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瑞雪圖》教學設計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22K

引導語: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瑞雪圖》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瑞雪圖》教學設計3篇

《瑞雪圖》教學設計篇1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

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詞;能比較流暢的通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引入課文。

1、大家喜歡下雪嗎?

2、講述:四十幾年前,在我國的膠東半島上,下過一場大雪。當時,正是自然災害嚴重,農業欠收的時候,這時候下一場雪是多麼的及時啊!著名作家峻青懷着異常高興的心情寫了一篇文章《瑞雪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一)、學習字詞

1、師範讀,生邊聽邊劃記生字詞。

2、認讀生字,相機釋義。

瑞雪膠東半島驟然彤雲密佈簌簌萬籟俱寂咯吱嗬眺望粉粧玉砌投擲

3、給生字擴詞。

4、比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擲鄭

5、默讀課文,推薦好詞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答疑。

(二)、整體感知課文

1、生默讀課文,説説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2、生有感情的自課文,對照金鑰匙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的?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4、師總結: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時;三、下雪後;四、點題,讚揚雪景。

 三、再讀課文,要求準確流暢。

1、點名讀,師生評議。主要側重字音準確,是否流暢等。

2、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朗讀技巧。

 一、舊知導入。

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思考:下雪前,天氣有什麼變化?

2、齊讀課文,説説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板書:驟然變冷)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齊讀課文,思考:這是一場怎樣的雪?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2、默讀課文,找出這一段的的象聲詞,説説它們模擬了怎樣的聲音。

3、自瀆課文,想想這一段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4、總結:“開始的時候,還伴着一陣小雨。”——讀得輕、快。“大片大片”“彤雲密佈”——讀得厚重。“夜裏……”——讀得輕,脆。

5、師範讀。生揣摩,再讀。給本段課文加上小標題。(板書:雪大夜靜)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師範讀課文,生思考105頁填空題:雪後的景色,先寫(),再寫人;先寫色彩,再寫();先寫靜,再寫( );先寫(),再寫近處。

2、課文,找到寫“景物、人物”“色彩、聲音”“靜景、動景”的句子,讀給老師和同學聽。

3、讀下面2組句子,説説哪句更好一些,為什麼?

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

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銀條兒。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雪球兒。

4、指導朗讀。試一試,怎樣才能讀好這一自然段。強調讀好“嗬”“蓬鬆鬆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詞語。比較枯枝被積雪壓段的“咯吱”聲與人踩在雪地上發出“咯吱咯吱”聲的不同讀法。

5、總結:通過語速語調的輕、重、緩、急表現人們雪後的愉悦心情。

6、根據老師的指導,有感情的讀課文。説説這一部分用一個什麼樣的標題合適。(板書:景美人歡)

(四)、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齊讀課文。説説作者向我們描寫了哪些“圖畫”。

2、師生補充“瑞雪兆豐年”的理由。

 三、總結全文。

1、説説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收穫?

2、你還有什麼疑問?

3、齊讀課文。

四、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的理解,畫一幅《瑞雪豐年圖》

《瑞雪圖》教學設計篇2

教材分析:

《瑞雪圖》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語課本第七冊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後的美景,以及作者聯想到“瑞雪兆豐年”這一喜人景象,充分體現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體會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豐年”的豐富內涵。

3.滲透按一定順序觀察、有條理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精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後的景象。

教學難點:

理解“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輕聲課文,把字音讀正確、語句讀通順。

學習生字新詞。

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

咯吱 彤雲密佈 極目遠眺

粉粧玉砌 萬籟俱寂 瑞雪

小結:通過查詞典,初步瞭解瑞雪的意思。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自學】

默讀課文,邊默讀邊想:這場雪是什麼樣的?畫出有關的句子。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全班交流】

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場雪下得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重點指導朗讀、感悟】

第二自然段——

“黃昏時分,風停了,那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半空中降落下來。”

(感受雪下得很大。)

第四自然段

“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雲密佈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將下來。

(通過換詞比較,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

師生合作讀整段。

(滲透下雪是有順序的,應該按順序描寫景物。)

第五自然段——

“嗬!好大的雪啊!”

