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台階》教師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台階》教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台階》教師教學設計

《台階》教師教學設計1

學習目的:

1、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2、課文複述,進一步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通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

4、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學習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學習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作者簡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興軍分區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煙雨樓》雜誌發表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後迅速成長。近年來發表小説頗多。

李森祥的小説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小學老師》被《小説月報》等選載,獲1991年《小説月報》第四屆百花獎、1990—1992浙江省優秀文學獎。

二、讀熟課文,解決字詞,理解課文找出疑難。

1、識記字詞:

凹(ao) 凼(dang) 門檻(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ga)

籌(chou)劃黏(nian)尷尬(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2、複述情節。

對《台階》這篇小説,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下面三個問題來把握全文。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另外還要引導學生抓住“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這個文眼,從而更好地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看看中國農民“父親”又是怎樣的形象?

三、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再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出示問題,整體感知。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的撿,一角錢一角錢的攢,終於蓋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父親坐在新台階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敍述線索是什麼?(台階)“文眼”是什麼?(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四、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設置問題情景一:

1、小説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敍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下面我們思考討論一下,父親這一形象是怎樣塑造出來的。

(1)從中國傳統的建築物的文化底藴角度看:

傳統文化認為:一、三、五、七、九是級別的象徵,而一級是最低級別的象徵,九級是最高級別的象徵。所以民間百姓的門檻一般是三個台階以圖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級別的寫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築物有9999幢,標誌着最高皇權的象徵。再如雲南大學的台階有97個,這表明是雲南省的最高學俯。從這我們可看出:父親為什麼把我家的台階從三級升到九級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

(2)從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有五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台階高,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這篇小説着眼於台階,寫父親對台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説對尊重的需要。父親為了贏得尊重,耗盡了他的畢生精力,奮鬥了一生。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父親是怎樣的人呢?

(板書: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有移公移山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3)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角度看:

課文中寫到父親為了建造一幢有台階的房屋,他的確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分一文積攢,起早貪黑,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撿卵石,剩下半月過年、編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緊湊。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幹、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2、課文哪些情節最能表現父親的形象?父親的形象有什麼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併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後的喜悦、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3、小結歸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尊重。

他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的特點,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設置問題情景二:

1、作者為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那麼多筆墨?

這篇小説題為“台階”,先在老屋的台階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時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2)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3)寫“我”在台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説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台階低。寫父親在台階的坐姿,又説明台階低。

4)寫父親的腳板,寫出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説明家庭的窮困。

設置問題情景三:

1、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台階反而寫得詳細?

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台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台階則要詳寫。

五、語言品味,把握主題。

1、語言品味:

引導學生找出最受感動和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例:

(1)“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小説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2)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3)第五段中:父親為何一年洗一次腳?為何洗了腳後覺得輕飄飄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提示:A、節約、儉樸;B、父親經常在水凼洗而僅有一次在家裏洗的緣故;C、父親一輩子從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內心感到不安的緣故。)

(4)第13段最後一句説明了什麼?

(提示:神態描寫——父親專注別人的高台階,他羨慕、嚮往,謀劃如何加快準備,爭取早日造好台階,也讓人羨慕的神態。)

(5)第21段中為什麼説父親露出尷尬的笑?

(提示:聯繫上下文,説明父親具有謙卑、不驕的傳統的民族風格。)

(6)第26段中為什麼父親總覺得不對勁?

(提示:A、父親一輩子處於地位低下,突然地位變高了而感覺不對勁,説明他的謙卑。B、台低的陰影一時難以消除。)

(7)第29段中為什麼説父親若有所失的模樣?

(提示:父親幹了一輩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就是生命,勞動是創造;勞動有了收穫,才體現自己的價值。一日不幹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説“若有所失”)

(8)第30段的含義?

(提示:神態描寫——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父親已老了,同時表達了我對父親勞碌終生而感到悲傷,進一步為全文籠罩上一層淒涼、憂傷之情。)

2、把握主題:

設問:這篇小説要告訴我們什麼?

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

3、體會寫法:

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要注意詳略得當。

要突出重點,圍繞中心選材。

把握閲讀小説的一般方法。

六、走進“父親”,互動釋疑。

1、走進“父親”:

1、“父親”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是什麼?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説塑造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一個農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裏有我們民族拼命硬幹、堅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代表了新舊交替時期中國農民的突出特徵。同時,這一形象還告訴我們,農民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困苦,根源在於經濟落後。這篇小説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七、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同時這篇小説,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2、課外延伸:

①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②調查農村的經濟現狀。從農民家庭收入的角度,與改革開放之前比較,看有了哪些發展。寫一份500字的調查報告。

《台階》教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把握形象及感情,體會敍述和描寫的作用。

2、通過變換人稱,概述故事梗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比較《台階》和《背影》的語言風格。

4、學會聯繫實際,深刻體驗“父親”這一形象。

【教學重點及難點】

1、能夠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把握形象及感情,體會敍述和描寫的作用。

2、引導學生比較《台階》和《背影》的語言風格。

【教學設想】

這篇小説的文眼是“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相應就高。”引導學生抓住這個文眼,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然後聯繫實際加深對小説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

其次,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三個問題: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樣造起有高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這樣就能把握全文。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 通過《背影》一文精巧的結構導入(以各比較)

二、速讀文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主探究

文章的文眼是什麼?

