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6篇」

欄目: 答謝中書書 / 發佈於: / 人氣:1.27W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齊樑年間一篇傑出的山水小品文,描寫的是祖國美麗的山川景色,為著名的文學家陶弘景創作。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歡迎閲讀!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6篇」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一:

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兩個具體而明確的任務:一是發展語言,即讓學生在文言文字詞上獲得發展;二是豐富認知,從古代先賢那裏吸納人生的智慧,即讓學生通過學習體驗作者熱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培養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目的就是既重視語言也重視內容的學習,這一點在上課前,得到了區教研員的肯定。

完成本課教學後,反思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1、導入方式富有語文味。以賞析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導入新課,學生一下子就對陶弘景的人生志趣有了濃厚的興趣。

2、以朗讀帶動其他教學環節。朗讀,不能簡單的乏味地重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由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到讀出感情,一次比一次讀得好。從實際效果來看,充分的朗讀為學生理解文句,讀懂全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鋪平了道路。

3、重視文言文字詞的學習,抓住最常用最具有生長性的字詞句講解,給學生留下自己繼續去學習去查找的空間。在教學中學生既認識了新得字詞,也鞏固了學過的字詞。並利用學習卷、古文筆記,重點對課文的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的字進行了歸納整理,讓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

4、通過示例進行講解,優化課堂教學。分析本文如何寫景狀物的時候,由教師先做示範,用多媒體課件顯示,教會學生從觀察角度、色彩配合、人的感官、景物狀態、時間變化、修辭手法、用詞準確等方面進行思考回答。學生掌握方法後,都爭着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些見解和表述有自己獨到之處,甚至發揮想象理解課文。這個環節,學生思考比較充分,對課文的賞析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文本,與文字對話,真真切切的領悟文字之美。

這節課,上得比較實在,沒有花裏胡哨的多媒體課件,沒有熱熱鬧鬧的分組討論,沒有興奮激動的遷移,有的是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有的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有的是學生和老師的溝通。當然在教學本文完後,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1、作為教師沒有做好範讀這一點,總覺得自己朗讀不夠好。其實作為語文教師範讀是非常重要的 。

2、在課堂上的教學不夠機智,對一些突發問題不能恰當地引導。如課件中的錄音不能播放時,稍微停頓了一下,耽誤了一點時間。

3、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的評價過於單調,有些點評還欠缺深度。教師點評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應該是對學生理解的簡單重複,更重要的是補充學生的發言,優化學生的發言。

4、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課文背誦沒能在課堂上完成。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二:

剛教學完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書》,這是第六單元第二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生動精練,這一節課在非常愉悦的氛圍中結束了,以至於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將這種內心的喜悦用文字表達出來。

課堂的教學活動,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我這節課其實是在八(一)班先上了,然後才到我們八(二)班上的,事先也沒計劃要這樣去上,明顯就是前一節課讀的多,説的少,而後一節課就將讀和説聯繫在了一起,這樣,學生讀了之後,將自己獨特的感受表達了出來,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一、首先由複習導入。學生齊誦《三峽》一文,從三峽的奇麗風光想到在祖國的遼闊土地上,到處都有優美的景色,順勢引出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接着解讀課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説説從題目獲得了哪些信息,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説道:“我覺得這是一封感謝信,從‘謝’字看出來的”。問:“你們同意這種説法嗎?”有的學生搖頭。於是我就讓學生結合註釋(1)瞭解關於謝中書情況,他們這才明白了題目的意思。然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讀資料《山中宰相與茅山》

二、初讀課文,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首先是老師範讀,學生在不明白的地方作標記。接着是學生自由讀文,結合註釋理解內容,對於不明白的地方,同桌相互討論交流。然後,學生談各自的獨特感受。

一開始沒有學生主動舉手,於是我就請了一個平時不愛發言的趙飛同學起來説,他不緊不慢地站起來,説:“‘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中的‘美’字讓我感受到了祖國山河之美”。我當即表揚了他,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詞“美”。緊接着就有同學躍躍欲試,開始紛紛舉手發言。

生1: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生活實在是太舒服了。

生2:作者把這樣的地方説成是人間的天堂,可見景色奇異引人。

生3:高峯入雲,寫出了山峯極高的特點。

......