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粉粧玉砌的世界。

“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

“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通過看圖、換詞、比較句子,感悟雪後景色的美麗。在反覆地誦讀中,學會積累好詞佳句。)

小結:通過讀課文,進一步理解了瑞雪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抒發情感。

運用查找的資料説説這場雪的好處。

介紹時代背景。

品讀“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

小結:通過課外資料的`延伸,更進一步地體會“瑞雪”的深刻含義。

五、佈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及段落。

瞭解作者峻青,讀讀他的作品,如《秋色賦》等。

板書設計:

大  紛紛揚揚

瑞雪圖  美  粉粧玉砌  希望

應時豐年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積累語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句、段大比拼(展示自己積累的好句、段。)

3.聽寫生字新詞。

二、再讀課文,體會寫法。

1.為課文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2.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瑞雪圖》教學設計篇3

一、教材簡析

《瑞雪圖》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二單元的《瑞雪圖》一課是這個單元以“風雪”為主題。《瑞雪圖》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後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繼續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色。

2、研讀課文,感受雪大、雪美、人歡樂的特點,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悦,激發學生對雪的嚮往之情,豐富學生對下雪的認識。

3、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中體會作者的喜悦心情,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學重點:

通過品詞析句,瞭解雪大、雪美的特點,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體會作者喜悦的心情。

四、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記敍順序,領悟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都是北方孩子,每年冬天都會見到雪,大家都很喜歡下雪,因為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一場大雪後,往往給人們帶來欣喜和快樂。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瑞雪圖》的前兩個部分,誰來具體説説是哪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麼?(出示幻燈片2)

2、我想,同學們瞭解了下雪前和下雪時的圖景,一定迫不及待的知道雪後的圖景吧,下面就來一起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3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第二天早晨、雪後)

2、作者是怎樣描寫的?(討論交流)

【先整體寫:(“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粧玉砌的世界。”)(出示幻燈片3)後具體寫:靜態美:(“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 動態美:(“一陣風后,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 這句話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積雪的柳條比作“銀條兒”把堆滿雪的松柏枝葉比作“雪球”。色彩美:“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着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這裏陽光和雪花交相輝映,產生了瑰麗的色彩。(出示幻燈片4—22注意:只要點擊4一直到22都是自動播放)】

3、剛才大家欣賞了圖片,自己再讀一讀這一段體會的用詞和描寫方法,説説這一段突出寫了雪怎麼樣?(適時出示幻燈片23)

4、作者在寫雪後的景色時,只是寫了雪大、雪美嗎?有沒有人的活動?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朗讀課文,畫一畫,下雪後,同學們最喜歡做什麼遊戲?想一想,他們的心情怎樣?課文怎樣寫孩子們歡樂的心情?(“堆雪人”“擲雪球”“歡樂的叫喊聲”)(適時出示幻燈片24)

2、“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這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誇張)目的是什麼?(突出了“歡樂的心情”。)

3、指名再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喜愛的感情

4、討論:這一段突出寫了人怎麼樣?(人歡樂)(適時出示幻燈片25)

(四)學習最後一自然段

1、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2、這麼好的一場雪,不光是雪地裏的孩子們在歡樂,還有誰也在歡樂?(農民)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用“瑞雪兆豐年”概括)

3、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本文寫於1962年,當時國家遭受連年的自然災害,農業得不到豐收。這一場大雪預示着來年的豐收,預示着我國將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這第一場雪是第一個豐收年的信號,“瑞雪豐年”,作者能不高興嗎?

4、出示幻燈片26,指導讀“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説説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高興、激動、興奮)

(五)總結課文,提升主題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這篇課文整體是按什麼順序寫的?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地圖景?

2、討論交流後,出示幻燈片27

3、強調:作者無比喜愛這場瑞雪,這種感情沒有直接表達,而是藴含在對雪中、雪後景色的描寫上,還通過聯想表達出來。

 (六)作業(出示幻燈片28)

1、背背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2、收集的有關雪詞語、古詩。

3、仿照課文寫一寫雪景。

Tags:瑞雪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