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37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1

一、活動的出處

建構式課程:大班科學活動《天氣預報》

二、活動設計的思路

進入大班後,在班中開設了天氣預報牆,每天早上都會按學號請小朋友來播報當日天氣情況,孩子們對天氣預報的興趣與日俱增。我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使幼兒在邊看邊玩的氛圍下獲得科學知識,這樣的活動形式不但激發了幼兒好奇心和表現欲,還提高了他們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和能力,使得幼兒對天氣預報更感興趣。

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兩條目標:

⒈對天氣圖標感興趣,能用清晰的語言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

2.感知天氣預報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有隨時關注天氣預報的意識。

本次活動的重點我定位在用清晰的語言交流自己的發現,難點是讓幼兒認識各種天氣符號。

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圖片,讓孩子們來猜這是什麼節目即將開始了,從而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也引起了幼兒興趣。其次是瞭解天氣預報給我們帶來哪些信息,由此引出天氣温度及天氣符號。在環節的設計中,為了使幼兒進一步瞭解及掌握天氣預報的有關信息,我先讓幼兒自由記錄天氣預報中出現的天氣圖標,在記錄中感受了解天氣符號的特點,再讓幼兒從全面的天氣圖標圖中,讓他們知道天氣符號是由形象的圖案組成的,將天氣與符號相對應,讓幼兒加深印象,運用圖片呈現、視頻等有效手段來突破活動難點。最後將天氣預報的有關經驗遷移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知道有一些特殊的職業更需要天氣預報的播報,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瞭解了天氣預報的作用。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知識競答》,給每個幼兒平等的表現機會,讓幼兒在“天氣圖標我認識”、“天氣預報我來播”、“天氣常識我瞭解”這三個環節的遊戲中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三、課後反思

⒈整個活動下來,環節很清晰,每一個環節前教師都提出了要求,讓孩子帶着問題聽、帶着問題看,每一個環節後教師都能及時進行小結、梳理。活動中預設的問題達到了有效性,當幼兒對提出的問題不能回答時,我及時的簡化問題,引導孩子、提示孩子,從而使幼兒更容易理解老師的問題並加以回答。

⒉幼兒聽天氣預報時,天氣預報播報太快,部分幼兒聽不清楚。在課件的選擇上可以選擇語速較慢的或者老師自己播報天氣預報也許幼兒在記錄時能聽得更仔細記得更認真。

⒊在播報天氣預報時應引導孩子先播報城市,然後播報天氣,再播報温度,由於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看過各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如:上海東方明珠,北京天安門等等,所以幼兒在播報城市天氣預報時能説出來相關城市及當地天氣信息。

⒋在整個活動中,部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教師講述的較多,沒有給與幼兒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幼兒始終是跟着老師走,而沒有自主的去探索天氣預報中藏着的信息。天氣預報中還藴藏着許多知識點,如:空氣質量、濕度、紫外線指數、穿衣指數等等,可以作為延伸活動繼續開展,使幼兒對天氣預報有繼續探索。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2

本次我執教的內容是大班《大自然探祕》主題活動中科學領域的一節生成活動《天氣預報》。天氣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一位教育家曾説過:“教育屬於生活,教育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並藉助於生活。因此,我設計了天氣預報的活動。通過本節活動幼兒將認識幾種常見的天氣符號,瞭解簡單的氣象知識;能關注天氣變化,有觀看天氣預報的意識,知道天氣預報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課前準備活動,讓孩子們先關注了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天氣預報”,讓孩子對天氣預報有個粗淺的認識。比對了幾個版本的天氣圖標,結合電視台播放的“天氣預報”,選擇了12中幼兒生活中比較瞭解的天氣情況之製作成氣象圖標。活動中儘量以幼兒為主體,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整節活動課的設計滿足了幼兒主動探究的慾望,支持了孩子的探究和發展。教師結合幼兒已知的經驗,在問題的引導下,鼓勵幼兒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進一步引發探究興趣,主動提出問題,建構新的知識體系。

活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視頻利用率不高,在讓幼兒開始播報之前,可以再讓幼兒觀看一次視頻。