根據學生的發言,我逐一的板書在黑板上,最後整篇文章的內容都被學生一一地説了出來,然後就從文章的結構、語言特點及作者的表現手法進行小結,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精練生動,體會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由靜入動,給清幽奇麗的美景增添了活力與生機。

三、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再美讀課文,想像文中所描繪的意境。

四、最後讓學生用賞析性的語言説説祖國山川之美,美在什麼地方?

這節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完全是讓學生在讀中領悟課文內容,在説中感受奇麗景色,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學生的發言會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作為教師只是在引導學生如何去感受和領悟。

我們班本來就是公認的紀律好,但學習不積極,懶於思考,不主動發言的同學很多,這節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改變這種狀況還是很有希望的,我也將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不能小看了他們的能耐,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三: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作為新形勢下,我們教師應該好好把握這個“度”,不能只用信息技術,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術。所以我要教學本文時,在理清本文內容時,我利用板書進行教學。這樣可以過到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很好地做好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工作這一環節,不然,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性”將會成為一紙空談。

當然在教學本文完後,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1、作為教師沒有做好範讀這一點,總覺得自己朗讀不夠好。其實作為語文教師範讀是非常重要的 。

2、在課堂上的教學不夠機智,對一些突發問題不能恰當地引導。

3、上課缺乏高潮。一堂好的課一定會出現高潮。

4、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的評價過於單調。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四:

準備《答謝中書書》一課時,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就與本組教師周老師討論本課教學思路,我認為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該是一個教學難點,需不需要着重講。她説:“如果努力落實文言知識,課堂成了語法分析課;如果極力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取向時,語文課又變成了政治課。”如何合理處理兩者關係?我在設計教學路線圖時這樣安排:字詞句學生自學,互相檢測。對於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問題就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

上課時,學生的參與度較高,積極性很強,重點文言詞落實得比較好;關鍵是,教師從繁瑣的講解中解脱出來,僅僅在學生無法釋疑之時指點迷津。學校質檢組將這節課評為“高校課堂”。

教學需要同組成員共同探討,多動腦筋。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五: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前裏。本文的特色首先表現在精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主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悦。另一方面,本文構造周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另外,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以四言為主,很是整飭,最後,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雖然沒有積極提高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

綜上剖析,這是一篇很好的課文,我自己非常喜歡,因此內心期盼着與學生共同分享美文,在備課的'同時,我亦蒐集了大量的精美風景視頻及圖片,精挑細選,稍作加工將其融入到我的課件中去,目的在於授課時能夠藉此引發學生美的享受,因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美”上,以視頻圖片的情勢湧現,這樣會更直觀。另外,再加上舒緩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對於文章的美,重要採用“讀”的方法來使學生體會,以“讀”賞“美”,以“美”品“讀”,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

教學伊始,我以風景視頻短片引入,引發學生美的享受,激發學習興趣,緊接着轉入正題,介紹作者、背景,但在授課過程中,這一環節湧現問題,對題目的説明非常明確,但對於作者陶弘景的介紹就忽略了,雖然並不是名家,但對作者的介紹,能夠很好的讓學生藉此瞭解寫作背景,對文章的學習極有輔助,現在想來,這一環節處置的不夠得當,成為一處“敗筆”,接下來的詞語注音、劃分構造及釋意、翻譯進行的有條不紊,自然流利,但在美讀文章這一環節,我範讀的背景音樂,由於多媒體湧現問題,無法播放,最後只得清讀。雖然課後,<許多>許多老師對我的範讀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我個人來説感覺非常遺憾,畢竟這是本課的亮點之一,也是教師表現個人能力的一個機遇,錯過了,只能爭奪下次了。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研讀短文,體會情緒”中,有一句話“自唐宋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其者”,學生一直不能讀準與(yù)的字音,這時,我三次強調了“與”的意思,但學生還是出錯,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我能示範的讀一遍,也許效果會更好。整體來説,本節課各環節過渡自然流利,能夠突出本課重點,但就新課標中提到的知識目的,在本課並沒有真正的體現。原因在於,課堂教學中對文章缺少通篇翻譯。這一工作只是放了練習當中,如能在課上以檢討預習情勢湧現,也許會更好。

