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8.03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1

一、巧用藝術作品,別樣教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幽默藝術作品也是強化幽默表達、活躍課堂氛圍的有效手段。一般而言,常見的幽默藝術作品主要包括小品相聲、漫畫、歇後語、謎語趣聯、幽默影視以及歌曲等,可以讓歷史教學變得妙趣橫生。如運用漫畫,幽默教學。漫畫融合了幽默性與諷刺性,給人想象與思考。由初中歷史教材看,本身就編排了不少漫畫,給幽默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靈活運用課本漫畫,適當引入課後漫畫,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例如:歷史漫畫《巴黎和會》,通過誇張幽默手法,藉助圖文並茂形式,出神入化地展現了巴黎和會的分贓性質以及由此暗埋的復仇戰爭隱患,極具歷史抽象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這一漫畫靈活創設教學情境,設懸置疑,誘導學生自主探究,激活學生歷史思維。再如引入小品相聲等,開展別樣教學。

如教學《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時,可以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改編成小品穿插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以歷史劇探究課形式組織本次教學活動,把知識巧妙融入到生動的情景表演中,整堂課生動活潑,打破了“填鴨式”灌輸教學,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昇華情感,潤物細無聲。首先,由學生表演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發出感慨:“我終於到印度了。”讓學生思考哥倫布是否真到了印度,從而得出哥倫布航海路線。另外,還利用相關圖片資料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的舉措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思考新航路開闢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得出對哥倫布的客觀評價。而後還引導學生回憶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將古今史有機的融合。這樣,通過把小品等靈活的引入歷史課堂,對歷史情景進行了再現,教學形式新穎獨特,將講台與舞台融為一體,更具濃厚的歷史氛圍,使得歷史教學更幽默風趣、生動活潑,學生也更有學習的激情,對歷史知識的記憶也更深刻、牢固,並且水到渠成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二、引用史料,幽默表達

正所謂:“史由證來,論從史出”。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善於引進史料知識,這樣,既突顯了歷史課程特色,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昇華情感,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同樣,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還可靈活運用一些幽默的歷史典故史料,強化教學表達,給歷史教學增添風趣、幽默,從而滿足同學們的好奇心,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體驗歷史學習的趣味,更持久地保持學習注意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維應用直觀性音視頻與圖文資料,配上豐富幽默的史料,加之生動趣味的語言,可讓歷史內容增添幾許親近感,減少幾分艱澀感,從而拉近學生與歷史知識的距離,使其有重回歷史、如臨其境之感,被歷史真相深深吸引,激發強烈的學習熱情,不由自主地想聽,樂學。

當然,歷史幽默教學方法是多樣的,還有如聯繫現實法、有意曲解法、借題發揮法等。同時,在運用這些幽默教學法時,教師需要結合自身能力水平,考慮學生實際以及教學條件,緊扣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而靈活地運用,適時適度運用,避免東拉西扯,以免畫虎不成反類犬。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2

一、轉變觀念,構建和諧師生關係

教育教學的規律表明,學生要想學到知識,師生關係是否融洽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古人云“親其師,重其道”,只有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要轉變過去教師高高在上的姿態,深入到學生中間,主動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歷史基礎情況,特別是對於那些在歷史學習方面比較困難的學生,更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深厚愛意。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前幾分鐘,與學生主動進行交流,當然,交流的內容不僅僅是歷史內容,可以涉及當前的時事新聞、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的各種活動等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和親,為歷史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此外,教師要提高師德修養,做到為人師表,處處模範,使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還要不斷提高業務教學水平和能力,通過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教學水平的高超,從而從內心敬佩教師,尊重教師,也為學生歷史水平的提高增強內在的動力。

二、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初中歷史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歷史知識和思想滲透到了各個學科中。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歷史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指導,為學生提供自由、寬鬆、開放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預習。這不但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確定研究的對象,精心設計自主探究的過程,蒐集和處理信息,最終解決問題。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及時為學生提供所需信息,做好學生的合作者和指導者。由此可見,自主探究活動中,在對學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需要教師及時調控和指導。通過自主探究,學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取的知識也更深刻和直接,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努力發掘學生潛能

(一)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呢?第一,小組搭配要合理。教師要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相互協調,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第二,教師要適時點撥和調控。教師要深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和學生站在一個起跑線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第三,在以往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只是觀眾,導致有的學生認為教師不夠重視自己,逐漸產生消極思想,成績呈現下滑趨勢,甚至有的學生和教師產生矛盾,在課堂上故意搗亂,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這些現象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所以轉變教學觀念勢在必行,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採取多種形式組織教學,給學生創造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

(二)指導學生聽課方法和技巧

課堂是學生舉疑解難的主要場所。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方法和習慣很重要,學生可能接觸到的歷史教師在教學方面各有特色,因此歷史教師在接受新的班級的時候,需要有一個適應到默契的過程。 瞭解學生,關鍵在於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溝通,通過多方面的交流和溝通,學生了解到了教師的教學特點,教師也瞭解到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適應成績優秀的學生,適應學習困難的學生,適應學生的基礎,適應學生的個性,最為關鍵的要適應學生已有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也要放下身段,讓學生適應自己。教師和學生相互適應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產生默契,教師能從學生的表情、神態中讀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能從教師的動作、神態中體會到教師所要表達的信息。營造默契的教學氛圍是歷史教學的難點,它要求教師具備廣泛的知識,民主、開放的教學觀念,調控課堂嫻熟自如,思維靈活、敏捷。

(三)創設辯論的學習環境

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辯論,不但能有效複習舊知識,還能提高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還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討論歷史問題,能夠促進批判性思維發展,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歷史現象,分析歷史問題。比如,為了讓學生全面地認識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就是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先讓學生自主藉助資料或者上網查找資料,激發他們探究歷史的興趣,使他們對歷史人物有更深刻的瞭解,這比教師單方面的傳授效果好得多。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的作用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它以直觀、形象的特點,為學生呈現了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歷史教學內容,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大大提高了學生興趣,解決了傳統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問題。比如,在教學《三國鼎立》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董卓、呂布、周瑜、諸葛亮,一一呈現給學生,這些人物神態各異各具魅力,學生通過重温這些鮮明的歷史人物,聯想到了三顧茅屋”“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片段,這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觀賞中體會到了歷史的樂趣。當然,有效的歷史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認識事物的表現現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感性的現象進行理性思考,認真觀察,從而發現歷史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所產生的影響。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3

(一)通過時事來對歷史知識進行解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一些時事熱點來對歷史知識進行強化總結,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比如,在講授《三民主義》時,許多學生可能對“三民主義”的意義都不太理解。那麼教師可通過當前我國嚴重的物價上漲問題進行分析,指出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對黨“提高民生”的思想進行解釋。這樣一來,學生對此知識點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

