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W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現今社會十分注重的一個問題。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一)

就業作為個體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之一,在人的成長階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隨着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的就業問題也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要堅持理性選擇原則,大學生就業期望也要與自身實際水平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學生能夠順利就業,從而滿足個體就業需求,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1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概述

針對目前我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而言,其職業生涯規劃主要是集中在就業還是創業兩個方面。所謂就業主要是指在某些性對穩定的、或者是已經穩定的社會組織、國家組織內部從事一些日常規定性的工作內容,滿足單位的工作要求,從而獲得較為固定、穩定的資金收入,其特點就穩定性強、固定性強。就業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完全就業,這主要是指在已經獲得了在工作單位能夠長期的工作,保持了就業穩定性強等特點[2]。另一種情況是不完全就業,將就業與創業二者有機結合了,大學生在畢業後,先進行了就業然後再進行創業,在就業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企業管理的思想和精神,讓後將其運用到實際創業中,為自身創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謂創業就是綜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結合自身能力和實踐進行自主開展的一項活動,從而獲得高利潤、高回報,同時也承擔了高風險,其特點就是具有創新性和風險性。

2大學生創業選擇低於就業選擇的原因研究

目前導致大學生創業選擇低於就業選擇主要是受到了沉澱成本、風險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等多方面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第一,沉澱成本,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需要完善,勞動力市場還存在較多不足,形成了不可回收的沉澱成本。如果大學生選擇了創業,但是其一旦遭遇失敗,就會將原本的物質或者精神資產轉化成為沉澱成本,由此可見,沉澱成本的出現會使更多大學生偏向於選擇進行就業,尤其是其就業的選擇和自身專業符合的情況下,大學生更加會傾向於進行就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進行創業。第二,風險成本,大學生創業與就業選擇都會產生一切風險,這就會出現風險成本,由於風險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此無形之間一旦發生,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尤其是對於創業而言,創業與風險成本二者緊密相連[3]。大學生創業是無法估計其風險性大小,這就需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風險意識水平,大學生的風險意識越高,其規避風險的能力越高,反之,大學生的風險意識越低,其規避風險的能力越低,由此可見,只有科學的認識創業風險,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第三,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就是為了完成某項交易而傾其所有,付出全部成本的一種形式,如果交易成本過高,則大學生創業收益就會降低,反之,如果交易成本較低,則大噓聲創業收益就會提高,但在實際創業的過程中,由於大學生缺乏創業經驗,往往會導致交易成本上升,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理想選擇研究

3。1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收益風險研究

完全就業就是一種相對穩定、風險較低的職業選擇,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缺點在於就業者雖然收入較為穩定,但其預期收入將會低於創業者的預期收入,不能再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財富。當大學生實現不完全就業的時候,其在就業的初級階段,其收入就其他員工而言較低,但是收入很穩定,其風險性幾乎為零,而且自身預期收入和實際收入基本是持平的。但不同的是,大學生在就業初期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創業積累更多的物質財富和人脈關係,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會投入更多的預算和成本[4]。當大學生出於不完全就業的中期,也就是剛開始創業的使其,其收入會出現明顯的波動,風險性也會隨之增加,自身預期收入和實際收入也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和變化,當進入不完全就業的後期時候,也就是創業的持續增長時期,其風險性會降低,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而且自身預期收入會低於實際收入,處於財富不斷積累的時期。不完全就業選擇和創業選擇相比,它的最顯著特點就是個體所要承擔的風險性遠遠低於實際創業的風險性,最終的財富積累也相差不多,甚至持平,但是不完全就業的財富積累的速度要遠遠慢於創業。不完全就業選擇和完全就業選擇相比,其風險性、實際收入等都會遠遠高於完全就業。

3。2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效用情況研究

所謂效用就是指能夠滿足個體主觀要求的,用來衡量個主觀滿意程度高低的曲線,其影響因素就是預期收入和風險收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單純考慮大學生就業與創業選擇,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對於低風險、低收益的就業和高風險、高收益的創業其個人主觀滿足程度是相同的。

(2)對於追求高收益而拒絕承擔高風險的大學生而言,其效用曲線的K值為正,他們認為高風險必然會帶來高收益[5]。

(3)對於效用曲線呈現凹狀形態的大學生而言,他們認為自己多承擔一些風險,就會多獲得一些收益。

(4)對於風險組合的不同形式而言,大學生的個人偏好成為主要的影響因素[5]。

(5)效用曲線的K值越大説明大學生越抗拒承擔風險,而效用曲線的K值越小,説明大學生能夠承擔相應的風險,沒有反感的情緒。

4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理性選擇的有效策略

大學生創業選擇無論是從難度還是風險都要高於就業選擇,因此大學生只有正確評估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的情況,才會進行創業和就業的選擇。當創業的預期收入高於實際收入的時候,或者就業的實際收入遠遠落後於預期收入的情況下,大學生會進行創業選擇。而對於不喜歡高風險的大學生而言,一般都會保守的選擇就業形勢。當創業的預期收入低於實際收入的時候,或者就業的實際收入遠遠高於預期收入的情況下,創業承擔的風險性較高的時候,大學生都會選擇就業。由此可見,創業相對於就業要承擔更多的風險,而其高收益的部分也包括了對風險進行補償,只有當風險性較低、補償較高的時候,大學生才有可能會選擇進行創業,因此只有對就業與創業進行理性的辨別和研究,才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具體方法如下:

4。1國家提高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扶持力度

國家應該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收入和風險做系統的研究,國家應該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系,對大學生創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為大學生步入社會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就業環境。具體表現如下:當大學生剛剛實現了完全就業,但是出於初期階段,他們由於剛進入陌生、嶄新的環境中,其收入就其他員工而言較低,但是收入很穩定,其風險性幾乎為零,而且自身預期收入和實際收入基本是持平的。當大學生出於完全就業的中後期階段,他們工作的熟練程度進一步增強,自身價值進一步得到發揮、能力和認可度也逐步提高,其收入就會隨着自身條件和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其收入也是相對穩定,風險性幾乎為零,而且自身預期收入和實際收入基本是持平的,最後將進入了退休階段,這一時期收入很穩定,風險性為零,自身預期收入和實際收入保持平衡。因此國家應該對大學生創業減税政策、大學生創業貸款資金等,這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其創業的熱情和信心[6]。

4。2學校應該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提供可行性方

案大學生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院校在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畢業大學生問題,因此高等院校只有將教育與就業二者有機結合,為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提供可行性方案,無論是大學生就業,還是大學生創業,去都會依附於不同的行情或者是企業,這種具有差異性的行業或者企業就會構成多種多樣的風險和收益組合,因此可行性組合就包括了所有的組合形式。由此可見,大學生就業和創業選擇都喜歡低風險、高收益的組合,其次是高風險、高收益組合,再次是高風險、高收益組合,最後是高風險、低收入組合,其中第二種形式和第三種形式和根據大學生個人偏好決定的,因此無論是大學生就業還是創業其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適用性[7]。因此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大學生職業規劃這一課程,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和講解,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這樣才能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性擇業觀念,從而降低創業的沉澱成本。

4。3學生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正確選擇就業和創業方式

雖然各行各業都具有不用的風險,但是其收益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進行最優性研究,才能使大學生在積累財富的同時少承擔一些風險。但對每一個大學生而言,其就業與創業的選擇是不同的,只有在滿足自身實際需求的情況下才能選擇最優的職業。在面臨不同的收益和風險情況下,大學生根據自身個人偏好的不同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具體而言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對於追求收益的大學生而言,其會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創業;對於追求穩定的大學生而言,其會選擇低風險、低收益的就業;對於喜歡穩定但是不滿足實際收益的大學生而言,其會選擇不完全就業,就是先就業後創業,這些選擇都是隨着大學生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而變化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8]。由此可見,只有結合大學生自身實際情況,並且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才能實現最優的職業選擇。大學生面臨即將畢業的情況,要考慮自身實際和各方面的因素,從而制定一整套科學、合理的就業規劃模式,分析自己更適合創業還是更適合就業,不能盲目跟從他人,應該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與此同時,大學生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為就業和創業做好相應的準備,這樣當步入工作崗位的時候才能更加輕鬆。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其就業與創業情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解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問題是十分關鍵的,因此需要黨和政府、高等院校、以及大學生自己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就業與創業的理性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緩解我國就業壓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總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理性選擇屬於一項漫長而艱鉅的任務,只有積極引導,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從而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從而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二)

摘要:

隨着我國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大學生數量的劇增改變了我國人才的結構分佈,引起了社會流動和社會分層的變化,本文將從社會保障視角出發,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社會保障角度;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和建議

一、引言

目前,我國處於經濟體制變型時期,事業機關單位以及國有企業潛伏的相關失業問題都相繼破土而出,致使勞動市場的供求關係嚴重失衡。另外,近些年各大高校普遍擴招,加劇了當前的就業形勢,使失業問題愈發嚴峻,甚至於出現一畢業就失業的尷尬局面。

所以從社會保障視角出發,構建大學生的就業體系,這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夠有效緩和我國日前的就業形勢,還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二、就業難的社會保障原因

1。社會統籌能力低。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整體上沒有達到中央統籌的程度,甚至於有些地方連省級統籌都沒有達到。這種情況給轉移續接社會保障關係帶來了諸多不便,更加令人費解的是,某些地方居然對其人為設置許多障礙,阻礙了社保基金的流轉,進而影響了人才流向,制約了非物力資本市場的靈活性。高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的時候,大多數人有選擇終身崗位的考量,更有甚者,先選擇失業以期待更好的就業。與此同時,地方級社會統籌不足以調和不同地域、部門之間的社保差異,從而造成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2。社會化水平低。

