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2011年高考寫作指導:記敍文寫作訓練2 (蘇教版高三作文指導)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49W

第2練   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

2011年高考寫作指導:記敍文寫作訓練2 (蘇教版高三作文指導)

[訓練目的]  能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寫出人物的特點,顯示人物的個性。

[複習指導] 什麼是個性,什麼樣的人物才算有鮮明的個性,怎樣才能寫出鮮明的個性,是寫作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無論是小説中的林黛玉,還是現實生活中的車伕老王和哲學家金嶽霖,都是因為是獨有的“這一個”才讓人們牢記的,這就是個性。所謂人物的個性,是指一個人在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異於他人的特徵。

那麼,如何在文章中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呢?

要學會感受,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瞭解人物的生活與情感,是寫好人物的基礎。高爾斯華綏《品質》中的堅守制靴和做人品質而最後被餓死的靴匠,楊絳《老王》中身處困境卻同情關心遭受迫害的知識分子的三輪車伕,作品之所以能把這些底層人物描寫得真實感人,是因為作者對生活中這類小人物的命運充滿了同情、尊重和愛。缺少這樣的眼光和胸懷,就無法認識人物,更無法寫好人物。

要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就必須寫出人物生存的環境。換句話説就是作者要熟悉生活。楊絳不熟悉生活是寫不出老王來的,哪怕老王天天在她面前轉悠;高爾斯華綏不熟悉生活是寫不出格斯拉兄弟的,哪怕格斯拉兄弟整天坐在他面前。注意觀察和思考生活是寫出鮮明人物個性的必備條件。

個性體現在人物的方方面面,人物的言行都是個性化的,是他人無可替代的,寫出鮮明的人物個性,就必須寫出能體現人物鮮明個性的言行。它體現一個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齡、職業、性格、文化教養等諸多方面的東西。

人物的言行中往往有很多細節,這些細節最能傳神地表達出人物的個性,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形象、描繪人物個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比如楊絳寫老王送錢鍾書去醫院後,面對楊絳堅決給錢的舉動,啞着嗓子悄悄地問:“你還有錢嗎?”這一細節就非常傳神地把一個善良人的複雜心態呈現在讀者面前。一方面老王得收車資,他是靠這個來維持生活的,為僱主幹活當然得拿報酬;另一方面,老王又不忍心收錢,因為老王知道對面的好人正在落難之中。“你還有錢嗎”一句,就把一個好人對另一個好人的同情準確地表達出來,寫出了人物的性格。這就是細節的力量。

人物的生活細節可能很多,但並非所有細節都有價值,在記敍文的寫作過程中要注意選材,只保留能體現人物鮮明個性的材料。《品質》、《老王》、《金嶽霖先生》等文章都是這方面的樣板,要仔細體味作者在細節選材上處理的妙處。

還有,要注意描寫手法的綜合運用。孤立地描寫人物肖像不是不可以,但不如抓住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把肖像描寫與語言、動作描寫結合起來,這樣給人的感覺更立體更逼真;靜態地描寫人物心理固然好,但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可能更能豐富而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心理世界,刻畫人物的個性。

當然,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還有其他一些藝術手法,通過閲讀與寫作實踐,你自然會慢慢體會到。

[典題探究] (2008高考湖北卷)

你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你是隨手把樹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隻長了癬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你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你並肩路口,綠燈,亮了,你會攙那盲人一把嗎?你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你怎麼從小販手中接過找來的零錢?你如何低頭繫上鬆了的鞋帶?你,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

請根據這段文字的理解,展開聯想,思考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自選角度,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體,不少於800字。

[試題解讀]

這道題在審題上,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因為材料本身就暗合了命題的內涵和走向,故考生比較容易把握,不大可能產生跑題的現象。考生可以根據材料中所規定的具體情境,本着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身等和諧共處的目的,着重論述個人修養與其言行舉止之間的內質與外在關係。比如“透過舉手投足思考”、“體味舉手投足之間的感情”等。這就要求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觀察到生活的舉手投足之間細微之處;不僅是觀察,更要思考,思考舉手投足之間藴涵的精神內涵。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所説的話,言行舉止都不同。如果寫記敍文,就要通過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特別是細節描寫,寫出人物的特點,顯示人物的個性。

