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曹劌論戰》教案7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8.93K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曹劌論戰》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曹劌論戰》教案7篇

《曹劌論戰》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是單元中的一個重點篇目。它通過曹劌關於戰爭的論述,生動地説明,政治上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和掌握戰機,是弱國戰勝強國的必要條件。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掌握曹劌的戰略、戰術和民本思想。

3、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主旨,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

4、學習曹劌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掌握曹劌的戰略、戰術和民本思想。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課時佈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主要任務〗

指導朗讀,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和句式。

〖教學步驟〗

一、簡介《左傳》和長勺之戰

1、關於《左傳》,在書下注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做如下補充介紹:《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2、長勺之戰背景簡介:

公元前682年,齊國國君公孫無知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爭奪君位。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但最後卻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齊桓公對魯莊公懷恨在心,即位後便兩次發兵攻魯,本文所記述的便是齊魯兩國間的第二次戰爭──長勺之戰。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掌握字音。

劌(guì)鄙(bǐ)孚(fú)間(jiàn)

夫(fú)靡(mǐ)

2、同學齊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

教師可依照以下幾個梯度指導朗讀:

⑴讀準字音;

⑵掌握節奏;

⑶注意語調。

節奏舉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語調舉例: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

《曹劌論戰》教案 篇2

教學設想

採用誦讀法,培養學生文言文閲讀語感和理解能力。在文言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誦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閲讀語感,又可以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於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語,也可以通過誦讀加以積累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解決讀音和停頓問題

1.教師範讀課文,或放朗讀帶。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注意自己感覺讀得不準的字音,以及停頓不對的句子。

3.解決有關字音問題。

曹劌(gùi) 又何間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犧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軾而望之(shì)

吾視其轍亂(zhé) 夫戰,勇氣也(fú) 望其旗靡(mǐ)

4.解決有關句子的停頓。

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奏: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三、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後標記出自己感覺理解上有困難的詞語和句子。

2.結合課文註釋,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己初步解決部分難詞難句。

3.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解決難詞難句。

(1)注意以下詞語和句子: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當官的人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其中呢?

肉食者鄙:當官的人目光短淺。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服和食物這些用來安身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犧牲玉帛,不敢虛報誇大,一定如實反映。,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詳細審察,但一定按照

實際情況處理。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這是忠心為人民辦事,可以憑藉這點一戰。

公將鼓之:莊公準備下令擊鼓進攻。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便

有所衰落;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就差不多耗盡了。

(2)引導學生總結虛詞“以”在課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現的次數較多,主要是作介詞,表示“憑藉”、“根據”等。

四、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1.把握課文寫作思路。

要求學生思考如下兩個問題:(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2)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1)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2)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

“論戰”,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的。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第一部分寫曹劌拜見魯莊公。,第二部分寫曹劌指揮戰鬥的經過。第三部分寫曹劌闡明取勝的原因。

注意,在學生概括時,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每部分內容都可以以“曹劌”作為主語,保持內容的連貫性。

2.把握課文中心內容。

首先指名學生複述課文基本內容,然後思考:這篇文章的關鍵詞語是什麼?中心內容是什麼?請簡要概括。

明確:這篇文章的關鍵詞語是“論戰”。這一點可以由標題判斷。中心內容是:扣住曹劌這一中心人物,圍繞“論戰”記敍了長勺之戰的基本經過,闡明瞭必須取信於民並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五、佈置作業

熟讀全文,並爭取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指名學生背誦課文,引入新課

二、討論本文寫作的詳略安排

1.學生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詳略是如何安排的?

學生討論後歸納:本文詳寫人物的語言,即“論戰”,略寫人物的行動,以及戰鬥的具體經過。就人物而言,詳寫了曹劌,略寫了魯莊公。

2.學生討論: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詳略呢?

明確: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內容。

三、討論曾劌的性格特徵

可以採用問題組合的方法討論曹劌的形象特徵。問題設計如下:

1,學生迅速默讀第一部分,思考:曹劌是一什麼身份的人?

2.曹劌認為贏得戰爭的條件是什麼?你對他的看法有何評價?

3.學生迅速默讀第二部分,思考:在戰鬥中,魯軍反攻的時機選在什麼時候?

