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鄉愁

初中語文鄉愁教案

欄目: 鄉愁 / 發佈於: / 人氣:2.92W

《鄉愁》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郁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下面是初中語文鄉愁教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鄉愁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現代詩朗誦的基本方法。

2、在誦讀中體味詩人濃烈的懷鄉思國之情。

3、學習作者運用鮮明的意象表達情感的寫法。

【教學設想】

通過反覆誦讀,體味詩中包含的濃烈的思鄉之情;通過揣摩品味,理解詩歌中意象之美;通過點撥指導,使學生初步掌握用詩歌形式來表達情感的方法。本課擬用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走近作者

播放《江河水》音樂。(創設情境,教師以飽滿的激qing介紹這首曲的作詞人)

曾有這樣的一位詩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責任感的詩人,他於1928年生於南京,1949年離開大陸前往台灣,從此就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漂泊生涯。從祖國大陸到寶島台灣,從求學美國到謀職香港,期間他多次想回到大陸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在回鄉無望的時候,他於1972年寫下了一首詩,一首生離死別般灼人心痛的詩──《鄉愁》。他是誰?──台灣著名的詩人余光中。我們在傾聽的這首歌曲就是根據他的《鄉愁》譜曲改編而成。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如煙似霧的鄉愁世界……

板書:鄉愁 余光中

二、誦讀中感知

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師美讀(語調緩慢、深情,期望中凸顯深沉)。

問1:你從中聽出了什麼?

可能有以下説法:內容方面:思鄉、惆悵;

形式方面:形象、整齊。

2、再讀:讓學生自由誦讀全詩,要求讀準節奏,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

3、三讀:指名兩位同學誦讀並要求他們説説如此處理的原因。

教師明確:當時,大陸與台灣互不往來,幾乎隔絕。作者抒寫的是特殊時代背景下的千千萬萬的遊子對親人、對祖國大陸的思念情懷。

4、歸納並投影朗讀的方法:

劃分朗讀的節奏:每節詩之間停頓二拍,句與句間為一拍,句間停頓要長一些。

確定朗讀的重音:抓住關鍵詞語(表示形象的詞語)以及富有表現力的修飾語。

把握感情基調:

感情:深摯 綿長的思念

語調:低沉略帶哀傷

語速:舒緩

5、動畫展示音樂響起,全班齊讀。

三、研讀中感悟

1、這首詩是現代詩歌的上品,曾撥動了千萬人的心絃。它究竟好在哪裏呢?我想聽一下同學們的意見

小組合作討論並作圈點批註,可出示兩問題提示學生思考:

⑴ 將每節相同位置的語句進行歸類賞析,看看哪一處最美?

⑵ 你對作品中哪一節印象最深?試作評析。

學生暢所欲言並美讀相應的詩句

教師評價,歸納整理。

如:

⑴ 美在意象。詩人精心擷取和提煉意象,以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可感的具體對象,把四個人生階段中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表達出來:單純、集中、豐富、含蓄。

板書:小時侯→長大後→後來→現在

↓   ↓  ↓  ↓

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

⑵  美在情感。主題逐步深化昇華。第四節“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具有了其他鄉愁詩不可比擬的深度和廣度,暗含了渴望親人團聚,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表達的不再只是個人情感,而是千千萬萬海外遊子的戀國思家的民族情感、愛國情感。可謂是“一首懷鄉詩,滿腔故園情。”

板書:個人 國家

2、根據大屏幕提示背誦: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_______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_______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_____________,我在外頭,_______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_____________,我在這頭,_______在那頭。

四、拓展遷移

1、探究中國文人的鄉愁情結。

詩中化抽象的鄉愁為形象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種“化抽象為形象”的寫法在我國古詩詞中是經常使用的。請同學們根據你的積累和課前收集的資料,説一説含有“鄉愁”的詩詞句。

可能有以下詩句,如:

⑴ 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⑵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⑶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⑷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教師點撥:在詩人的生花妙筆下,“愁”有了重量,可以搬上船;“愁”有了動感,如同洶湧澎湃而綿綿不絕的春水;“愁”如影隨形,漫空飛舞。“愁” 無處不在,有多少遊子,就有多少離愁──

2、説説“我”對鄉愁的感悟。

在剛才的品味中,詩人、詞人化抽象為形象的詩句生動地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讓“愁”更可感。請學生們選取一物象抓住特徵,展開聯想和想象,用 “鄉愁是……”這一句式表達,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幾句。(音樂響起,充滿鄉思的秋夜畫面出現──)

教師舉例:鄉愁是綿綿的長城,歲月綿綿,情也綿綿。

參考示例:

鄉愁是一彎如鈎的殘月,

鄉愁是故鄉的小溪,永遠流淌在心頭。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辛辣而醇香,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鄉愁是一條長長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

拓展閲讀:《鄉愁》鑑賞

有人説余光中的《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而美的戀歌。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這篇鄉愁賞析是如何細評這一文學作品的。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台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峯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説:“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説:“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於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鄉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愁》以時間的發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湧而進的波濤,到最後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傳統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迴旋往復、一唱三歎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裏)頭”的四次重複,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迴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