(二)多聯繫實際生活進行歷史教學

不管是新課程標準理念還是新史學理論,都要求教師的歷史教學要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因此教師一定要將歷史知識生活化。比如在講授《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問家裏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瞭解他們年輕時的生活狀況,再與自己的生活狀況對比。這樣學生不僅能對我國人民的過去生活方式有充分了解,還可以讓他們明白當前幸福生活的可貴,激發他們珍惜現在、好好學習,為祖國發展做出貢獻的雄心壯志。不難發現,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更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結合

由於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日益緊密,以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充分將之與其他學科結合在一起。具體來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1.與語文的聯繫俗話説“文史不分家”,在所有學科中,語文是與歷史聯繫最緊密的。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語文知識來進行歷史知識地講解。比如在談到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時,可通過《范進中舉》或《神童詩》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來説明古代人們對科舉的重視程度,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認識。這樣,不但會使得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變得趣味橫生,還可以提高了教學效果。2.與英語的聯繫教師在講授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時,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學起來興趣不大,這時如果教師適當地運用一些英語知識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授英國的崛起歷史時,會提到英國的議會制度建立以及《權利法案》的提出,這些內容學生不但學習興趣不高,而且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用“Power”和“Right”兩個單詞來説明“權力”和“權利”的區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權利法案》的意義。3.與其它學科的聯繫除上述內容之外,歷史教學還與地理、數學、政治等各個學科都有聯繫。比如在講授《新中國的成立》時勢必會提到三大戰役,那麼可通過對這三大戰役的地點進行分析,闡明三大戰役的重要性,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在講授1929年“經濟危機”時,通過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不同點的分析,來幫助學生理解其產生的原因;在講授中國古代的“青銅文化”時,可讓學生知道“青銅”本來不是青色,只是由於年代久遠,出土時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出銅鏽才變為青灰色的,因此稱為“青銅”。總之,只要教師們用心去探索,史學新理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就會更加廣泛。史學研究的進行使得其產生了各種新理論,歷史將不再只關注“名人大事”,而是更多地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時歷史研究將更加依賴於其他學科。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主要多利用時事、聯繫生活實際、將歷史與其它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將這些史學新理論運用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優秀人才。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4

1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故事的現實價值

1.1講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年齡、心理特徵

故事是人們最常用的一種傳承記憶的手段。通過故事的口頭傳播,人們也在同時傳遞着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念,這一作用與歷史記錄是一致的。但與歷史相比,故事更側重於對事件過程的描述,並且在生動性上和趣味性上更勝於歷史,因此在教學效果上也更好,特別是對於初中生而言,故事性的教學方式符合了他們心理髮展的特點。初中生正處於求知慾旺盛的階段,對於故事的記憶能力較強,因此通過故事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一些抽象性的概念進行記憶。根據調查顯示,初中生也更喜歡教師採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授課,因此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夠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2講故事能使抽象變為具體、把複雜變為清晰

故事主要是敍述事件發展變化的過程,對於細節有着更為生動的描述。在歷史課堂上通過講歷史故事的方式能夠將許多難以記憶的時間、地點等內容轉換為故事中的細節,並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便於學生的記憶。在教師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重現歷史事件發生的場景,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1.3講故事是歷史教學中運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

人類對難以追溯的歷史採用的就是神話故事的解讀方式,從中可以看出,故事是人們長期以來慣用的記錄方式。許多歷史故事中不僅包括了事件發生的過程,還包括了人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及總結的經驗教訓等。事實上,講故事也是人們傳承經驗、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因此故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歷史教學中,包含的內容涵蓋了從人類文明起源到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內容的廣泛性和綜合性上都較強,而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可以看作一個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因此許多教師在進行歷史內容的授課時,在不知不覺中就使用了講故事的方式。

2引入歷史故事的原則

在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故事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首先,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充分的掌握瞭解,再選取與教學內容有緊密聯繫的歷史故事進行教學的輔助。在選取歷史故事時,應當注重故事的真實性和趣味性。真實性的要求可以保證故事的合理性和實際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將歷史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對所學的歷史知識能夠進行更好的應用。歷史故事的趣味性能夠引發學生對歷史內容學習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從而提高學生上課的效率。此外,教師對歷史故事的選擇還應注重其針對性,對於歷史故事必須經過慎重的篩選,最終保留能夠促進學生歷史學習的內容,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3歷史故事的分類

3.1按歷史學研究的階段分期分

我國當前採用的初中教學內容整體上是根據歷史研究學中的階段分期來劃分的。按照這種分類方法可以將我國的歷史劃分為古代、近代、現代等幾個階段。相應的,我國的初中歷史故事也可以分為古代、近現代和近代等幾個階段。這種分類方式與世界其他國家採用的分類方式是一致的,因此是一種較為權威的分類方法。

3.2按故事的中心內容分

按照故事的中心內容來劃分,歷史故事主要可以分為人物為中心及事件為中心這兩類。以人物為中心的歷史故事稱為“紀傳體”,以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故事則稱為“紀事本末體”。這也是我國曆史著作創作的兩種主要形式。其中以人物為中心的歷史故事主要是圍繞事件人物的言談舉止來進行事件的展開。這類故事主要是使人們能夠對特定的歷史人物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展現了人物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及思想狀態。以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故事則是着重於揭示歷史事件的過程和細節,並且強調了歷史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這些事件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場景有更好的掌握,並且形成自己的主觀感受和理解。

3.3按故事與史實的關係分

將歷史故事按照故事與史實關係分可以分為史實性故事、傳説性故事和虛擬性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採用的通常都是實施性故事,但由於故事本身通常存在誇張和虛構的部分,因此對於一些細節的真實性無法得到確切的證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故事內容進行一定的調整,但必須在保證整體合理性的前提下。史詩性故事通常來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對於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都有相應的史實資料可查。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可以對其敍述方式進行一定的調整,使學生能夠對故事內容有更好的掌握。傳説性故事大多是神話故事,對其真實性沒有相關的文獻記載,因此只以口頭傳説的形式流傳了下來。傳説性故事通常來源於民間,並且其真實程度難以考證,但也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許多傳説正是以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事件作為基礎,因此也能反映一定的社會現實,在歷史教學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虛擬性故事的內容則以虛構為主,但會在事件背景或人物中借鑑一定的歷史事實。這一類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空間。在進行虛擬故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進行內容的刪改,但必須保證內容的合理性,因此在刪改過程中可以依據歷史事實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説,虛擬性故事是在真實歷史的框架下進行合理的再創造。

