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件作文 > 課堂作文

【熱門】課堂作文5篇

欄目: 課堂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課堂作文5篇

課堂作文 篇1

時間就像掌心的水,總在不經意間流失。社會在發展,人類在變化,同時,我們的課堂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黑板、PPT、桌椅……跟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得越來越高級了。

現在上課時,同樣的温度下,有的同學感覺冷,有的同學感覺熱。夏天的時候,教室裏還會被同學們的汗臭味覆蓋。如果在未來教室裏有了能夠智能感温,同時可以淨化空氣的多功能空調,這些問題就解決了。這個智能空調可以根據同學對温度的適應能力不同,來改變温度,可以讓熱的同學和冷的同學都能保持在自己的適應的温度裏。

現在的課堂用的PPT雖然方便,但是對同學們的眼睛不利,也是造成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如果在未來課堂上使用的PPT,是一種可以保護眼睛的顯示屏,同時可以根據每個同學座位的遠近,來調節字體的大小,調節屏幕的光亮度,這樣不管前排還是後排的同學都會有合適的觀看距離了,會對保護眼睛有大大的幫助。

更加神奇的,就是上課用的桌椅。每套桌椅上都有一個智能感應器,按下按鈕同學的身高來調節高低,預防同學彎腰駝背。感應按鈕還可以通過老師的語言來變形。老師説:“放學了”,桌子椅子就會變小,會留出足夠大的過道,讓同學們很通暢的走出教室。

我相信通過如雨後春筍的科技、如廣袤天空的科技,如天上飛翔的雄鷹的科技。總有一天未來課堂會變成我們想的樣子,會更加精彩神奇!

課堂作文 篇2

清晨,朗朗的讀書聲從教室中傳出來,同學們坐在教室裏聽老師傳授知識。但是,老師傳授的知識畢竟有限,所以,請大家走出課堂,看看外面的世界。

走出課堂,來到大自然中。一陣陣清香伴隨對大自然的親切感撲面而來。在這裏,我看到了鳥類中的麻雀、燕子,魚類,昆蟲類中的蝴蝶、蜜蜂……我與麻雀、燕子玩耍,與魚兒嬉戲,與蝴蝶、蜜蜂跳舞。這是在課堂上體驗不到的快樂,這時只有親近大自然才有的快樂。所以,請走出課堂,看看外面的世界!

走出課堂,來到市場中。一陣陣吆喝聲伴着討價還價聲進入兩耳。一個小商販為了多掙些錢而騙一個老太太,把一斤説成八兩。這個人太可惡了。這是我們在課堂上看不到的。所以,請走出課堂,積累生活經驗,使自己懂得更多。

走出課堂,使自己更加快樂!

走出課堂,使自己懂得更多。

走出課堂,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5走出課堂

老師在台上口沫橫飛地上課,底下的同學漫不經心地望着教室的外頭;期盼放學鐘聲的響起,讓學生逃離教室的禁錮,讓學生逃離老師的斥責,讓學生逃離考試的恐懼。

走出教室,沒有作業的困擾,只有翠綠樹葉的清新;走出教室,沒有教室內的汗臭味,只有花朵的芳香;走出教室,沒有課業的壓力,只有外頭樹木的氣息。有一些知識,不只有在教室,或是老師教才能知道;有一些知識存在於生活周圍,需要自己去發掘,自己去領悟,自己去學習的。老師不會教我們如何生存下去,也不會教我們獨自生活,更不會教我們去欣賞周圍的美,這些生活方面的知識,必須自己去發掘的。

我們的思想,不該侷限在教室內;我們的視野,不該禁錮在教室內;我們的內心,不該束縛在教室裏面。教室外面的知識,無限廣闊,如果只是學教室裏面的知識,就會像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麼遼闊!走出教室,就可以學習到,知識,未必存在於教室內。

內心的知識,不要侷限在教室內;內心的好奇;不要被課業所禁錮;內心的思想,不要被教室給束縛。走出教室,接受外面大自然的熱情迎接,讓自己領悟無窮的知識,發現自己不再只是禁錮在教室內!

走出教室,往前跨一步,會發現,大自然的知識,是無盡的豐富;大自然的世界,是無限遼闊;大自然的世界,無限地美麗。

課堂作文 篇3

平日裏安靜的課堂,今天鬧鬼了。

那是第一節數學課,同學們正在認真聽講,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趙老師走過去打開門,卻不見有人。過了一會,敲門聲又再次響起,開門居然還是沒人。

莫非有鬼?同學們竊竊私語,都覺得這事非常詭異。趙老師卻生氣地説:“是有鬼!搗蛋鬼!他要再敢來咱們就把他捉住!”大家聽了都很興奮,打心眼裏盼着敲門聲能快點再響。可等了半天,竟一點動靜都沒有了。

就在大家漸漸的防備鬆懈下來的時候。“噹噹噹!”急促的`敲門聲猛地響了起來。坐在門口的高浩浩立刻衝出去,卻因為太激動被課桌腿絆了一下。等他爬起來再打開門,“鬼”早逃掉了。我們都很失望。高浩浩還想説什麼,但趙老師擺擺手説:“算了算了,別管他了,開着門,咱們繼續上課吧。”坐在最後面的劉大可乾脆把後門也給打開。這才順利地上完了數學課。

一下課,我們立刻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高浩浩指天畫地發誓説:“我看到一個背影鑽進廁所裏去了,還挺眼熟,可能就是‘鬼’。”我摸着下巴分析道:“沒準那‘鬼’就是藉口上廁所溜出來的,他不可能一節課都不上,肯定還得回教室。”“那肯定不是後面那幾個班的,”劉大可接着説”我一直盯着呢,沒人經過後門。”於是我們推斷“鬼”只可能來自位於我們班前面、廁所對面的一班。

第二節英語課,我們跟付老師彙報了這件事以及我們的推斷。付老師説句:“我知道是誰了。”就去了一班。沒多一會,付老師回來不無得意地説:“果然是他,上節課跟我請假説鬧肚子,原來是出來調皮搗蛋!”。可當我們追問究竟是誰,付老師卻不肯告訴我們。

好容易等到下課,我們全都衝到一班打探消息。原來那個搗蛋“鬼”是劉小碩。他被付老師懲罰,要抄整整十遍課文。哈哈哈哈,這真是吊死鬼討賬——活該!

