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集合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6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説課稿集合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教材簡析:

今天,我執教的這篇課文《只要翻過那座山》生動地記敍了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戰勝困難和自我的艱難歷程。啟迪我們要滿懷堅定不移的信念去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這篇課文位於本單元課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精講課文,它上承《站在世界地圖前的少年》,下連《男孩,別哭》、《夢想飛翔》,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運用的過渡位置。

二、教學目的

根據本課的內容以及本單元的教學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知道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少年是如何戰勝的?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的深刻含義,學習少年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教學方法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突破重難點,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採用談話法、講讀法、朗讀指導法等教學方法,並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配合簡筆畫板書,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並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

四、學習方法

為了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機會的平台,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真正做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學流程

根據學生認知過程以及語文教學的規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流程。

1.複習導入,回顧內容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複習導入巧妙地為新舊知識鋪設了橋樑,同時,複習導入不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一個整體的回顧,而且還讓學生明白今天這堂課要學習什麼。

2.合作探究,品讀理解

新課標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少年是如何戰勝的”的問題。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問題的理解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深入瞭解課文,讀就成了學生與文本交流的紐帶。比如:“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這句話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我在不同的情境下,顯示這句話,讓學生根據情境瞭解少年當時的心境,由少年的心境體會文字中藴含的情感。結合朗讀,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體會作者表達的過程。

3.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對課文有了深入整體的理解後,根據板書,把總結課文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歸納概括的基礎上,瞭解文章作者要表達的中心以及“山、海、海鷗”的象徵意義。

4.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學習語文必須靠積累,當這堂課接近尾聲時,讓學生表達想要對少年所説的話能及積累勵志格言的拓展延伸練習。這樣的練習,不僅是對語言的一種積累,對錶達的一種提升,更主要的的是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了昇華。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老師的思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着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緊扣文章中心的詞語,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山、海、海鷗”這些詞的象徵意義。在初板書中,我在山與海之間故意留下空白之處。隨着課文的深入,老師筆下的一座山變成了重重山戀,這就意味着少年面對的是重重困難,只有直面困難,迎難而上,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才是板書的精妙之處。

總之,這節課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現了自我的價值,在朗讀中,把握少年的情感,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訓練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實驗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內容是認識圓的特徵和學會畫圓。這部分知識是小學最後一個平面圖形的教學,是在前五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的,是為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以及為下學期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做好準備,起到橋樑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班有57名學生,大多數學生對圖形教學非常感興趣。,敢於動腦、動手。但是有部分學生,特別是留守生,在家未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形成不愛動腦筋的習慣,針對這些情況我實行小組合作式教學。

【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及認知規律,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初步擬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 認識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 學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與直徑。理解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 使學生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目標定位後,我結合學情分析確定了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認識圓的特徵。

2、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

掌握圓的正確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紙片,直尺、圓規。

【教法運用】:

依據教材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出發,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本節課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通過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去建構新知,儘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操作、觀察、交流、質疑、概括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交流,學會與人分享,學會反思,實現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發展。

【教學過程】:

基於上述設想,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知識的“再創造”,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為了增強課堂的凝聚力,複習引入的時候我就動用了課件,出示了一組圖形,讓學生直觀感受,從中找出與眾不同的圖形,找出“圓”。再讓學生説出區別於其他圖形的理由:圓不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而其他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接下來我又用圓形鐘面、硬幣等實物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圓”,激發學生説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從而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學習圓的特徵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分為三個環節:

(1) 認識圓心。請學生們拿出課前已備好的圓形紙片,引導他們按不同的方向對摺手中紙片,看看能發現什麼。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在全班交流彙報。老師在大家的眾多發現中,突出肯定“許多摺痕都相交於圓中心的一點”,並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這個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讓學生在自己的圓形紙片上點上“點”,用“O”表示出來。之後在“圓周上、圓外、圓中心、圓中任意地方”點一“點”,讓學生辨誤,強化對“圓心”的認識,瞭解“圓上”的概念,為學習半徑和直徑做好準備。

(2) 認識半徑。請學生在自己的圓周上任意定幾個點,再用有刻度的直尺量一量圓心到圓上這任意一點的距離,請同學報出測量結果,説説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容易的就能發現“同一個圓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老師再用課件演示,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這個圓的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從而揭示半徑的概念。讓學生在自己的圓形紙片上用字母“r”表示出半徑來。引導學生探究: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從而掌握“在同一圓裏可以畫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這一基本知識。