4選取歷史故事的主要原則

內容生動,激趣動情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必須保證其生動性。因此,在選擇歷史故事時應當選擇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故事。由此可見,歷史故事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教學中選取的歷史故事必須主題明確,情節清晰,條理清楚。教師要講清故事的來龍去脈,描繪景象更要眉目清楚。歷史教師在選取歷史故事時應當關注故事有沒有鮮明的主題,故事內容是否圍繞主題展開。

5結語

對歷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是目前大多數初中生學習歷史課程的現狀,也是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題。在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可以把歷史故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插入簡短的歷史故事,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積極調動課堂氣氛,較強學生對所學歷史內容的理解。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5

在“互聯網+”時代,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發生着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甚至正在挑戰着傳統的課堂教學。新媒體平台擁有着即時性、海量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等鮮明特徵,不論是對於教師還是學生而言,新媒體都為其提供了無限的信息來源。因此,我們應當利用“互聯網+”優化初中歷史教學。

一、創新歷史教學中的授課形式

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平台真正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歷史教學出現全新的授課形式。網絡將傳統的線下教學轉至線上,歷史教師在線下講授知識點的同時,輔以線上教學,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雲課堂、微信課堂等新的知識傳播途徑,使得教學活動中的師生可以不再侷限於教室之中,只要是有互聯網的地方都將成為教學課堂。除此之外,雲課堂、微信課堂等新的授課形式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全世界範圍內歷史學名師的授課。一方面,促進了歷史教學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能彌補某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短板,使學生在新媒體的授課平台上接受最豐富最完備的歷史學知識。

二、轉變歷史教學中的師生關係

在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信息媒介的“碎片化”及“去中心化”也成為新媒體平台發展的重要趨勢。以自媒體為代表的自主化、普遍化、個性化的信息傳播媒介在社會信息傳播與交換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個體在社會輿論中的話語權日益強化,而與之相對的便是大眾媒體權威的日益衰弱。在這種網絡環境中,師生之間的不對等關係被打破,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權威地位”也收到了極大衝擊,課堂上,師生角色的轉化,能真正促進教學相長。這樣,有利於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性,增強了學生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當前,許多新媒體平台都推出了網絡公開課,如網易公開課、網易雲課堂、新浪公開課等,這些平台上聚集了國內外的優秀教學資源。網絡公開課等網絡教學資源具有極強的開放性特徵,合理地將網絡公開課運用到歷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學生可以不用藉助於教師的幫助,而能夠自主的通過網絡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傳統的課堂書本教學,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歷史教學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歷史認知的深度和廣度,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的網絡教學內容,有助於學生對歷史學知識的掌握與消化,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網絡公開課對教師而言也大有裨益,教師在觀看公開課的過程中可以吸取教學經驗,加強專業素養,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此外,如在網易公開課《耶魯大學公開課:美國獨立戰爭》中,生動詳細地講解了獨立戰爭爆發的背景,這不但讓歷史老師的對獨立戰爭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而且有了這樣的知識鋪墊,學生很容易就能總結出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源。並且,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安排學習時間與強度,自由把握歷史學習的節奏與進度。若有遇到不懂的知識點,還能夠通過微信等通訊軟件與教師及同學進行交流。此外,學生還可以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把握網絡教學的重點,從而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一刀切”的授課模式,使學生在歷史教學中得到自主化、個性化的教學。從而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實現高效教學。

四、增強各方之間的互動性

新媒體技術打破了傳統課堂上的師生關係,使得教師不再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與主角。在全新的授課模式中,教師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輔助者,學生作為歷史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得到真正的體現。特別是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應用,它們以移動互聯網為媒介,可以發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內容,並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具有即時更新、隨時溝通、跨平台交流等優勢。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藉助微信,將微信轉變成為具備歷史教學、師生互動、家長參與等功能的教學平台。讓新技術媒體實現教師、學生、家長三者之間的即時互動與交流。第一,極大地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師生可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隨時隨地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能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並對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與解決,第一時間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遇到的困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指導與幫助,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第二,促進了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建立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幫互助,共享學習資源、交流學習信息。第三,實現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幫助與相互支持。家長在藉助新媒體平台的條件下,也得以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來,能夠使得家長與教師保持及時的溝通,第一時間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督與輔助。這樣,通過教師、家長和學生自身這三方面共同促進學生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正面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機遇和挑戰。這給初中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學習更多的教學理論,將新媒體技術更科學合理地運用到歷史教學活動中來,以積極的心態和全新的教學方式對應對機遇和挑戰。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6

摘 要:分層導學是倡導有效教學的重要模式之一,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利器。如何讓分層導學落到實處,導學問題的設置顯得極其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教師是否能夠讓全體學生迅速主動地學習好本節課的知識點,真正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也關係到"分層導學"六個完整環節的落實效果,進而關係到有效課堂的真正落實。因此,可以説導學問題的設置直接關係到整個課堂的成敗。

關鍵詞:"分層導學";導學提綱;導學問題的設置

在遊惠鬆先生《持經達易,成就立人》的精神中提到:"要求教師做到凡學生已理解掌握的內容不講,只對學生迷惑的問題針對性地講解,且做到言簡意賅,時間用得越少也好(建議初中少於10分鐘)。"該精神非常明確地指明瞭教師需要高效地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生所困惑的知識點,精益求精,大膽取捨,促成學生主動性的生成。同時,該模式的執行也可以避免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當然,如果能把握好"該講的講,不該講的不講"這一原則,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程內容的需要,教師不一定要死守10分鐘的限制。總的來看,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十分鐘"看起來很少很短,教師上課貌似輕鬆,但真正的"分層導學"課則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而充分的備課準備。特別是對導學提綱和導學問題的設置更是要精益求精。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高效課堂,並避免重複性講解,我們往往將導學提綱中的問題與重難點精講中導學過程中的問題結合起來,甚至問題基本一致。導學提綱為導學過程中的問題做好基礎鋪墊,導學問題是導學提綱中的再次深度提升。我們往往將一些導學提綱中較難的題目放置在重難點精講中來導引、精講和提升。

以下就對導學問題的設置過程和要點做一簡要分析。

一、在設置導學問題前吃透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學情分析,做好"分層"

將學生進行分層,大致分為A、B、C三大類學生:A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極少讓教師擔心,他們常常一點就通,能迅速地掌握知識點的內容。對A類學生需要有拔高、發散性的問題指導他們自主學習,最重要的是需要燃起他們的興趣點,增強發散思維的培養,這樣就可以讓他們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B類學生學習能力中等,能較好地掌握好基礎,但是由於學習習慣等各種原因,他們常常會遺漏或沒辦法跟進較高層次問題的思考,對B類學生需要做的就是多做情感教育工作,大力鼓勵,並嚴格要求,督促這類學生向A類學生看齊,為他們找好學習的競爭對手和幫手,要求他們從多角度去認識和吃透教材,夯實基礎,紮實提升。C類學生基礎較弱,學習習慣極差,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極高,需要教師的輔助較多,是教師需要多花心思的羣體,掌握好學生的具體情況後,再研究導學問題的設置。高效的課堂往往是在分層的基礎上進行導學的。

