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選修心理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2W

當今時代是一個羣體時代,在大眾傳播中,羣體的心理因素地位更加凸顯。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選修心理學論文,歡迎查看。

選修心理學論文

篇一:課堂師生互動心理學分析

【摘要】

課堂師生互動作為新課改的重要的內容,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我們的師生互動的整個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多問題。本文就課堂師生互動的內涵與意義、誤區、影響因素等方面做以討論,並以心理學的角度在認知、情感和動機以及人格等因素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課堂師生互動;情感和動機

一、課堂師生互動的內涵與意義

(一)課堂師生互動的內涵。

所謂互動(interaction),就是互動的兩個或多個主體通過一定的方式,從某種角度來使互動的雙方都產生影響的過程。課堂師生互動,即是在課堂教學的前提下,教學主體雙方之間為掌握教學內容、保持教學活力、增強課堂效果而產生的相互影響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動作、心理、語言等,以心理活動和語言交流為主。

(二)課堂師生互動的意義。

1、課堂師生互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新型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之下,我們期待着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老師們能夠在這種師生互動中增進對學生的瞭解,不僅在學業成績上,更多的是在實際生活中。讓學校發揮文化知識與生活實際操作的重要聯結作用,而教師的師生互動正是一種很重要的實踐途徑。

2、課堂師生互動是加強教師實現因材施教的主要方法。任何教育都不會離開因材施教的主題,因為它是發展人才的關鍵。如果能夠根據每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現狀去制定有計劃的教學策略,必定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課堂師生互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舉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學生們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更多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認知結構,並建立新的聯結,從而能夠在走向社會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運用這些東西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二、課堂師生互動的誤區

(一)課堂師生互動過於傾向單向性。

因為教師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他導向着整個互動的方向。例如從對象上看,某些老師更偏向與某些班級幹部、或是經常與老師進行互動的人進行交流,成績比較高的同學要高於成績不是十分突出的同學。但是這種選擇很可能是無意識的。

(二)課堂師生互動過於追求形式化。

首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預成性。因為教師明顯的主體地位,引導着學生向前走,時間一長,勢必會使孩子們形成思維定勢,丟失發散思維和個人思想觀念。其次是互動之中的不深刻性。有些教師只追求形式化的教學模式,所以刻意去設計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來請學生回答,實際上完全沒有必要。

(三)課堂師生互動過於強調顯性化。

真正的好的課堂,能夠把課程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並且整個的過程從教師和學生角度出發都是覺得有意義的。但是有的教師會過於重視語言互動的外顯性,以學生在課堂之中回答問題的多少來判斷教學效果的好壞,其實是不可取的。

三、影響課堂師生互動的因素

(一)教師層面。

從內部原因來看,首先是教師的講課方式。一個好的教師他的授課方式無論怎樣都是讓學生在形式上願意接受、在內容上容易理解的。其次是教師的人格魅力。真正的教師,應該是在有紮實的文化功底的同時能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從外部原因來看,教師易受很多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個人的身體狀態。根據資源整合理論,一旦教師身體狀況不好,一部分資源是會下意識地去覺知你的生理變化的,教師的授課就會受影響。

(二)學生層面。

從內部原因來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對師生互動產生很大差異,如學生的家庭環境、風俗習慣等。其次,不同的學習目的會導致不同的效果。有的同學就是希望能取得好成績,有的則希望得到來自老師的積極關注,這些都會影響課堂師生互動的效果。從外部原因來看,問題的難易程度、問題的等待時間都會對這種互動產生影響。

(三)其他角度。

在教學中,非主觀的因素往往起到相當大的影響,如關注程度。若課程是公開課,學生緊張,激素水平改變,師生互動的狀況也會發生改變。

四、對課堂師生互動的幾點建議

(一)認知因素。

首先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卡尼曼(eman)指出,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老師能夠用一些關注度高的手段提高學生對學習這件事情的注意力,那麼學生就會把更多的資源調用在所學的課程中。其次是應用學生已有認知結構:傑羅姆布魯納(JeromeSeymourBruner)指出:人腦中是會對知識進行知覺和歸類的。教師應該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條件自己獨立思考,掌握課程內容之中的原理和規律。

