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答司馬諫議書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答司馬諫議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答司馬諫議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作者在本文中對實施變法出現四個問題的解答。

難點:文中出現的文言的一些客套話。

教學設想:

1、先疏通文字,然後採用課堂研討學習的方式來了解王安石變法所受的反對與阻撓。

2、從瞭解古今漢語語序的不同,進而掌握閲讀淺易的文言文的一些規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導入課文

公元1069年北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然而卻遭到許多士大夫的及力反對,今天我們來學習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或許能從中瞭解到王安石實施變法所受的阻力及變法最終失敗的原因。

二、作者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臨川人,曾被封為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卒諡文,又稱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兩次出任宰相,堅持推行變法,世稱王安石變法。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學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有獨特的成就,他主張為文應“有補於世”,“以適用為本”。他的著作有《臨川先生文集》、《王荊公詩文集》。

三、背景簡介

北宋宋神宗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鋭,內外交困。擔任參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司馬光於熙寧三年(1070年)致書王安石,不遺餘力地攻擊新法,王安石當即答以簡短的回函,進而寫了這封信作為答覆,表明自己改革的決心。

四、題解

“答”即“答覆、回覆”之意。“諫議”則指的是“諫議大夫”這個官職,所以,“答司馬諫議書”不能理解為“回答司馬光規勸的書信”,而要作“回覆諫議大夫司馬光的信”來理解。

五、聽課文錄音

先聽錄音然後學生默讀

六、文字疏通

重點的字詞: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來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賜教。

竊:謙詞,私下,代“我”。

操:持。

術:治國之道,政治主張。

強聒:強作解説。聒,喧擾,嘈雜,這裏指多話。

略:簡略。

上報:回信。

重念:又想到。

視遇:對待。

厚:優厚。

反覆:書信反來。

鹵莽:粗疏草率,冒失無禮。

見恕:原諒我。

名實:名義和實際。

人主:皇帝。

侵官:增設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職權。

生事:生事擾民。

徵利:搜刮錢財,與民爭利。

拒諫: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舉:推行。

闢:排除,駁斥。

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諂媚、不行正道的人。

固:本來。

習於苟且:習慣於得過且過。

恤:考慮。

洶洶:波濤聲。這裏指反對新法的吵鬧之聲。

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對上的怨恨。

胥,互相。

非特:不只是。特,只是。

度(dù):計劃,主張。

度(duó):考慮。

膏澤:給以好處。

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

敢知:敢於領教。

知,領教,接受。

由:機緣,機會。

不任:不勝。

區區:情意誠摯。

嚮往之至:仰慕到了極點。

七、課文的結構(段落層次)

全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這段主要闡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第二段:全文駁斥的重點部分,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

第三段: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想讓我從此不要做這些事兒,墨守前人的所作所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領教的。

八、譯文參考

我的陳述:昨天承蒙來信賜教。我私下認為與您交好已經很久了,可是議論事情每每意見不合,是因為所持的見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緣故。雖然想強作解説,可想到終究一定不會得到諒解,所以想約略寫此回信,不再一件一樁地替自己辯解。又想到承蒙您很看重我,在書信往來中不應草率。所以現在詳細説明我這樣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許會原諒我。

大凡讀書人要爭的,主要是名義和實際是不是相符的問題。名義和實際得到澄清,那麼天下的道理也就搞明白了。現在您所拿來指教我的,認為是侵犯職權、生事擾民、搜刮錢財、拒絕進諫,致使天下人怨恨咒罵。我卻認為:從皇帝那裏接受旨意,在朝廷上討論法令制度,進行修訂,把它交給主管官員去執行,算不得是侵犯職權;推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令來興利除弊,算不上是滋生事端;替國家理財,算不上是搜刮錢財;駁斥謬論,批駁奸佞,不是什麼拒絕進諫。至於怨恨咒罵這麼多,這本來是我預先知道會這樣。

人們習慣於得過且過,不是一天兩天了。大小官員大多把不關心考慮國家大事、附和世俗、討好眾人當作上策。皇上想改變這種情況,而我不估量政敵的多少,想出力協助皇上對抗他們,那麼他們怎麼會不聲勢洶洶?當年盤庚遷都,怨恨的是老百姓,不只是朝廷裏的官員罷了。盤庚不因為人們怨恨的緣故,就改變他的計劃。考慮得合情合理之後才行動,這樣就看不出有什麼後悔的。如果你責備我在職的時間很久,不能幫助皇上有大的作為,來使老百姓得到幸福,那麼我承認自己的罪過;如果説現在應當不做任何事情,只是墨守以前的陳規舊法罷了,這就不是我所敢於領教的了。

沒有機會(和您)見面,(我對您)不由得從內心仰慕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