(3) 認識直徑。引導學生觀察手中圓形紙片,動手描一描這些摺痕,通過實踐活動,感知直徑的特點,並讓學生練習畫直徑。讓成功者告訴其他學生“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用字母d表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並感染其他學生。隨之老師用課件揭示直徑的概念,讓學生也在圓上表示出來,並通過比一比在單位時間內畫直徑,看誰畫的多?量一量你又能發現什麼?通過畫、量、想等心智活動,讓學生自主發現直徑有無數條且長度都相等。最後請學生觀看課件,並讓學生探索出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這樣通過半扶半放的教學,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在學完半徑、直徑、圓心的概念後我安排了兩個小練習,目的是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運用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進行計算的能力。

三、學習圓的畫法

(1)、瞭解畫圓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畫圓的工具很多,這裏着重介紹圓規。圓規有兩個腳,它的一腳有針尖,另一腳裝有鉛筆或粉筆,針尖一腳固定在一點上,右手握圓規,左手按住紙,不要用力過大,另一腳旋轉畫圓,教師邊講邊示範。

(2)、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步驟

第一步: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即半徑)。

第二步: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固定在選好的一點(即圓心)上。

第三步:把裝有鉛筆尖的一隻腳旋轉一週,圓就畫好了。

(3)、練習畫圓

1、學生自己隨意畫圓。

2、學生動手按指定的半徑與直徑自己畫圓。

四、拓展延伸,強化理解。

學習了半徑、直徑、圓心,通過辨析比較,深化對概念的理解。結合半徑、直徑的特點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設計兩個層次的練習:

(1) 判斷題與填空練習,強化對概念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題。

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並把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

【評價反思】: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教師既是這堂課的設計者、引導着、也是這堂課的參與者,而讓學生成為這堂課的主人,讓他們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堂課中,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着學生的思維走,靈活把握,適時點燃學生求新知的慾望,讓學生在反思中成長,在享受成功中成熟。在這堂課中,我遵循數學源於實踐,服務於實踐的原則,給學生很大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走進生活,辦他們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我的説課完畢,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PEP小學英語Book3Unit 3 My friends A部分的了Let’s leam 和Let’s find out。本冊在本套教材中起着個“過渡”這樣一個作用,由聽説逐漸轉向聽説讀寫,逐步滲透書寫,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四會單詞的加入。而本單元的四會單詞又是比較難的一單元,本單元主要圍繞“我的朋友”即如何描述自己身邊熟悉的人來展開的。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幾個描述人物外貌特徵的單詞或詞組,如: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並且能結合句子“He has…,She has…,She is… ,He is…”在生活中運用所學語言。本課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難在單詞的靈活運用上以及個別個別單詞的發言,如quiet,thin,所以我在安排教學時,把單詞和句子結合起來,把單詞的運用做作為重點,而不是單純的認讀單詞。

二、 説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標準為旗幟鮮明的提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一個英語教師,必須明確英語教學的目的的就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設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交際活動的情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參與言語實踐活動。因此,基於以上觀點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

1、能聽、説、認讀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stong, quite, thin等單詞和詞組。

2、能聽懂、會説My friend is strong/thin。 He has short/long hair/big eyes/small mouth並能在實際中運用;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和用英語説話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語言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對學生進行關心朋友,朋友間要互相幫助的思想教育。

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描述人物相貌特徵的詞彙。

難點:quiet的發音。

三、 説教法、學法:

(一) TPR活動法

用TPR活動法生動愉快地讓學生適應上課,開始進入狀態,同時更是一個對以前的學習內容的複習,為下面的學習內容做鋪墊,為學生展開新內容提供知識基礎,也為課堂氣氛增色不少。

(二)詞不離句、單詞與句子教學相結合:每一個單詞或詞組出現後作相應的運用,以及替換練習,這是一種語言的內化和創造過程,使學生更易接受和理解單詞,並有利於單詞的運用以及接下來的會話教學。

(三)小組學習法:每四、五人一組,在互動中互相啟發產生思維的碰撞,同時注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而培養學生和夥伴合作的意識和策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學生也在獨立與合作的交織中調控了自身的學習,變得自信、自強。