從管理機制的角度來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過於仰仗招聘企業,社會化水平明顯偏低。社保資金以單位繳納為主要來源,這嚴重打擊了相關企業招聘新人的積極性。再加上,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力度還有待加強,進而在不徵繳社保的公司與徵繳的公司之間形成了不平等的惡性競爭環境;社會化水平問題還對我國公共財政的深入干預造成不良影響,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以致於大多數企業採取減少招聘的手段來“減重”。

3。立法層次低。

從立法層次的角度來看,我國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十分有限,目前僅僅有《失業保險條例》和《勞動法》兩項。

在公司拒絕繳納職工社保基金、違背相關法律的時候,以上法律的執行能力明顯不足,這在對勞動者的合法權利造成傷害的同時,也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部門以及地域間的社保差距,對就業形勢的不良影響更不用提了。

4。性別間的歧視。

女性員工對產假以及生育保險有一定需求,而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規定了這些福利待遇一律由單位買單,這就造成了部分企業,特別是那些有很多女員工的企業,光是保險這一塊的負擔就令其難以承受。因此,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直接標註男生優先錄取的條件。然而,引人深思的是早生早育的女研究生或者女博士生卻廣受招聘單位的優待,這明顯體現了生育對女性員工的重要性。倘若可以准許女研究生或者女博士生在在校期間生兒育女,不管從提高人口素質還是從擇業就業的角度出發,都對女性員工百益而無一害。但是,對於這個範疇,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生育保險制度還處在空缺時期。

女性在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期間生育小孩會遭遇很多非議,學校一般會擔心給管理帶來難度,擔心懷孕會對女學生自身以及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實際則不然,如果是在剛入校期間、修改論文、或者是畢業前期懷孕,對於女生學業的影響應該是微乎其微的。她們會在一定條件下,對自己的學業儘早做好計劃、合理安排。至於説到對其他學生的影響,純屬是多慮了。在心態成熟的前提下,這方面的影響大可予以忽略。綜上所述,為女研究生以及女博士生建立在校期間的生育保險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減輕招聘企業負擔,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女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三、對策和建議

1。提高統籌層次。

首先,要統一社會保障體系制度,削弱因地域不同、經濟發展不均而造成的社保差距。不同的社會福利保障待遇會對人才流動造成影響,政府應該儘量調和不同地區的利益分配,盡最大可能減弱因社會保障的不同帶來的就業影響。其次,要在相同行業中,按工種分配酬勞,促進畢業生人才流動均勻化,從而推助我國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反過來講,國民經濟穩定上升,必定會提供更多崗位以供畢業生選擇,這勢必有利於緩解就業的窘迫態勢。

2。提高社會化水平。

構建獨立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其脱離招聘單位,把社保繳納的方式變為税收統一徵繳。降低因不繳納保險帶來的惡性競爭,減少為規避繳納職工保險而不招聘、不參保等不良社會現象的發生,為提升市場經濟的接納能力,維護職工的合理權益,緩解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等奠定堅實基礎,提供有力保障。

3。完善立法工作。

應該制定執行效力更高、適用範圍更加廣泛的法律法規,從而有效提升社會保障法的層次,為現今的保障體系改革提供動力,從而達到社保事業能夠順利發展的最終目的。建議可以為女研究生、女博士生建立在校期間的生育保險,並且其成本費用要由社會統一承擔。

4。加強基金管理。

社保基金在管理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説個人社保賬户大量“空賬”的現狀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建議把社會統籌與個人繳納的基金分開處理,使其各自獨立運作,並要完善監督機制,高要求、嚴標準,加強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對社保基金進行全國範圍內的網絡管理,可開設異地繳費和發放領取的職能,為人才流動提供便利條件;保證各部門之間信息化交流的及時性,可以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失業、創業等方面設置專項基金。

5。擴大覆蓋範圍。

為了保障大學生就業走向能夠合理均布,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範圍不失為是一個好辦法。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擴大到鎮級的全部單位、全部職工,提高社保的強制屬性,增大其審查力度,確保社會福利待遇能夠遍及到每一位職工;第二,擴大到鎮級全部臨時工以及自由職業者;第三,擴大到農村。要對勞動人事關係以及户籍檔案管理等制度的改革進行加速處理,儘量消除地方主義保護措施。在沒有形成城鄉結合的社保政策的區域,建議成立雙向人才流動機制。具體來説,可以對就業於欠發達地域的大學生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機構;對於下基層工作2年及以上的大學生進行再次培訓,豐富其知識儲備量;頒佈相應支持政策,縮小城鄉社保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