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生與道德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6W

學生道德也屬於整個職業道德範圍之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生與道德的論文,歡迎大家的閲讀。

大學生與道德論文

一、當下高校在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教育方面的不足

1。控制為主,引導不足。在當下的高校網絡環境中經常可以看見很多學生對於學校管理內容上的批評與負面觀點,而高校在這一塊基本上是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只有當事件達到嚴重程度時才會“一刀切”地進行處理,而這種處理大部分也是由高校網絡管理員進行強制刪帖。這樣的處理方式實際上只是堵住了網絡輿論的發言渠道,卻並未對實質問題進行處理,且這樣的處理會直接導致學生的負面情緒激增,讓學生更為牴觸校方,此種重堵不重疏的處理方式將會導致更多的負面輿論。

2。複製粘貼為主,討論消解不足。高校校園網絡上大部分的頁面都是把當下的社會熱點與校園重大紀事進行復制粘貼,並未發揮出校園網絡的輿論討論與消解功能。一般來説,校園網絡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對各類信息進行整合,同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正確思考,良性討論,不僅能發揮出宣傳正能量的效果,還能有效消解大量負面信息,建立起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

3。宣傳教育為主,平等互通不足。高校學生正處於心理學所説的叛逆階段,如果學校在網絡輿論宣傳上一味是“高大全”的宣傳,一味是政治性的鼓動,那麼只會讓學生對此類“硬性説教”產生牴觸情緒。當然,在目前新媒體視角下,高校的網絡道德教育依然應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主,但在宣傳時應寓教於理,應平等互通,形成“柔性教育”的氛圍,把宣傳內容放在信息裏讓學生自己吸收領悟。

二、當前大學生網絡道德情況分析

當前微博等新媒體推進了大學生的網絡文化發展,但在高校的信息交流平台上,依然匯聚着大量的人氣。這是因為當下大學生的主要交友與學習圈都集中在校園網絡內,而大學生所用的微博微信等交友交流媒體也來自於校園內的'各種信息與資源。但由於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大學生本身在此年齡階段就具有思想觀念不成熟、易受人煽動、思想變化快、思想可塑性強等特點,在複雜而多變的網絡文化中,很容易產生道德認知的錯位。第一,大學生熱愛新奇特,愛探索,所以大學生對於新媒體等傳播方式的接受程度非常快,成為了新媒體下的主要使用人羣。特別是在遊戲與聊天等網絡世界中,大學生的道德認知非常容易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第二,在相關的大學生誠信調研招待與研究中也會發現,網絡世界裏的虛假詐騙信息也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對於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認識。大學生由於對人與人之間信任的認識度不足,會從輕信他人變成懷疑世界,甚至其不信任會使其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誠信是有前提的———必須要有利益交換,這種不信任甚至會變成大學生的思想慣性。同時,大學生由於網絡的影響而造成道德退化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由於可以在網絡世界裏得到情感的宣泄,與現實世界的距離會越來越疏離,甚至導致在現實社交中的困難,產生人際關係淡漠,感到人生孤獨。這類影響會造成大學生在網絡與現實的世界裏道德水平認知下降,對於情感的理解產生誤差,侵犯他人隱私。

三、新媒體視角下引導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教育的途徑

1。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育方法。在新媒體視角下,高校可以利用現有的德育基礎教育體系進行網絡道德養成教育。高校可以開設一門與網絡道德養成相關的課程,如計算機信息倫理課,讓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分析當下各類網絡事件,分析在網絡事件中每個人的角度,用理性而客觀的分析讓學生慢慢樹立起網絡道德規範。當然,課程中設置相關的網絡法律法規,讓學生明白不論是在現實世界還是在網絡世界,都有法律存在,人與人的交往也應該有底線與規範。當然在此類課程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適用於教學,應從網絡熱點事件切入,多用啟發與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網絡世界中的善惡,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與辯論,也就是“真理不辨不明”,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做到。自由而輕鬆的氛圍也能讓學生講出自己的心聲,表明自己的態度,利用課堂情景劇等方式也能讓學生把網絡事件變成身邊的事件,進而讓學生自己去判斷,去掌握。