(四)練習法:最後設置一個讀短文和寫的練習,讓小學英語從聽説走向聽説讀寫,為以後的“寫”做準備。

(五)競爭教學法:本節課中兩大組竟賽描述My friend。 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學內容上,提高學習效率。

四、説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大體上分為四大塊;

(一)熱身和複習

安排Let’s do 和 Look and say 。

這一過程既是學生複習舊的語言知識,為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也是通過TPR活動讓學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為英語學習創造了一種良好的氛圍。

(二)新課呈現

1,運用複習中的舊知引出新知,long hair ,short hair。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並及時運用。In our class。 Who has long hair ?。Who has short hair。?

2,運用黑板上的人物圖形,緊接着教授strong 和 thin 通過圖片中人物的對比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並及時運用。Who is strong? Who is thin? 用學生身邊的人使學生説得親切,熟悉,更易接受,易於信息的接受和生成。

3, Let’s chant 及時鞏固新學的兩組詞彙 long hair, short hair ,strong, thin。 併為下一個單詞quiet創造一個情鏡,由大聲的朗讀轉為安靜的場景。

4,quiet的教學,利用場景讓學生明白安靜的意思,再分析人物,由場景的安靜轉入描述人物的文靜。讓學生逐個理解,並注意發音。讓學生看清教師的口型再讀,突破難點。

5,聽錄音,同桌共找,後再跟讀

聽音共找是比試,以促進其認真聽並且積極辯音,又能讓學生自覺做到眼、耳、手、腦共到,跟錄音則是讓學生接觸到有英語本土味道,較純真的語音,模仿地道的語言、語調。這對與我們這些沒有在大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的學生來説非常必要,特別是教師本身在這方面有欠缺,更應讓學生多聽錄音。

(三)趣味操練

趣味操練以My friend為主線來安排:

①描述教師的朋友(看圖片),讓學生會用一個一個句子描述friend的外貌特徵。

②讓學生描述自己的friend,由一個個句子提升到幾個句子或是一小段話。經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合作學習,學會説一段話。

③再由説一段話過渡到閲讀並理解一段話(四年級的學生還比較好動,注意易分散,愛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而比賽是最能引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所以在操練時始終結合分大組“比賽”激勵學生來説,大膽的表述。

(四)鞏固和延伸:

①準備了一個寫的練習,選用詞彙,寫全短文〈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為以後的寫作作準備,真正落實英語教學的聽、説、讀、寫〉。

②描述自己的家人,擴大所學詞彙運用的方面,使學生更好的在生活中運用詞彙。

這就是我本堂課的全部內容和設計意圖,希望各位老師給我多提寶貴的意見。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aoe》是人教版小學第一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漢語拼音,課文主要講了aoe的認讀、它的四聲以及書寫,課文以圖畫的形式,生動地表現了3個單韻母,課文插圖生動活潑,富有意趣,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教材。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和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a o e 三個單韻母,能讀準字母的音,認清字母的形,正確書寫。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 o e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聲調的音。

3、認識四線格,學習四線格。

4、培養學生觀察圖畫和讀書的能力。

教學重點:a o e的音、形的教學

解決方法:指導看圖,形象記憶。

難點:掌握 o的發音,學會a o e的四聲,讀準二、三聲。 解決方法:指導口形、反覆練讀。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特點,圍繞學習目標,緊扣《語文課程標準》,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方法的整體構想上,我準備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有所發現,再帶出語境歌,幫助學生初步感知,然後採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並結合遊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為此,我準備安排兩個課時引導學生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設置形象生動的故事情景,讓學生整體上感知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藉助表音表形圖,在語境中認識aoe 3個單韻母。創設情景,幫助學生認識四種聲調符號,掌握aoe的四聲,能夠直接讀出帶調的韻母。

第二課時:藉助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複習aoe的音形,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三、説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歡迎來到拼音王國

介紹漢語拼音的三大家族

(二)看圖講故事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師:老師知道大家都喜歡聽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三個小韻母都藏在故事裏,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找一找這三個小韻母吧。

2、學生聽故事

(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

師:這是一個美麗的村莊,綠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陽公公還沒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邊唱起了a字歌。大公雞聽到了歌聲也跟着唱起來。它們的歌聲引來了大白鵝,伴隨着優美的歌聲,大白鵝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着唱着,發現自己在溪水中的倒影,便不由自主的哼起歌來。幾隻剛學會游泳的小鴨子聽到歌聲也都往這邊趕來,它們也來參加這場清晨音樂會呢!