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階的新屋?父親是怎樣造起有高階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方法:先概括文章內容然後再用第三人稱改寫。

明確:

1、文眼是“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相應就高。”

2、內容要點:

⑴ 決心造一棟有高台階新屋,受人尊重。

⑵ 憑其條件,要造屋準備大半輩子。

⑶ 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

⑷ 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體也跨了。

3、比較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優劣。

進一步探究文章線索和寫法:

1、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2、為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略,造台階反而寫得詳?

三、通過典型事件探究“父親”這個形象

明確:

父親是一位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自立於受人尊重,有長遠的生活目標,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位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有着傳統中國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父親

五、用畫佳句的形式體味語言特點:口語化

六、進一步比較《台階》和《背影》有何異同之處

結構:線索 以物為線索

敍述方式 倒敍 順敍

語言:樸實、自然、感人

口語化

中心 父子情深

突出父親要人尊重對社會地位的追求

《台階》教師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3、德育目標:學習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

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父親性格的核心

教材內容分析:

《台階》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敍事者,敍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

教學對象的分析:

初二學生理解能力比初一能力有所提高,在初一記敍文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閲讀理解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點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寫的是父愛,父親身上的慈愛和堅強、艱苦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淚水模糊的晶瑩淚光中的背影上,父愛是世上最無私、最深沉的愛,表達是這麼簡單,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只是極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細節。今天再來學習一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走向《台階》,走近文中的這位父親。

二、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三、整體感悟:

1、出示速讀要領:要默讀,不出聲。

2、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試用一句話來概括。

(父親用畢生精力造起了一棟有九級台階的新屋)

(2)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造新屋,當然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每個建築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説,父親對台階的要求,也就是對地位的要求。父親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造台階)

四、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以上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通過吃苦耐勞具體的研讀,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請大家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刻畫父親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説説讓你感動的原因。

請大家依據這種形式,談談你對文中細節刻畫的認識。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

“我”的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爸爸”,但是他卻能夠艱苦創業,不惜用畢生精力去鑄就一個象徵着他的尊嚴和夢想的高台階。所以我們説……

以“父親是一位……的人”説話。

五、拓展延伸:

父親一輩子艱苦創業,所得的結果只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屋,只不過台階高些罷了。父親這樣做究竟值不值得?

六、欣賞歌曲《我的老父親》

畫面中有父親的許多形象,聯繫生活,你是否也有這樣難忘的時刻?

七、佈置作業:

寫一篇日記:《父親》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我從小説的文體出發,安排了三個板塊的教學。

第一板塊“抓關鍵詞句,理讀故事”。嚴謹的文學作品,作者非常注意內容的前後聯繫,段與段的過度,思路異常清晰,但我們的學生卻往往忽略前後有關聯的詞句,從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教學中,剛好兩位同學的意見有了分歧,其實,他們的分歧,也正是班上同學的困惑之處,因而,我引領學生抓關鍵詞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學生對文本也就有了整體的感知和把握。閲讀中,還要讓學生儘可能地習得寫作方法,我想抓關鍵詞句,理作者思路,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也許能啟發學生今後在寫作中,也要注意前後句子的聯繫,段和段的銜接。

由理讀故事第一板塊中父親和台階的關係,很自然地帶出了第二板塊“抓細節描寫,析人物形象”的教學。這一板塊的教學,我遵循先感性、後理性,教師引路、學生自主的教學理念加以設計。應該説,這一板塊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生的交流比較精彩,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學生對細節描寫理解的比較到位,第二天作業的反饋也很好地説明了這一點。應該説,這一板塊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完成了“寫了什麼”“怎樣寫的”這兩個板塊的教學後,我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個板塊“讀懂主旨、讀出自己”的教學中。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始終扣住關鍵詞“父親”“台階”,始終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讀懂父親,讀懂台階的含義。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確實要重視,但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應在文本的解讀、把握中加以體現,對農民的關注、尤其是對農民精神世界的關注,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了,它只需要教師點一下即可,因而,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説?編者為何又要編選這篇小説呢”,想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不忘學法的指導,從抓關鍵詞句、理讀情節到對細節描寫的總結,從整個一節課的學法總結到作業的佈置,我的目標很清楚,那就是真正教會學生閲讀小説、主要是閲讀短篇小説的方法,應該説,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師生互動較好。

當然,一節課下來後,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遺憾。如,這麼長的一篇小説,如何在一節課中,即能讓學生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又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該如何體現學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