2。循序漸進緩慢遞升,加強網絡教育師資建設。網絡道德養成教育中不同年級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教育重點。對於大一剛進校的新生而言,應重點讓學生掌握網絡法律法規的內容,讓學生對網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此時應聯合學校的普法教育活動,讓學生能明確地樹立起網絡道德的正確認識。而對大二大三的學生而言,網絡世界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主流,信息時代對於網絡技術的掌握也是每個大學生的必備技能。所以在培養學生善於使用網絡工具進行信息傳播與學習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網絡交流的尺度,識別網絡詐騙的能力。而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應把網絡道德養成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職業要求與網絡信息傳播間的禁忌。特別是高校理工科的學生,在要求學生掌握網絡技術的同時,還要重點對其進行網絡安全教育。而網絡道德養成教育更離不開良好的師資與資源支持,高校應利用好現有的網絡資源,培養出具有前瞻性的高校網絡教育人才,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把原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教師與人員進行網絡技術培訓,聯合網絡人才與網絡管理人員進行統一的業務知識培訓,從教師層面做起,讓具有專業性的教師成為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的主力部隊。對特別是網絡技術好、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得好並具有強烈責任心的教師進行重點培養,讓其成為高校網絡道德養成教育的主力軍。當然,新媒體視角下的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教育應順應時代潮流。順應新媒體下的信息立體化傳播要求,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德育內容通過新媒體進行更多元、更廣泛的傳播。高校的領導與教師還應使用思想政治博客,學生QQ、MSN、微博、微信等形式多方面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多層次地利用這些新媒體來與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重視平等,重視親和力,重視説理教育,讓高校教師的一言一行成為高校學生在網絡世界的榜樣,這樣的教育結合案例教學,結合交流溝通,就能有效地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學水平。

3。德育與實踐一起抓,管理與教育共同來。第一,高校可以進行德育實踐基地的建設,讓學生在真實的世界裏把網絡行為實踐化,進而讓學生對網絡行為有一種直觀而清醒的認識,進而提升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當然這類德育實踐基地對於學生網絡行為與習慣的培養應是長期的,只有堅持對學生網絡行為進行實踐,才能讓學生把自己的行為習慣固定住,才能讓學生建立起良好的網絡道德觀。同時,大學生在校園內主要是通過校內網接入社會網絡系統,這一接口也是學生接觸到色情暴力賭博等不良信息的主要來源。基於此,高校在不良信息過濾上應進行技術管控。利用校園平台監控服務器來實現對學生網絡行為的記錄。通過硬件建設力度,通過專業的網絡管理來建設一個綠色安全的校園網絡屏障,從根本上減少與杜絕網絡不健康行為的產生與蔓延。第二,高校應認識到網絡道德養成的根本目標是讓學生在網絡空間裏有一個良好的網絡行為。那麼在進行高校網絡道德養成教育時,對於學生的網上活動與網下活動,就要進行一個聯動與統一,保證學校活動與網絡德育實踐活動相配合。同時,對於高校大學生來説,校園內的社團活動也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區域,在社團活動方面,高校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社團引入網絡教育內容,發揮出社團對於學生思想意識的正面作用。在學生羣體中培養出一股正確而良好的網絡風尚,建立起良好的交友與交流習慣。第三,要讓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教育達到好效果,那麼促進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是重要的途徑。讓學生多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就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與視野,讓學生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不僅僅侷限在網絡世界中。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參與網絡文明公約宣傳活動,鼓勵大學生走進社區、走進中學、走進小學去宣傳網絡行為的規範,去普及網絡道德等相關法律法規。在這個過程中,既讓大學生實現了個人價值,又再一次提升了大學生對於網絡道德的認知水平。還可以利用新媒體進行此類活動的宣傳,利用微信朋友圈,利用微博與QQ空間進行互動,把此類活動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視角下引導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教育時,要善於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要善於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同時還要完善高校的相關規章制度,讓學生自覺遵守網絡行為公約,營造出嚴謹向上的校風,營造出輕鬆自由且具有正能量的網絡環境,進而讓大學生的網絡道德養成教育工作成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