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精選5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9K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精選5篇)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1

散文好讀不好教,這是許多語文老師的共識,在我看來,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課就象是跳水運動員做高難度的跳水動作,成功了滿堂喝彩給人美的享受,失敗則成殘缺品全部變味,教的人不是滋味,聽的人更是無聊。該怎麼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課呢?準備《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我着重思考這一問題。以學懂一篇課文為目標轉變為進行某項語文能力訓練為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目標在教學中起導向、激勵和檢測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先有明確的目標。這是已被教學實踐所證明了的。我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中設定的目標是學會品味文章的優美語句,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課後能夠模仿課文寫描寫景物的小文章。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把課堂的主動權給學生,我採取了合作與獨立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教學方式:

在學習課文前,先讓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掃清教學障礙,這樣才能讓學生上課專注品味文章的語言,做到有的放矢。掃清文章生字詞障礙,對於整堂課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生可以通過課文生字詞的自習,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這樣也就達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個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

新課標特別注重語文教學的實踐能力培養,強調口語交際,上課一開始我就設置了一個回憶性的啟發導入,要學生將小學時學過的,《望廬山瀑布》背出來,回憶其中描寫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態和氣勢,接着我問學生喜歡什麼花,描繪一下自己曾經見到過的最難以忘記的花開的情景,包括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環境中見到的開着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們想象,自己喜歡的花象瀑布一樣是什麼景象,該用什麼語言來形容最合適,學生沉默了,我讓他們翻開課文。簡單的將課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況介紹了一遍。課文的導入應該是比較成功的,學生聽的很認真,積極的參與了課堂的討論,講述自己曾經歷過的感動一刻。

由於課文的生字詞特別多,而且比較難,所以我在課堂上將重點生字詞再解釋了一遍,並且將所有生字詞帶讀了兩次,,然後讓學生自己朗讀兩次。這樣,對於字音、詞義就有一個鞏固的作用效果。

新課標提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根據這個要求,我讓他們聽課文的錄音後,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問題是作者在文章中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她是按什麼思路來組織文章的?檢驗他們能否讀懂文章。設定目標,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有助於他們仔細看課文,有針對性的思考問題。等他們看完課文後,我提問時很多同學舉手表示能夠回答這兩個問題,叫了3個同學都基本能夠回答正確。

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總是力求用準確、傳神的語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過真實、生動、包藴豐富的形象呈現給讀者。因此,必須積極啟發學生進行審美想像,把學生引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事物,達到與作者心靈的溝通,從而深刻地體味文章的內涵。成功的導入了文章之後。我採用了“欣賞法”的教學方法,即以審美為主幹的閲讀方法。這篇文章首先打動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表達形式與結構。我首先要求學生將他們認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劃出來,並且思考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這個問題我讓他們四人學習小組討論。這個過程也可以稱之為:品詞品句,欣賞美大概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教學形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爭着舉手,當時場面有些混亂,學生都認為自己找的句子是寫得最好的,主動分析句子羅列理由證明自己的選擇是“英明”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基本沒怎麼分析學生自己就將文章句子分析了,並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根據學生對文章中“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以及“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等句子能夠理解到這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悟。能將寫景的句子的妙處説出來,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更加的生動具體形象化。我覺得品味語言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

散文常以生動的語言取勝,散文將文章的語言分析好了,文章結構就好辦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對文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我要學生將文章朗讀一遍,將文章中寫到紫藤蘿樹和花的句子畫出來。

然後思考三個問題:

1.作者從那些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的?寫出樹的什麼特點?

2.作者是怎麼描寫紫藤蘿花的?

3.作者描寫紫藤蘿樹和花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給五分鐘的時間思考,同桌之間可以討論。這三個問題分析文章語言時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們歸納總結好就行啦。到這裏文章基本就講完了。接着,我讓學生提出文章還有那些地方沒有聽明白,或者有疑問都提出來,提了幾個問題,同學之間自己解決了。

這篇課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講台教書以來,最有感覺的一堂課,我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愉快並且完成了預定目標,這從作業批改可以看出來,我佈置學生課後作業是學習紫藤蘿瀑布的寫法寫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錯,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優秀”,並且其中很多人還寫成了大作文,只有極少數學生拿“中”。

我不由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一(1)班的語文基礎比較紮實,學生很活躍,自己設置的課堂導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沒有任何“壓力”的欣賞文章是他們以前所沒有體驗過的,覺得很新鮮,有與他人分享自己閲讀心得的慾望。願意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完課文之後,他們很激動,很樂意借用這篇課文的描寫手法寫自己感興趣的景物。因此我較高質量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成功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學生討論很投入,有時沒有聽其他同學對文章句子分析的發言,只顧自己發表意見和看法,課堂有些亂。使學生學得更好,這應該是一切教學形式的最終目的所在。千萬不要只顧讓學生“自主”學習,追求形式上的課堂活躍,而亂了課堂,疏忽課堂老師的引導作用。今後的教學路還很漫長。對於如何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更好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兼顧課堂紀律,我將會去摸索,去總結。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2

