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瓢蟲的花衣裳》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0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瓢蟲的花衣裳》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瓢蟲的花衣裳》教學設計

《瓢蟲的花衣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自由寬鬆的教學環境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通過對觀察瓢蟲和廢舊材料的利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意識。

3、通過觀察、分析、嘗試、探究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發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瓢蟲基本特徵,學會2-3種製作瓢蟲的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瓢蟲資料、半圓形物品(例如:瓶蓋、半個乒乓球等)、好看的紙(如:彩紙、糖紙、包裝紙等)、剪刀、膠棒、透明膠等

2、教師準備:實物投影、課件、瓢蟲圖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的範作、每組一張方形吹塑紙、剪刀、膠棒等

引導階段

1、小組彙報資料的蒐集情況;

2、欣賞瓢蟲圖片,感受外形及色彩的美;

3、展示本課學習目標,板書課題。

欣賞感知

1、出示教師範作,分組欣賞:老師使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樣做出來的?

2、欣賞分析,猜一猜:書上的作品使用什麼材料,是怎樣做的?

3、小組交流:怎樣用自己手裏的材料做成一隻漂亮的小瓢蟲?

(通過欣賞教師作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分析製作材料和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的表達對事物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以及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

探究嘗試

1、嘗試練習:小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

製作一隻小瓢蟲。

2、介紹方法:邀請有創意的小組把新方法介紹給全班的同學。

3、教師演示:摺紙法、團紙法。

(探究嘗試製作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小組活動意識和創新意識。)

創新實踐

1、提出創作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在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多做幾隻小瓢蟲。

(2)動作快的小組,可以為小瓢蟲佈置一個漂亮的家。

2、學生分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以寬鬆的思維空間和實踐空間,鼓勵學生的個性發揮,引導學生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結果,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展示評價

1、以“穿花衣裳的小瓢蟲”作品展來展示各組學生作品,共同欣賞。

2、引導學生自由評價:你覺得哪個組的作品最漂亮?把你的想法對老師或同學説一説。

3、總結評價:肯定學生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

4、結束語:同學們用自己的雙手做出那麼漂亮的小瓢蟲,和小瓢蟲成為了好朋友,你們高興嗎?老師真是太喜歡同學們的作品了,要是今後我們能把更多的廢舊材料蒐集起來,做成工藝品,既美化了環境,又裝飾了生活,那不就更好了嗎?

(引導學生積極的交流創作體會,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提高美術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給予肯定性評價。)

《瓢蟲的花衣裳》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瓢蟲的花衣裳》是小學美術課中有關“造型·表現”領域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直觀生動的真瓢蟲——小瓢蟲圖片——彙報蒐集瓢蟲資料——畫(捏、剪)瓢蟲,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樂趣。鼓勵學生多留心生活,從而愛生活、愛自然的好品質。

學生分析:

1、六、七歲的一年級學生對小昆蟲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設計、裝飾能力,同時,讓學生通過本課學習,使他們瞭解到課後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多種材料來製作物體。

2、學生具有初步的蒐集信息能力、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觀察瓢蟲,能夠説出它們的外形特徵,讓學生養成愛護益蟲,保護環境的習慣。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用幾種方法來表現瓢蟲。

教學重難點:

1、啟發學生了解瓢蟲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

2、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不同材料製作立體瓢蟲。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瓢蟲資料、半圓形物品(例如:瓶蓋、半個乒乓球等)、好看的紙(如:彩紙、糖紙、包裝紙等)、剪刀、膠棒、透明膠等。

2、教師準備:實物投影、課件、瓢蟲圖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的範作、每組一張方形吹塑紙、剪刀、膠棒等。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彙報、交流關於瓢蟲的知識:

1、通過課前瞭解,指名彙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

2、組內簡單交流。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蒐集有關瓢蟲的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課內簡單交流,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活動豐富的關於瓢蟲的知識。

認識瓢蟲身體結構、外形特徵:

1、出示瓢蟲圖片,觀察後説一説瓢蟲長什麼樣。

2、歸納小結(課件演示):

(1)瓢蟲身體結構包括頭、身體、腳等幾部分。

教學活動

美術課要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既關注瓢蟲整體特徵又可以觀察一些細節特徵,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細緻認真觀察的習慣。

設計意圖

(2)瓢蟲身體各部分特徵:

頭上有觸角一對和一對複眼。顏色較深。

身體接近圓形,背上有一對半圓形的翅膀,翅膀上有圓點形的花紋。色彩鮮豔。飛行時翅膀展開露出身體。足有六對,較短。通過觀察使學生對瓢蟲形成初步的認識,使頭腦中原本模糊的形象變得清晰起來。為創作中正確表現瓢蟲打下基礎。

欣賞瓢蟲圖片:

1、多媒體自動播放瓢蟲圖片,大家欣賞。

2、交流新的發現和感受,説説自己喜歡哪隻瓢蟲。學生回答時教師點擊放大學生所説圖片。

3、欣賞瓢蟲的花紋特徵。

教師引導學生從花紋和色彩等方面欣賞瓢蟲並加以小結:瓢蟲的種類很多,形狀有各種變化,花紋顏色更是豐富多彩。學生對七星瓢蟲非常熟悉,在看到其它種類的漂亮瓢蟲時感到非常新奇和驚訝。大量瓢蟲的圖片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視覺刺激,進一步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創作思路。

導入情景:

課件展示情景:瓢蟲王國要舉辦第xx屆花衣裳展示會,歡迎小朋友們參加。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情景引出創作話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創作慾望。

探究瓢蟲的表現方法:

1、小組討論:根據課前蒐集的材料可以用什麼方法制作一隻瓢蟲參加花衣裳展示會。

2、小組交流。教師結合課件演示小結:繪畫法,剪貼製作法,泥塑法,實物裝飾法。

3、教師簡單示範:

(1)用卡紙製作瓢蟲身體的方法。

剪出圓形→從邊緣剪一缺口至中心→開口稍重合粘貼成帽子的行狀。

問:怎樣剪出一個圓?