 二、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將導學問題進行有步驟地分層

我們習慣將問題的層次分為:基礎題、中等難度題、較高難度題三類。(1)問題應從C類學生入手,從基礎的問題講起,分層導學的問題就必須首先確保將課堂的基礎內容讓全體學生高效地掌握,基礎的知識問題不能設置得太難,必須讓全體學生,特別是讓C類的學生能容易掌握。(2)設置中等難度題目,激發B類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和求知的慾望,大力鼓勵,引導B類學生參與進來。(3)設置較難題目,主要針對A類學生,在引導A層學生思考時,不是意味着將B類和C類學生拋在一邊不管,而是在A類學生的啟發和帶領下一起融入進來,讓B類的學生也能透徹理解,讓C類的學生也能大體明白。對待學,我們不能"一刀切",一個標準做到底是錯誤的,學生的差異性的客觀存在要求我們尊重教育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特性快樂學習,並達到真正的提高。

三、精心設置和落實導學過程,讓三類學生都得到兼顧

1.導學過程應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初中生的內心是充滿求知的世界,他們對很多事物都很感興趣,但是往往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因為知識的枯燥無味,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沒有任何高效的學習動力。當然,設置的問題需要注意幾個方面:(1)不能離題萬里。(2)容易理解,適合切入知識點。(3)能起到激起學生興趣的作用。()(4)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5)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答案。

2.導學要適時拋磚引玉,舉一反三

對待知識點不能僅限於定性思維答案或者教材只要求的內容。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加入發散思維的問題,大膽鼓勵學生將知識點及時運用、擴展、昇華。教師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要過分地限定死答案,而應當適時拋磚引玉,舉一反三。如此,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得到較為全面而迅速的提升,而不會過分依賴教師的講解和答案。適當時機促成學生思維的發散與飛躍,是有效教學所必備的,也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在綜合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生搬硬套答案,讓學生自主、主動去摸索答案,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充分的肯定、大力的讚賞,並逐漸地教會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歷史背誦的知識點較多,教師可以將難的知識點降低"難度",輔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讓學生易於接受

太難的知識點,一大部分學生會難以接受,特別是C類學生更是如此。而難以接受的知識點是不可能讓課堂達到高效的,因此,對難的知識點,教師需要給知識點降低難度。讓學生樂於接受。如,巧妙地設置記憶方法,可以減輕學生記憶負擔,提升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導學問題的落實程度。

4.導學過程應設置能讓學生及時領悟的銜接問題,並及時獲得成功

如何讓學生感興趣之後,繼續探究知識,同一個知識點,有些學生有能力繼續探究,而有些學生則到中途便淺嘗輒止,而後者往往是知識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如何能讓這些學生更進一步地提高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呢?我想就是要讓這些學生及時獲得成功,及時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且這種喜悦是他經過自身的努力後而獲得的快感。因此,教師在講述知識點的過程中,應該要讓成績落後的學生不斷地感受這種喜悦。如此,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會減弱。

5.巧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導學過程

在導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往往可以使學生興趣不減。在講世界史的過程中,經常運用多媒體放映一些小紀錄片(時間5分鐘左右為宜),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內容,還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學生沒有經歷過戰爭,如何對待戰爭,如何珍惜和平,學生是較為不理解的。甚至有些學生想法天真,會問教師"為什麼我們不戰爭"等較為不成熟甚至出格的問題。但是運用多媒體往往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戰爭的殘酷性在畫面中展示得淋漓盡致的時候,學生自然而然就懂得和平的珍貴了。

四、導學問題的設置需要注意的問題

1.始終記住興趣是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最有效的手段

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常常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有學習能力的學生,因為厭學、懶惰、壞習慣而無法全面發揮好自身的學習潛質。甚至,有些學生因一時的成績落差而影響了長期的學習信心,從此一蹶不振,讓家長和教師為之惋惜,最後連學生也自卑不已。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逐漸地認識到了興趣的重要性,我們發現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它是教師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法寶,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是學生探究學習源源不絕的動力源泉!因此,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顯得極其重要。

2.問題的導引過程設置需科學

遵循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發人深省、引人入勝的基本要領,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教師在導引過程中,需考慮好各種可能出現的答案或問題,並對學生的回答,不管好壞,都要做充分的鼓勵和引導。

3.導學問題的設置數量要合理

題數的設置:總的數目一般為10題以內較為合適(超出10題學生可能沒辦法完成,數量太少可能很難達到知識點的覆蓋)。如,以10題作為參照標準,則基礎題目需佔70%,即7題,中等難度題佔20%,即2題,高難度題10%,即1題,基本做到7∶2∶1的比例。

4.明確分層導學所要達到的目標

分層教學要促兩頭、保中間,確保每個學生真正地自主學習,使弱生不弱,使優生更優。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不能説"種豆得瓜"."分層導學"並非要每個學生都達到齊頭並進的效果,而是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所預期的學習效果,每個個體均存在差異性,我們不能否認這一點,只要最終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自身的最大效能,學有所獲,不斷地進步,就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了,所以教師應大力鼓勵學生回答和思考問題,並適時對學生進行大力地鼓勵。

5.教師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和肯於鑽研的決心

高效課堂需要背後大量而充分的"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只有教師課前充分地準備,才可能有高效的"分層導學"課堂。教師應敢於充當鮮為人知的幕後英雄,成為學生學習的推動力。

 五、在基礎檢測、分層運用和分層作業中,加強對導學提綱的補充和完善

導學問題不一定要全部設置在導學提綱或重難點精講中,有時候,有些問題通過習題的形式講解,反而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分層導學"沒有將導學過程設定得過分死板,它應當是靈活巧妙的、不拘泥於形式的教學模式。這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和不斷地反思,這樣才能讓"分層導學"模式越發生機與活力。

總之,導學問題的設置是"分層導學"的核心,上好一節課,關鍵看導學過程,導學過程關鍵看導學問題和導學方式設置得成功與否。當然,教無止境,"分層導學"的有效發揮,需要仰仗多個環節步驟的齊頭並進,真正落到實處,更多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需要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

參考文獻:

張熊飛。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陝西人民出版社,20xx-06.