這節課停滯後,學校引導及各位老師對本節課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我深知自己還很年青,教學經驗不夠豐盛,自身還存在很多不足,有待改進。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多請教、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篇六:

這是第一次將文言文作為公開課課文,心裏其實沒什麼底。很想突破老套古板的文言文教法,讓學生在讀懂讀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情感並且體會文言文語言的魅力。

這堂課準備得比較倉促,有些地方確實有預設不周的地方。

一、首先在層次的安排上,在導入的環節中我其實已經提到學生對“謝中書書”的兩個“書”有疑問,但我經過導入之後只單單解釋了第一“謝中書”的身份,第二個“書”的解釋我又不經意地放在作者介紹之後,中間間隔了將近三分多鐘,其實是打斷了學生理解的思路。或者讓學生自己説從文中得到的答案,“書”在文中其實已有解釋,學生很容易找到並且也能自己理解。

在作者的介紹上我原設計的只是將他“山中宰相”的名號來源略作簡介,並且將他的生平愛好一句帶過,這一部分被安排剛開始導入,假設將他的介紹再詳細加幾句,會不會更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從初讀環節來看,我在開始設計的原意是讓學生在理解語句內容的基礎上談談他所説的這句話能體現景物的哪些美,這環節中學生才讀完第一遍課文,其實還是會有疑問的地方的,雖然這是一篇簡短淺顯的文言文,但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單讀完第一次就給學社拋除這個問題,難度似乎有點大,這裏的時間也還需要好好把握,其實作為一個新老師,我有點害怕讓課堂靜下來,會有莫名的緊張,所以在這裏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比較短,如果加長思考時間嗎,讓學生靜下來思考一會,他們或許就會有更精彩的答案了。

緊接着初讀感知我設計的是歸結寫景語句,並齊讀,完了直接進行字詞賞析,由“亂”字引出,讓學生自己找最深刻的字詞,學生此時才稍微有點被帶動起來,有學生找了“競”,有學生找了“將”,也有的找了“交”等等,跟之前預設的都貼近,這一環節中還出現了一個亮點:一個學生説猿鳥亂鳴寫出了當時猿鳥的“興奮”,於是我就順勢讓學生們想象當時它們為什麼興奮,這樣,課堂就熱鬧了起來,還有同學順便將“沉鱗”爭着看日落的生機勃勃都説出來了,這裏是課堂的出彩之處。我就趁此將描寫角度的知識點進行了複習,如果將前面的景色的描寫角度都連起來再梳理一遍,他們可能會理解得更深刻點。

三、之後的一個環節,我播放了對應文中文字的圖片讓學生加深理解和印象,在播放完之後又再播放《二泉映月》的古箏曲,讓學生邊讀邊再次感受山水之美,其實我一説出讀就有點後悔了,這裏如果讓學生單純地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所學的語句和所見的場景會不會讓他們更好地走進這篇秀麗的山水畫中呢?

四、另外在情感的感悟上我的提問出現了無效的偏向,其實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説的再多也需要學生好好地領悟,重在讓學生説而不是老師説,這裏讓學生自己去説,去總結出作者的情感其實是可以做到的,而我卻有代勞的嫌疑,確實不該!而且這一環節讓我感覺到自身語言的感染力實在有待提高,一個激情飛揚、熱情的語文老師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和她個人的魅力,這也是我幾次開課來最大的感受,我的個人感染力還不足以帶動整個課堂的氣氛,這是我最需要努力去培養的素養。

歸結而言,教學環節設計要更清晰,對教材的把握要更準確到位,提問該更具有效性,課上少説多感染,提高自身的課堂魅力形成自己的風格。敢於讓課堂靜下來,儘可能讓學生多思考多發言,多交流!獲益匪淺,要更上一層樓,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