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馬説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6.56K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馬説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説教學設計

馬説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瞭解"説"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敍;

2. 掌握文中的字詞解釋,通假字的用法;

3. 體會作者寄託在文中的思想感情,瞭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情況。

教學重點:

一、掌握常見字詞含義及用法。

二、理解文章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瞭解體裁

師:請學生列舉和馬有關的成語(如: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龍馬精神、塞翁失馬等等), 那麼我們把能日行千里的馬稱為什麼呢?(千里馬)聽説過伯樂相馬的故事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譽文學家的散文作品《馬説》。有誰願意為大家解釋這一課題呢?明確:“説”是古代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説”的語言通常簡潔明瞭,寓意深刻,説理透徹。通常採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説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如《愛蓮説》、《捕蛇者説》、《師説》等。

二、疏通全文

本文短小精悍,文意並不深奧。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讀課文,並大膽提出疑難問題,爭取小組內探究解決,有困難的作出標記,全班共同交流探究。

總結一字多義、通假字、重要詞語的含義

1、 解釋下列 一字多義

能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

食 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食不飽

盡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其①不知其能千里(代詞,千里馬) ②其真無馬邪(反問詞,難道)③其真不知馬也( 副詞,恐怕)

之①祗辱於奴隸人之手(的)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無意義)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動詞,驅使) ②執策而臨之(名詞,鞭子)

2、解釋通假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飼” 喂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 表現

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 才能

其真無馬邪 邪通“耶” 表示疑問,相當“嗎”

三、內容理解

1、本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哪些句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呢?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3、千里馬被埋沒了可悲可歎,我們在讀時該帶着怎樣的語氣呢?

(語速較緩,語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4、罪魁禍首是誰?

5、文章通過哪些動作行為和語言來表現食馬者的愚妄。

6、對此韓愈表達了他強烈的遣責,是哪一句呢?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是什麼促使韓愈寫《馬説》呢?是目睹了千里馬的遭遇有感而發還是另有所指呢?出示課件瞭解韓愈寫此文的背景。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寫 作背 景

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儘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節度使董晉和張建幕下,鬱郁不得志,所以作《馬説》,發出“伯樂不常有”的感歎。

分析千里馬、飼馬者的象徵意義。

8、韓愈將自己懷才不遇的無奈,對食馬者的憤慨在文中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那麼他將馬盡千里之能的渴望寄託到誰的身上呢?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韓愈認為千里馬的有無關鍵在於有無伯樂。)

《馬説》中伯樂、千里馬和常馬分別喻指什麼?寄託了什麼寓意?用了什麼寫法?

(千里馬--人才 伯樂--賞識人才的人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意--借物寓意)

四、 拓展延伸

暢所欲言:1、結合現實思考:你認為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性作用麼?

2、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會怎麼做?

指導學生要敢於跳出課本,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閲讀體驗,將目光更多投向課本外的世界。)

五、資料鏈接

1、韓愈為什麼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歷來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第一個衝在最前線的戰士會受到最高的讚美。在歷經了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內容脱離了實用的立場,而只是趨於聲律和辭藻的華美。文學的真正改革不得不有待於唐代了,以韓愈、柳宗元為首的攻擊六朝的文風在建設着實用的散文運動。而韓愈和柳宗元正是以文學創作作為自己改革的有利武器。

※"韓愈在當日對於根深蒂固的駢文陣線的宣戰,新散文的建立,確有一種百折不回的奮鬥精神。"(《中國文學發展史》)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摘自《辭海》"韓愈"條)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所以後人又稱他為韓昌黎。貞元八年(792)中進士後,過了四年才被宣武節度使任命為觀察推官,貞元十八年(802)授四門博士,歷遷監察御史,因上書言關中災情被貶為陽山(今屬廣東)縣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參軍,國子監博士,後隨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亂,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憲宗迎佛骨被貶潮州刺史,穆宗時,任國子監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韓愈可以説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家。一方面他有大量傑出的詩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為文壇詩壇的領袖,廣交文友,提攜獎掖,不遺餘力,在他周圍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風格相近的文人。他不僅大力稱讚比他年長的孟郊,還獎拔比他年輕的賈島,又鼓勵李賀這位天才詩人,併為他因避父諱而不得參加科舉而大聲疾呼;此外,他還與皇甫湜、盧仝、樊宗師、劉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這樣,他與他周圍的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個文學集團,並以他本人為主將,掀起了一個很有影響的新詩潮。"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2、關於韓愈的資料

□《新唐書列傳一百一》: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七世祖茂,有功於後魏,封安定王。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終祕書郎。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依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建封闢府推官。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參軍。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三歲為真。改都官員外郎,即拜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

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後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曰:……

執政覽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轉考功,知制誥,進中書舍人。 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及還,且言賊可滅,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 執政不喜。會有人詆愈在江陵時為裴均所厚,均子鍔素無狀,愈為文章,字命鍔謗語囂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及度以宰相節度彰義軍,宣慰淮西,奏愈行軍司馬。愈請乘遽先入汴,説韓弘使葉力。元濟平,遷刑部侍郎。

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唄,至為夷法,灼體膚,委珍貝,騰沓系路。愈聞惡之,乃上表曰:……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羣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願少寬假,以來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於是中外駭懼,雖戚里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謝曰:……

