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作文教學三步訓練法初探(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學論文)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8W

 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少教師曾為此絞盡腦汁,煞費苦心,但收效甚微。寫作水平上不去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這裏牽涉到智力因素,學習目的性,各學科之間的配合以及家庭生活、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因素 ,但是,作文訓練的盲目性和寫作習慣的培養不從實際出發而“好高騖遠”的做法,是導致寫作水平不能提高 的重要原因。怎樣才能從實際出發,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仿作--授格--消 化的三步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文教學三步訓練法初探(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學論文)

    讀範文,寫仿作。這是一種借鑑範文,以讀帶寫,先讀後仿,引入門徑的基本訓練。一個意思如何表達才 能準確?一篇文章如何構思才能成篇?一個觀點如何闡述才能清楚?一個事物如何介紹才能一目瞭然?寫作未 能入門的學生在這些問題面前常常是束手無策。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閲讀範文,模仿範文, 其效果遠勝於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解。但範文的選擇不是盲目的,隨機的,而應注意“示範性”、“針對性”。 選文必須具有示範引路的作用,切實地針對訓練中所要掌握的要領。是要訓練觀點和材料的統一,還是要訓練 如何開頭結尾?是要訓練如何安排説明的順序,還是要訓練怎樣確定敍事的線索?選擇的範文應當與訓練點相 一致。範文可以是課本中的,也可以是課本外的。範文選出來了,關鍵是如何讀,對於課外選文,宜於指導學 生分兩步讀:第一步,看文題,自我構思。要求學生看過題目後,不忙於看內容,而是想一想,在頭腦裏構思 ,或寫成簡要的提綱。第二步,讀範文,分析比較。要求學生仔細認真研讀範文,體會範文是怎樣構思,如何 成文的,並列出閲讀提綱,然後與自己的提綱比較,找出差距,初步懂得應該怎樣寫。這樣,使學生把讀範文 當作樂趣而非負擔,學生在讀的整個過程中一直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 

    讀的目的是寫,仿寫是第一步訓練的重點。一提到仿寫,有人要引證魯迅的“依傍和摹仿不能產生真正的 藝術”來力戒摹仿。這話不錯,創作應有自己的發現,以獨創為貴,但是即使是最著名的長跑運動員也是在他 父母的攙扶下開始走路的。同樣,任何一位產生過真正藝術的作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魯迅先生自己也 有不少成功的仿寫之作,重要的是仿寫不應是終點而應是起點,仿寫不是機械地“徒襲皮毛”,而是有機地揣 摩運用。在指導仿寫中,應要求學生不要機械地借鑑、模仿範文,而是從範文的思想內容、文章的體裁、表現 手法等方面受到啟示,加以引伸、摹擬,構思自己的作文。例如,講過《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後,命題 《談葛朗台形象的刻畫》,學習課文評析中緊密結合原書中的具體例子進行分析,證明觀點,得出結論,使觀 點和材料很好地統一起來的寫法,講過《毛遂不避嫌疑》後,命題《小議“槍打出頭鳥”》學習課文先破後立 和對比論證展開議論的方法。這樣在學習範文的基礎上命題作文,有利於啟發學生去思考寫什麼,怎樣寫。至 於仿寫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先易後難,由簡而繁,先零後整,由點而面;先局部後整體,由分散而綜合。 

    作點拔,授規律。這是在仿寫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懂得基礎寫作規律的訓練,是學生寫作水平能否真正提 高的關鍵。有人説:“作文是寫出來的,而不是講出來的。”也有人認為“文無定法”。其實這裏都只説對了 一半。首先,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待於培養,他們還缺乏全面地、發展地、辯證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其次, 學生在仿作之後,對仿作的成功與否缺少足夠的把握,期待着老師給以講評點拔,循循善誘,授以規律。教師 的啟發、點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推動寫作能力的發展。再者,雖然“文無定法”,但不等於沒 有“格”。什麼樣的文章應怎樣寫,什麼內容該怎麼表達,都有它自身的規律,譬如文章的語言,議論文強調 其邏輯性,記敍文強調其形象性,説明文強調其準確、簡明、周密。我們經常強調語言要有文體感,這裏的“ 感”就體現了“格”,否則,敍述的語言與議論的語言就沒有界限了。再如“讀後感”與“讀後評”,雖然同 是讀後而作的議論文,但各有其格;前者重在感,要求由此及彼,後者重在評,一般就是論事。這些“格”都 需要教師告訴學生。模仿寫作是第一步,不是目的,如果學生在仿作之後得不到及時的點拔,只會鑽進去,無 法跳出來,則仍然無法真正提高寫作能力。我們不光要讓學生知其然,更應使他們知其所以然。因此,作文僅 靠講,出不了佳作,但不等於基本規律不傳授;作文不能圈成“八股”,但不等於不要其“格”。我們作點拔 、授規律,就是要引導學生從模仿中跳出來,交給他們打開寫作之門的鑰匙,讓他們登堂入室,把學到的東西 化為自己的,在寫作實踐中去靈活運用,在借鑑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產生一個質的飛躍。 