4.曹劌是如何幫助魯莊公選定這個反攻時機的?

5.迅速默讀第三部分,思考:曹劌選定反攻時機的根據是什麼?

6.綜合考慮:你認為曹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討論後歸納。

四、討論魯莊公這一人物形象

可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中有關魯莊公的內容,然後結合下面兩個問題評價:

1.根據課文回答:魯莊公懂得軍事嗎?

2. 有人説,魯莊公是一個昏君。你同意這種説法嗎?請結合課文發表你的看法。

對於以上兩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肯定

學生答案中的合理點,逐步引導學生的回答趨向統一。

五、課文學習小蛄

六、佈置作業

《曹劌論戰》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選自冀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屬於散文作品。該文記的是齊魯長勺之戰,齊強魯弱,結果魯國大獲全勝,成為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曹劌對戰前、戰中、戰後都作了很好的論述,指出取信於民是戰爭取勝的先決條件。

【設計理念】

1、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學生文言文閲讀能力。

2、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欣賞作品內容,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獲得自己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3、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積累文言詞彙,掌握常用字的古今義。

3、掌握閲讀文言文的一般規律。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自己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教學方法】

1、認讀法(解説:目的是培養語感,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2、品讀法(解説:學生能讀中有品,品中有悟)

3、探究法(解説: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習慣)

4、歸納法(解説:學習需要方法,方法源於歸納,歸納益於拓展)

 【教學手段】

課件、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學生列舉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引入課題,參照課文註解①簡介《左傳》。

《左傳》傳説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後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設計意圖: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文化常識。]

二、誦讀課文

(一)認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語氣和停頓。

1、辨讀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效果。(出示課件)

曹劌( ) 小信未孚( ) 小惠未徧( )

下視其轍( ) 登軾而望之( ) 望其旗靡( )

2、朗讀課文

(1)教師背誦

(2)學生齊讀

注意下列句子的語氣和停頓。(出示課件)

又何間焉(反問語氣) 民弗從也(否定語氣)

忠之屬也(肯定語氣) 夫戰,勇氣也(發議論)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3、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糾正學生的誤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下水”背誦讓學生受到感染和影響,體現教師的指導和示範作用。]

(二)品讀課文 要求:理解文意,體會文情

1、自讀質疑,合作探究

(1)學生自讀,要求:

a、自由散讀,對照課文註解理解文章大意。

b、對疑難詞句進行圈點並質疑。

(2)教師活動:點撥、引導,適時評點。

提示學生積累文言詞彙,按字詞句分類,掌握文言文學習規律。(出示課件)

a、詞的古今義

間、鄙、犧牲、獄、加、情、可以、忠

b、與戰爭(戰車)有關的詞

如:“鼓”、 “敗績”、 “馳”、 “轍”、 “軾”

c、特殊句式的理解

如:夫戰,勇氣也。(判斷句)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教材和教師點撥提供的信息,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增加信息量,着眼於指導學生學習文言字詞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

(3)在學生質疑、教師點撥的基礎上,指名學生當小老師,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

(1)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第一段的“何以戰”,第二段的“鼓”“逐”,第三段的“公問其故”,理解段意,理清文章的結構。

(出示課件)

a、戰前請見

衣食分人……小惠未徧……民弗從

祭祀弗加……小信未孚……神弗福

斷獄以情……忠之屬也……取信於民

b、從戰指揮

鼓……未可……齊人三鼓……可……齊師敗績

馳……未可……下視…而望……可……遂逐齊師

一鼓作氣……彼竭我盈……故克

c、論戰勝故

大國難測……轍亂旗靡……故逐

(2)學生討論

(出示課件)

a、曹劌問“何以戰”,魯莊公一共回答了三次,曹劌對他的回答滿意嗎?魯莊公把戰爭的勝利寄託在哪裏?

b、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曹劌的“遠謀”?

c、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魯莊公的“鄙”?

