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研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2W

摘要:德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不僅能夠豐富歷史課堂,也能夠真正實現智育與德育的有機整合。因而,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方法來為學生傳授歷史知識,並在授課過程中逐步向學生滲透德育,進而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豐富歷史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與人格素養。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初中歷史;德育;滲透研究

作為實施德育的主要陣地,初中歷史教師在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不僅要為學生傳授新穎、豐富的歷史知識,還要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進而為德育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教師應科學、靈活地挖掘和利用歷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學生能夠懂得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進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發揮歷史人物榜樣作用,加強德育

發揮榜樣的力量也是滲透德育內容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着眾多傑出人物。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歷史教學內容與需要,選擇一些恰當的正面人物,為學生生動、具體地講解其突出貢獻,並給予一些積極點評,充分發揮其榜樣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其優秀的一面。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等等,都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講解完榜樣人物的基礎貢獻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講解內容思考,這些歷史人物的榜樣作用給我們實際生活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自己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發。並且還要引導學生將榜樣力量融入實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利用榜樣作用不斷激勵、完善自己。

二、通過講解實施來增強德育效果

新課程理念強調,初中歷史應以唯物歷史觀作為教學指導,並積極向學生傳授以創新改革和愛國主義為中心的社會精神與民族精神。愛國主義主要指的是個人或集體對所屬國家一種積極認可、行為與態度,其中也包含了對祖國同胞的認可,並積極的傳承國家的傳統文化,並對國家的成就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而在歷史教材中藴含了大量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設計和組織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通過為學生講解生動、具體的史實來滲透愛國主義德育內容,並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受到一定啟發。通過為學生生動講解史實,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輕鬆容易地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振興中華的決心,通過發揚先烈的優秀品質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從而獲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德育

恰當、靈活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將歷史知識更加生動、直觀、具體地呈現給學生,同時也可以不斷增強德育效果。利用多媒體可以為學生生動再現某個時期的歷史事件與人物,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事件、人物之間的.距離,使其更深刻地認識、理解史實,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通過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責任感與高尚的道德品質,從而獲得更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在講解關於“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中日黃海大戰的視頻,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愛國將領鄧世昌與全體船員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事蹟,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全面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從而實現德育目標。

四、通過討論法來滲透德育

由於歷史教學大多都為理論知識,如果教師一味給學生灌輸,或是頻繁帶領學生觀看視頻,很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與難點,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分清是非,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針對人物的功績與過失展開討論,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歷史事件、人物有更全面的瞭解,還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人物的優點,同時也要摒棄其人物的缺點。總之,歷史教材中具有十分豐富的德育素材,而怎樣結合歷史教學內容與要求,開展德育活動也是當前廣大歷史教師應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不斷挖掘和鑽研歷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並採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使德育功能充分體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學生對學習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夠在教學中幫助學生不斷完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志峯.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新課程:中學,2014(8):144-145.

[2]丁瑞甫.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J].成才之路,2013(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