忍受着痛苦爬起來看到一抹朝陽的時候;當你睜開眼發現自己還在這世界上的時候;當你能看到萬千事物,能聽到“唰唰”地風聲,能感受到和煦的陽光之時,你都是幸運的……

能支撐人活下去的不是智力,更不是耐力,而是意志力。能使人存活的不是藥物,更不是手術,而是你自己。如果對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就算是藥物想助你一臂之力,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

在安熱拉想要呼吸時,她的第一選擇是自主呼吸而不是呼吸機。人不能過度依賴於機器,就像依賴於電子產品,當脱離了機器,脱離了電子產品,你該怎麼辦?

“只有真正面臨死亡,人才會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貴。”“有些醫生專門治療心臟,還有些醫生專門治牙、治眼……但誰來治理病人呢?”這句話看似有些冷幽默,但反映了一個問題——“再精密的技術也難以保證一定能治好病”。

作者安熱拉説:“我們失掉的不僅是自己的身份,還有自己的隱私。我們的身體不再是自己的了。”這一點確實説的對,當身體生了病,住進了醫院,一切都要聽從着醫生的吩咐。無論你的身份如何,在醫院裏,永遠是醫生最大。

不僅僅是生病,人生中的任何時候都要樂觀面對生活。每一天都要過得充實,過得快樂,就像最後的一首詩《把每天當末日來擁》。

《活》讀後感3

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本心靈雞湯或者成功學類讀物,但是好在也能給人一些啟發。

書中開篇首先提到了人的心智的重要性。我深以為然——即便身處同樣的境地,不同的人對於事物的認識也會顯著不同。但是我困惑的地方在於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智以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雖然書中對此也提供了一些建議,但對我幫助不大。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在於其將人分成自身系統模式和社會系統模式兩種。前者傾向於享受當下,也不需要多大的物質就可以體驗到幸福感;後者是通過在社會競爭中獲得尊重,並將其轉化成為幸福感。

據此,我明白了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為什麼傾向於舒適,因為此時此刻我處於家庭環境中,我的社會系統傾向於是關閉的,因而我感覺不到自己需要努力去贏得什麼。但人終究是社會的動物吧。我終究是要融入羣體中的,為了將來更好地融入羣體,勢必要做一些準備。因此可見,假期的學習也是有必要的。(但還是不太有危機意識)

另外,古典在書中還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即“價值和價格“。價值用於描述主體對於某樣事物的評價,價格用於描述社會對於某項事物的評價,切記不可把兩者相互混淆。拿外表來説,對自己的外貌很重視可能在社會中傾向於得到高評價,但是對於我身來説,它可能就沒有那麼有必要。

此外,古典中還在書中提到生命是個三腳架,即不可以用一個去彌補另外一個東西,就如同左手不可以替代右手的平衡一樣。但是他給“三腳架“的”三隻腳“分別是什麼下了一個定義,我認為不太可取。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三腳架——具體是哪些,甚至有幾隻腳都取決於個體看重什麼。但是這至少啟發了我不要偏頗地認為自己只需要一隻腳就可以了。

《活》讀後感4

“果斷決定”+“立刻執行”八字真言,打造極簡生活。

人生苦短,必須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重要的事”上。

“東西”的存在,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

人生精彩與否,不在於“擁有多少物品”,而在於“擁有多少讓自己愉悦的時間”。

在簡單的空間中生活,就不容易被亂七八糟的東西擾亂了心緒。你定能活出自己的風格,發揮出十二分的活力。

一切順其自然,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勉強對方,這才是讓人際關係細水長流的訣竅。

只要滿足於現在的生活,懷着謙虛的態度度過每一天,我們的心就能平靜下來,而我們的注意力也會自然而然地轉向真正想要實現的目標與真正想做的事上。

只要將現在的狀態調整到最好,未來就一定會以最佳的狀態出現在你面前。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平安喜樂,但短暫的辛苦與悲傷,有時候也是必不可少的。

越是艱難痛苦的經歷,就越能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經驗知識,更上一層樓。

幸運只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先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好”——這種認真踏實的態度,比天賦異稟更可貴。

所謂的簡而美,不過是要珍惜生活中每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和每一個重要的人,真心相待 不留遺憾,不浪費光陰,不虛度生命,提升幸福感。

《活》讀後感5

很久沒有好好地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了,這些年來,不是為了考研而忙碌,就是拼命應對各種考試,找工作。終於,在這段臨近畢業的日子,在工作似乎已經定下來的時刻,我也可以好好地騰出手來,捧上一本書,不管其內在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開卷有益,我想書中總會有那麼一些觀點是正確的,別人既然著書立説,總有那麼一些思路是值得借鑑的,那就開始享受閲讀的樂趣,品味他人的思想吧!