(3)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出示課件)

衣食分人(大臣的支持)

魯莊公論何以戰 祭神弗加(神靈的保佑)

斷獄以情(百姓的擁護)

戰前:衣食分人、祭神弗加……政治上無能

魯莊公的“鄙” 戰中:“將鼓”、“將馳”……急躁冒進

戰後:既克,問其故……軍事上無知

戰前:取信於民

曹劌的“遠謀” 戰中: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戰後:後發制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3、學生探究,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1)聯繫全文,請學生説説魯莊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歸納小結:魯莊公是一個政治上無能、急躁冒進、軍事上無知的國君。

教師追問:難道魯莊公身上沒有優點嗎?

學生合作探究:作為國君,國難當頭,能保持清醒頭腦,禮賢下士,任人唯賢,並且不恥下問,虛心聽取曹劌的指揮,甘願扮好配角。

(2)聯繫全文,請學生説説從本文人物的言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a、從曹劌“請見”、“入見”、“請從”角度分析。

(位卑不可以忘憂國,藝高還需膽大,有謀還需有勇,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並善於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

b、從鄉人勸阻曹劌“請見”,魯莊公準備“衣食分人” 角度分析。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也枉然。)

c、從魯莊公 “將鼓”而未鼓,“將馳”而未馳,曹劌兩次“未可”和“可以”角度分析。

(忍耐是金,大丈夫相時而動。成功者善於捕捉機遇,凡事不能留下蛛絲馬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三)創造性閲讀 要求:積累運用,創造延伸

1、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齊魯長勺之戰的場面。

2、教師歸納小結,文言文三步誦讀法。

(出示課件)

認讀……辨讀文詞,讀出語感

品讀……理解文意,體會文情

創讀……積累運用,創造延伸

3、拓展延伸

運用三步誦讀法(認讀——品讀——創讀),自讀短文《曹沫劫齊桓公》。短文略。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鞏固所學的文言文讀書方法。]

 三、佈置作業

題目:〈〈我看魯莊公〉〉,寫一篇300字的小論文。

[設計意圖:閲讀和寫作相結合,學生能鑑賞作品,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曹劌論戰》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瞭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德育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敍事特點,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丁先秦諸子散文,領略了諸子散文特有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學習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左傳》中的選段《曹劌論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二、資料助讀

1.《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根據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複雜事件,又善於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後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左傳》節文的標題,都是後人加的。

2.長勺之戰背景簡介

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或長勺之戰。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後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鬥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於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於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並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後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於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

劌(guì) 鄙(bǐ) 孚(fú) 間(jiàn) 循(biàn) 靡(mǐ)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朗讀情況糾正浯調。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讀出肯定的意味)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説的意味,語調應低緩)

3.學生大聲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並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4.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莊公,詢問備戰情況,隨同莊公參戰,大獲全勝,曹劌為魯莊公釋疑解惑。

教師提示:該同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情節,試以事件發展過程為序概括情節,如何?

學生明確:莊公迎戰一備戰一勝戰一曹劌論戰。

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

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

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餘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

教師提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多媒體顯示:

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關於肉食者 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員,此處借指有權位的人。

4.內容梳理

提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明確:曹劌身份卑微。卻能關心國家大事,為國事深謀遠慮。

提問:魯莊公認為戰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曹劌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之屬也。可以一戰。

提問:為什麼説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啟發下,莊公終於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多媒體顯示:

5.學生根據思路提示背誦課文。

五、佈置作業

1.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如鉅鹿之戰、馬陵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城濮之戰等。

請收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閲讀。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浯。

犧牲玉帛 小大之獄

作出犧牲 越獄逃跑

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

以情動人 忠於人民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

獄:案件;監禁罪犯的地方。

情:實情;感情。

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誠。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研讀課文,背誦課文

1.研瀆課文第二段。

(1)選一學生翻譯第二段,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強調:鼓,擊鼓進軍,名詞活用作動詞。

(2)提問:曹劌是如何幫助莊公選擇戰機的呢?

明確:戰鬥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急於出戰;魯軍剛剛獲勝,莊公又急於追擊。曹劌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師板書:

(3)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2.研讀課文第三段。

(1)選一學生翻譯課文。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強調: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譯。須補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2)提問:本段寫曹劌淪述戰勝齊國的原因,曹劌的解釋分哪幾層意思?