2、在“模仿播報員”的遊戲環節中,可讓遊戲情境更濃一些,也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城市進行播報。

3、天氣預報中還藴藏着許多知識點,如:空氣質量、濕度、紫外線指數、穿衣指數等等,可以作為延伸活動繼續開展,使幼兒對天氣預報有繼續探索的慾望。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3

星期二第一個教學活動是《天氣預報》。我按照流程安排重點落於天氣圖形標誌,以記錄本周天氣結束。沒想到孩子們對於預期重點接受很快,我感到難度不夠,教學內容不太飽滿。聯想到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對於災害性天氣的頻繁介紹和近些年災害性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干擾、生命的威脅,我臨時加上了對此主題的討論。

孩子們對於這個題目非常關注,討論也極其踴躍。現在的小孩兒也真是不得不叫我佩服,地震、颶風、海嘯、雪崩、泥石流、龍捲風,甚至火山噴發,幾個常見的災害性天氣被他們一口氣説了出來。孩子每説一個我都加以介紹説明。從前兩年的印尼海嘯到遙遠的龐倍古城,我在心裏慶幸:多虧平時自己興趣廣泛,得空也靜得下心來讀幾頁雜書,才能在這臨時關頭頂上幾句。看着孩子們求知的眼睛,我暗自得意。

哪知突然一個聲音突然響起來“老師,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我一下子楞住了。我只是從介紹厄爾尼諾現象的一篇文章中得知這個奇怪的名字是取自於上帝最小的兒子,但至於更多的科學道理,我只是草草地翻看了一下,覺得很枯燥就放下了。可也沒別的辦法,我硬着頭皮説了幾句。雖沒説完卻不得不嘎然而止。我尷尬地看着孩子們,他們卻正期待地等着我。

憑着多年的教學經驗,我顧作神祕地佈置下了作業“瞭解厄爾尼諾現象、收集厄爾尼諾現象的資料”。可心裏的那份“心虛”卻久久讓我不能平靜。對於知識的不求甚解讓我成了所謂的“半桶水”,沾沾自喜的我終於在孩子面前“露了怯”。剛才還在他們的關注中竊喜,現在卻發覺自己是那麼貧乏。我終於從實踐經驗中深切地明白了: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即便是面對孩子;只有不懈地追求知識,才能更完美地接受挑戰,因為我面對的是孩子!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4

課是對前三課的一個總結,把學生所學的有關知識進行了規整。我以一個小短片天氣預報引入,讓學生感覺輕鬆愉悦,很自然就將學生拉入課堂氛圍中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説一説天氣預報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之後在讓學生舉例説明天氣變化影響生物行為的例子,學生通過敍述從不同的方面啟發了思維。科學自助餐中的氣象諺語,學生很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所以我又向學生介紹了一些不同地區的氣象諺語,使學生了解到了各個不同地區的天氣現象。

接下來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那就是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但是如果採用看圖講述的方法,會很枯燥,結合這點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我決定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和多媒體技術手段相結合的靈活教法,這樣給學生創造了更大的思維空間,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活躍思維。而這一環節的設置也受到了老師們的普遍好評,説內容不僅不枯燥了,反而更活了,自己也在享受着知識大餐。

而本節課的亮點我採用科學活動小小天氣播報員的方式,既鍛鍊了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也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播報天氣情況,孩子們不僅認識了天氣符號,也鍛鍊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也是科學課和語文課的有機結合。

但是,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在時間的把握上,我拖堂了2分鐘,這一點是課堂大忌,因為在活動環節時間沒有控制好。其次是老師們向我提出的,那就是提問時還要照顧到後面的孩子,可能是我考慮要調整課件,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好,沒有注意到這點,還有就是對於一些課堂生成性的問題的回答,這點我自感慚愧,因為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確實不足,我還要加強學習,因為科學是很嚴謹的。

每一次歷練對我來説都是成功的基石,我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下去。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5

《天氣預報》這部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密切的聯繫,在教學中,我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從實踐出發,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歸納起來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像《天氣預報》這樣的課型,很容易把它上成資料介紹、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因此,需要我們在上這類課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必要的時候還需要自己開發一些活動。這一課教學中,我除了讓學生設計天氣符號以外,還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到的天氣諺語,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經歷科學過程,體驗科學的魅力。