初中歷史學案式教學嘗試初中歷史學案式教學嘗試初中歷史自主學習教學初探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7

一、初中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

1.1歷史老師方面的問題

就歷史老師而言,對於初中歷史的教學可以説是完全按照框框條條來教學的,對於中考有要求的則大筆墨的進行描述,對於不在考綱之內的則完全不予考慮,這就給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造成零散的錯覺,無法形成一個整體,對於歷史發展的脈絡把握不清楚,只能對歷史進行片面的斷章取義,這是十分不利於學生日後的歷史學習。而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由於歷史至於語數英處於次要的地位,不受到重視,歷史老師也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所以歷史老師在備課和講課的過程中,並沒有像語數英那樣完全投入自身的精力,總覺得反正歷史不是中考的目標,只是進行等級考試,就在心態上比較放鬆,往往是照本宣科,沒有任何的新意,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

1.2學生方面的問題

在初中,語數英才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因為其他科目不是中考考察的科目,往往只要通過了等級考試,就可高枕無憂,所以對於這些科目並沒有多加用心,尤其是對於歷史而言還是開卷考試,只要在考試前將書看一遍就可過關,因此學生並不把歷史的學習放在心上。此外,由於語數英老師佈置了比較多的作業,有些學生為了節省時間,就會在其他課上進行主課的學習,比如説歷史,這樣就給歷史的學習設置了障礙。此外,歷史老師無聊的言論和腔調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於歷史的學習缺乏興趣,往往在歷史課堂上開小差,睡覺等,這都是不利於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的。

二、如何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

2.1歷史老師方面

要想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首先就要從歷史老師身上抓起。在歷史課之前,歷史老師就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並不只是將歷史課本進行簡單的梳理,還要加入自己的思考,進行總結。同時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可以適當的增加一兩個有趣的和本堂課有關的歷史故事,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在進行歷史課的教授過程中,歷史老師要掌握良好的授課技能,做到口齒清晰,聲音洪亮,要讓班級每個學生聽到你的聲音,不能讓自己的講課成了學生的催眠曲。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能夠只關注與自己的,只一味的談天説地,還要注意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因此可以進行問題的提問或者請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歷史老師再進行分析和講解,這不僅拉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在第一時間內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節課內容的掌握。同時在歷史課堂之上,歷史老師要有魄力,要鎮得住學生,這樣才可以保證課堂紀律的穩定。有時為了能夠增加自己的威信,可以殺雞儆猴,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歷史課上有所畏懼。在歷史課後,歷史老師也要佈置適當的練習,對學生的學習加以鞏固,在晚自習的時候,可以常到班級和學生進行交流,增加學生對歷史老師的認識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2學生方面

要想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學生作為事件的主人翁當然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歷史課之前,學生可以先預習一下將要上課的內容,做到一個大概的瞭解,並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並針對整篇的內容進行思考,自己進行問題的提問,實在不懂的話,可以在歷史課上舉手問老師,歷史老師必定會對你的問題進行回答,由於這個問題你已經思考過了,所以經過歷史老師的點撥,馬上就能夠心領神會,並且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記憶;在歷史課上,學生要做到專心致志的學習歷史知識,切不可因為歷史不是主科就在心態意識上有所放鬆,更不可以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目的作業,這既是對歷史老師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自己歷史學習的褻瀆。因此在歷史課堂上,學生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認真聽講,做好筆記,並對歷史老師的教授進行問題的提問以此來加深自己對本節課的認識。此外,在歷史課堂之上,學生也要遵守基本的課堂紀律,切不可因為自己的緣故而打亂了歷史老師講課的思路,因此不要做與歷史課無關的事情。在歷史課後,學生要完成歷史老師佈置的作業,要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做到温故而知新,如果還有餘力的話,還可以找幾本課外的歷史讀物進行閲讀,這樣既可以增加自己的歷史知識,同時也讓自己的歷史修養得到了提高,一舉多得。

三、小結

綜上所訴,要想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效率,構建起一個高效的歷史課堂,就要從當前歷史課堂的現狀出發,抓住歷史老師和學生兩條主線,分別分析他們存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從而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8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幾點策略及技巧。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生;主體地位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到學生學習主體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學習、思考、質疑、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不斷提高歷史學習能力和提高歷史修養。

一、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學起于思,問題對於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分析、歸納、總結等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在思考出現困難時,教師應該加以引導,引導學生拓寬思路,有效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第二單元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中國人向西方人學習,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這一話題出發,引導學生將本單元的知識全部串聯起來,理清了知識脈絡,進而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促進學生主體參與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已經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的聲像一體優勢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積極性,讓歷史事件變得豐富多彩而生動有情。例如,在學習唐朝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關於貞觀之治時期的視頻,讓學生在大唐盛世的氛圍中提高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要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歷史理論知識和分析歷史問題。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應該注重與教學目標的關係,要選擇那些與課堂知識點相關的材料,通過進一步的練習題目讓學生掌握歷史理論知識。

三、強化合作教學,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勢下對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更有利於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促進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討交流。例如,在學習歷史戰役戰爭內容的時候,教師應該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探討歷史中的戰役對於中國發展的意義,當學生能夠意識到既有消極意義又有積極意義的時候,學生的思維被拓展了,學習也變得更加主動了。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改編歷史話劇、小品等小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9

最新通過的初中歷史新課標(20xx年版)中明確指出:“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的歷史課程在基礎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現狀卻是歷史學科日益被弱化,在農村學校,這種現象更突出。現就結合教學實踐,就這些困難及其形成原因、解決對策進行分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困境及其形成原因

1.學生因素

農村學生在上初中之前幾乎都未曾專門接觸過歷史知識,很多學生都是把歷史當成一門“副科”來學的。因此,課前不預習、課上不認真聽講、課後不復習,甚至不做作業、不看書、不記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情況非常普遍。學生的歷史知識面過窄,除了課堂之外,很多學生的歷史知識都是從所謂的“歷史穿越劇”中獲得的,這更增加了歷史教學的難度。

2.教師因素

教學中,教師總是習慣於“高屋建瓴”,一開始就以中考甚至高考的標準來組織教學,使教學設計嚴重脱離學生實際,再加上教學方式單一等因素,致使初一的新生剛開始接觸歷史課便感覺困難重重,甚至有些學生會“知難而退”。

3.學校因素

學校層面也存在不重視歷史課的問題。歷史課基本都安排在下午,時常被學校的各種活動佔用;有些老師甚至在歷史課上叫走學生去完成落下的“主科”作業,這就進一步強化了學生“歷史課是副科的思想”。

4.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很多地區的中考中,包括歷史在內的“小四門”所佔的分值很少,有些地區甚至不考歷史。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多數家長反對孩子在這門課上花太多的時間,加之地處農村,條件所限,孩子們普遍缺乏從課堂以外獲取知識的意識。

二、對策

1.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

歷史學研究成果在不斷更新,教師應時常關注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並在教學中引入這些最新成果。例如,在人教版20xx年七年級新教材中,對秦始皇統治的特點用了“急於求成”這樣的觀點;“民族融合”也改為“民族交融”;司南由“戰國發明”,改為“漢代發明”;火藥開始用於軍事的時間,由“唐代”改為“宋代”……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不僅自己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更應該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的負擔。