明確:分兩層意思,一講攻擊的緣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戰機;二講追擊的緣故,表現他考慮周全、行動謹慎。

教師板書:

(3)學生齊讀第三段,背誦。

三、品讀課文,鑑賞《左傳》的藝術特色

提問:請同學們談談對課文情節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並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説話。

學生自由發言。成果展示:

1.關於人物塑造

(1)關於曹劌

課文集中體現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2)關於魯莊公

課文集中體現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説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於求戰,急於攻擊,説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魯莊公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後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綜合以亡,可以得出魯莊公並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

(3)關於比照映襯

作者巧妙地運用比照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人的對比突出曹劌抗敵禦侮的責任感和護衞宗國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莊公的對比中,以莊公的駑鈍、浮躁反襯曹劌的機敏、持重,一個出身下層而深謀遠慮的謀士形象躍然紙上。

2.關於詳略

課文剪裁詳略得當。本文以曹劌為中心。詳細描寫了他在戰前、戰中、戰後的表現;對於戰爭雙方的對峙、交鋒等則略寫。這樣安排,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四、課堂小結

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為背景,論述了必須取信於民並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生動刻畫了曹劌作為卓越軍事家富有遠謀的特點,語言簡練,情節詳略得當,充分代表了《左傳》的藝術成就,是《左傳》中的名篇。

五、佈置作業

《左傳》語言十分精練。這跟所謂史家筆法有密切關係。試從文中舉例説明這一特點。

《曹劌論戰》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瞭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情感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瞭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情感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敍事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方法誦讀法、品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

大家能説一説哪些?像三國時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孫劉聯軍大敗曹操的赤壁之戰,東晉謝安、謝石、謝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堅統率的百萬大軍感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戰,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尤其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稱讚。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勺之戰是“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這篇課文就是談論長勺之戰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中,弱小的魯國為什麼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略思想是什麼,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二、解題

①《左傳》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孔子寫的魯國曆史《春秋》所編。由於《春秋》記事過簡,近於大事年表,一般人難以讀懂,而《左傳》敍事較為詳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面貌,又為《春秋》作了較為詳備的註釋,所以後人又稱《左傳》為《左氏春秋》。《左傳》保存了重要的歷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同時,它又善於剪裁,敍事清晰,描寫人物生動,又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②關於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敍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敍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不足是不便於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鑑》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敍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

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後世影響很大。

③課文談論的是古代戰爭故事。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發生戰爭的原因是齊襄公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後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後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藉口魯國曾經幫助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於魯國長勺,結果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三:朗讀課文

1:要求學生讀課文1—2遍

2: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要求朗讀注意人物語調。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讀出肯定的意味)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説的意味,語調應低緩)

四、試譯文章

五:結構分析

六:分析人物形象

1: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表現出他的勇氣,作戰“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了他審慎和豐富的軍事經驗。

2:我眼中的魯莊公

一、魯莊公廣開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劌得以參與論戰。

二、魯莊二公面對曹劌“肉食者鄙”批評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見,仍能虛懷若谷,唯才是用;

三、魯莊公不高高在上,而是親臨第一線深入實際,“戰於長勺”“與

之乘”,甘當配角,讓能人“掌旗”;

四、魯莊公不被“齊人三鼓”勢頭嚇懵頭,用人決心堅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擾能人的作戰部署;

五贊魯莊公善於總結經驗,“既克”之後能“其故”,向內行請教,學習如何掌握戰爭的規律。

七:小結:

曹劌是個有遠謀的人,在齊魯長勺之戰中表現了他的戰略戰術思想和指揮才能,他認為戰爭勝利要在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他認為戰鬥中要抓住戰機,在彼竭我盈時進攻,在轍亂旗靡時追擊。這就是曹劌的論戰。這就是被春秋車戰時期作為軍事家的曹劌指揮指揮戰爭取勝所證明了的規律。

八.創新訓練:

從《曹劌論戰》談____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魯莊公鄙乎?”