2、明確學習目標,體現教學實效性

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師生交談法、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歷和體驗來理解科學知識。培養了科學探究精神。

3、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

多媒體課件能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而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將視、聽融於一體,把聲、形、色、動態和靜態加以組合。這些形式多樣的信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儘快進入教師所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在其頭腦中形成“為什麼?”“究竟是怎麼回事?”的疑問,探索的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使得原本比較枯燥的知識性內容,變“活”了;也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在課後我還發現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應加以完善,部分學生不能積極參與教學。

總之,總結經驗是為了學會教學,通過以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業務技能,適應教學中時刻變化的新情況,照亮學生成長之路中的每一個標誌,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6

七年級地理課文是比較簡單的,但對於教者而言是不簡單的。在學習有關天氣的章節中,課文內容是很淺顯的,圖文結合,很好看,但學生學起來卻並不輕鬆,因為有很多內容學生看起來似乎是莫名其妙,摸不着頭腦。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經過認真的考慮,決定打破課文的教學秩序,充分利用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欄目,讓學生在反覆的實踐操作中學會看衞星雲圖,學會認天氣符號,學會當天氣預報員,並且擴大他們的視野,走進天氣預報製作室,具體地看看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上課後,學生和老師都感覺不錯,認為學習到了對終身成長和發展都有用的東西了。底下我就具體地談談這一節公開課的上課流程。

在走上講台前,需要充分地備課。現在的備課不僅僅是利用教學參考書了。備課時候,首先是需要備詳案,充分考慮在天氣預報中所能出現的任何相關問題,並且要認真研讀教學參考書學習其中有利的東西。雖然我們的課堂模式沒有統一的式樣,但參考書畢竟是專家的成果,有我們借鑑的地方,尤其是資料的補充方面。其次是多媒體的設置。應該説現在的地理課堂多媒體課件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在製作多媒體的時候,我們需要找到相應的最近的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欄目,如果沒有辦法下載下來就用網頁顯示或者找到動畫的形式播報也是可以的。假如在多媒體制作時,沒有辦法找到天氣預報欄目,那麼多媒體也就沒有製作的必要了。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幻燈片切換的時候,弄點聲響出來的效果要好一些,並且在每個幻燈片上最好用和地理有關的圖片作為背景,尤其是在課件的首頁上。

到了正式上課的時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環境氛圍的設置。在現在的課堂,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知識了,還需要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力得到提高,並且能快樂地成長。在蘇北目前的經濟條件下,我們可以設置的環境主要是由音樂提供的。其實,在製作課件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將背景音樂放在課件的首頁上,這樣既方便又能引人入勝。當學生從上一節課的疲勞中解放出來的時候,在優雅的輕音樂的陪伴下,他們是能夠很快進入學習的角色的。背景音樂需要在課前就開始播放。

上課鈴響過後,就可以讓學生進入角色了。在講授新的知識前,需要讓學生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內容,做到心中有數,而不至於學生不知老師講的是哪個地方的內容。在這一節公開課中,學生就必須通過看書瞭解和天氣預報相關的知識點,如衞星雲圖上的顏色設置,天氣預報中常用的符號等等。

當學生簡單地看過課文後,就可以讓他們直接看中央電視台的整個的《天氣預報》欄目。學生在看節目時,是非常專注的,教者這個時候是不需要打擾學生的,甚至是最好不要發出任何聲響。或許有人認為看節目只需要直接看其中的預報部分,別的內容可以剪輯掉。但我認為這是不好的,因為一個情境的設置是需要時間來調配的,同樣學生也是需要時間來適應這個情境設置的,否則急功近利是得不償失的。學生們是喜歡看整個地節目,因為這樣更可以貼近他們的真正的生活而不是支離破碎的生活。當然了,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這樣做,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習慣了後,我們才可以簡單些。