(二)情感和動機因素。

教師應該具備共情的能力。根據馬斯洛的理論,當教師在課堂中營造愉快安全的學習環境時,學生就會用一種辨別的方式來知覺經驗。另外,教師很有必要通過很多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們有目的、有意義地去學習的時候,他們才能更好地有代入感,真正地為了解決問題而學習,而不是為了考試成績而學習。

(三)人格因素。

從兩方面來講,首先是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在教學課堂外的身體力行,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環節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時,學生的人格特質同樣也是關係到課堂師生互動能否順利展開並達到目的的關鍵。有研究顯示,學生的人格特質和師生之間的互動有着顯著的相關性。而在OCEAN(大五人格)的最新研究中證實,那些責任感、宜人性和開放性得分較高的學生和老師的交流會更多。

參考文獻:

[1]錢珍.漢語中級口語課堂師生互動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0.

[2]周文傑.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與課堂師生互動重構研究[D].河北師範大學,2012.

[3]劉堯,戴海燕.課堂師生互動研究述評[J].教育科學研究,2010,06:66-69.

[4]胡桂錟,羅琴,王緒朗.關於師生互動狀況的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11-14.

[5]趙翠蘭.中小學課堂師生互動的誤區及其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07,21:26-28.

篇二:談心理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

摘要

數感即對數(學)的感知與運用能力,表現為理解數的意義,多種方法表示數,明確數的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為解決問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估算結果並對結果做出合理性的解釋。文章運用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以運算為視角,對學生數學學習心理展開分析,以運算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問題開放性、合作競爭、認知和記憶策略的描述,以及對學生在運算中的積極方式進行對比,探討合適的運算教學對學生數感培養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感;運算;發展心理學;元認知;元記憶

一、前言

數感,即對數(學)的感知與運用能力,中小學階段主要表現為:理解數的意義,多種方法表示數,明確數的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為解決問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估算結果並對結果做出合理性解釋。數感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在擴展學生課堂參與度、積極營造數學情境、利用身邊具體形象和實踐活動進行感悟等方面做了探索並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性成果。處於具體運算階段的學生,數感特徵中感受性的強弱,絕對閾限的高低,直接作用着數學學習思維的發展以及各學科抽象邏輯的應用水平。其對多少、遠近、大小等的清晰敏鋭度也是洞察力和判斷力的心理基礎。小學階段貫穿始末的“運算教學”則是數感培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也是最廣闊的平台。這個階段的運算包含了數之間的關係,加減乘除計算,結合具體情境的估算和解釋,靈活使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並對結果進行合理性判斷。無論從哪方面講,運算在數感培養中有其不可或缺性。運算的習得與熟練,對數的思維體系和意識能力系統化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兒童時期的孩子,思維獲得了飛躍發展,特別是邏輯思維開始逐漸成熟,抽象思維逐步佔據主導,推理系統化,並逐步掌握了守恆,思維具備了可逆性,補償意識開始萌芽,這些都為數感的加強奠定了心理基礎。當然,本文跳出了皮亞傑的.階段認知理論的圈圈,藉助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重點研究小學階段運算的教與學,對“問題、競爭、認知、記憶、錯誤”進行探討,要解決的是由運算帶動數感在正常發展中提升的問題。