帝得表,頗感悔,欲複用之,持示宰相曰:"愈前所論是大愛朕,然不當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鎛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終狂疏,可且內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 祝之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歸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禁其為隸。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

鎮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

六、作業

1、掌握字詞及課文翻譯

2、背誦並默寫課文

3、完成“三新”訓練

馬説教學設計 篇2

知識教學點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能夠疏通文意。

2、瞭解作者,理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能力訓練點

1、反覆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句讀、注意節奏。

2、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情感滲透點:

背誦課文。學會推銷自己,展示才能,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為社會做貢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作者、文體

1、以伯樂相馬導入。(幻燈片展示)同學們知道“伯樂相馬”的故事嗎?(教師簡單講故事)

2、作者介紹。古往今來寫馬的文章中,以韓愈的《馬説》最為著名。韓愈:字退之……(幻燈片)

3、文體介紹説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看法,寫法靈活,奇巧而言辨,與現代雜文大體相似

幻燈片展示

二、朗讀時刻(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準節奏,讀得流暢,讀懂情感)

1、學生讀,找出錯誤,結合意思簡單講(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給學生兩分鐘時間按照課下注釋注音,點學生讀課文,有錯誤的地方大家喊停,講解後換人讀)

祗駢槽櫪一食或盡粟一石邪通耶食馬者(幻燈片顯示注音)

2、學生初讀,領會課文內容,讀出情感。

三、疏通文意

學生自己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遇到問題就提出來,先看有沒有程度較高的同學能幫助解決,若沒有,則老師講解

處理完字詞後,給兩分鐘時間重新梳理課文。然後翻譯

翻譯採用分組翻譯,課堂展示的方式,提高課堂實效。

完成後,教師評價,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課堂檢測。

可能遇到的字詞障礙

馬之千里者(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後置的標誌)是馬也(是,這也,表判斷)才美(才華和美好的素質)鳴之(之,語助詞,延長音節同《狼》久之)其

四、鏈接寫作背景,思讀品讀課文。

1、“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麼?

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來寄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文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結合文中具體句子進行説明。

明確學生組內討論課堂展示分享後,教師幻燈片展示。

五、古為今用

質疑:“千里馬的命運”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嗎?請同學們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3、請你運用託物寓意的手法,選擇一個事物,表達自己的某種感情。

七、板書設計

千里馬人才

伯樂能識人才的統治者(賢明的君主)

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

託物寓意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馬説教學設計 篇3

【教學重點】

1、説的文體特點:奇巧而善辯、文藝性的議論文

2、《馬説》的寓意、比喻説理

3、虛詞“也”的用法,體會文中的“氣”

【教學難點】

1、由“馬”到“意”,透過文中情,體會文中氣

2、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文學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文學研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託物寓意的構思。

2、掌握本文靈活多變的語言。

3、理解“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等名句的含義。

【教學設計】

《馬説》是一篇簡短的議論文,可以讓學生先自主學習,疏通文意,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深入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

【主要學法】

朗讀法、品味、交流。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查工具書、結合書下注釋疏通課文。

【課堂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1、簡介文體及作者:

“説”(見前文)

韓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稱《韓昌黎集》)。

2、閲讀課下注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理解詞語意思。

⑴ 駢( )死於槽櫪( )之間

駢死:駢,兩馬並駕。駢死意為並列而死。

⑵ 才美不外見( )

外見:從外表上顯現出來。

⑶ 食( )之不能盡其材(食,同“飼”)

邪同耶 材同才

3、教師範讀全文。

4、學生朗讀課文。

5、閲讀課文並思考:

⑴ 課文的中心與層次:

中心: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以喻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也表現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説明伯樂對手裏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6、重點朗讀第3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7、課堂練習:閲讀課後練習,完成練習三。

8、課後練習: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1、檢查複習:背誦全文

2、課文學習指導

⑴ 第一節:伯樂知馬(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着決定作用)首句千古感歎到底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説?(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全文觀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次句──憤憤不平千里馬倒常有,可沒有伯樂發現,憤世嫉俗。

末句──描寫千里馬的終身遭遇,“不以千里稱也”“也” 肯定語氣,寄予無限同情。

⑵ 第二節:不知馬,害了馬(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首句──千里馬的特點特別能吃,因此特別能跑。

次句──全節之關鍵,“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末句──“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一頓,作低迴之勢。接着,以“不飽,不足,不外見,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層層蓄勢,反問作結。“也”反問語氣,憤怒譴責“食馬者”害了千里馬,向讀者尋求公道與正義。

⑶ 第三節:太不知馬(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首句──活畫“食馬者”的愚妄無知的醜態

神態:“執策而臨之”洋洋自得愚妄淺薄

語言:“天下無馬”有眼無珠

末句──發表感歎歸結全文中心“不知馬”

其真不知馬也( )“也”推測語氣,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句末可以用“!”(強烈的諷刺感情)“?”(推測語氣,表達自己的觀點)

(問而後答,一錘定音)學生可以自由討論,發表看法。

⑷ 歸納寓意,附板書設計,並作課外拓展。

學生思考:本文的觀點是什麼?形象是什麼?借伯樂與千里馬來比喻什麼 ?

Tags:教學 馬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