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22W

【學習內容】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新課程人教版第21-22頁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二年級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在這節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設計理念】

鑑於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教師應儘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過程與方法: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形式,自我體驗達成目標。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並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單位,形成表象,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知道1釐米=10毫米。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入

教師:相信同學們都看過《西遊記》吧!《西遊記》裏面猴哥孫悟空有一樣非常厲害的法寶,你們還記得是什麼嗎?

教師:對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變長,還可以變短。現在猴哥一聲令下:“變長!”,就變成了1米,1米=100釐米。猴哥説:“變短!”這是多長啊?金箍棒變短,變成1釐米。

金箍棒再變短,變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還沒到1釐米,這究竟是多長呢?開始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毫米。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介紹毫米: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時,我們就要用比釐米小的單位——毫米來表示。字母表示為:mm

2、學習毫米釐米之間的關係

教師:1釐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教師:釐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那麼小1釐米是多少毫米?(因為1釐米中間有1,2,…,10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所以1釐米是10毫米。)所以1釐米=10毫米

3、即使做練習:金箍棒再變長,讓學生看看數數現在是多長。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紹我找的身份證的厚度,內存卡的厚度,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5、藉助手勢,幫助學生1理解毫米的長度單位。

師:怎樣用手錶示1毫米?

6、動手操作:(1)估一估數學書的長、寬、厚

(2)測一測數學書的`長、寬、厚

三、鞏固與提高

1、量一量:回形針,釘子

方法:想對準0刻度,再看終點刻度。

2、故事:小狗弄斷了尺子,沒有0刻度時,應該怎樣測量呢?

測量時,如果始端刻度不是0,測量結果則要用末端刻度減去始端刻度。

3、測量薄荷糖盒的長度。

四、回顧總結,加深理解。

1、當測量長度不是整釐米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釐米間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 1釐米=10毫米

3、測量時,要用末端刻度減去始端刻度。

五、課後練習

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們二年級認識釐米之後的又一個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的故事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微課中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測量建立表象,然後結合他們在生活中的實際事物對他們的認識進行檢測,進一步鞏固毫米在他們腦中的影象。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