二、開放問題設計,增強問題的邏輯性

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樂於以直觀來理解抽象。此時在運算的教學實際中,教師通常採用先建立數學模型,然後在數數中內化知識,最後再通過運用口訣或簡單經驗解決問題的模式。至四年級後,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此時,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訓練,是發掘學生巨大潛力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手段。這既體現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對理解性和自由性的期待,又能幫助學生藉助成功來“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從而完善自己的品格。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時,本文作者曾在所教的兩個班級運用了不同的方法。A班,例題:王老師帶着500元去買籃球,每隻165元,買了3只,還剩多少元?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指名彙報,集體進行校對、講評。接着再依次出示幾道題,學生基本掌握了此類問題的解法。B班,相同例題,學生依舊獨立列式解答,教師講評。接着,教師板書列式:500-(165×3),讓學生自己編出四道這樣列式的應用題。學生獨立編寫,教師指名彙報,教師再相機點評。可以説,B班同學的問題五花八門甚至稀奇古怪,但從思維角度來講,B班的多樣性足以讓每個學生體會身邊數(學)的豐富,感受數(學)的能量,而對數(學)產生潛意識中的高認可度與接受性,提升了對數的感受性。不僅在解決問題階段,在運算的初始建模中,多樣性對於方法和自我思維方向的選擇,擴大開放性依然是很有效的。例如,菜市場的老大娘未必對數學的計算法則和簡便方法有過認知,卻在稱出斤兩後迅速地告知你該付多少,爾後又找零多少,而此時的顧客往往落後於他們的反應。或許有人歸功於他們的記憶,但菜價與斤兩是兩個變量,況且也不太可能在事前列算過相關結果,背誦並不現實。其實,菜市場裏的每個人不約而同有着自己的一套成熟的計算模式且運用自如。在此,可簡稱個性算法。在這樣的計算理念中,往往不需要過多的原理,只是自己喜歡,用來順手,結果正確。不可否認,他們對數的感覺,至少在敏鋭度方面是領先的。學生特別是中高年級的學生,是否也能有機會在運算問題中、在日常的練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個性算法,駕輕就熟,得出正確結果,解釋出結果的合理性呢?教育學者們喜歡對此冠以“張揚個性,釋放天性”來褒獎,而教師則只是思考過程中的道理,以及達到目標方式與現有規則的融合。當然,這一點在現在的教學實際中是有遺憾的,因為很少有在校學生有着各式創新思維方式而被鼓勵使用甚至加以推廣的。雖然網上也曾有過相關統計,運算靈活度高的孩子其思維的可逆性與演繹推理能力的發展要遠遠快於“死算”的孩子。

三、強化在合作環境下的競爭意識

比起合作,競爭更帶有明顯的主觀能動性與創新意識,並伴隨着堅強的意志及強烈的成功慾望。在小學階段,運算是競爭的最好“格鬥場”。不論是日常普遍開展的口算速算這些純結果類的比拼,還是解讀多方法、探究性問題思路的較勁,潛移默化中學生將原有的對數(學)的理解應用圖式在做着各種不同的有效的優化與組合,加速了他們日後對問題切入點的把握,他們也更樂於去記下這些證明了自己能力的方法,或是可以記下別人贏取優勢的過程,並引以為鑑,這樣形成的更多專屬個人的認知方法和記憶策略是很重要的。在童年期兒童邏輯推理類別體系化形成初期,這無疑是很好的範式。在教學第十冊“公倍數與公因數”時,教師對競爭的應用非常頻繁。由於內容本身是建立在整數乘除法之上,也不涉及更多其他知識基礎,所以學生參與面很大,積極度也高。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是設計與仲裁的角色,期間的理解、尋找方法、計算、驗證、比對均由孩子們自己完成。挑戰這個以往錯誤率超過30%的單元需要勇氣,但競爭給了學生動力,部分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在失利一兩次後也在總結方法,在集中注意力指向的過程中,對數的理解和原概念技能的重組捋清了複雜思維脈絡。當然,競爭中的機械訓練或訓練強度過大,片面強調解題技巧,忽視通性算法都有可能造成學生思維跑偏,鑽牛角尖以及“被放棄”。這時,由於這個年齡段孩子尚無清晰的辯證思維,抽象本質思維水平還處在摸索階段,教師必須隨時調整策略,對問題和方法適當矯正,或分散難度或有效遷移,使學生達到準確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四、有效形成元認知與元記憶

