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小學語文中的素質教育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6W

摘要: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改革,不單單滿足於教材本身的改革,更要立足於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活動的改革,才能形成課內與課外,主體與主導,學生與教師的綜合素質教育,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淺談小學語文中的素質教育的論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 語文教學

一、人的素質與語文素質的關係

語文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最基本的要素。從基礎教育角度看,語文素質決定人才素質品格。因為語文學科既是基礎工具學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學科,同時又具有豐富的知識性。語文素質是人的文化素養的主要標誌,在人才成長過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質核心的部分。語文素質往往是一個人成才的主要制約因素。人才素質和語文素質是兩個密切聯繫的概念,只是內涵和外延稍有不同。兩者的基本點是一致的,基本點是人的素質。兩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狀態的,且兩者的目標、任務相呼應。人才素質目標照耀着語文素質目標,規定着語文素質教育的方向。一個人的語文素質和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幾乎相等的兩個概念。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對人的教育塑造,堅持語文素質的教育目標和人才素質目標。人的素質結構是多方面的,包括身體素質、智力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素質教育的中心是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充分地發展。而語文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最基本的要素,從基礎教育角度看,語文素質決定人才素質品格。因為語文學科既是基礎工具學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學科,同時又有豐富的知識性。語文素質是人的文化素養的主要標誌,在人才成長過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質核心的部分。人才素質目標燭照着語文素質目標,規定着語文素質教育的方向。一個人的語文素質和一個人的整體素質,是圓點接近、半徑幾乎相等的兩個圓。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對人的教育塑造,堅持語文素質教育目標和人才素質目標相統一,把教學生學語文和指導學生做人結合起來。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創設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在語文課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個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現了作者的個人見解和智慧,積澱着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這些作品增強了學生的熱愛祖國情懷,也讓學生樹立了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如描繪祖國壯麗山河的《長江之歌》;或是對偉人英雄人物的熱愛、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來》;或是歌頌偉大的父母之愛,如《母親的純淨水》,或是反映歌頌友誼的,如《去年的樹》等作品,無不閃爍着人文之光。面對這些藴涵着豐富情感的語言文字,教師要善於引導,善於“披文入情”,通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徜徉於課文的言境,讓學生對語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們的`情操,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如教學表現母愛的文章時,就要以表現母愛的歌曲創設情境,在學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漣漪,接着用親切感人的語言引出話題,讓學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感情!

(二)加強朗讀訓練,培養語感,加深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加深。”小學語文教材的絕大部分課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知識,具有聽、説、讀、寫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讓他們會讀書,從而把書讀懂。模仿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因此,指導學生掌握朗讀課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範讀。我們在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範讀,教給學生正確的語音、語氣和朗讀速度,使學生對課文形成初步的認識。尤其是新課教學時,教師在範讀之前應提出幫助理解課文的大意。教師在範讀時的語音、語調和富有表情的神態都會深深引着學生,使學生在聽時產生共鳴,受到感染,加深印象,從而體會文章的含義。教師要根據課文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學生掌握了朗讀基本功,口頭表達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語言交流或參加演講的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三)尊重學生,凸顯人文關懷

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處處從學生的角度着想,尊重其人格和發展的權利,並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千萬不能簡單化、規範化。語文教學要體現人文性,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活動”。要以學生的感悟代替教師的分析,變讀書、答問的單調形式為課堂上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 : 討論、表演、展示、欣賞、評價等。拿到一篇作品,要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議中悟,在研中悟,在動中悟。要讓學生在自主、開放、合作的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語文學習如一個內心旅途,是生命的體驗,感悟的歷程。在課堂上,老師要學會用幽默的語言,風趣的教學藝術來活化課文語言的功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溝通學生與老師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創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 其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發展智能

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另一個措施,就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千方百計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素質教育研究的是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用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髮展規律的辦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因材施教,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但要研究孩子們的共性,還要研究孩子們的個性,使他們各展所長。課文課程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根據認識事物的規律編排的,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培養學生能力,開發智力的,教師應參照這些教材對學生進行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訓練,並根據學生個性差異,有的放矢輸導,使之各有所進。

三、結束語

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神聖的使命,是黨和國家對站在時代前列的廣大教師殷切的希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要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讓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同時,時刻有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好為實施素質教育貢獻出自己全部力量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李翔. 語文課堂教學與素質教育[J]. 成功(下), 2007,(04)

[2]張勇. 淺談語文課堂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08,(S1)

[3]楊耕妹. 淺談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J]. 中學教學參考, 2009,(07)

[4]王秀麗. 語文教育過程中對小學生的能力培養研究[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 20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