在一個颳風的中午,從快遞員那裏收到了這本書,當時並未被其所吸引,那會兒想去逛街的心思更勝於讀書。在逛完尚品折扣,百無聊賴地回來,途經華堂,被棗糕的香味誘惑,兩個好吃鬼跳下公交,又開始為棗糕排起長隊時,為了避免浪費時間所造成的良心不安,我開始讀起這本書來。印象最深的部分當屬開篇了。因為他講的是一個當今最受人關注,最為現實的問題——買房。

“不管你在中國的哪一個城市,只要你還準備結婚,還有個工作,而且父母安在,那你或許想過這件事情:在這個城市裏,我是不是要買房,怎麼樣才能買到房?什麼時候買?父母出不出錢?”這對於我們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學生來説,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但是房價居高不下,只能以有心無力作罷吧。既然是要拆掉思維裏的牆,作者古典從一個角度為我們分析了買還是不買的問題,他似乎是以一種經濟學的方式來衡量買與不買的利弊,收益與成本都擺在那裏了,結論就是過早的購房者幾乎與創業、轉換行業和快速升值無關。也許站在父母的立場,面對兒女的幸福,他們會説,這個作者只不過是站着説話不腰疼罷了。所以,關於這個論點,我暫時還是持觀望的態度,買不起的話,這是一種讓我們想得開的方法。而且先投資於自身的成長,這確實也是對自己未來的成長非常有益的。但是,對於富有無比的人來説,這就另當別論了。書中另一部分,關於職業規劃的話題,則是我迫切想知道的。我覺得自己也相當缺乏職業規劃,平日也不曾缺少對職業的思考,但大都浮於表面,缺少系統性。

古典的書裏則提供了一種他認為最好的方式——年輕的時候你可以一見鍾情,但是到了年紀你就該兩情相悦一段,然後選擇一個人白頭偕老。當然,這只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年輕的時候,應該憑着好奇心儘可能多地嘗試和體驗一些工作,慢慢地在其中找尋到自己感興趣的幾個,最後自己專注於投資其中一個。最糟糕的是年輕的時候你看到什麼都想做一輩子,等到年老的時候,你還總是這樣,什麼都只能做一陣子。看了這段話,我不禁在想,那麼對於找工作的迷茫與痛苦,我還應該有那麼多嗎?既然在剛開始的時候不是選擇自己一輩子的事業,那我用得着那麼糾結嗎?

書中還有這麼一句話:“如果你在一兩個行業做過十年,那你是精英;如果你在三四個行業做過十年,你是精華;如果你在不同的五六個行業做過十年,那你是精神病——企業開始不斷開始的人,滾石不生苔,轉行不聚財。”另有一句:“哪個行業最好?哪個行業都好,只是看你能不能耐得下去,不去開始新的一攤。”所以,在畢業之前,當我一旦選定了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不會再輕易去更換,在一個崗位上有深厚的積累,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精心耕耘,那才是我該做的。

另一收到啟發的則是:“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兩套系統,社會系統(男人)負責滿足外界要求,而自我係統(女人)負責滿足內心需求。”很多時候,我們的社會系統給我們的已經足夠了,而感覺不到幸福的我們,缺少的僅僅是一種將物質轉化為幸福的`能力。很久沒寫東西,文筆都不流暢了,還想把這本書中的精彩部分做一個摘抄,以便讓自己能多從其中汲取一些營養。

《活》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林海音的一部著作:《城南舊事》之一的《活玩意兒》。看完之後內心有了許多疑惑和不解。

《活玩意兒》主要講了林海音和小夥伴們童年時期的玩物,例如蠶啊,槐樹蟲啊,小蝸牛啊,小蝌蚪啊等。這些小玩意兒不僅有趣,還給林海音和小夥伴們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不少情趣。