看過節目後,我們可以結合天氣預報欄目,有重點地解剖相關的內容。首先是衞星雲圖的認識。衞星雲圖不一定用天氣預報中的,可以到網上下載一些最新的雲圖。在投影時,必須要將衞星雲圖放大,讓教室裏的每一個人都能看得清楚,並結合剛才的課文進行認識。這個時候的認識可以才用小組各自討論,然後彙報;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單個地進行彙報。這個環節可以留教多的空間給學生,需要讓他們充分地練習認識。認識衞星雲圖是課文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一個難點內容。後來,我通過抽樣發現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能認識衞星雲圖上的簡單常識,即使是個別反應慢的同學把海洋看成了“河”,也是非常可喜的。

認識了衞星雲圖後,就可以讓學生先聽天氣預報圖上播報,然後再説。在邊説邊聽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掌握如何去播報天氣預報。在這個環節裏,需要注意的就是學生的動口能力地培養和觀察能力的培養。上課時,你會看到學生的發言很踴躍積極。

除了讓他們認識衞星雲圖外,還需要讓他們充分地認識天氣符號。在配給的多功能投影片上,有相應的'天氣符號彩圖。上課的時候,我將天氣符號彩圖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在底下練習認識,任由他們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認識。一段時間後,由我組織進行識圖比賽。在這樣的反反覆覆中,學生們能夠掌握基本的天氣符號,這為底下的播報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以上的過程應該是屬於學習的,而底下的實踐才是真正地目標。課文上給學生安排了一個衞星雲圖,需要學生根據每個城市的天氣符號,播報出相應的城市天氣來。在課堂上,我直接把課文通過實物投影儀投影給學生看。當學生看到投影后,都紛紛要求表演,但為了提高準確率和參與的熱情,我讓每個小組自己先在組內説一遍,然後再推舉代表表演給大家看。學生的表演都很精彩,每個小組派出的人員都很不錯,都能夠準確地把城市的天氣説出來。

課堂到這裏,並沒有結束。當學生們經過激烈的學習後,需要給他們適當地休息,因此我通過投影儀讓他們多瞭解了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鏈接,比如當前的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製作的具體流程以及播音員等等有趣的內容。

以上就是我的一節地理公開課。

《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7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語言不僅是幼兒學習的對象,更是學習與生活的工具。《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培養幼兒正確的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而3—6歲是幼兒語言獲得的敏感期,具有學習語言的巨大潛能,在這期間幼兒學習語言的量和速度是驚人的。因此,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我們必須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其實,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進入大班,孩子們繼續着值日生工作。幼兒園值日生工作作為幼兒教育的一項教育目標,有其獨特的實施價值和意義。其中“天氣預報員”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一項值日生工作。

本學期繼續開展天氣預報播報活動,每天早上安排一名幼兒當播報員,請家長提前為幼兒做好準備,並在前一天晚上帶幼兒觀看天氣預報並記錄下來,讓孩子背下來,並把稿子帶到幼兒園來。如: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由我為大家播報天氣。今天的天氣温度19°C~23°C,白天:多雲,夜間:多雲。

實錄一:

今天,幼兒A開始播報天氣預報,還沒説幾句有些孩子注意力開始分散了,在他們的帶動下,很多孩子都坐不住了,竊竊私語的有,轉來轉去的有。幼兒A生氣地説道:“請大家仔細聽。”幼兒A的話語提醒了大家,所有人開始認真地聽下去。可是又沒過多少時間,孩子們又開始躁動不安了。

分析和調整:

短短的幾分鐘的“天氣預報”,孩子們的注意力分散了兩次,對於“天氣預報員”的興趣從中班的新鮮到一段時間後的按部就班,到現在的無聊,不僅證明了幼兒注意力時間較短,而且説明了這種天氣預報播報形式的單一枯燥,已經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是時候變化一下形式了。

通過和孩子們的討論“如何能夠把值日生播報的天氣預報變得豐富有趣?”孩子B:“值日生播報完後可以提問。”孩子C:“可以加入像電視裏的曬衣指數、感冒指數,還有那個提示。”孩子D:“我們可以自己設計記錄表啊!”大家一致同意:作為“天氣預報”值日生的幼兒自己設計記錄表,自己記錄、自己播報、播報後提問。

調整後:

今天自由活動,一羣孩子圍在一起,“我的記錄表是這樣子的”,“我也設計好了,我都等不及想用了。”第二天輪到幼兒B做天氣預報值日生,他拿出自己設計的記錄表向大家展示,播報天氣時所有幼兒都聽得非常認真,播報完後幼兒B開始提問,“今天最低温度、天氣情況……”,大家踴躍舉手。

實錄二:

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對於“天氣播報”已經得心應手了,有模有樣,語言也豐富了:“大家好,我是XXX,今天的天氣預報由我為大家播報。根據上海氣象台昨天晚上發佈的天氣預報。今天的天氣温度19°C~23°C,白天:多雲,夜間:多雲轉陰,東北風2—3級。請大家注意早晚出門穿上外套,預防感冒。”但是今天他們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有一台電視機,我們站在裏面做天氣預報員的話就更好、更像了。”

分析和調整:

社會教育對幼兒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教育內容具有鮮明的生活化、廣泛化,這一特點使該領域的活動在組織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對執教教師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上述實錄體現了教育情境需要真實性。教師在社會活動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萌發幼兒的社會情感,保證情境具有一定“真實性”。既然幼兒提出了這個要求,就説明他們的活動需要“真實性”。而後我們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台“電視機”,同時還為他們準備了話筒、眼鏡等裝飾物。

調整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原先不願表達表現的孩子們對於各種活動都樂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僅説話語句完整了,而且還能用上很多修飾詞句,例如成語排比句(有的……有的)等。

實錄三:

今天輪到幼兒E播報天氣,她有模有樣地站在“電視機”裏,拿着話筒,帶着眼鏡和領帶,清晰地播報完天氣。“好了,天氣播報完了,接着我給大家播報一條最新的新聞:昨天我們小區發生一起摩托車盜竊事故……”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新聞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大家討論着、交流着,氣氛熱烈非常。“我也有新聞,我也想播報……”“我也是,我也要。”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想上“電視”。一幼兒大喊:“別搶了,那我們就像電視台一樣每天播完天氣後播報新聞吧!”大家一致同意。從那天起大家的興趣又被提起了。

分析和調整:

興趣的發展引起各方面的發展,“天氣預報員”是一個為幼兒提供語言表達的平台,同時也是建立在幼兒語言交流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播報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發展。

調整後:

每天的“大2班電視台”開播時間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無論是誰做值日生,在完整播送好天氣預報後,都是那麼努力地、完整地、好聽地播報新聞,從地方新聞到中央新聞,從國內新聞到國際新聞,從“偷雞摸狗的罪犯”到“扶老人的英雄”,從“世界和平”到“大小戰爭”,每條新聞後都不忘加上自己的評論。孩子們的言語越來越完整,想法越來越豐富,觀點越來越獨到。

收穫:

天氣預報的形式讓幼兒充滿自信在探究科學的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讓幼兒學習用準確的詞彙、流暢的語句進行表達,也是我此次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天氣預報活動中,我十分注意幼兒語言的發展,在這一活動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

班裏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不平衡,有的敢説,卻表達不清;有的心裏明白,卻不敢表達——————為了給每個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我有意識地聽取各個孩子的意見或建議作為調整方向,並隨着活動開展的深入,把活動的時間延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表達表現。起初,積極參加活動的幼兒都是敢説話的、能力強的。但在一段時間後,能力相對弱些或不敢當眾報告的幼兒有了表達的機會。漸漸地,那些膽小的、表達能力弱的幼兒,在小組夥伴的支持下,和老師、小朋友的鼓勵下,也變得自信和大膽了。

從“天氣預報員”到“新聞播報員”,從“隻言片語”到“侃侃而談”,我班開展的天氣預報活動,激發了幼兒觀察大自然、記錄天氣變化的興趣,提高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使幼兒在玩中瞭解大自然,從而為他們關愛環境、關愛動植物、關愛自己的生活奠定基礎。

評審意見:作者圍繞學習《指南》後,對幼兒語言發展特點、語言教育目標與語言教育應滲透幼兒一日生活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並以幼兒值日生工作的天氣預報為例,闡述了她的實踐。通過三個實錄案例,可看出“天氣預報員”活動的步步深入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也加深作者對《指南》指導並調整自己教育行為作用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