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5.42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1

一、導入。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於天下。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環江,為名勝之地。

二、讀讀講講問問。

可分三步:

(1)教師串講字面上的意思,學生當即背誦全詩(由於詩的意境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估計比較易於成誦;

(2)整體把握詩的內容;

(3)分析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串講:

①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②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③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④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⑤舊年,相對於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⑥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託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漢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後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於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隻大雁,腳上捆着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學生練習背誦(略)

整體把握。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麼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江後,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往別的地方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自由發言)為什麼要特地提到“潮平”?(為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殘冬臘月)為什麼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由於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洛陽的——洛陽在鎮江西北方。)

好,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詩人產生濃重鄉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説,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這樣説有根據嗎?先説這兩句所寫的景象。(學生憑想象自由發言。)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怎能不產生鄉愁呢?)但這種鄉愁並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顯得開朗一些,是嗎?説説道理。(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嗎?)

三、總結。

我們讀古詩,既要認真領會詩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某些新的東西。例如“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並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樣才能把古詩讀“活”。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2、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3、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2、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於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怎麼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範讀後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麼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麼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湧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裏”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並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盪,後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着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麼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麼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裏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繫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閲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着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後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裏”“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3、繼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重難點分析:

1、頸聯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願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在唐朝,這種傳統的表現形式一般以抒發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就主要體現於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我們小學早已學過的《登鸛雀樓》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燈片1:河、樓、太陽等。文字:《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來説説這首詩所包含的哲理含義?

學生髮言。教師點撥:這裏藴含着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麼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藴含深刻哲理的詩。(幻燈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音樂:隕。旋律:悠揚古典。)讓我們合着悠揚的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説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海》。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為例説明:(幻燈片2重現,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1)客路青山外,(2)行舟綠水前。

頷聯:(3)潮平兩岸闊,(4)風正一帆懸。——對偶聯

頸聯:(5)海日生殘夜,(6)江春入舊年。——對偶聯

尾聯:(7)鄉書何處達?(8)歸雁洛陽邊。

三、鑑賞詩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後説一説你的感覺。

學生髮言。教師點撥: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愁,它既寫了作者客遊他鄉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説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中有沒有體現?

分析:首聯以對偶句發端,寫詩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幻燈片3:小舟緩緩前行,周圍是綠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此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裏行間。

3、此聯寫的是什麼?古來很多人稱讚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寫春潮湧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潮平兩岸闊”,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着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4、從字面上看,頷聯所寫之景全是大景緻,似乎表現的是寬闊博大的情感,那麼怎麼理解此聯與首聯的聯繫?

分析:此聯最妙的地方在於它的構圖,我們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現這一聯詩所寫的景緻,也許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們將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景色看成一幅畫,那麼這副畫的構圖如下:因為“潮”水漲滿,幾乎平了兩岸,所以其實可以將“潮”與“岸”看成一條水平面,而這就是這副畫中的主體——“面”,它幾乎佔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幻燈片4,文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圖片:出現江水和兩岸);而“帆”其實是一葉扁舟,由於風的順和正,所以帆取直線造型,不過這一條直線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個點(幻燈片4:出現懸着的帆)。同學們可以嘗試想象,詩人正在這艘船上,他倚着船欄,極目遠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蕩蕩,茫無際涯,岸在很遠的地方,而家鄉更是杳無音訊,越發覺得自己在這個世間的渺小了,怎能不產生思家戀鄉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這一聯詩到底藴含着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説“海日”一聯“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燈片5:紅日從江上升起,岸邊有發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説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敍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尾聯是否與思鄉有關?

分析:此聯既是最後一聯,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餘地,讓人讀完後浮想聯翩,餘味無窮。此聯正是如此。這裏寫的是一羣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啊!(幻燈片3中增加飛行的雁行。文字:“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傳説,還是託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裏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而來,遙應首聯,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思的愁緒中。

四、總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後,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該課文封面出現,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Tags:北固山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