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鄉愁

《鄉愁》的課堂實錄

欄目: 鄉愁 / 發佈於: / 人氣:5.8K

《鄉愁》是一首抒情名詩,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具體的物象,把綿綿的鄉愁、無限的愁思注於筆端。以下是《鄉愁》的課堂實錄,歡迎閲讀參考。

《鄉愁》的課堂實錄

教學設想

1、新課標要求在閲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要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具體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師生課堂交流的平台,創造一種寬鬆、祥和、愉快的對話氛圍,利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從而共同探疑、解疑,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個性。《鄉愁》一詩的內容不算太難懂,教學中應加強朗讀,藉助多媒體增強可感性,並在與其它鄉愁詩的比較中去體會內容、感悟鄉愁,所以本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⑴通過反覆朗誦,體會詩歌的結構美和音樂美。

⑵理解獨創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對錶達鄉愁的作用。

⑶明確祖國的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

2、教學思路定位為:

⑴情感導入,創設情景。

⑵自讀質疑,整體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讀。

⑷點拔釋疑,拓展延伸。

⑸朗讀指導,比較閲讀。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作為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麼,在這期間,當你想家、想父母的時候是怎樣的感受呢?學生七嘴八舌的説。

一、情感導入,創設情景

師:是啊,同學們,你或許有過與親人小別而倍感思念的時候,你或許有過因與親人永別而深感切膚傷痛的時候,那絲絲縷縷的對親人的懷念與痛悼,那刻骨銘心難於言表的傷感與惆悵,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樣的愁,這樣的痛,該用怎樣的藝術形式和語言形象來表達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欣賞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歌《鄉愁》。(師生共同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自讀質疑,整體感知

1、下面,先請同學們朗讀這首詩,比比看誰字音讀的準。如有讀錯字音的,請其它同學舉手幫助更正。

2、指名讀(一人讀一節,共十幾人讀)。〔如有讀錯字音的,則説停,並引導學生更正,教師並板書;如無,則罷。〕

(可能讀錯的字音:一枚 méi海峽 xiá)

3、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導自學:

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鄉愁》這首詩所表達的感情。4分鐘後,比誰能背誦課文,並能回答課文後的三道思考和練習題

4、檢查自學:

師:會背的同學舉手,比比誰背得好。

(若舉手多,則檢查;如不多,則再給2分鐘)

(生若背錯了,請其它同學更正;背的比較流利的要多加表揚,堅持鼓勵性評價)

三、合作探究,品味研讀

同學們,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詩了,這是理解課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咱們通過自學看看能否把課文後的題目都正確回答出來,如有不會的,那就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去討論(可進一步弄懂某些詞語的含義,如這頭、那頭指什麼?),3分鐘後看誰回答得好。

師:誰來回答第1題?〔結合課文,説説你由“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而產生的聯想〕

生: “這頭”指自己,“那頭”指思念的對方。

生:“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是指自己在不同時間段的思念。

生:前三種鄉愁,是襯托第四種鄉愁,使愛國之情更加突出。(多名學生回答)

師:對以上同學所説,你同意嗎?

生:議論紛紛。

師:為什麼?

生:多名學生回答後,有一學生逐個分析各個時期的鄉愁。(此時師相機概括)

1、小時候,我外出求學、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親。對母親的思念寄託在一封封家書之中,而保證這封信能夠從“這頭”到“那頭”,關鍵就在一張郵票上。小時候的“我”一定最關注郵票;郵票便是小時候最突出的“鄉愁”。

2、長大後,在外邊了,最思念的是新娘,以此來襯托現在的鄉愁。

3、後來呵,大概中年的我,祭掃母親的墳墓時,腦海裏浮現出昔日親人的面容,還有那一 抔黃土,黃土下安睡的母親。 “這一方矮矮的墳墓”是多麼令人痛楚,黃土的裏外是兩個決然不能溝通的世界,無家書可達意,無舟船可抵達,它牽動着自己的全部思緒。中年喪母最令自己痛楚的,以此來襯托現在的鄉愁。(無法解決的愁,終身的痛苦)以上三鄉愁是在三個特定時期最令作者思念的。

4、台灣與大陸,本應密切往來,但卻相互隔絕,既不能通郵,也不能通航,最令人痛心!(應該可以通的,而沒有通,令人心痛)

四、點拔釋疑,朗讀指導

師:你能讀出這些感情嗎?(點名讀)誰能有感情地背誦?點名背。

師:太棒了!你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讀詩的經驗?