2.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手段

儘管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很多年了,但很多教師依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上滿堂灌,課後佈置大量作業,致使學生的厭學和畏學心理不斷加重。

3.採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要讓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採取了以下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課前三分鐘,由學生講述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歷史上的今天”,以此引導學生在課後查閲歷史資料,豐富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結合歷史事件組織一些集體活動,例如:重大歷史事件週年紀念活動,歷史名人誕辰週年紀念等。既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又有利於提升歷史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3)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歷史紀錄片,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觀看,鼓勵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觀歷史遺址或博物館,近距離感受歷史。

4.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向教育主管部門建言獻策

一方面,初中歷史教學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是歷史教師絕不能因此而妄自菲薄。除了要想方設法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外,還要多與家長交流,讓家長認識到學習歷史的價值不只在於中考考多少分,更在於能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另一方面,通過有效途徑向主管部門建議,中考中適當增加歷史學科的比重,以中考的導向性作用引導家長、社會重視歷史等所謂的“副科”。初中歷史教學所處的困境不是短期內形成的,要解決這些困難,還需要各方堅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10

摘要:將歷史故事應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質量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歷史故事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也要注意引入歷史故事的原則,以及不同種類的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當中的應用。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有很多人認為歷史是一門極為嚴肅的學科,不應當將史實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來進行表達,認為這種方式會扭曲歷史事實,但是許多歷史故事之所以到現代社會依然廣為流傳,所依靠的正是該歷史事件引人入勝的曲折的發展過程。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歷史真實事件表達出來,有助於學生傳承傳統文化,加強學生對於歷史文化的認識。

一、將歷史故事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一)通過歷史故事來呈現歷史有助於學生加強記憶

故事通過文字以及話語的形式在人們之間傳播,引人入勝的故事往往會使人有較為深刻的印象,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使學生能夠置身其中,留下更加深刻的記憶,同時優秀的歷史故事能夠傳承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歷史故事來對教材中的歷史知識進行講解,可以使學生能夠了解歷史事件發生時的時代背景,對於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更為詳細的描述可以增強歷史故事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能夠在歷史課堂中更加全神貫注。在生動的歷史故事的聆聽之中就能夠實現對於歷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得以提高[1]。

(二)歷史故事能激發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初中生正是思維活躍的年齡,比較容易接受有趣的新鮮事物,如果歷史教學過於單板,就會使得初中生在歷史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對歷史學習感到厭煩,而將歷史故事應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之中則成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途徑[2]。通過歷史故事來講述真實歷史事件,可以增加歷史事件的生動性以及趣味性,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二、引入歷史故事的原則

將故事應用到歷史課堂教學當中時,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使得歷史故事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一)引入故事要有針對性

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首先要做好備課的相關工作,要對本節課的課程內容有充分的瞭解,根據教材內容來選取與內容有關的歷史故事。所選取的歷史故事一定要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有着密切的聯繫,而且要有深刻的內涵,使學生能夠加強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如講述新文化運動時,引入陳獨秀在東京留學,強行剪去留學監督姚煜的辮子的故事。教師順勢引導,這一瞬間對陳獨秀而言,極富象徵意義———他為之終生奮鬥的,便是剪去國民靈魂中的“辮子”。故事的引入,緊扣陳獨秀除舊佈新,用民主和科學的旗幟拯救國民靈魂的主題,針對性強,又能加強對新文化運動內容的理解。

(二)故事一定要有真實性和準確性

教師應避免在歷史故事的敍述過程當中扭曲真實歷史或進行任意捏造,一定要保證歷史故事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歷史故事的真實性可以使學生能夠在聆聽過後擁有自己的感悟,同時對於歷史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掌握,將歷史與現實進行結合和思考[3]。比如在學習《走向全盛的唐朝》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可以對中國唯一的女皇帝以及她的無字碑和治國策略等向學生進行講述,在故事的講述過程當中要遵循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原則。而對於與之相關的電視劇的內容可以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指出電視劇當中與歷史事實相悖或者虛構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真實的歷史故事與電視劇虛構內容的不同之處。

三、不同種類的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當中的應用

(一)以人物和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故事的應用

將歷史故事按照其中心內容進行劃分,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以人物為中心和以事件為中心。以人物為中心的歷史故事,主要通過對人物的言行和舉止以及性格特徵來開展事件。在課堂上對這類紀傳體的歷史故事進行講述時,重視的是人物的性格與特色,而不只是這個人物所做的事情。事情是人做的,唯有對人物有所理解,方能對事情的意義有所認識。如《漢武帝的文治武功》這一課,可選用史書中的一段故事:漢武帝劉徹16歲即位後,經常帶領一批隨從,四處遊玩,踐踏田裏的莊稼,捕食民間的雞狗,官府的人看到他們的身份證明(乘輿物),當然就不敢管。有一次,他們到一家人要水喝,這位主人懷疑來的都是壞人,喚來不少人,要把這批傢伙抓起來。主人的妻子看到領頭的青年(劉徹),氣宇軒昂,知道不是普通的混混,她把主人灌醉,將喚來的人遣散,而且好好地招待了這夥年輕的客人。這段故事,既有趣,又能把漢武帝的性格和稟賦清楚呈現,瞭解他剛強勇武甚至好大喜功的性格,為理解他的治國政策打下基礎。以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故事,應注重故事細節描述,在將這類歷史故事應用到教學中時,要對歷史事件所發生的細節和相關過程進行生動的講解,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場景,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二)史實故事、文學創作和傳説故事的應用

按照歷史事實與故事的關係這個標準對歷史故事進行劃分,可以將歷史故事劃分為三類:史實故事、文學創作和傳説故事。對於真實發生過的史實性故事,來源一般都有史書記載,因此故事中的歷史人物和相關的事件都可以根據史實資料進行查證,比如荊軻刺秦王,因此在向學生講述時要注意歷史背景的準確性,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文學作品中和歷史有關的故事有很多:成語故事,如“夜郎自大“”問鼎中原”等;歷史小説,如《三國演義》;英雄傳奇小説,如《水滸傳》。這些故事是在一定的史實基礎上進行加工再創作的,故事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真實背景,但在具體情節上和歷史有很大差距。引用故事時,如對曹操的評價,不要被文學作品誤導,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提煉歷史的真實。傳説故事大都通過人們口耳相傳流傳至今,如遠古的傳説有禪讓的故事、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等,這些故事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狀況,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文化生活狀態,可以通過這些故事瞭解歷史。而孟姜女哭長城這類故事大多以虛構為主,因此歷史教師在講述這類故事時,一定要注意它在當時歷史背景之下的合理性。綜上所述,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將歷史故事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來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很多歷史故事還可以幫助學生來記憶歷史知識,讓學生形成更豐富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張來鳳.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華中師範大學,20xx.