課堂作文 篇4

課程改革給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現在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有效對話的過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享受着語文學習的樂趣。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一篇“文包詩”課文,描述了王維創作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動人故事。執教時,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學生興趣盎然:“逢”“倍”是什麼意思?誰“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通過自主閲讀,討論交流,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解決了問題。教師藉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體會大詩人王維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説得感人,讀得動情。精妙的設計得到了順利實施,我心中沾沾自喜。

這時,一位學生猛地舉起手,嘴裏輕聲説聲:“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心中頓時閃過一個念頭:“課要結束了,不要給我添什麼亂子。”但看到學生求知而急切的眼神,最終我還是忐忑不安地請他説説自己心中的疑問。“老師,為什麼重陽節的時候人們要頭插茱萸,登高遠眺?”我心中一喜,這個問題正中我懷,我早已作了充分的準備:“茱萸是一種具有濃烈香味的植物,重陽節頭插茱萸登高遊玩傳説可以驅災避邪。”我剛想滔滔不絕地把答案告訴學生,這時,旁邊一位學生搶着説:“老師,我來説。”看着他一臉的自信,我點點頭。他繪聲繪色地講起來:“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每年九月初九一出現,就有很多人病死。有個人叫恆景,他父母在瘟疫中死掉了,自己也差點兒送了命。他病好後就離開家去訪仙學藝,決心為民除害。他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又送給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經過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快到九月初九了,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告訴他用法。恆景趕回家鄉,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到了中午,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立刻停下腳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温魔刺死了。從此,就有了九月初九頭插茱萸登高避邪的風俗。”

重陽節“頭插茱萸”還有一個神話故事,這位學生講得頭頭是道,其它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而更讓我感到驚喜。我為這節課準備了這麼久,卻沒找到這個資料,這位學生無疑也給我上了一課,我和同學們情不自禁鼓起掌,向他表示謝意。

課上完了,我心中暗自慶幸,我還在沉思着:如果我不讓學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如果我不讓學生講出自己掌握的資料,學生心裏有何感受,這堂課還能算“精彩”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能根據文本自主感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不正是尊重個性的表現嗎?學生的世界豐富多彩,潛藏着豐富的“資源”,他們會收集資料,他們有許多別人不知道的知識,讓學生把自己的知識介紹給大家,實現生生互動,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不是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嗎?

感謝學生的問,讓課堂在問題的不斷生成中發展;感謝學生的解答,讓學生的“資源”在課堂上閃光。

“精彩”的課堂不屬於我,而屬於“你”——學生。

課堂作文 篇5

我的姥姥是一個莊稼人,我想除了家人,她最愛的大概就是那百畝黃土地,也正是她對土地的愛給我上了一堂課。

正值夏季,小麥由綠轉黃的時候,姥姥出門的次數也多了起來。“唉!今兒個也沒雨。再不澆水,地得給旱死!”我伸頭望向天空,明晃晃的光球暴露在青天之上,無一絲遮掩。“娃,跟我去地裏,咱倆澆水去。”“好玩嗎?”幼時的我問着正在準備用具的姥姥,她用那寬厚的手揉了揉我的頭,眸裏的柔情仿若暈染開來,笑着答道:“自然是極好的。”

蟬鳴正盛,遼闊的麥田裏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動作不停,我移動着水管,百無聊賴地踢着腳下的土疙瘩,心裏的苦水翻騰不停:哪裏好玩了?又熱又無聊!身旁的人影站了起來,我看見她用手搓了搓腰背,抓起脖勁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便又蹲下去了,用那布着黃繭子的手輕輕撥開麥子,拔下草放在一邊,又仔細的轉動眼眸,用不甚明亮的眼睛搜尋着麥田裏的異類,不時地抬手偏頭捶捶發酸的肩,揉揉無力的腿,捏捏腫脹的腳腕,汗便又往下流了。“姥姥,回家吧。不澆水它也能收的。”“那怎麼行!不澆水它的就一點點,地這一年的養分不就白費了!種子種下去,就得怎麼好怎麼弄!”説罷,手中的動作仍不停止,依舊用那不是豐潤的手拔下視野中全部的草 。聽着蟬鳴,看着麥浪,我覺得我彷彿上了一堂課,抓住了什麼。

現在想來,那日的情形多麼像“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呀!只是姥姥在黃土上的自在卻是埋頭苦幹的丁壯所不能比擬的。我不禁想起一個成語——本色當行。明明做着苦累的工作,卻樂在其中,這想必是源自於心中本就對土地的愛和執着,那麼她所付出的勞動,也必然會有顯著的成績。

我也應該愛我所做的一切,哪怕不能本色當行,也要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忠於一行。

於我來説,這也是課堂,是一堂遲到了十年的課。

Tags: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