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雨巷

雨巷的詳細教案

欄目: 雨巷 / 發佈於: / 人氣:3.26W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這首現代詩《雨巷》的詳細教案,是著名現代詩人戴望舒的代表作,大家一起來品味下吧。

雨巷的詳細教案

課 題:雨巷

教學目標:1分析這首詩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構造及特點。

2 通過朗讀與鑑賞,感受這首詩的音韻美。

3 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鑑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意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1課時

一、 導入 。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着雨的歎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在特定時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讓我們共撐一把心靈之傘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芬芳。

二、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州人,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文學翻譯家。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8年發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代》雜誌的創作,併成為30年代“現代派”詩人羣體的領袖。

《雨巷》最初發表在1928年《小説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聖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三、現代詩歌朗讀要領:

① 確定情感基調 ② 確立語速③ 確定詩句的停頓④ 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

四、字詞積累

巷道 ( Hang )街巷( xiàng ) 彷徨( páng huáng)彳亍(chì chù)頹圮( tuí pǐ ) 惆悵(chóu chàng )籬牆( lí )

五、這首詩歌寫了一個怎樣的哀怨故事

時間:暮春地點:雨巷人物:丁香姑娘 我環境:細雨迷濛

道具:油紙傘 故事:我在雨巷希望逢着一個丁香姑娘

六、思考

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採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説是景物)? 意象: 明確:有6個油紙傘、 雨巷、丁香、姑娘 、 籬牆、 我

1.油紙傘:

未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像空間。油紙傘本身就有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憑添了一份冷寂,悽清的氛圍。

2.雨巷:悠長 寂寥 狹窄

雨巷象徵着當時的社會環境,即黑暗沉悶的社會現實。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力。

3.籬笆牆:頹圯

這個籬笆牆是頹圯的,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

4.丁香

首詩整説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源於“丁香”二字。丁香形狀像結,開在暮春時節,易凋謝。開花為白色或紫色。

丁香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説丁香是愁,丁香纖小文弱、清香優

雅,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着美麗、高潔和愁怨。 丁香是美麗,高潔和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丁香花雖美,但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很容易消失離去的。

5.丁香姑娘

結着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飄過、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到了、走盡、消散了??

哀怨、悽婉

佛曰:

前世五百次回眸,

才換來今生擦肩而過

6.象徵

丁香一樣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

——美好的理想和願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理想難以實現

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

——理想的幻滅

7.分析姑娘的象徵含義

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悽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徵着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像夢一樣來,又像夢一樣地飄逝。

8.丁香姑娘美在何處?

外表美: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氣質美:她飄過,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

古典美:在古老的雨巷,在悠長的石板路上,丁香姑娘撐一把油紙傘,與周圍古樸環境完美融合,顯示出古典的情味。

9.我: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

“我”是個怎樣的形象?

是個懷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獨、迷茫的。

我:一個孤獨的遊子形象,一個理想的追求者。

我,一個孤獨憂愁的青年男子,在綿綿雨巷,渴望邂逅一位美麗的丁香姑

娘,從這一層面來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什麼的追求?

愛情遠大理想 人生信念 美好事物(丁香姑娘象徵)

七、本詩主旨:《雨巷》是詩人傷感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

詩人借“丁香一樣的姑娘”表達一種追求美好理想的願望,以及理想幻滅後的空虛和傷感,從而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也是當時不滿現實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識分子共同的複雜內心世界的表露。

八、作者用雨巷、丁香這幾個典型的意象,準確的傳達出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緒。為什麼戴望舒這麼憂傷?

1. 失戀的痛苦

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着同學施蜇存的妹妹,後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現實的黑暗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 “四·一二”政變後,詩人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我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

仍然懷着對理想的追求和憧憬 雖然理想渺茫難以實現,但詩人詩人繼續追尋着丁香一樣的姑娘 因夢想幻滅而產生的悲劇美

九、藝術特色

本詩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色。

1、它採用了象徵手法:丁香一樣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美好的理想和願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

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

2、復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節:“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這些連貫的上下句式,可以説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的效果。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3、疊詞的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

4、押ang韻,排比。共七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韻2-3次,一韻到底。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覆出現,使得音節舒緩悠揚,有一種音樂美。

十、集體朗誦

品味詩歌悽清惆悵的意境美與哀婉和諧的音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