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職業素質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39W

一、高校教師職業素質的內涵及構成內容

淺談職業素質的論文

教師職業素質的要求是隨着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而提出來的。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就強調教師的專業性質,提出“教學應被視為專業”;我國199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1995年,我國建立了教師資格證書制度,這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特定的職業許可制度。我國法律規定,教師資格包括四方面條件:中國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條件、學歷條件、教育教學能力。實施教師資格制度是教師職業走向專業化的必要步驟,體現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不可替代性。作為一個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的職業,教師職業素質必須有其科學的內涵與特徵。所謂教師職業素質,是指教師為了完成職業所賦予的責任與義務而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它應當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思想品德素質。思想品德素質是教師的首要素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為人師表是指在德行修為上堪做人表率。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着教學行為雙方的關係既有“施”與“受”,也有“表演”與“模仿”,還有“付出”與“收穫”,“奉獻”與“成長”的對應關係,建構主義理論視野下的教學雙方還是平等交往的對話關係,在“教者”與“學習者”之間應當建立起良性的合作關係與信任基礎。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認為:“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作出榜樣。”因此教師擔負着培養人才的歷史重任,教師的品德言行無疑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規範和職業操守的教師將在無形中帶動和教育着成批量的學生逐漸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學科知識素質。學科知識素質是教師的基礎素質。學科知識是作為教師知識儲備中最為基礎和核心的一部分,因此教師首先必須是某個專門學科領域內的知識專家,對該專業領域內的知識有較為全面的瞭解和深入的研究。學科知識使教師具有了學術性特徵,是所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特徵。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功底的教師既可以對各種教學內容應付裕如,同時還是進行專業發展、學科研究的必備條件。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教師不再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而是在職業生涯中不斷獲得專業發展的專業化人士,尤其是高校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量的同時要完成規定的科研工作量,無論這種考核機制是否健全合理,但高校教師擔負着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的重任,沒有紮實的學科理論知識的功底是難以勝任工作,使學校和自己獲得進一步發展的。

3.教學素質。這是作為教師職業所必須具備的關鍵素質。高校教師職業構成為雙專業,即所從事的學科專業和教師教育專業,具有學科專業性的職業專業性的雙重屬性。對教師而言,職業專業性的實質是教育專業性,正是這種專業性,它的發展將最終使教師職業具有其他專業無法比擬的不可替代性。

教學素質主要包括:教學理論素質、教學研究素質、教學設計素質等。

教學理論素質關於教育學科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如教育學基礎、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等,為從事教學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識背景;

教學研究素質主要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自發興趣與研究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職業本身藴含着對教育教學研究的意義,教師應當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只要始終帶着敏感的研究意識,就能夠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反思且富於創新精神。

教學設計素質是指教師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藝術地進行教學組織、確保教學活動的秩序和系統性的能力。“教師的工作並非只是傳授信息,甚至也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以陳述問題方式介紹這些知識,指導它們置於某種條件中,並把各種問題置於其未來情景中,從而使學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廣泛的問題之間建立一種聯繫。”這段話涉及到教學設計素質的三個關鍵問題:教什麼、怎麼教以及教的目的,即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更新、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教學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使學生掌握能力。因為學生作為個人的發展必須以獨立的學習和研究能力的獲得為前提,而這種能力只有在向一位或數位教師求學一段時間後才能獲得。

4.情意素質。在眾多隨着教育實踐而發展的教育理論研究中,教師所擔負的角色都在發生着悄然的變化,社會以及人們更關注今天教師的情意素質在職業生涯成長中的功能發揮與促進作用。情意素質是一個涵義十分豐富的概念,簡而言之,它指教師對待職業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態度以及溝通人際關係的能力等。

教師首先應具有正確的專業理想。教師的專業理想是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所形成的關於教育價值的信念。認可本職業,悦納本職業,喜愛本職業,確立自己在職業生涯過程中的發展目標,才能在指導並幫助學生成長的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專業的發展;其次是在與人溝通、合作與交流時建立信任關係的能力。這表現在對他人的尊重,對他人需求的理解,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更多地注意學生感情的`開發,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調整教學策略,根據同事的需求來尋找合作形成優秀的學習團隊等。還有諸如靈活、謙虛、想象力、真誠、對話和交流的能力等。良好的情意素質可以為教師建立並有效改善如下一些關係而營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教師與管理部門等,從而走入良性發展循環。