(2)如何利用實物製作瓢蟲。

可以用半圓形的物體直接製作或簡單包紮後裝飾。

(3)如何使瓢蟲的花衣裳非常漂亮。

用各種顏色做出各種形狀的花紋,使瓢蟲穿上漂亮的花衣裳。

(4)其它方法簡述。讓學生課前主動收集材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綜合探究和創新實踐的能力,學會美術學習和活動的基本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教師的示範引導,解決學生自主探究與創作實踐中可能出現的難點問題,在較短的時間內高效地學習美術知識。加強必要的技能技法傳授,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只作簡單的示範,把廣闊的創作空間留給學生。通過探究如何使瓢蟲的花衣裳非常漂亮,學習美術裝飾的方法,並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同齡人範作欣賞:

1、欣賞第xx屆瓢蟲花衣裳展示會的作品,談談感受。

2、互相交流哪些作品漂亮,説説理由。

3、互相交流哪些作品比較特別。學生在探究之後獲得一定間接經驗的基礎上欣賞優秀的範作認識上會更加深刻。通過欣賞開闊學生的創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和能力。

創作練習: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1、要求:

(1)根據自己帶的材料,選擇最喜歡的方法表現一隻瓢蟲。

(2)瓢蟲的花衣裳要新穎獨特、漂亮美觀。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最後評出最佳參展小組。

2、學生創作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在前一階段的教學之後,重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為學生的創作進一步明確方向,同時以小組為單位的競爭增添學生的創作動力並有助於合作學習的開展。

展示評價:

1、展示作品。

2、介紹作品的製作方法及過程。

3、評一評自己喜歡的作品。讓學生在評價交流中回顧總結、取長補短以促進今後的學習,同時使學生學會正確的評價他人的作品。

《瓢蟲的花衣裳》教學設計3

學習領域:

教材簡析:

前面學習了半圓形的造型,本節課引導學生通過畫、做瓢蟲的花衣裳來接觸半圓形的造型。

教學目標:

1、觀察瓢蟲,能夠説出它的外形特徵。

2、能過用2-3種方法來製作瓢蟲。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用自己創造出來的製作方法來做瓢蟲。

2、引導學生表現出瓢蟲的外形基本特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範作及各種資料

學生:收集瓢蟲的資料,收集半球形的物體,各種透明的包裝紙,準備透明膠帶、彩色紙、剪刀、金屬絲、筆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

啟發學生談談自己見過的瓢蟲有什麼顏色、花紋的,説説它的生活習性,知道那些瓢蟲是益蟲。

觀察瓢蟲的圖片,先説它的外形是怎樣的,並找一找它的特點。(從光澤、斑點、對稱方面説)請幾位學生到黑板上來畫一畫瓢蟲,比比誰畫得快、畫的圓。

活動二:

瓢蟲的花衣裳很美麗,請學生想一想準備如何用繪畫和剪貼的方法表現它的花衣裳。(主要從色彩搭配方面談)

建議學生使用對比強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變瓢蟲的固有色,或者一邊用一種色彩。

學生試着用繪畫、剪貼的方法表現瓢蟲。

拓展:

學一下展翅欲飛的瓢蟲的樣子,並像“切蛋糕”一課學得那樣用切開再組的圓來表現一下展翅欲飛的瓢蟲。

佈置學生下一課時帶瓶子蓋等半球形的東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節

活動一:

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作品,討論:書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樣做的,並交流。

教師向學生介紹幾種製作方法。

1、在一個圓形的瓶子蓋上畫上或貼上斑點,再粘上觸角。

2、將一團紙揉成圓球形,用透明包裝紙或彩色紙將它包起來,用一根金屬絲將開口處捆紮起來,使金屬絲成為觸角。

3、用乒乓球作為瓢蟲的身體,再粘上足與觸角。

4、用紙盒作瓢蟲

5、用橡皮泥捏瓢蟲。

活動二:

請學生自己試着用一種方法做一隻瓢蟲。鼓勵學生想出與教師介紹的不一樣的方法。

對於動作快的學生,可讓它們為畫好的瓢蟲繪畫或製作一個相稱的背景。

收拾與整理。

課後拓展:

選擇一種昆蟲作為觀察對象,用製作或繪畫的方法將觀察結果表現出來。

教學評價:

1、是否能用自己創造出來的製作方法做瓢蟲。

2、是否表現出瓢蟲的外形基本特徵。

札記:

學生告訴我,在幼兒園時他們就畫過瓢蟲,所以我就沒在瓢蟲的外形、花紋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導學生多動腦筋,運用多種手法來“做瓢蟲”,提出了“比比誰的腦筋靈”、“比比誰的手兒巧”。這使得學生感到作業很有挑戰性,設計出了各種各樣、不同材料和表現方法的瓢蟲。有的學生運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課中學的圓形的分割再組的方法,剪貼出了展開翅膀飛的瓢蟲;一年級一班的李華容同學剪貼了許多隻瓢蟲後,運用了在“小掛飾”一課中學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蟲和小葉子穿成了一條美麗的項鍊。一個多學期的訓練,促使孩子們已經能夠自覺地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法來進行創造,我驕傲的對這些孩子説:“孩子,你們長大了,已經成為知識的主人了!”孩子們受到了感染,創造的勁頭更足了,下課時,教室裏的展板上爬滿了色彩鮮豔、姿態各異的瓢蟲。在我眼裏,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術作業,更是孩子們一顆顆要求進步、追求創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