    那麼,如何作點拔,授規律呢?這首先要注意一條原則:點得精當,格而不死。精當就是要精煉準確,不 用過多的名詞術語,而以通俗易懂、簡煉點睛的語言道出其真諦,科學準確地傳授其關節過門。格而不死就是 要授以其“格”,引入正途,使學生紮紮實實地掌握各種“格”的要求和行文方式,即是能寫出“上路子”的 文章,但要使學生不拘泥於“格”,不生搬硬套,在遵照基本規律的前提下舉一反三,各顯其能、自由馳騁。 

    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是我們授以規律的有效方法,有比較才能鑑別,有比較好才能揭示規律。譬如我們講如 何抓住題眼立意時,可以比較下面一組題目:[1]《“道之所存,師之所存”解》;[2]《在“師”與“弟子” 之間》;[3]《贊“不恥相師”》;[4]《從〈師説〉想到教師節》這一組四個題目都是作為《師説》的“讀後 感”,但由於文題有異,因此感點和立意則不一樣。我們應引導學生抓住各題的關鍵詞語,比較其各自不同的 要點,進行立意:[1]也要向不是老師的“老師”學習;[2]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3]要有互相學習、不恥下 問的精神;[4]尊師重教對培養接班人的意義。通過示範性的分析比較,學生是能基本懂得抓住題眼立意的規律 的。再如講授“給材料作文”的寫法時,我告訴學生,不管哪一類的給材料寫議論文,行文上都可歸結為起、 承、轉、合,同時提醒他們,其具體寫法又有所不同。於是我引導學生談《理想,人生的“太陽城”》和《揠 苗助長》兩篇文章,然後要求他們比較這兩篇文章在寫作上的差異,經過點拔,他們總結出來了:前一篇是先 概敍十七世紀意大利偉大思想家康帕內拉在關進牢房、慘遭酷刑,從昏死中醒來後,堅持寫作最早的空想共產 主義著作《太陽城》一事,然後分析他為什麼能在經受酷刑後還堅持寫作,接着評價他這種為實現理想而置生 死於不顧的勇氣和精神,最後深化主題,勉勵後人;後一篇是先引“揠苗助長”的成語故事,然後就此生髮議 論,引出感點,接着聯繫實際,説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依照客觀規律,不能急於求成,最後回到文首,總 結全文。到此,我明確告訴學生,給材料寫議論文的基本格式有兩種:一種是敍-析-評-結,一種是引-議 -聯-結。可見,運用比較分析,確實有助於規律的揭示,也有助於學生牢牢掌握規律。 

    用規律,促消化。這是在懂得了寫作基本規律後的消化訓練,目的在於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並能運用寫 作規律,促進學生鞏固並擴大前兩步的訓練成果。在第三步的消化訓練中,以鞏固、運用提高為大前提,應主 要抓住兩點:第一是及時。在講授寫作規律之後,及時做好消化訓練、寫好消化作文,這樣讓學生現學現用, 易於掌握。我們講了從“事實材料”中提煉論點採用“關係分析法”的規律後,選了一段事實材料:英國有個 叫亞克敦的人,他可以算作世界上讀書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萬冊藏書都讀遍外,還博覽羣書,做了大 量讀書筆記。但是,他只注意貯存知識,而不創造,結果終生一事無成。要求學生提煉論點,然後寫作。由於 及時消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學生能運用規律,找出了“吸收與創造”、“讀書與實踐”兩對關係,進而分 別提煉出論點:吸收知識的目的在於創造,書本上的知識要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所作為。及時做好消化訓 練,還有助於教師及時獲取反饋信息,瞭解訓練目標是否達到,以便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第二是反覆。作文訓 練的最終目的是要形成能力,而真正的能力來源於習慣的養成,習慣的養成而有賴於反覆實踐。要真正提高寫 作水平,養成良好的習慣,使訓練中學到的方法得以鞏固,長久受用,就需要反覆實踐,反覆練習。因此,在 每一次的消化訓練階段,教師應當要求學生除大作外,至少做兩篇同類小作,以鞏固訓練成果,這樣也能使學 生養成自覺運用規律的習慣。 

    實踐表明:在作文教學中運用仿作、授格、消化三步訓練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他們變被動 為主動。有利於加強讀寫結合的訓練,使學生在讀中寫,寫中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 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