3、師:同學們找到了嗎,誰來説一説?

4、學生彙報後,教師進行評價。

5、板書:aoe

(二)學習三個單韻母的發音

1、教學單韻母a

(1)讀準a的音

師:小姑娘唱歌的時候,是把嘴巴張大的,我們念a的時候,也要和唱歌一樣,要張大嘴巴,讀音要拉長些,口型保持不變。

教師帶讀,學生跟着念,體會發音要領。

師:看我先來念,嘴巴張大a a a。

指名讀,小組開火車讀。

(2)認清a的形

(1)師:請同學們仔細看看圖,找一找小女孩身體的哪一部分像a。

是啊,小女孩的頭像a,圓圓的腦袋像a的肚子,她的小辮子就像是a的小尾巴。

(2)教師教學生説順口溜:“圓圓臉蛋扎小辮 張大嘴巴a a a。”

(3)(好,現在大家把手伸出來,)我們一起來寫個a,a要兩筆寫成,先寫半圓,就是圓圓的腦袋,在寫一筆豎彎,是小辮子。

學生跟着寫,書空。

(二)教學單韻母o e

1、讀準韻母o音

(出示o e教學)

O是圓圓的,讀的時候嘴巴也要圓圓的,口型保持不變。

教師範讀,學生跟着範讀。

2、認清o的形

(1)師:同學們觀察一下o,它像什麼啊?

生:、、、、、、

(2)教師教學生説順口溜:“太陽出來紅通通 公雞一叫 o o o。”

(3)(好,現在大家把手伸出來,)我們一起來寫個o,o要一筆寫成,從左上起筆寫成半圓後繼續往上寫,與起筆處相接。

學生跟着寫,書空。

3、讀準韻母e音

讀e時,口型要變扁,嘴角往兩邊咧開,露出牙齒,口型保持不變。

教師帶讀,學生跟着讀,體會發音要領。

指名讀

4、認清韻母e的形

(1)師:請你們看看圖, e長得像什麼?指名説一説。

生:

(2)教師教學生説順口溜:“清清池塘一隻鵝 水中倒影像個 e e e”

(3)(好,現在大家把手伸出來,)我們一起來寫個e,

e要一筆寫成,從裏面的“-”起筆往上,再接着寫半圓。,教師再次範寫,學生跟着書空。

(三)鞏固練習

1、教給學生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認清形,學説順口溜:

嘴巴張大a a a

嘴巴圓圓o o o

嘴巴扁扁e e e

2、隨機出示單韻母,指名認讀。

(四)學習四聲

1、認識聲調符號。

師:三個單韻母跟我們一起完了這麼長時間,我們該送他們回家了。

(點擊課件,出示聲調符號圖片)同學們,你們看,這些小汽車分別是怎樣走的?生邊説,教師邊出示四聲調,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聲調符號,韻母遇上它們,讀起來聲調就不同了。

2、師:有同學會讀韻母a的四聲調嗎?誰來試試?(出示a的四聲調卡片)指名讀一讀。

3、四聲的讀法和小汽車的走法是一樣的:

第一聲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們唸的時候也是平的;

第二聲是上坡,聲音也要往上;

第三聲要拐彎,要先下坡再上坡,聲音也要先下再上;

第四聲是下坡,聲音也要從高往下降。

4、教師帶讀聲調兒歌:一聲高高平又平,二聲就像上山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像下山坡。邊讀邊打手勢,學生打手勢跟着讀。

5、教師帶讀a的四聲,邊讀邊打手勢。學生打手勢跟讀,指名讀。

6、學會了a的四聲,o e的四聲你能自己試着讀讀嗎?(出示o e的四聲)

7、教師帶讀o e的四聲,學生跟讀,指名讀。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來到了拼音王國,認識了韻母家族中的三個可愛的小韻母---a o e,還知道了怎樣讀他們的四聲,小韻母要回家了。我們一起和他們説再見,好嗎?

