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中教學中歷史教學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3W

第一篇

高中教學中歷史教學論文

一、重視課前預習,加強教師的引導工作

學生在上課之前要做到對教材的初步瞭解,通過收集資料進而把握所學內容的要點並對教學提綱提出自己的疑問,帶着問題進入課堂,從而為課堂上的討論做好先前準備。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僅能逐漸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還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內容的學習。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通過課標展示,向學生展現出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並針對所學內容提出能夠反應所講內容主題的高質量問題。此外,教師應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從學生角度進行所講內容的備課,爭取以最簡單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教材、走入教材。總之,通過課前學習,學生能夠做到對所學內容的整體把握,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預習情況反饋中瞭解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程度,從而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來對學生進行輔導。課前預習不可忽視,它直接關係到學生對課堂內容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聽課的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體,課中進行師生互動

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互動式的歷史教學中,學生處於中心地位。學生只有養成獨立發現問題並思考問題的能力,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游刃有餘,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在課堂上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把在課前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展現出來,通過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式討論對其問題進行研究。此外,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侷限於所講的題目,而是要將分析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學習的規律。

二是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個小組,並在每組中選出一個組長為代表,從而使每組成員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想營造出融洽的、民主的課堂氛圍,就要積極地鼓勵學生舉手發言。例如,在教學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等內容時,課標的要求就是要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及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此時教師應把學生適當地分為三個小組,從而對儒家思想的形成展開討論,每個小組分別負責歸納孔子、孟子及荀子的中心思想及其影響。學習內容具有較強的緊密性和連接性,教師在探討完這個問題後,應緊接着去講述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問題,此時也應劃分為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概括法家、道家、墨家的中心思想,並最終在班級中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課中學習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應該在課堂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主動與他人交流,實現課堂上的有效互動,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

三、課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便於學生對知識的長久記憶

課後這一環節在教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及時地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便於學生在課下能夠及時地複習。課後總結是課堂知識的再現,更是課堂內容精華的集中,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地掌握知識,更能幫助學生對知識的長久記憶,在如今的新教材版本中,都有課堂延伸和課堂探究活動,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堂探究活動的重要性,它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能夠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並能夠應用知識,教師應該及時地佈置該項作業,讓學生再次相互討論、質疑並探究,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四、結語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對它們的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對於高中歷史學科而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掌握知識進而應用知識;但對升學而言,考試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檢測,歷史的考試需要記憶的課堂內容很多,學生以往死記硬背的方式只能是暫時的掌握知識,且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因此這就需要學生帶着問題,帶着疑問走進歷史任務,從而進行互動式的探討。學生在課上、課中及課下互動式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長久地記憶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第二篇

一、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情景,營造自主學習、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靈活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使每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能力在自主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智力、心理、性格等差異,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無須思索的現象,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老師每天要面帶微笑走進課堂,多觀察,多瞭解學生的個性特徵,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針對性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

二、重視課本知識、史料的閲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應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技巧,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史料、歷史地圖等對學生進行指導,給學生明確的學習思路,精心設計出難易適中、針對性強、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認真閲讀教材,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興趣。

三、問題驅動學生全面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進行富有個性、創造性地學習。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不斷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主動探究問題,使每個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從“學會”過渡到“會學”。如何完成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過渡?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訓練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成為“會學習”的人,如作業佈置,歷史知識競賽,課堂問題的提問、討論,知識的搶答,學習與探究等。

四、形式多樣的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傳統歷史教學中,作業形式基本上是選擇題和問答題,這些形式對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鞏固知識的能力有一定作用但不利於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作業佈置上要多下功夫,力求作業形式靈活多樣。我在設計作業時主要採取了以下形式:一是撰寫歷史小論文。這種形式的學習具有開放性、拓展性,對問題的探究比較深入,學生的收穫會比較大,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二是編寫歷史小報。學生通過對資料、圖片的處理,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三是組織社會調查。四是表格式作業。學生自我設計表格,將相關內容填入表格,完成相應作業。五是閲讀材料解答問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閲讀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結合教材中學習與探究的教學內容開展辯論,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教師總結:在經濟全球化的驚濤駭浪中行駛的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只有趨利避害,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加快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在課堂上,正反雙方脣槍舌劍,難分勝負。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不但使學生學到了探究問題的方法,也使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平時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第三篇

一、簡析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

2.1全面革新高中歷史教學理念。新課程要求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必須實現創新改革,該項工作的實施會對我國教育部分及相關教育工作人員造成巨大沖擊,使其面臨嚴峻挑戰,傳統意義上的課程教學理念已經難以充分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為此有必要完成高中歷史教育觀念的全面革新,立足於素質教育構建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先進教育改革理念。唯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方能實現新型教育評價機制的真正構建,形成科學合理教學管理模式,則整個社會才能認可接受針對高中歷史教學實施的改革工作,進而營造和諧歷史教學氛圍。在教學活動實施進程當中,教師作為直接參與者,其可謂是革新教學觀念的關鍵要點,為此,需轉變高中歷史教師教育理念,強化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強教師業務技能培訓,使其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心理輔導教育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完善提高自身素養水平。

2.2以新課程標準指導高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高中歷史課程教學需將課程資源作為主要對象,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貼近社會,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使得歷史課堂煥發生命力;高中歷史教學進程需遵循感悟體驗、和諧平等、開放互助的相關理念,教師應積極投入課程改革活動浪潮中,真正做到,摒棄傳統意義上的原有老舊教學模式,釋放學生天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完成歷史知識學習,養成創造性思維;在新課程改革中,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在於認真培養學生積極的價值觀及情感態度,使得課程教育目標內涵得以有效擴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能夠養成良好的品質,具備較強的民族使命感及社會責任心,民族精神得以弘揚,幫助學生樹立可為人類和平獻出自己力量的理想觀念。

2.3深化擴展高中歷史教材內容。高中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在於完成教學內容的良性傳遞並緊密聯繫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該教授什麼內容是歷史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此刻的作用在於結合課程標準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詳細確定下來。在課改背景下,教師制定相關教學內容的關鍵依據為《課程標準,突破傳統意義上將教學大綱作為中心內容的教學形式。新課程標準針對教材跟課標之間所存在的相互關係提出新要求,即高中歷史教師需參考具體的課程標準,以教材為出發點,開展多樣化課堂教學,將教學主體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譬如説在進行《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課程教授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幻燈片的多幅圖片將經濟危機時期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的困境直接反映出來,並對比2008年金融危機,使得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二十世紀的歷史。

2.4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採用有效教學措施。第一,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可謂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內容,要求由原來的將教師跟授課教材作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轉變為將學生主動學習作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開展,實現以教促學、以學定教,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及興趣,使其能夠在過程方法以及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等多方面獲得全面和諧的良性發展。第二,為充分實現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實施多樣化教學評價可謂是關鍵環節,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在教學工作進行過程中運用的教學評價可獲得良好的改善調節成效。傳統意義上的以教論教的教學評價已經難以充分滿足現今有效教學理念,為此,高中歷史教師需優化完善有效教學,針對學生實施的教學評價必須從學生髮展角度出發,運用多樣化教學評價模式。第三,完成課堂教學之後教師需及時做好課後反思工作,確保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可實現持續發展。教學反思主要指的是教師針對自身教學理念以及教學實踐活動所具備的科學合理性進行評判,與此同時認真思考選擇針對性較強的策略強化提升教學活動科學合理性。

二、結語

綜上可以知道,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的高中歷史教學必須革新教學理念,教師需運用教育學以及歷史學、心理學等多方技能,採取針對性較強的有效教學措施,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獨立完成自主學習,真正實現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