7歲~12歲的兒童,其記憶容量已接近成人水平,又是認知與記憶的密集期和形成期,此時,對於增加“庫存量”顯然是必要的。本文作者在學習圓周率時,老師就曾將“3.14159265358979”描述成“山頂一獅一虎救二鹿舞三舞把酒吃酒”,以致迄今都記憶猶新。運算的認知能力、運算過程方法的記憶和記憶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判斷力和推理能力至關重要,特別是其中的估算和問題簡化技巧,對推動主動化認知是相當明顯的。當人們的大腦皮層接收指令完成相應發展多變的運算時,調動了更多細胞體神經合作參與,其中整個協調和識別系統的影響是最大的,他們對不斷重複的經過產生習慣化,並納入條件反射系統,服務於更高級的認知與思維。創新意識、辨析求證等高階數感,便在這樣的基礎上深化發展。同樣,元記憶的積累也在綜合各組織的有效管理,以開發和利用更大容量記憶資源。因此,整個小學階段,利用多種形式和難度的運算來刺激學生,並鼓勵其對認知方法和記憶策略進行自我個性化改造,在正確有效的前提下加以推廣和加工,不僅是操作性極強的教學方式,也是符合該年齡段孩子好奇心與求知慾的合理學法。作為教師,在引導學生有意注意的同時,還要把握運算中的關鍵節點,適當提醒複述,將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的內容轉化為長時記憶,增大學生知識技能容量,使學生在把握價值取向中體會數的實用性,領悟數的美感。但過於注重學生記憶的發展,看重認知效率,結果也會不太理想。在日常化的“數”的接觸中,教師把“數”教“活”的想法,同樣對於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學生起着促進發展的特殊作用。數感的培養是一個過程,重點則在效果的漸漸體現。學生到了高年級階段,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並嘗試提出質疑,特別是當教師的單一模式教學大量重複後,會被學生牴觸。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運用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以運算為視角,對學生數學學習心理展開分析,以小學階段的運算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問題開放性、合作競爭、認知和記憶策略的描述,以及對學生在運算中的積極方式進行對比,探討了合適的運算教學法對學生數感培養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有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2]何忠賢,彭偉強.高效課堂教學與數學能力的培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

[3]孔凡哲,曾崢.數學學習心理學: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劉曉琳,黃榮懷.從知識走向智慧:真實學習視域中的智慧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6(03).

[5]吳向東.創客教育:從知識傳承到知識創造[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07).

[6]道靖.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卓越小學數學教師的幾何素養[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

篇三:積極心理學在學生自我管理的應用

[摘要]

學生管理一直都是中職學校主要管理工作,怎樣提升中職學校學生自我管理水平,一直都是學校管理人員重點分析的課題。本文就嘗試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之下,對中職學生自我管理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為中職學生自我管理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中職學生;自我管理

前言

長久以來,中職學校由於學生學習能力較低、心理素質尚未健全等因素影響,雖然中職院校一直將學生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並不理想。為了能夠提升中職學生管理水平,推動全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管理人員開始相繼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入手,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生自我管理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方法簡單,過分強調學生消極情緒

在大部分中職學校管理工作者眼中,學生品行要是十分惡劣,管理難度也就顯著提升。所以,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學生過程中,經常秉持着“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觀點。一旦學生在做出錯誤事情之後,管理工作者也基本上採取批評及責備形式。部分中職學校為了的杜絕學生做出錯事,甚至採取軍事化管理模式,這種做法雖然看起來取得了良好成果,但是卻沒有認識到平靜之後存在的隱患。積極心理學認為,教育人員應該將關注重點放在學生“優點”上面,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欣賞每一個學生,這樣學生價值都會得到提升。中職學生尚未形成完善人生觀及價值觀,一旦過分關注及強調其存在的缺點,就會容易造成學生忽視主觀情緒變化,影響學生形成良好品質。

(二)評價標準單一,影響學生多元化發展

在大部分中職學校管理人員將關注重點放在了學校發展及學生健康方面。所以,大學生學校對校園事故的出現都十分擔心。正式由於在這種理念之下,學校都希望培養出聽話的學生。積極心理學認為,學校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品質上,也即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公民、職業品德,符合企業對人才要求。但是學校所應用的評價標準和現實需求之間都存在較大差距,還是以傳統標準衡量學生,也就是首要關注學生學校成績,品德經常錯誤被認定為老實、聽話。

(三)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影響根深蒂固

在一般情況下,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普遍在15-18歲之間,正處於青春期,並且也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經常會遇到各種煩惱,例如人格、意志力等。所以,在必要心理教育指導情況下,大部分中職學校所具有的心理學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心理諮詢室無法發揮出自身作用,或者是將心理諮詢看成學生管理手段。