説課稿 篇5

《黑孩子羅伯特》是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生活在種族歧視陰影下的黑孩子羅伯特為了給身患重病的白人同學麗莎治病,把自己辛辛苦苦積攢了兩個月準備買戰鬥機模型的錢捐了出來,讚揚了黑孩子羅伯特善良、純真、寬容的美好心靈。

這篇課文雖然比較長,但語言樸實無華,線索清晰易懂,我班學生已有較好的自主閲讀能力,並且在第一課時已對馬丁·路德·金、種族歧視等人物和背景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已有的學習能力,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讀懂課文,瞭解羅伯特的生活環境,初步瞭解在種族歧視陰影下的心靈創傷。

2、在閲讀中,通過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感受羅伯特純真、善良、寬容、富有同情心、誠懇面對生活的美好心靈,昇華對“愛心”的理解。

3、在教學中,適時運用cort教程的opv思維工具,讓學生體驗文中不同人物的內心感受,進而開闊視野、提升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設計了兩項活動,一是以“情節”為線,品讀文本精彩。讓學生仔細閲讀課文,抓住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節進行品讀、批註,然後用“讀片段——談體會 ——同學補充”等方式,進行閲讀交流,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在讀與議的過程中品味語言的魅力,接受人物美好心靈的薰陶。二是以“人物”為點,開拓認知視野。學生以往的閲讀和認知方式,基本是隻抓文中主要人物,從羅伯特身上去體會和感受,而忽視了文中其他人物情感體驗,因而有時在認識上比較片面或模式化。這節課,我根據cort教程的opv思維工具,設計了一個“角色體驗”環節,讓學生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上,跳出自己,從不同人物的角度進行思考,假想自己是羅伯特,是麗莎,或是麗莎父親等其他人物,思考當自己經歷課文中某些情節時,會真實地想些什麼。讓學生用寫心理活動片段的方式進行角色體驗。這種設計既做到了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又引導了學生體驗文本中藴藏着的人文內涵,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説出自己的感受。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閲讀教學平面、單線的理解感悟方式,使課堂學習更加立體起來。因此,這個環節,學生的學習、交流興趣明顯得到提升,視野更開闊了,認識也更深刻了。有的學生進入羅伯特的內心,談到了他的渴望,談到了他的恐懼,談到了面對麗莎生病時放棄心愛的飛機模型時的矛盾心理。有的學生從老師尤金太太的疑惑、感觸和感動中來談羅伯特心靈的善良和美好。有的學生站在麗莎父親的角度談到了自己對羅伯特、對黑人態度的改變過程。這些閲讀體驗的獲得,對學生全面理解課文、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及提升價值觀的認識都會有所幫助。

作為一堂語文課,這節課在結構設計上也有所創新。整堂課以“愛心”為主線,由“愛心”入課,進入課文中感悟不同人物的不同愛心,又由“愛心”結課,使學生對“愛心”有了更明確、清晰的認識,最後師生合作創作了一首朗朗上口的詩。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水的危機》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期第五單元的第三個主題中的第二課。該主題是讓學生知道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園。只有保護生態環境,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才能真正形成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水的危機》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嚴峻現狀,以及對人們生活所產生的嚴重後果,從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本課的學習充分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通過對水資源現狀的認識,讓學生了解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樹立環保和珍惜水資源的意識,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水資源保護活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未來合格公民。

二、説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目標: 1、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質分類的五個標準和每一類標準的水對於人們生活的意義;2、讓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瞭解水資源的嚴峻現狀。能力目標:讓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認識、分析水資源存在的問題,並嘗試着合理的、有創意的解決水資源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提升環保和愛護水資源的態度,能夠自覺地投入到節約用水的行動中。教學重點:1、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質分類的標準和每類水對人們生活的意義;2、瞭解我國水資源的嚴峻現狀。教學難點:1、讓學生提升愛護水資源的態度,堅持自覺地節約用水。

三、説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學生樂於和適於接受的方式,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發現並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課程目標。在本課中,我將運用創設情境、引導自學、小組合作、交流探討、直觀展示等方法實施教學。

四、説教學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承擔着學生品德形成與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應該充分拓展、利用各種資源,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感悟,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準備有:1、就我市的水源作調查,明確水質的分類;2、製作多媒體課件。學生要做的準備是:1、全班學生分三部分分別調查焦村鎮的飲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的水源;2、蒐集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五、説教學流程

一 激情趣

1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一個好朋友,那就是水。我們為什麼離不開它呢?