[2]徐波.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南京師範大學,20xx.

[3]文素芳.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xx(10):220.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11

對於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來説,“知史”方能“知興替”。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不僅是課標對初中生提出的要求,更是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祖國的興旺和發達對未來祖國接班人提出的要求。對初中生進行歷史教學,教師需要在課改的輔助和學生的特點相結合的探索之中,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初中歷史的教學現狀概述

初中生正處在人生的重要階段———青春期,這一特殊時期的個體普遍存在叛逆、個性等特徵。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接話茬展示自我、對教師的教學產生質疑等現象,導致教師的教學效率無法取得顯著的成果。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工作,利用學生主觀所認可的方式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現行的新課程改革是初中歷史的教學背景,新課改為提高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成效提供了諸多助力,如合理的教學目標性、廣泛的教學內容、新穎的教學方式、完善的教學設備等等。初中歷史教師在提高自身教學效率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新課改的助力來展開教學工作,促使學生在良好的背景、有效的教學中不斷成長。

二、初中歷史的有效教學策略探究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行為主義教育學派的學者多對學生所處的教學環境予以關注,他們認為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對其學習行為產生影響,基於此觀念行為主義者多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行為進行環境因素的分析,以期能夠通過實踐探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發展。因此,歷史教師若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有效性,可以在自身教學工作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在環境的潛在影響下提高自身的學習成效。例如,在對“秦統一六國”這一部分進行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秦國在統一過程中的領土動態變化,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領土動態變化視頻中感受秦國大一統這項事業的宏偉性,在深刻理解相關知識的同時激發自身的愛國情懷,在認知和情感均有所提升的同時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獲得長足的發展,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二)利用高效課堂的構建促進學生歷史學習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為推動教師教學有效性的發展,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自身的課堂教學中利用有限的時間使學生獲得無限的發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筆者認為這種無限的發展就在於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以此使學生獲得長足的進步。歷史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之中,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學來推動學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發展,並使學生在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提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利用問題串教學來促進學生思考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並使學生在自主的思考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習水平。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對有效教學方式的實踐,歷史教師需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探索能夠推動高效課堂構建進程的有效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教學之中不斷提高、不斷成長。(三)利用課餘時間的豐富活動提供實踐探索的機會。青春期的學生大多希望在學習和生活中展示自身的優點與特長,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與讚美,據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擁有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活動之中,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學生在學完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後,我們可以為學生組織一個百家爭鳴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自身所感興趣的學派自由結組,利用課後時間蒐集大量的相關材料,在百家爭鳴時根據“本派”觀點與其他學派進行討論;再例如我們在講完活字印刷術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印刷活動,要求學生利用小刀對橡皮泥進行雕刻,再利用刻好的橡皮泥進行“印刷”,使學生在動手活動中對古人的智慧結晶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總之,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對理論知識進行實踐運用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有更高程度的掌握,還能夠使學生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綜上所述,歷史的學習對於塑造學生的完善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在初中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常因自身的發展特點而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效率有所受限,因此教師需要將教學工作建立在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促使學生在生理心理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習效率,進而推動歷史教學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東生.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教師,20xx(s2).

[2]錢斌.突出學生主體培養學生能力:淺談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的途徑[J]成功(教育版),20xx(9):21-22.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12

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才能夠真正成為高效課堂。因此,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歷史感興趣,還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一味地講授新知識會對學生的理解和思考造成負面影響。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動腦思考問題,然後相互交流,或者與教師交流,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學生只有主動去學習了,才會高效學習,自己去把握問題、掌握知識。

二、教師積極的教學態度

很多學生因為不喜歡一門學科的教師而不喜歡這門學科,這是不對的。但是,帶有教師不良情緒的課堂,是達不到高效的。為了讓學生喜歡上教師,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保持良好的態度,對學生熱情,教學充滿激情、充滿感情,這樣學生會很自然地被帶動起來,對課堂的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對於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更有幫助。

三、保護“弱勢”學生

“弱勢”學生是指對文化學科學習能力不強,理解能力偏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因為成績不好,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該做到心裏有數。現在的學生大多數自尊心較強,對於成績比較敏感,所以教師應該多關心這些學生,儘量避免做傷害他們自尊的事,也不要在全班學生面前教訓他們,應該幫助他們提高成績、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教師可以私下了解學生情況,逐個分析情況,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四、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教師可以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幾個人為一組,探討一個課題,並制定方案,最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見解,同一個問題也就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團隊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團隊精神、增進友誼,還可以使其發散思維,增強問題意識,提高自主性和創新能力,使課堂更加豐富、更高效。

五、當堂複習

一節很有趣的課不能只“熱鬧一下”就結束了,最重要的是看這節課是否真的高效。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快要結束時,進行當堂複習。也就是説,把當堂所講的所有知識串聯起來進行提問,讓學生作答,以此來判斷課堂是否真的高效。

六、質疑交流

教師要通過讓學生髮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自主學習、動腦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然後通過師生交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這樣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學習的效率肯定會提高。

七、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不同,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並遵循個體差異原則,才能提高教學水平。而要想面對全體學生,就應該因材施教,摒棄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實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就能提高教學質量。在當下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課堂效率,並以新的方式教學,不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盲目傳授知識。教師不僅要教知識,還應該教方法。課堂是知識獲取的重要渠道,學生上課不只是為了學習知識,還為了自己的發展,高效課堂應該權衡活動和知識的關係。有趣的課堂不一定是好的,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進去,並能及時掌握知識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快樂學習、高效學習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證,沒有基礎,無法談創新。高效課堂的創建,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並且能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13

教師優秀教學論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隨着計算機的普及,我國大部分的農村中學也在使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輔助教學,因為藉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對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作出了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歷史;學習興趣

一、藉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圖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老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圖片,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提高學生對所學歷史內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講述“原始的農耕生活”的時候,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堂上可藉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一些原始的農耕工具,從而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於“原始農耕生活”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二、藉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動畫,提高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

在藉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時候,老師應該學會如何製作現代化的教學方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老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來製作一些動畫,例如,初中歷史老師可以藉助Flash來製作動畫。如,在學習“絲綢之路”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根據教學要求來製作教學方案,歷史老師可以藉助Flash來製作絲綢之路的動畫,從而更好地展現絲綢之路的教學內容。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應該加強自己的多媒體技能,從而提高自己製作課件的能力。

三、藉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視頻,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瞭解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老師還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一些視頻,因為在農村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電腦,都可以自由地上網收集一些教學視頻來觀看,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就要播放一些視頻來豐富學生的知識以及提高學生對於歷史的瞭解。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的時候,老師可以播放《南京!南京!》來讓學生更加直接深刻地認識抗日戰爭。所以在課堂上藉助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時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歷史的瞭解。

