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朗讀教學:高中學段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網友來稿)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89W

鄒平縣教育局教研室       張宏偉  郵編256200   

朗讀教學:高中學段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網友來稿)

           古人云:“鬆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朗讀,顧名思義就是運用響亮的聲音把語言文字念出來,它是一種言志傳神、負載豐富思想感情的口語表達藝術。一篇課文,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精義妙理,體味作者的神思妙筆。

         一、高中朗讀教學的現狀及朗讀的意義   

        反觀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朗讀教學在如今的課堂教學中不同程度的被弱化,學生朗讀水平每況愈下。走進高中校園,很難聽到“書聲朗朗”,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老師的講課聲和令人窒悶的學生考試做題的場面。筆者曾做過調查,高中學段三個年級分別抽查了20人,分別從現行的高中各學斷六冊課本中各選一篇散文和文言文,讓他們進行朗讀訓練。結果顯示,散文達到朗讀要求的僅2人,讀完後不出語音差錯,注意了停頓的5人,無讀音錯誤,僅為認字讀書的15人;文言文情況更糟,不出讀音差錯的僅11人,會斷句、知道停頓的簡直鳳毛麟角。高中學生的朗讀情況令人堪憂。

        目前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朗讀教學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並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高中階段,學生不大可能再像初中時那樣去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語感力發展常呈 停滯趨勢。強調朗讀,無疑是一條有效地提高語感水平的捷徑。 

        琅琅成韻的朗讀,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與閲覽相比 ,更是直覺體悟語言的一個基本方式。吟詠朗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意之間對語 言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這樣一 個美妙的境界:“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另 外,吟詠朗讀可以使學生領悟作文之道。我國傳統的語文教育,主要是通過吟哦 朗詠、誦讀背誦,讓學生直覺體悟言語規律,從而達到語言運用的階段。我們需要對這種民族 化的傳統語文教育經驗加以整理、繼承與發揚,而不是簡單斥之為“死記硬背”,棄置一 旁。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局面,萬萬不可對朗讀掉以輕心、等閒視之。

        

        二、如何有效的進行朗讀教學

      (一).進行“設置情景”教學,提高師生的語文素養

      首先,教師要以嫻熟的朗讀技巧“示範”朗讀課文,以期開啟學生的心扉 ,將其率先帶入特定的境界,師生共同營造一種情感上的“和諧共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 情境,為朗讀作好情感上的準備。其次,.教師在佈置朗讀前對課文的講析儘量講究語言的抑揚頓挫,語調的變化; 對朗讀的要求也不宜太苛刻,使學生在朗讀前沒有什麼思想包袱,朗讀的整個過程始終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 態。此外,朗讀時也可選擇一些意境接近的樂曲來播放,在 音樂的配合下朗讀,可大大地擴展想象的範圍,提高悟性,觸發靈感,淨化情緒,塑造良好的情境。還能強化 學生的“角色”意識,增強朗讀效果。

        語言的美感給人的高尚精神享受常常使人樂此不疲。但是不論是聽別人朗讀,還是自己朗讀如果沒有一 定的語言藝術素養和造詣,即使聽到好的朗讀,自己也只是茫然,不可能領會到有聲語言的精妙,哪裏還有什麼享受可言?特別是語文教師,如果不善於朗讀, 怎麼能帶領學生進入文字作品的佳境,去領略文字作品的意味,去追求語言表達的完美呢?因此,聽者和朗 讀者的語言造詣越深,才越能體會到和體現出朗讀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 

        (二)、進行意象積累,誘發想象,表達情理

        語言符號是閲讀的客體,作為閲讀主體的讀者,只有頭腦中有豐富的 意象積累,才能被作品的語詞迅速喚起,組合成相應的準確鮮明的新意象。語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繪聲繪色的人物描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都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熔鑄着作者十分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善於引導學生根據生動形象的文字描繪,通過聲情並茂地朗讀和生動形象地描述,從而誘發學生的再造想象,在頭腦中喚起與詞語相關聯的表象,並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以產生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體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樣做既可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作為朗讀者,不但要充分把握住文字材料語詞的 明確含義,尤其要精細感受文本言語形式的具體色彩,以便準確地表達文字作品的情理,使聽者在有聲語言 中接受到直接可感的刺激,透過文字符號間接地感受到世間事物的真切映象。

        例如,《守財奴》中老葛朗台搶奪梳粧匣一節。作者連用三個形象性的動詞“縱”“跳”“撲”,這時的葛朗台已是六七十的“老頭兒”,讀的時候,要浮現出這樣一組鏡頭:骨瘦如柴的乾癟老頭一見金子立刻眼冒金光,餓虎撲食般一縱,撲上匣子,奪將過去。一連串的尖音“噢,是真金!金子!”奪口而出,連聲音也因貪婪的滿足而顫抖,失去了正常的音質。老太太害怕得在一旁連聲哀求:“上帝呀,救救我們!”歐也妮四肢發抖,目瞪口呆。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出文章的形象美。   

      (三)、進行情感教育,把握作品的“文氣”

        語言本身具有提高人類修養, 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價值,這也正反映了語文學科的主要規律。而語文學科中的人文素質教育主 要是情感教育,語文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情感教育為主要內容。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美的情感,通過朗讀活動 ,將文學作品美的情感滲透於學生的心靈,將文學作品美的語言作用於學生的語感,才能真正達到提高人文 素質和語感水平。對學生來説,言語內容美與形式美對他們的思維活 動是潛滋暗長的,不容易被察覺,但卻是啟動他們理解文章的強大力量。因而,在讓學 生感知言語內容美與體悟言語形式美的過程中,要盡力誘發其審美情感,從而形成情感 性比較鮮明的良好語感,提高朗讀的感染力,提申對作品的理解。 

       例如朗讀魯迅《藥》描寫康大叔突然闖進華老栓的茶館時所嚷道 的一段話:“吃了麼?好了麼?老栓,就是運氣了你!你運氣,要不是我信息靈……”單純停 留在字面認讀上,一般的讀者都能理解其語表意義。“就是運氣了你”,“你運氣”, 是名詞作謂語的句子,按照語法規則是病句。但我們一旦聯想到康大叔這個劊子手的兇 狠貪婪、缺少教養與粗俗不堪,便立即覺得這病句不病,作者正是運用這種病句入木三 分地揭示了康大叔的性格特徵,從而讀出了這段話的言外之意。    

        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注意把握作品的“文氣”。文氣是由作品中所藴涵的情感體現的,當然也就決定着朗讀時語調的輕重、抑揚和舒緩的變化。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放之情,黃河浪《故鄉的榕樹》的綿綿鄉情,陶淵明《飲酒》的淡雅閒情,都應該好好把握,方能讀出味來。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全文的情感基調是悲憤和沉痛。開頭,作者用了一個長句點明烈士遇害的時間、地點和“我”的沉痛心情。那麼,在朗讀時就宜用緩慢、低沉的語調,以表達出作者沉痛的心情。又如作者在寫到當局的兇殘和流言家的卑劣時,用了一連串短句。在朗讀時,就應用高亢、激越的語調,以表達出作者的憤激之情。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聽.説.讀.寫四種能力中,朗讀像一股清泉,我們只要增大它的流量,又引導他流向既定目標,就能蕩起語文學習的層層漣漪,煥發其無限生機。 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和重新審視朗讀教學的作 用,不斷提高師生的朗讀技巧,使學生從朗讀中真正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從而發揮出朗讀的巨大作 用。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