2 分別欣賞兩組圖片,一組是山清水秀,另一組是乾旱和污水,説感受;

3 由第二組圖片的內容引入新課

教師:大家都不喜歡第二組圖片。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身邊的溪水消失了,小河沒水了,大河變臭了,農田乾裂了,生活用水也越來越緊張。這正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水的危機。雖然地球上70%是海洋,但是淡水僅佔2.5%。除去兩極冰山和深層地下水的儲存,人類能開採使用的只有0.26%。可是現在,就這麼少量的淡水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世界水資源的現狀。

二、觀世界

(瞭解世界水資源現狀,從宏觀的角度讓學生感受水的危機,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充實教材內容,通過圖片、視頻等材料的直接展示,增進學生的世界水資源危機的現實感和親近感,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1、閲讀課本53頁的圖片與文字,把理解批註在旁邊;

2、觀看反映世界水資源現狀的視頻資料;

3、談感想,教師小結。

教師:世界的淡水量少,現在又出現了乾旱,枯竭,污染等許多問題,這樣更加重了水資源的短缺,造成了全世界的水危機。而作為用水量最多、水資源最為貧乏的國家之一的中國,水資源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三 看中國

(這節課的重點是瞭解我國水質的分類標準,認識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在教學中,學生先了解我國水資源分佈狀況,感受水資源的量不足;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瞭解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水質下降,感悟到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現狀;最後通過視頻讓他們感受到水污染造成的嚴重危害,激發他們保護水源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循序漸進,逐層深入,既突出教學的重點,又為難點的突破奠定基礎。)

1、學生觀察我國水資源分佈圖,説説自己獲得的信息,教師補充,小結。

(教師補充:1我國水資源分佈北部少,南部多的不均衡形勢,總體屬於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2瞭解了七大水系的位置與對我國水資源的重要意義,為下面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2、瞭解我國水質分類和污染的狀況

(1)依據自學提示學習54頁我國水質的分類和七大水系水質展示圖;

自學提示: 1 我國的水質分為哪幾類,對我們的生活有

怎樣的意義?2 結合自己的調查結果,説説我鎮的水質屬於哪幾類?3 分析我國七大水系水質狀況,談談你的感想。

(自學提示要求2,讓學生結合課前的調查結果,對焦村鎮的水源進行分類,這個要求主要是讓學生把課本的文字與生活的實際相聯繫,真正理解每類標準的含義。)

(2)分小組交流自已的學習收穫;

教師巡視,指導。可以按學習內容的順序逐個交流;交流中,耳要聽,腦要想,嘴要説,手要記,達到共享學習結果的目的。

(3)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展示交流結果。教師隨機點評,小結。

學生展示時要依據自學提示逐個問題進行,每個問題可由兩三個同學進行展示。學生展示第二個問題時,我也可以結合靈寶市的水源進行分類。展示第三個問題時,我補充:水系水質的惡化主要是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小結:水資源的污染如此的嚴重,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呢?

3、觀看水資源污染給人們造成危害的視頻資料,説説心中的想法;

4、教師小結。

教師:我國的水資源不但污染嚴重,而且浪費嚴重,另外受氣侯變化、環境污染以及厄爾尼諾等現象的影響,與水有關的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將持續增強。近幾年來,春季北方的嚴重乾旱,夏季南方的特大洪澇,這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水資源已經到了全面告急的危險時刻,大家有什麼想法嗎?