故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老師應該掌握相應的現代化的教學技能,從而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郭可景。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適應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1):126-127.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14

初中歷史教學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及未來的初中教學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成效成為當前初中教育者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史料教學法是當前較為成熟的初中教學方法,其有助於緩解初中歷史課堂的呆板和枯燥,對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史料與歷史教學的聯繫進行淺析,探討相關的運用對策。

一、引言

初中歷史教學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隨着國家對素質教育的關注和推廣,歷史教學逐步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歷史教學由於課程內容的特殊性相比其他教學課程具有枯燥和呆板的特點,這種教學特點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把握不好就會降低教學成效。因此如何使其活潑生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教學成效成為了業界研究的熱點。史料是構成人類歷史發展的材料,在相關文獻中被分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對於歷史學科教學來説史料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對於完善和改進教材中的不足。本文將結合實際工作對史料的運用進行探討。

二、史料與歷史教學的聯繫

當前中國初中階段的歷史教材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體,並且也是個人學習和學校教學的基礎。即使史料的內容點多面廣也無法在實際應用上完全取代歷史教材。因此,對於實踐而言,初中歷史教學如若放棄或者淡化歷史教材,進行單一的史料教學既是對把握教材大綱的偏離也是一種認識錯誤。這容易導致初中生對自我歷史統籌體現的觀念不強,而且對基本的歷史知識容易造成片面的理解,形成單一的片面歷史思維模式。反之,如果在實際的歷史課堂教學上適當添加合適的史料作為豐富教學內容的方法,不僅能夠豐富歷史教學內容而且能夠增強歷史的真實感,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對策

史料應用在當前歷史教學上已經較為成熟,而如何推陳出新,並且豐富原來的應用形式是當前史料教學的研究重點。此處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一)適時適量。史料運用在實際教學中要適時適量,針對當前初中生的身心特點,歷史教學需要初中教學教研的關注,在實際教學設計中防止教學史料的大量堆積和過多繁瑣的文字描述。這一方面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對於學生的課程學習帶來壓力的同時產生學習厭惡情緒。再之,史料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講究精準和高效,注重史料教育運用的適量。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對史學規律進行佐證,處理好具有內在價值的史學資料,並且針對性對其進行有益的補充。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史料選取的典型性和突出性,充分結合教學大綱,進行規範選材、用材和析材。在分析材料過程中,適當運用當前的時事分析,針對性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參與到史料分析中,鍛鍊其歷史思維和學習能力。

(二)差別化對比。史料可以分為歷史影像資料和文字資料。歷史教材是一種典型的文字資料,在以其為主體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起到關鍵的作用。而根據當前的教學環境,大多數學生更願意接觸豐富知識面的史料教學,這一方面歸根於此類史料在表現形式上的多樣性和生動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豐富的歷史資料對於把握史實感受歷史規律和意義有更具顯著的作用。感性史料在實踐中更具形象性,給人印象更為深刻。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鼓勵學生多利用網絡信息平台進行史料的收集和學習,並且結合實際學習能力通過多元化、豐富的課餘學習和課堂教材學習進行對比學習、差異化學習。

(三)選材鮮活。在選材上要結合當前學生的身心狀況,選用簡單明瞭的、深刻的歷史事實作為講課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不能一味追求史料的多和廣,要注重材料的鮮活性、深刻性和內涵性。當然,不可否認在某些史料和歷史理解上,文言文對於歷史教學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相反,如若結合當前的文物或者古蹟進行探討和分析,由於具體實物的鮮活性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與此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因此,史料運用必須結合實際、與時俱進,針對性利用鮮活例子進行教學輔助。

四、結束語

初中歷史教學由於實際內容和教學方式所限相比其他課程較為枯燥,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生動性和深刻性是當前初中歷史教學者關注的重點。史料應用教學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越發廣泛,提高其運用的成效、創新運用的方式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點之一。本文淺析了史料與歷史教學的關係,並以此探討了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對策,為相關研究提供一種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15

[摘要]有效教學無論對於素質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還是對於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都是極其重要的。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恰當運用多媒體、合作探究、情境教學法、問題式教學等方式來打造初中歷史有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歷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0-0104

初中歷史是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的新學科,很多基礎知識需要學生背誦記憶。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逐漸對填鴨式的單一的枯燥乏味的課堂產生牴觸心理,不願意進一步學習探究,使得教學活動難以有效開展,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重視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開展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探究,最終達成教學目標。相比較於傳統的“填鴨式”“題海戰術”的教學方式,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鬆,也更加註重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這無論對於素質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還是對於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都是極其重要的。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開展初中歷史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伴隨信息時代和新課程教學改革所誕生的產物,將教師從講台、板書中解放出來,將文本教材通過圖片、音樂、影像等立體展現出來,這樣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又能夠節約寶貴的課堂時間,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恰當運用多媒體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深受學生喜愛。比如在進行《統一國家的建立》的學習時,教師可在課前蒐集部分影像資料,或播放《百家講壇》《歷史揭祕》的相關片斷,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歷史的真實存在和其厚重感,增加對歷史課程的好感,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恰當運用合作探究方式開展初中歷史教學

合作探究式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合作,探討、解決教學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初中學生正處在成長髮育階段,對很多事情極為敏感,並且有強烈的求知慾、自尊心,合作探討式教學更加適合初中生。對於初中歷史而言,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安排小組分工合作,為大家進行一堂課的教學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每個學生都能發揮所長,教師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瞭解到該小組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存在哪些不足,並加以及時指導,便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恰當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初中歷史教學

情境教學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這種情境中進行感知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對於學生的情感培養很有幫助。同樣以初中人教版教材中《統一國家的建立》這個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預先準備兩到三首描述當時時代背景的詩歌作品進行朗誦,將學生帶入情境中,或蒐集相關的歷史影視作品片斷進行播放,這樣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或者就某一具體歷史史實尋找幾名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由他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把握,用肢體動作或語言加以展示,再由全班學生進行打分評判,從而在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有利於高效課堂的打造。

四、充分開展初中歷史問題式教學

新課程教學改革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探究能力,始終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教師要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問題式教學就是在此基礎上出現的。實際上問題教學就是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究教材,在教材中自己尋找答案,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能收到很高的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畢竟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都不相同,看待問題也有不同的角度。開展問題教學時,教師必須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要有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的教學環節,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得到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升,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有效教學。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於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教師要時刻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根據具體教學實際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始終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為最高追求,不斷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崔崢.數字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2015.

[2]王勝羣.新課程背景下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2.

[3]晏偉鋒.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優化研究[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