不過呢,現在這些小玩意兒越來越難找了。因為啊,如今的城市裏,現在很難找到一顆桑樹。沒幾個小孩見過槐樹,槐樹蟲更是少得可憐。蝸牛至今已近不見了蹤影。小蝌蚪也不再在湖泊池塘裏出現了。它們都去哪兒了?誰可以告訴現代的孩子啊?據統計,1978年至1980年底,綠色在一點點減少,黃沙在一點點蔓延,平均每年毀林22畝,森林覆蓋量逐漸降低。為什麼?我們株洲,湘江母親河的含沙量在提升,水生生物的屍體漂浮在江面上,水位愈來愈少,污水在蔓延……可憐的湘江啊!好好問問自己,當你排放污水時,是否想起了她那千瘡百孔的臉哪!

林海音的童年,在自然中成長;現代孩子的童年,早已失去童趣。大人哪!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美好童年吧!

《活》讀後感7

身為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家長,我一直認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孩子需要不斷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家長在這整個過程中就要起到正確引導作用,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更合格的家長呢?抱着這樣的態度,我翻閲了這本《1-2年級 激活孩子能力的關鍵期》。

這本書詳細解讀了孩子在這個關鍵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對孩子次階段的種種行為進行了詳細分析和解讀,以大量翔實、現實的案例進行例證,並提供了種種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辦法。

讀了這本書,發現我有很多理念都和作者不謀而合。葉聖陶説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過程。”我深以為然。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可以依靠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更重要是堅持。書中提到“21天法則”,即連續21天對孩子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心理,只要堅持不懈,好習慣自然養成,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不斷的提醒孩子堅持。誠然,當好習慣變成了自然而然,對於孩子這樣的白紙來説豈不是受用終身。記得我兒子很小的時候不愛刷牙,刷牙不認真導致蛀牙,在看過牙醫瞭解牙齒的重要性以後,他對刷牙一事從自己心理上產生了重視,我每天早晚提醒他,並不定期檢查他是否認真刷牙,一段時間以後,良好習慣形成,早上起牀後和晚上洗漱前必然先去刷牙。同理,如果每天晚上作業完成後,能夠堅持一段時間的閲讀,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對於孩子來説無論閲讀能力提高還是知識量增加,好處都是巨大的。反之,有的孩子缺乏正確引導,形成了不好的習慣,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晚上要看長時間的電視,或者長時間玩電腦遊戲,對視力有害不説,大腦也得不到鍛鍊,長此以往,孩子的智力水平必將落後於愛閲讀、勤思考的同齡孩子。

書中提到要重視孩子的情商發展,培養孩子懂禮貌、愛勞動,對人公正、平等、真誠、友愛、懂得感恩、有同情心、能夠獨立完成事情、關心國家大事,懂得人情世故,學習生活上有主見,只要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父母就不要干預。我一直認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事實上除了一些專業人員以外,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相差都不會太大,區分高下的正是“情商”。情商高的人更能適應社會,他們生活能力更強、幸福指數更高,好在情商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提高的,既然如此,我們做父母的當然要努力提升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今年暑假孩子和他爺爺奶奶出去訪友,回來還用自己的零花錢分別給我和他爸爸帶了禮物,給我買的是一支髮簪,給他爸爸買的是一瓶香辣火腿醬。看着他小小年紀就懂得感恩,心思細膩還能根據父母的喜好買禮物,令我感動不已,深深覺得這幾年的心力沒有白費。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我對孩子學習生活幹預有些多,大人的生活經驗是何其豐富,看見孩子做的不當難免想要糾正,可是干預過多也許會造成孩子缺乏主見,再次提醒只要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做父母的就不要干預。

這本書上還提供大量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值得父母們借鑑學習。

《活》讀後感8

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需要你去嘗試,所以看完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以後得工作生活中多去嘗試一些事,有時逼自己幹一些不情願或者不擅長抑或感興趣的事,剛開始可能你會出現焦慮、煎熬、痛苦,但是慢慢的你會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甚至會享受其中。即便是失敗了,也無所謂,因為你沒有遺憾,你可以朝下一個目標前進。

什麼樣得工作會讓你有價值,有意義,有成就感?什麼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這些都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的想想,價格與價值不一樣,我們要活的有價值,而不是社會給予給我們的價格標籤。