四強思想

(思想在行動時才有指導作用。學生在感受到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危機後,就要為解決水危機而積極思考,互相交流,匯聚集體的智慧,為每個人保護水,節約水的實際行動做到具體、細緻的指導。教學難點突破,課程目標實現。)

1、同桌交流:中國的水資源已經到了全面告急的危險時刻,你想説些什麼?作為中國的小公民,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2、 人人出主意:每人至少説出一種保護水或節約水的

方法。

五見行動

(在教學的最後,我鼓勵學生,落實行動,適應社會,養成保護水,節約水的良好行為習慣。)

結束語

教師:沒有水就沒有生命。面對日益嚴重的水資源危機,我們應該倍加珍惜水。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水源,節約用水。同時,還要宣傳、幫助身邊的人蔘與到保護水和節約水的隊伍中來。老師有個提議:請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件宣傳品,如小標語、手抄報、倡議書等,來展示自己的思想。

六、 説板書設計

淡水資源少 節約用水

水———————危機

污染嚴重 保護水源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繪製與編輯圖形》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word20xx基礎與實訓》項目五編輯圖形對象任務7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WORD文字處理和圖片及藝術字的應用已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在文檔的實用性和易讀性方面還有欠缺,還需要想辦法增強文檔版面説服力。而圖形對象能更好的説明文檔的內容為文章增色,是WORD軟件排版文章進行圖文混排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在文檔中插入並編輯圖形對象,達到圖文混排的效果,從而掌握系統編排和美化裝飾文檔的方法。

(二)任務分析

本次任務 “學校籃球比賽方案+流程圖”的製作是針對教材內容並聯系生活實際設定的,是一次綜合性的文檔排版任務。要求學生要回顧前期文檔排版的內容,完成方案策劃書的製作,並學習本次繪製與編輯圖形的知識完成比賽流程圖的製作,最後混排文章和圖形做一個條理性易讀性都很強的實用文檔。本次任務是前一次任務文章編排的延伸,是下一次任務賀卡請柬製作的基礎,是word20xx圖文混排中從易到難的任務設定中連接前後知識鏈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任務描述:我校學生處準備舉辦一次全校男子籃球賽,每個班最多組一隊參加比賽,現公開徵集比賽方案,要求有策劃書和比賽流程圖,比賽計劃在一個月內完成,投稿必須符合學校實際情況,投稿人將word20xx電子版文檔發到郵箱jcjxx@jsxy。com,郵件標題格式“ [球賽應徵]XX班XXX ” 截止時間為12月6日,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二、説學情

學習者為一年級學生,他們經過2個多月的學習,已經掌握了word20xx的很多知識,比如字體設置、段落格式設置、頁面佈局、表格的使用、圖片文字的混排等等,能對文檔和表格進行熟練操作。但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認知較直觀,而對具體操作易於接受。所以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本次任務知識點少較單一,為了加大難度我們增加了策劃書的製作做成圖形和文章混排的任務,學生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現有知識。

三、説目標

結合此次任務學校籃球比賽方案+流程圖,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求,要求學生達到以下可測控可考核的目標。

1、能説出常見比賽賽制和比賽環節。

2、能根據具體情況策劃比賽細節。

3、能根據策劃書模板編寫策劃書文檔。

4、能自學自選圖形的使用方法並用自選圖形繪製比賽流程圖。

5、能美化文檔。

6、能從互聯網查到相關資料。

7、能認真填寫工作頁。

8、能清晰地解説任務。

四、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內容:word20xx流程圖的繪製

重點化解方法:

1、教師進行演示操作;

2、現場指導學生進行操作;

3、教師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難點內容:

1、自選圖形與文字的組合編排

2、比賽流程的策劃。

難點化解方法:

1、多多查找資料進行學習模仿再創新;

2、多練習,教師講解混排注意點;

3、 針對典型問題教師現場修改並講解

教學時間:9課時

五、説教法

(一)教學方法

一體化課程模式+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體化課程模式的教學,應該是“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是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知識分組完成任務的教學,老師起到的是答疑解惑組織工作流程的作用。為此,我結合任務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採用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卡片教學方法、張貼板教學法、分組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分工完成工作任務,使學生進入工作狀態動用一切可動用的資源達到工作目的。在完成教學重點難點流程圖的製作及圖文混排時,學生普遍不通之處採用演示法。直觀演示組織教學,可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二)教學環境

根據任務各階段採用不同的教學環境,查找資料時在機房,任務調查在課外,組織策劃時在一體化教師(需要少量查找資料),任務製作實施時在機房,評價展示時在多媒體教室,針對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環境不僅可以達到教學資源的最大利用,還可使學生集中精力完成當前工作且經常變換環境使學生不至於疲勞,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都是組織引導,調控工作流程,只有在現場需要時進行評價講解,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專注於工作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教學準備