[範文引路]                                  

舉手投足之間

外公彌留之際,外婆整夜地陪他低聲聊天,或者看着他,彷彿時間也靜止了。 

小時候,我愛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廚藝精湛。每每聽外公眉飛色舞地講完一段,爺孫倆都餓了。於是外公躡手躡腳鑽進廚房,趁外婆沒在,夾幾片剛炸好的雞排,趕忙回來和我分享,像一個小孩子。有幾次外公被外婆“人贓並獲”,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後我們乖乖地擺好桌子準備開飯,那個時候,真開心。 

有時外婆買菜,用了很長時間。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邊不住張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當得知外婆是為了買我們愛吃的正宗牛肉,走遠路時,外公又喜笑顏開起來。 

可是,後來外公,還是去了另一個再也觸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沒有外公的年飯,是在酒店吃的。外婆來了,卻不大高興,原來為大家準備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當服務員送來一張椅子時,外婆卻拒絕了,並謝了她。 

外婆説:“昨晚老頭子託夢説了,他也想吃點。他想吃的,你們都孝順,都記得點了,他該是高興的。不過,老頭子説要和我擠一張椅子坐,就夠了……”外婆是個樸實的人,但她的那番話,卻讓我比什麼名著都記得牢。 

外公外婆總是散發着某種東西,舉手投足之間的,我説不出的,卻總想親近的東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個清明節,我仍然堅持去爬高高的山,去為外公掃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細心的,小心地擺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飯,在外公墓前。這個時候,外婆總是哭。我知道,外婆聽別人説過,另一個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們的喉,只有針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樣子,就會很難過吧。而外婆疊的紙錢,已經厚得燒不完了。如果那些飄飛的灰燼能帶上外婆的思念,那麼我覺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書。 

外公與外婆之間的小動作、小對話,讓我見證了他們的不離不棄。我的眼角常常濕潤,或許因為,久在喧囂,終於觸動了心中長久未撥的一根弦。

而我總是努力地去傳遞些什麼,在舉手投足之間。是對愛的敬仰,還是為愛而生的感激? 

[例文評析]  作者對生活觀察細緻,選取了外公和外婆之間的小動作、小對話,看起來瑣碎、尋常,但是非常生活化。文章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描寫,表現了外公的“天真”,外婆的“細心”,極為傳神地描摹了恩愛老年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

[作文訓練]   以“凡人小事”為題寫一篇記敍文,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文題給人以親切樸實之感,所寫的內容也較廣泛。但應注意,本題的題眼在字眼的反面:平凡之中寫出不平凡。寫作時要突出重點,以記敍為主,通過生活細節體現人物鮮明的個性和內在的精神,可以適當議論與抒情。

[佳作賞析]                             

凡人小事

法公,全名林宏法,因他是我父親的至交,又是我祖輩,因而自小我就稱他為法公。

法公,他身材矮小,很是瘦弱,全身被太陽曬得黑黑的,平時不愛穿上衣,每次出現,都因“排骨”條條,顯得有點驚目。但他面上常帶笑容,行動也甚是斯文,我們小孩也就都喜歡跟他玩,他又無啥排場,啥人都合得來,人緣一直很好。但他還是最喜歡來我家跟我爸媽聊天。法公家很窮,但仍生養了五個孩子。

法公每次來的時候,臉上都是笑眯眯的,全沒外頭人的憂愁樣,他一來到我家,我就會高興的纏着他,有時硬要他講古;有時又要他陪我玩紙牌。法公他最愛講古,並且愛講些鬼怪的古,我們都愛聽,因為從他口裏講出的這些鬼怪,盡是些好鬼怪,從不害人的,還時時想辦法幫助那些沒飯吃、沒肉吃的窮人。那時我總弄不明白,為何法公會認識這麼多好的鬼怪?等我長大了,讀初中了,在看課外書時,看到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裏的鬼故事後,才突然覺得《聊齋志異》裏的鬼,都很像是法公講的古裏的那些好心腸的鬼怪,是不是法公看過了《聊齋志異》,再把書裏的故事講給我們聽呢?可法公是不識字的啊!