二、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生自我管理中應用

(一)轉變觀念,樹立積極向上意識,構建多元化評估體系

按照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疾病模型可以看出,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屬於問題性學生,對其開展教育就是為了防止該類學生再次出現問題。積極心理學認為學生在接受教育時,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自身的優點上面,並不是僅僅強調學生存在的缺點,至少認為優點和缺點同等重要,進而挖掘學生身上所存在的潛在價值。想要做到這樣,中職學校管理人員及教師就應該轉變自身觀念,擺脱傳統疾病模型所造成的影響,構建健康模型理念。中職學校在轉變觀念的情況之下,還應該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與轉變之後的觀念相吻合,採取動態及發展眼光評估每一個學生,保證可以對學生個性化評價,讓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的學生也可以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中,獲得自信及自尊,並且找到自身感興趣的事情。

(二)開設專門的積極心理教育課程

學生品質在培養過程中,必須藉助相關遊戲活動實現。所以,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生自我管理中應用,取得取得良好效果。

1、設置專門積極心理學課程就以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幸福能力觀”來説,心理教育課程就可以以此作為課程主題,並且為其配備完善心理訓練課程,例如交往體驗、情緒控制等,加強學生對積極心理學教育課程理解程度,並且會將自身所掌握的心理知識應用到心理品質上面。

2、在學校教育活動滲透積極心理學知識團委在日常學生會活動及班級活動中,可以針對性向學生滲透積極心理學方面知識,梳理學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簡而言之,中職學校在所開展的多樣化教育活動中,都應該在潛移默化狀態下滲透積極心理學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鍊學生身心意志,提高學生實踐技能。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教學活動是學校主要開展的活動,從教學活動角度開展學生自我管理,對學生品質培養,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1)教學內容積極、健康積極心理學十分關注對積極情緒及人格特點體驗,探索積極心理學研究過程。因此,中職學校在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都應該儘可能表現出“積極”這個特徵,符合足學生對積極心理需求,調動學生對積極心理學關注度,讓學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感受積極、健康品質,可以充滿自信心應對今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2)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生命只有在擁有春天之後,才可以帶領另一個生命擁有春天。所以,教師在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之前,自身就必須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樣才可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發揮自身積極心理,帶領學生具有積極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儘可能應用積極詞彙數量,例如尊重、分享等,發揮出自身在教育上的作用,為學生樹立積極心理營造良好氛圍,在潛移默化狀態下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心理。

4、班主任儘可能應用積極心理學開展班級管理俗話説的好,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這句話充分體現出教師在學生髮展中的作用,尤其是班主任。積極心理學認為,人要是可以長期在積極環境下生存,自身行為舉止及品質都可以發生改變。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中,儘可能為學生樹立積極向上文化氛圍。首先,班主任在編制規章制度時,應該儘可能做到積極向上;其次,班主任積極創新班級管理形式,從傳統考試分數理念中擺脱出來,全方面對學生評估,充分認可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中的成果,讓學生感覺到自身被尊重,進而不斷進取,嘗試到成功喜悦;最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儘可能表現出積極向上、樂觀等優秀品質,通過良好性格、頑強意志、穩定情緒等影響學生,在學生在潛移默化狀態下感受積極心理學。

5、社會、家庭、學生一同對學生管理積極心理學認為,從注重學生理論水平應該轉變到注重學生公共品質上面。學生在形成羣體品質之後,周圍同學也會受到影響,同時家庭、社會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所以,中職學校在對學生管理過程中,需要形成良好教育網絡,也就是社會、家庭、學校一同努力,正確認識到社會及家庭因素對學生身心發展造成的影響,儘可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各種影響因素,並且將其轉變為自身品質。與此同時,中職學校也承擔着向家長講解積極心理學的責任,積極和家長之間溝通交流。簡而言之,中職學校應該調動自身資源,開展積極心理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

結論;

學生自我管理作為中職學校管理工作最高境界,想要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目標,積極心理學可以為其提供良好發展方向。筆者在對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生自我管理的應用研究之後發現,積極心理學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處於積極向上環境下成長,進而從觀念及課程兩個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崔元慧.民辦高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策略研究———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J].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

[2]翟煒.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中職學生管理措施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