計劃好做,可是堅持執行計劃卻是很難的,衝動的時候不要給自己定計劃,一定要想好後再去做計劃,有彈性的去執行,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生活往往會有很多變數,正所謂計劃不如變化快,所以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待任何事,成功或者失敗都可以看的淡一些,因為我們最終還是要好好的活着。

希望自己可以一點一點的變成自己想成為得人,而不是別人評價中的人,學會自愛,不為不值得事焦慮,好好生活着,沒有low的生活,只有很low得活法。

《活》讀後感9

首先在這裏感謝一下老師,給我們家長推薦了一本培養和教育孩子的科教書,對於剛升入2年級的孩子來説,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帶着一絲興奮,很快找到了這本書,通篇快速的看了一下,裏面都是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心情是比較複雜的,既開心又慚愧,開心的是所有能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有能應對解決的方法,慚愧的是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的處理方法是多麼的無力和蒼白。心情很忐忑,感覺之前的教育方法很愚蠢很無知。

我是李妍諾的父親,以前孩子的學習我是基本不過問的,都是孩子媽媽負責的,孩子的一些學習方法和習慣我其實是一直看在眼裏的,只是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不對的行為,我都歸根於她年紀小,大腦發育不完全,以後會自己改善,包括媽媽的教育方法,有優點有缺點,其中,我沒有充當起教育孩子的角色,這個首先就是完全錯誤的,書上也説了,父親在教育孩子中充當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帶有絕對的性格色彩的,往往一個男性會比女性更有説服力,當然還是要講究教育方法的,以往我們都是比較急性子的,真的和書裏説的一樣,對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動了手,直到今天看來,那些方法還真行不通,因為粗心,懶散,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都沒有改正過來,是我們方法用的不對,教育孩子,要把自己融入孩子的思想裏去,而不是以一個大人的身份,對孩子進行呼哧,對他的學習和性格要引導和耐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症下藥,以後無論多忙,都要多花點時間多陪陪孩子,參照書上的方法糾正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問題,培養出他對學習的信心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活》讀後感10

見到這個題目,你們可能會心驚膽戰,活吞毒蛇的人,聽起來,就讓人感覺到不舒服,而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

一個名叫李韋心的人,他就是活吞毒蛇的人。他的父親是捕蛇高手,他在7歲的時候,看到毒蛇不害怕,還挺有意思,就和毒蛇玩起來,玩着玩着,就把一條毒蛇吞了下去,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不覺得難受,反而很舒服,從此他經常吞毒蛇、蜈蚣等劇毒動物。

他除了吞毒蛇外,還有拿手好戲,讓一條手指粗的毒蛇穿過鼻孔,然後從自己張開的口中爬出來,這種表演,讓觀眾驚歎不已。

專家對李韋心的血液進行化驗,結果並沒有發現異常,但他的胃卻比正常人的胃大三分之一。他不能吃雞肉,一吃雞肉就反胃;他不能喝糖水,只要喝一小口,就會嘔吐不止。可如果長時間不吞毒蛇,就會感到全身無力;如果吞的是無毒蛇,也會感到胃脹不舒服,好像不消化似的。

活吞毒蛇的人不止李韋心一個,山西省什貼村的一個農民叫孫慶順,他也愛吃毒蛇,還喜歡吃蠍子。多年來,他先後吃了800條毒蛇,長的達2米,短的也有30釐米。現在的他已經是70歲了,但身體依然強健,耳聰目明,精神矍鑠。

這兩個活吞毒蛇的人實在是太可怕了,尤其是孫慶順,一些蛇見到他,就盤起來,非常聽話,任由他擺佈。他們這種奇特的嗜好,專家們還沒有研究出來。如果是我們見到毒蛇的話,都會退後三尺,而他們則不害怕,活吞毒蛇,真勇敢。但是,我建議我們小孩子們不要模仿他們,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昨天,我看到電視新聞中説起一個美國中學生,從電腦中看到有“用火燒身”的一個節目,他就在家裏模仿,最後導致他身體中有90%燒傷,給他一生帶來了痛苦。

總之,我們見到有絕活的人,千萬不要模仿,因為他們都是經過訓練的。如果我們模仿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