《紫藤蘿瀑布》是宗璞的一篇狀物抒情的優美散文。教學這篇散文,意在使學生從作者對紫藤蘿花的描寫文字中,感受紫藤蘿花的繁盛與美好;從作者回憶紫藤花不幸的過去與現在的繁盛所形成的對比中,理解文中所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恆和美好。最終在品味美的形象、美的語言,體驗和陶冶美的情感中,學習美的表達。為此,我反覆品讀原作並仔細斟酌,結合散文主旨,精心製作了圖文並茂、聲情並茂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本課用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自讀自學為主,先讀課文初步感知,然後讀宗璞的《哭小弟》,瞭解文革背景,為深入學習課文,準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鋪墊,再反覆讀課文,自己解決簡單問題,提出疑難問題。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一個看圖説話的環節來導入,藉助形象具體的美麗圖片來形成視覺衝擊,在簡短的交流之中,學生很快隨之入境,思維隨之被激活,濃濃的教學情境與學習氛圍由此創下。隨後,以”讀“為手段,以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在“聽讀——研讀——美讀“的過程中,理解結構,把握思路;研讀理解,品析文意;美讀欣賞,訓練表達。

在“聽讀、理結構”的環節中,抓住簡潔而關鍵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加以設問,⑴“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是為什麼?“⑵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這又是為什麼?⑶初讀並感知課文,説説作者從紫色藤蘿的美好和不幸經歷中悟出了什麼?(原文句)⑷“賞花——憶花——悟花”是作者構思本文的思路,請分別找出各部分相應的文字段落,並説説“我”悟出了什麼。由於抓住了簡潔而關鍵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加以設問,從而引導學生順理成章地理清了文章結構,把握了文章思路:“賞花——憶花——悟花”。於是,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找出各部分相應的段落並加以概括。

在“研讀、品文意”的環節中,設置瞭如下思考題,每一個問題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指向每一個研讀的角度。⑴“這樣盛的紫藤蘿”,表現在哪些方面?説説“我”是如何進行觀察的?⑵“佇立凝望”紫藤蘿瀑布,“我”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在“夢幻一般輕輕籠罩着”的香氣中,“我”聯想到十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的不幸命運,你能理解“我”那時的心情嗎?⑶紫藤蘿彼時的衰、今天的盛,引發了“我”心中的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感悟的?

在“美讀、做交流”的環節中,我這樣設置問題和要求:1.美讀交流點:《紫藤蘿瀑布》是一篇狀物抒情的優美散文,作者從眼前的實景——盛開的紫藤蘿花寫起,融情於景,由情入理,抒發了積極的人生情懷,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請你從文中找出感觸最深的句段,美美地品讀,加以體會,並概括本文主旨。2.美讀交流示例:”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此段以空中垂下的瀑布來比喻紫藤蘿,狀寫出它的繁盛與壯觀;又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的活潑、美麗、生機勃勃,還暗示出生命長河之偉大。

語文教學中,不能總是拿體驗説事,因為學生沒有那麼多的生活經歷,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體驗,文章中一些深奧的句子比如,“生死謎,手足情”,“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他們一時是無法完全理解的,也不必強求,老師一廂情願的解釋,效果反而不好,課堂上,我們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調動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然後讓他們藉助有限的生活經歷來理解這些藴涵哲理的句子。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3

實際的課堂教學的把握卻是不盡人意的,甚至凌亂。比方導入課題後,沒有及 時地板書課題,後來才補上 (這是一個失 誤)。板書設計沒有突出文本的脈絡,主要 內容的概括,不盡合理。由於緊張的緣故,沒有走下講台,走進學生中去,把老師學生割裂了 開來,沒有和學生、課堂很好地融為一體。時間 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 目標。

這堂課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課的把握上,究竟該怎樣設計,定立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最後 又究竟生成了什麼樣的教學效果。我的這堂課, 在目標的設計上,有點“貪多嚼不爛”的感覺, 目標設置的模糊和不確定性,導致這堂課的時 間不夠用,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最後一個 環節關於“人生意義 ”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節 課。

總之,學習《紫藤蘿瀑布》,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訪了作者,走進了紫藤羅的心靈。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畢竟是我對語文課堂探究的一次嘗試。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4

我對本節課的體會是,教師要作為一個“學習者”出現在課堂上,面對文本,他必須有一種“初讀”時的新鮮感。只有這樣,他才能容許學生的閲讀活動作為一種“真實的閲讀”來發生,而不是教學程序的一個點綴。教師只有是“ 學習者”、“初讀者”,才會遭遇真問題,在問題面前發愁傷腦筋,把思考作為“勞動”來經歷,從而為學生提供切實的幫助。我們在課堂裏對“宗璞”的理解,很可能是一相情願的解釋,但我們藉助工具書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當然,意外是相對我而言的,在提出問題的學生那裏,它是來自真實閲讀、自主思考之後的意料中事。我和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訪了作者的心靈,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卻畢竟成就了一次真實的探究。讓我感觸頗深的是,在這次探尋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學生的身邊,他們不時地提醒我,他們所在的位置在哪裏;我鼓勵他們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我們就是這樣攙扶着,一路走過來的。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5

本文闡明作者從花中領悟的人生意義,是對花形、花色、花香的一個總體提煉和歸納,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説:“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從這裏,作者領悟到了人生的意義,就是無論是人生的熱烈,還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對於萬物來説都有着頑強與美好,它是永恆的!所以作者“不覺加快了腳步”。這裏和文章開頭相呼應,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到“不覺加快了腳步”,其實是寫出作者思想的一個變化過程,對人生的思索過程,從迷惘、惆悵、痛苦到領悟、寧靜、喜悦。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一種對生命的新的認識已進入到他內心深處,他將為這新的生命現去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鬥爭。’”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今天的學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義,努力學習,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