二、在職培訓是提高教師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

教師教育是培養教師職業素質的一個系統體系。英國教育學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RTER)在《教師與教育訓練》的報告中明確地把教師教育分成普通高等教育、專業培訓、在職培訓三個階段,即“師資培養三段制”。在職培訓主要指在職教師參加的一切拓展知識、提高技能的活動,包括教師在職攻讀學位、教師在職進修以取得各種資歷證書、校本培訓等多種形式。在職培訓多年來一直是學校加強教師技能培訓,提高教師職業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着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面對着社會及青年人對教師更高的期望與要求,如何進行教師在職培訓,培訓內容如何設計、需要取得的培訓效果等值得重新引起足夠的重視。

1.為階段性在職培訓注入終身教育的理念,着眼於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傳統的在職培訓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培訓的階段性較強,即為着一個明確的目的而組織為期一年半載的培訓,以取得一種資格或速成一項教學技能。這種培訓方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較大程度上是由於終身教育的理念正在深刻地影響着教育系統各層次和系統內所有成員的改革與改變,世界各國都在根據終身教育的原則來更好地組織教育系統。聯合國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強調:“終身學習是打開21世紀光明之門的鑰匙”,認為“應重新思考和擴大‘終身教育’這一觀點的內涵。一方面,要繼續重視終身教育使人適應工作和職業變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要重視終身教育在鑄造人格、發展個性以及增強批評精神和行動能力方面的意義。”無論是組織教師在職培訓的學校管理機構還是接受培訓的教師本人,均應樹立起終身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的連續性與整體性,對在職培訓進行合理規劃與設計,以職業素質的提高為培訓重點,以多種形式和豐富的教學內容來充實在職培訓,使各種教育機構和教育設施有機地結合,建立起在職培訓的長效機制。

2.在職培訓中要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重要作用。從詞義上理解,“校本”有“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之意,引申開來則有“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於學校”三方面的含義。校本培訓應當視為當前學校開展教師在職培訓的一種主要形式。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要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專業成長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學校的發展,即要使教師個人的成長與學校的成長相結合。這就需教師將個人的發展置於學校環境中,基於學校的現狀開展相關的教學研究、教學實踐及教學改革。校本培訓還可以有效地將教師的科研興趣引導到學校需要加強提高的學科方向上來,加強學校的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及學科建設。

3.教師職業素質的提高要從重視開展新教師入職培訓工作着手。教師入職教育是保證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一環。新教師參加工作後,是職業生涯的真正開始,做好新教師的入職培訓工作,有利於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利於學校培訓一批青年骨幹教師投入到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中。概言之,新教師入職培訓的要達到三個目的應當是:

①使新教師全面瞭解學校的定位、發展目標,相關教學、科研及人事管理制度,利於全面認識學校並從頭認識自我,根據學校發展定位明確自身發展定位;

②使新教師迅速進入角色,儘快樹立專業理想,對職業特徵和專業發展有充分認識和心理準備,作好職業生涯的規劃;

③利於新教師儘快融入學校大集體,找到歸屬感,建立和諧的同事關係,利於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與形成。

三、針對不同級別的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

我國學校教師的來源各有不同。對基礎教育師資的任職資格和職前培養院校有明確規定。原國家教委早在1986年發佈的《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中規定,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是:“中學二級教師任教四年以上,或者獲得碩士學位者”,高級教師任職資格是:“中學一級教師任教五年以上,或者獲得博士學位者”。高中教師由本科師範院校培養,初中教師由師專培養,小學教師由師範學校培養。對基礎教育師資的在職培訓也有較為明確的規定,即中學教師由教育學院培訓,小學教師由教師進修學校培訓。但高校師資並無相應的師範教育機構來培養,也沒有為研究生進入高校教師隊伍之前的必要教學訓練設置其他專門機構,許多高校教師只是憑藉自己的學術資格,而沒有經過教師職業的專門訓練。

由於來源各有不同,對不同級別學校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側重點也各有差異。中小學教師長期堅持在教學第一線,隨着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進展,應當着力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培養良好的情意素質,提升學科知識素質,增強教學研究素質,增進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與對話的能力;對於高校師資的校本培訓,則應當以教學素質的訓練與提高為主要內容,切實補上教師教育的專業技能訓練等基本課程,着力創建以“教研文化”為核心的教師文化,促使高校教師將學科知識素質通過更恰當、更順暢的方式轉化為教學內容,以科研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最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

學校組織教師校本培訓,還應採取靈活豐富的樣式,如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等,以老帶新,使優秀的老教師們的職業生涯所積累的良好的師德風範、豐富的教學經驗、紮實的專業知識迅速為青年教師所學習和效仿,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儘快成長起來。同時,學校還應當在管理上以人為本,增強服務意識,創新考核機制,強化激勵機制,使教師積極從事教學科研,不斷獲得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