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文:分析兒童幸福的多維度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76W

費爾巴哈説: 人的任何一種追求也都是對於幸福的追求。恩格斯説:每個人都追求幸福並認為這是永遠不變的原則,是無需加以證明的。人類關於幸福的追求不言而喻,學者們對幸福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然後,兒童的幸福呢? 當人們成年以後,對於兒童的幸福卻不得而知。小時候關於生活的記憶總是片段式的、不連續的,回首自己的童年生活誰也無法對當時是否幸福做出結論; 成年後面臨眾多壓力時總會感歎,還是小時候好,小時候無憂無慮,真幸福!但根據弗洛伊德的有關記憶的觀點,研究者又會發現,對兒時幸福的記憶可能只是人們對已有生活的美化而已。那麼,兒童的幸福存在嗎? 它以什麼樣的面貌呈現? 幸福的兒童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態?

論文:分析兒童幸福的多維度

一、兒童幸福研究的緣起與含義

兒童幸福進行系統研究緣起於上個世紀70 年代的美國。在美國,每一代成年人都很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的生存條件,尤其是從上世紀70 年代經濟不景氣的狀況開始,美國人對他們國家兒童所處的物質條件、健康和安全、受教育狀況和道德發展等方面的問題產生了極大的憂慮。自上個世紀60 年代末開始,社會學研究者,尤其是專門研究生活質量的學者就開始討論是否要對兒童及其家庭的生活各方面的狀況進行持續的考察和評估。在此基礎上,結合當時對兒童權利和主體性的關注,美國的政府和學術研究同時對兒童幸福展開了探索性研究。政府對此課題的研究主要用於制定有關兒童政策的文件、法律等方面,用於提出改善兒童生活狀況的策略,主要是用於政策問題的制定方面; 而學術界對此的研究更加註重兒童本身,在研究中他們逐步確立了關注兒童的現在和將來是考察兒童幸福的主要目標。

二、兒童幸福多維度分析幸福是多層次、多結構的,其考察維度也是多方面而非單一的。

在國外已有的關於幸福維度的討論中,有許多研究者都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其中有一些學者已經對此做了較為系統的梳理。Bennett 等人認為幸福的維度是兩方面: 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Bradshaw等人則認為幸福的維度至少應包括以下7 個方面: 物質滿足,健康,教育,犯罪,家庭,環境和需要的滿足。Land,Ken等人則提出幸福的維度應包括物質基礎,健康,安全,教育機會,社區地位,社會關係,主觀幸福感。通過前面關於幸福維度的一系列不同意見的羅列中可以看到: 幸福的維度是多元而非單一的,而且是一直都存在的。

但是圍繞幸福維度的系統討論絕大部分都是近20 年的產物。研究者對此雖然各執一詞,但這恰恰反應了現代社會對幸福的關注和集中討論,以及對幸福的熱切地追求。有關兒童幸福維度的討論同樣如此。

三、兒童幸福是兒童作為權利主體的自有訴求

現今社會兒童作為權利主體已經是不證自明的論題,可是兒童權利概念並不是與生俱來,雖然眾多教育家和思想家在人類社會早期就開始關注兒童區別於成人的本質之處,並論及保護兒童天性和促進其發展的各種措施,但是兒童權利的提出直到19 世紀末期才出現。早期的兒童權利理論關注兒童的生存,試圖保護兒童的生命與健康,力求兒童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

1924 年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之後,兒童權利的研究有了新突破。在這之前的兒童權利研究可視為保護兒童,而之後的研究則開始凸顯兒童需要與兒童福利。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隨着西方國家進入後工業化時期,兒童權利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兒童成為權利主體,兒童自由與幸福成為最終目標。如果在家庭中是父母主動創造環境使得兒童感受到幸福,那麼兒童在參與文化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生命關係互動卻是兒童自身主動獲得幸福。這種幸福大部分時候來源於兒童良好的同伴互動,在同伴交往中感受幸福和愉悦。同伴關係是兒童與他人形成的水平關係,是兒童與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會權利的同伴之間形成的一種關係,其性質是平等的、互惠的。兒童通過同伴交往中習得一些社會技能和進行經驗交流,得到集體歸屬感、被尊重、安全感等心理需求的滿足,從而多維度的實現兒童幸福。四、未來研究的方向: 兒童幸福研究的維度需要量化為指標體系兒童幸福研究的維度確定後,需要據此對兒童幸福的考察指標進行梳理。在整理兒童幸福研究的`指標體系時需遵守基本的原則: 指標必須少而精確,易讓人理解; 指標體系必須覆蓋所有的關於兒童幸福的維度; 指標體系必須有可比較性,通過指標體系必須能得出關於兒童幸福指數的結論或者發現其相關因素; 指標體系必須有操作性; 指標體系必須是聚焦兒童,以兒童為中心。

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再對考察兒童幸福的指標體系進行分析則更容易得出合理的結論。不同的研究者對兒童幸福維度的看法不同,必然導致測量兒童幸福的指標也不一樣。歐盟對兒童幸福的指標體系進行規範時在已有的關於兒童幸福的維度的基礎上進行了仔細解説: 儘可能挑選能直接而非間接、注重結果而非輸入過程進行幸福測量的指標; 直接面對兒童進行的測量和分析,比對他的父母、家庭、家人進行間接測量更好; 優先考慮兒童現在的幸福狀態,而非指向他將來的幸福生活即兒童的成年生活狀態因為童年也是生命中有自身重要意義的一個階段; 使用的指標最好能代表兒童自己所説的他們關於自身生活的看法和感受。這也正好迴應聯合國關於兒童權利的會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