再到後來,我才想到,是不是法公他一直在想着,在生活中,最好能有這樣好心腸的鬼怪,或是在希望自己就是這些好心腸的鬼怪,以便能幫助其他人吧!我們也很喜歡跟法公玩紙牌,雖然我們是小孩,不太懂玩,可是隻要我們拿到好的牌,我們都會贏的,法公輸了,他仍是笑眯眯的。法公説:“玩這東西嗎,有贏的時候,自然也有輸的時候。”他如此説法,我自然不相信,因為我們跟其他大人玩牌時,就算我們拿到好的牌,也都是輸的,後來爸爸告訴我,説是我們跟其他大人玩牌時,那些大人都是在玩花招的,所以不管我們拿到多好的牌,都會輸的。我這才知道,法公他就算和我們這些小孩玩,他也決不耍花招的,所以我們便更喜歡跟他一塊玩了。

在我眼裏,法公他很不幸,因為法公的老婆是個啞巴,我們都叫她“啞婆”,我很不明白,象法公這樣好心腸、面上盡是笑容的,為何要一個啞巴來做老婆呢?我也問過法公很多次,可他不肯説,很快的他又講起我們愛聽的鬼怪古來,我們便忘記追問這個問題了。後來才聽人説法公家一直都很窮,到了他該迎孃的時候,家裏仍無財物,長的又不出眾,於是就沒被哪個女子看的上,沒辦法,他父母好不容易才找到這個啞婆。

 “啞婆”成了法公的人後,隨着孩子一個個出世,生活也就越來越艱難了。但難得的是,生活再艱難,法公他也不會幹些偷雞摸狗的事。記得有一次,下了一場傾盆大雨,生產隊魚塘裏的水都漲得流了出來,有很多魚也隨着水流到外面的水溝裏,很多人便冒着雨在水溝裏抓魚,都抓到了很多,法公知道了,他沒有跟着別人去抓魚,只是淡淡地説:“魚是公家的,怎麼能去抓呢?”那些去抓魚的人便都嘲笑他了,有的説他就是懶,跑出來的魚竟然都不去抓;還有的説他懶就懶了,幹嘛還找藉口。

七八年前,我們搬到縣城去了,就很少跟法公見面了,他後來的情況瞭解的不是很多。前陣子我又因事回了村裏一趟,抽空去看他一下。他就搬了兩張小凳子,放在過道里和我坐着聊天,這一次他仍沒穿上衣,我發現法公他更黑了,黑的略帶金色;也更瘦了,瘦得幾乎沒了肚子。我便問他如何會這樣,他還是跟我印象裏一樣笑嘻嘻的説:“這段時間不太知道肚子餓,很少吃飯,所以就瘦多了些。”但我發現他笑容裏隱約帶了些無奈。我們又談了些家庭雜事,談到他兒子,他説:“兒子今年已有二十幾歲了,老大的一個人了,還沒有成家,雖説曾談過幾個對象,可談到最後,都不合他意,也都散了,就這麼瞎折騰幾場,婚沒結成,竟也花了好幾千元了,沒法,隨他了,唉……!”我只能勸説:“他還年輕,自會有美好姻緣的。”有關兒子的事,他也沒説啥了,又聊了一會,看看時間不早,我就告辭了。

今年裏有一天,我回老家一趟,有朋友告訴我説法公已故,我只能長歎一聲,還能做什麼?他不在了,他的啞婆,還有他的那個未曾成家的孩子怎麼辦?

[簡評] 文章寫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農民--法公,通過一些平凡的小事,如講好心腸愛幫助別人的鬼怪的故事,玩紙牌時從不耍花招,不去抓公家的魚等,表現了人物善良、誠實的品格。通過肖像、語言、細節等描寫,突出人物的個性,給人深刻的印象。

 

風流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