生:感情要飽滿,語速不能太快。

師: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生紛紛發言,略。)

師(小結):讀詩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語速適當,還要讀出節奏和重音。(板書:感情語速節奏重音)

師:評價某位同學讀得如何,可以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下面請大家四人一組討論一下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然後互相聽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

(教師巡迴瞭解各組讀的情況,學生積極性很高。)

師:下面我們開始朗讀欣賞,誰先來?

生:(生爭相朗讀,並自由發言評價。約有六七個同學作了範讀,大都聲情並茂。)

師:(重點指導)重音並不一定重讀,有時根據感情需要應處理為重音輕讀。例如:“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中“小小的”三字讀為重音,但不能重讀,而應輕讀。

師:在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和詩人的心溝通了,我們讀懂了余光中那殷殷赤子情懷。下面咱們聽聽余光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心聲來詮釋鄉愁的(大屏幕播放余光中的朗讀)。

師:詩言志,同學們能不能用形象的語言即興表達出你思念父母的感覺呢?

多名學生回答:

母愛是一台電話機;

母愛是一座橋樑;

母愛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本;

母愛是一隻潔白的信鴿;

母愛是一輪圓月。

(富有創造性的要表揚,如生比喻不恰當,則讓他説出理由)

五、拓展延伸,比較閲讀

師:思鄉是遊子共同的心聲。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另一位台灣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自由朗讀幾遍,比較席詩和餘詩的異同。

(學生朗讀,然後討論,自由發言)

生:這兩首詩都表現了作者的鄉愁。

師:不錯,這是兩首詩的相同點,除此之外還有嗎?

生:兩首詩都運用了比喻。

師:鄉愁本來是抽象的,作者藉助於具體的形象把它表現出來,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

生:我覺得兩首詩在形式上不一樣。

師:能不能具體説説?

生:余光中的詩分了四節,每節的句數和字數基本上一樣多,看上去比較整齊,而席慕蓉的詩看上去參差不齊。

師:説得非常好。還有嗎?

生:席慕蓉的詩表達感情比較朦朧含蓄,余光中的詩比較直接清晰。

師:是啊,餘詩與席詩儘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表達的感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鄉愁,這是一個常説常新的話題,古今中外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鄉愁詩,大家可把範圍放大些,課下把能蒐集到的所有鄉愁詩整理成《鄉愁專集》。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此詩完美的形式,也學會了以形象寫抽象的方法,那麼讓我們模仿此詩來寫自己的母愛吧,請大家把自己剛才沒有完成的詩句完成,大屏幕出示模仿展示:

小時候,母愛是……

長大後,母愛是……

而今後,母愛是……

師:(大屏幕播放羅大佑演唱的歌曲──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伴隨着余光中的鄉愁,咱們就要説再見了。今後無論走到哪裏,同學們都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而這種感覺,前段時間台灣的反動派主席連戰找到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找到了,祝願飽受海峽隔離之苦的同胞都能早日找到這種感覺。

拓展閲讀:《鄉愁》賞析

1、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徵: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後的夫妻分離──後來的母子死別(這是一種特殊的“分離”)──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這樣我們看到這首詩構思的巧妙,四節詩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如油畫的着色,那色彩便是鄉愁,一層層加深。

2、鄉愁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詩人表達出來後卻實現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樣,詩人的鄉愁就不致於無所依附,而是投射於具體的對象上。這也是詩人寫詩常用的一種技巧:託物寄情,這種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增加詩作的藝術感染力。“小小的”“窄窄的” “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和淡寫,使鄉愁濃縮於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反射出濃烈的思鄉情緒:“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表數量的詞語也運用得很準確。

3、這首詩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結構上寓變化於統一,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互相變化錯落,體現了自由詩的特點;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詞的重複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一種迴環往復、一唱三歎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一種低迴悵惘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