《曹劌論戰》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部分文言詞語的含義,能正確翻譯課文。

2、巧妙地安排材料,有詳有略地敍寫。

3、重點人物曹劌,魯莊公的形象分析。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正確翻譯課文。

2、瞭解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掌握本文圍繞“論戰”為中心選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

德育目標:

1、學習曹劌為國家着想、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2、學習在崗位上“忠於職守”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

1、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

2、曹劌、莊公的人物形象;

3、曹劌的“遠謀”和莊公的“鄙”。

教學難點:

1、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

2、“論”戰的意義。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分析字詞,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大家也許會想到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麼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麼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讚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麼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險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

2、解題:《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説《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着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後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3、 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着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於長勺。

二、默讀課文,(亦可分角色朗讀)理清文意。

1、對照課文註釋,疏通文句,並勾畫出難詞難句,待交流。

2、交流難詞難句,並翻譯課文。

3、師歸納: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三、整體感知。

1、概括故事情節:

提示: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發展過程為線索概括。

明確: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

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3、生複述課文(建議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四、作業佈置:

1、朗讀並背誦課文。

2、思考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試簡要地分析。

3、收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研讀課文,分析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生複述課文導入)

二、 探究,交流。

1、組織學生討論:給課文換一個題目,並談談原因。

2、生給課文換題目。

3、分析詳略安排與題目的關係。

(與中心有關係,聯繫比較大的則詳寫,反之則略寫。)

4、找出文中詳寫略寫的部分。

三、 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説話。)

2、分析人物

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 “鄙”: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説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於求戰,急於攻擊,説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並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後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四、 遷移積累:

1、理解詞義,找出、理出相應的成語

齊人三鼓——一鼓作氣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惡貫滿盈 小信未孚—— 不孚眾望

懼有伏焉——危機四伏 故克之——克敵制勝 攻無不克

三而竭——彈精竭慮 精疲力竭 觀其轍——南轅北轍 重蹈覆轍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難測也——莫測高深 心懷叵測

未能遠謀——足智多謀 深謀遠慮

2、談談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試簡要分析弱者取勝的原因。

五、 作業:

1、朗讀並背誦課文。

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閲讀《左傳》,進一步瞭解課文的背景。

《曹劌論戰》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積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詞句和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⑵瞭解有關《左傳》的文學常識,瞭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練讀中,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學習本文運用人物對話推動事件發展,通過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語言的精練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品讀法、演讀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麼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麼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讚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麼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

2、解題:

《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説《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着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後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

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着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於長勺。

二、讀

1、個體自讀。

結合註釋,讀得準,讀得暢,教師根據朗讀實況正音。如“間、帛、孚、勺、轍、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虛詞停頓要鮮明;要再現故事的氛圍。

2、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3、小組競讀。

要讀得齊,讀得響,讀得有滋味。

(可以四人一組,一人一段,一人評。)

教師根據朗讀實況糾正語調。如:

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⑵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

⑶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⑷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議論”的語氣。

⑸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應讀出“解説”的語氣。

4、學生齊讀課文。

三、譯

1、學生個體自譯。

(對照註釋,疏通文意,質疑問難,解難。)

對與以下的重點難點字詞句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與老師之間互動解決。

⑴加粗詞的古今義:

肉食者鄙又何間焉犧牲玉帛大小之獄

⑵判斷句式:忠之屬也

⑶省略句式:可以一戰

⑷倒裝句式:“何以戰?”戰於長勺(倒裝)

⑸重點句子:

①肉食者謀,未能遠謀。

②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同桌互譯。同桌互評互補,互助互進,培養夥伴關係,形成共學優勢。老師做點撥調控。

3、學生對照註釋對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第二課時

一、查

利用大屏幕中的題目來檢查學生對課文重點詞句是否真正理解。

1、古今異義;

2、詞類活用;

3、一詞多義;

4、通假字;

5、重點虛詞;

6、重點文言句式

二、演

1、小組合作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尋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補情節,用白話文再現文中情景。大屏幕中出示提示:

三個場景人物人物活動

鄉下曹劌鄉人一次對話

宮廷曹劌魯莊公戰前對話

長勺曹劌魯莊公戰時指揮;戰後對話

2、選擇小組中三個同學上台來創造性地展現當時情景。

三、評

自由評説台上表演的同學,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點和當時的氣氛。

四、探

學生根據對文本與課本劇的理解與感受來探究以下三個問題。

1、曹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魯莊公是個什麼的人,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

2、本文中寫人與寫事上採用什麼手法?

3、長勺之戰勝利了給我們什麼啟示?

五、課堂小結談收穫

Tags:教案 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