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對《失街亭》中馬謖形象的四層鑑賞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師中心專稿)/a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72W

我們對《失街亭》中馬謖這個人物形象進行評價時,一般都對他只會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而且又狂妄自大、剛愎自用,聽不進任何勸諫的缺點大加撻伐。如果我們能夠上升一層次,看到他能夠“自縛跪於帳前”,向孔明負荊請罪,説明他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也還是具有一些敢作敢當、光明磊落的大將風度的。

對《失街亭》中馬謖形象的四層鑑賞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師中心專稿)/a

如果我們讀得再細一些的話,還可以從他“願丞相思舜帝殛鯀用禹之義”之中,發現馬謖原來還是一個有情有義、疼愛孩子的好父親。雖然當初為爭取到守街亭的任務而與丞相簽下軍令狀,“若有差失,乞斬全家”,不惜將老婆孩子的性命也搭進來,似乎顯得輕率,但也是因為他有充分自信、絕對把握的緣故,而且從反面來看,不也正説明了家人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嗎?街亭丟失之後,馬謖之所以沒有自殺,逃跑,甚至是投奔曹營,除了勇於承擔責任的原因之外,恐怕還在於要當面向丞相求情,得到了丞相“汝之子即吾之子”的親口承諾,方才“雖死亦無恨於九泉”吧。魯迅詩云:“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雖然馬謖已經稱不上是一個“興風狂嘯者”,而只是一個“言訖大哭”的可憐蟲,但此時此刻的憐子之情,不也讓我們讀來唏噓不已,感慨萬端嗎?

鑑賞到了這一步,馬謖的形象也算是有血有肉,很是豐滿了,但這絕不是鑑賞的終點,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而且非常必要更進一步的;因為從《失街亭》這個片段中,我們還可以發掘出一般難以想象得到的、對前面印象幾乎完全顛覆的、截然不同的另外一個馬謖出來。

在爭奪街亭的拉鋸戰中,不知大家發現一個疑問沒有:怎麼只有魏延、王平、高翔三人在拼死衝殺,而作為主帥的馬謖這個時候跑到哪裏去了?在魏延重奪街亭,將張郃追趕到五十里之外時,馬謖如果能夠迅速鞏固街亭的防務的話,魏延和王平雖然又中司馬懿之計,僥倖脱身之後,總有街亭可以暫立陣腳,而且高翔也已盡起列柳城之兵,前來救應,不久就會到達;雖然列柳城被司馬懿賺去了,但四支軍隊匯聚一處,人數也應差不多達到二萬,總可以將街亭再固守一二日,此時孔明的援軍也就能夠趕到,這樣不就可以讓司馬懿“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了嗎?不僅沒能一口吃下馬謖的所有援軍,反而將到手的街亭給拱手送還回去!這樣的話,不説整個戰局將發生根本扭轉,至少孔明不會這麼快就完全陷於被動,不得已而走“空城計”這一步至險之棋了。

可是馬謖這個時候究竟跑到哪裏去了呢?該不是因為這一日一夜的戰鬥,已經精疲力竭,於是退到安穩的後方睡大覺去了吧?可是丟失街亭,等待他的將是滿門抄斬,他哪裏還有心思睡覺呢?那麼是收拾殘部,坐等魏延返回麼?可是魏延等人最終是直奔陽平關而去了;那麼馬謖因為久等不到,於是也望陽平關而來,最後和王平等人一起回到漢中,拜見孔明瞭吧?……不要再胡亂猜了,其實,之所以不見了馬謖蹤影,是因為他真的逃跑了!《三國志》中有一篇很不引人注意的《向朗傳》,其中有一句簡單記述:“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這就證明,在街亭爭奪正酣之時,直接責任人馬謖自己卻是畏罪潛逃了。不過馬謖後來是被孔明抓獲呢還是投案自首,也還不得而知,我是更願意相信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至少馬謖也是一個也算是一個有情有義、顧家念子之人,絕不會為了自己苟活於世,而讓全家人替罪遭殃的;而且當初關羽也立了軍令狀,丞相不也放過他了嗎?關羽和先主有兄弟之情,馬謖和丞相也有父子之義呀。其實馬謖當初之所以敢放出豪言,並拿全家性命作抵押,不也是因為有丞相或明或暗地為他撐腰嗎?馬謖之所以選擇投案自首,肯定還是經過了再三權衡的,而且投案自首,應該説也是他唯一正確、並且唯一明智的選擇。

對馬謖的這一形象四個層次的深透理解,可以説是激發我們去更深入地閲讀《三國演義》,甚至可以説,深透理解《失街亭》,乃是讀懂全書的一個至為重要的關鍵。比如孔明為什麼可以放過關羽而對馬謖卻要訓章明法?孔明為什麼要違背劉備遺囑,他和劉備的“魚水”關係究竟如何?為什麼羅貫中甚至陳壽都將馬謖臨陣脱逃的真相遮遮掩掩,沒有清晰寫明?等等等等,這一切的疑惑,都可以説是事關小説全局的。《三國演義》的真相究竟如何,就有賴於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去閲讀《三國演義》甚至《三國志》全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