製作上課所用的課件、教學設計、工作頁、評價表等資料,將學生所需使用的文字資料印刷分階段發給學生。

六、説學法

根據一體化課程模式,教學過程模擬工作情境,以學生為工作者,教師為工作組織者,學生採用分組討論、自主學習、分工合作的方式去思考、去探索、去學習、去完成工作,既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的思維隨學習內容和工作任務而轉動,又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會了知識的使用,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協作精神,一體化課程模式提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圖文混排學科的特點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課學生將親歷整個工作任務過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結合組間合作互助,揚長避短、取長補短達到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目的。

七、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學習活動來分配工作任務的各環節,學生自主探索、協同學習完成工作環節,通過任務驅動,首先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然後教師批覆,組織展示評價的方式進行的。

本次任務分為五個活動,活動一,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習關於比賽賽制的內容,以期在瞭解之後進行項目更明確;活動二,各組學生角色扮演接受任務併合理分工,達到每位同學都有事做;活動三,組長組織討論,完成自己組的初期策劃,要求每位同學都提出自己的意見;活動四,學生到機房實施任務,過程中學習繪製與編輯圖形的知識;活動五,教師組織展示評價並評選,給優秀者發獎品提高積極性。整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總監的角色,實時調控監督項目過程,並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任務具體過程如下:

活動一:瞭解比賽賽制(1課時)

1、教師播放中國好聲音宣傳視頻,提出問題“這是什麼節目”,讓學生回答,之後再問學生,現在電視上有很多類似的選秀節目,同學們還知道那些呢?學生回答後老師肯定、讚揚學生的平時關注實事,總結前面我們説到的都是一些競賽節目,那麼大家是否知道他們的比賽規則是怎樣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出一些常用的賽制:淘汰賽、循環賽、佩寄賽、混合賽制、復活賽、附加賽。

2、教師要求每組同學選擇一種賽制進行了解,給20分鐘時間查找資料;

3、教師要求每組派出一位解説員給其他組同學講解自己選擇的賽制(5分鐘以內),教師根據學生表現及時做出點評;然後教師對沒有被抽到的賽制進行講解,並舉例説明比賽中初賽複賽決賽通常會使用不同賽制;

4、在學生了解了賽制知識後,給每位同學發一個笑臉貼畫進行投票(貼到黑板上各組的相應位置);然後統計票數,對得票最少的一組作出懲罰,要求表演一個節目,全組學生都得參與。

活動二:佈置任務,前期準備(1課時)

1.教師組織學生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佈置和接受任務,任務要求:我校學生處準備舉辦一次全校男子籃球賽,每個班最多組一隊參加比賽,現公開徵集比賽方案,要求有策劃書和流程圖,比賽計劃在一個月內完成,投稿必須符合學校實際情況,要求word20xx電子版文檔發到郵箱6rst@jsxy。com,郵件標題格式 [應徵]XX班XXX;

2.教師對同學們的表現作出點評,並就扮演過程中新發現的任務不明之處進行補充,在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3.教師要求每組為一個單位作出一份方案,第一步確定人員分工,給學生下發一份建議分工表作參考並讓各組做一份供展示(10min);

4.在大家都做完後組織各組同學展示分工表(5min),其他同學認真聽並提出寶貴意見,分工最低要求為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任務,任務中每個步驟都有人來實施;

5.教師總結並佈置課後作業,調查本次比賽的參賽隊有哪幾個,方法不限(教師會給出建議調查辦法供學生參考),要求兩天時間內提交賽前調查表,交回教師處,教師進行批覆。此步驟都是在課下完成。

活動三:任務中期策劃(2課時)

1.教師下發賽前調查表,並點評各組調查表現,各組同學虛心接受並改進以期在充分了解參賽情況的基礎上安排比賽;

2.教師給學生時間討論策劃方案,在此期間可以查閲資料參照其他比賽的設計模式,要求學生結合活動一所學賽制,及我校具體參賽情況確定比賽環節及採用賽制,填寫思路説明書,此時教師巡視及時給與指導,針對發現的共性問題及時講解糾正;

3.説明書提交上來之後教師審閲各組的思路説明書,如有重大問題如不符合情況不能實施時打回修改,儘量最大限度的保留學生創意。

活動四:任務後期實施(3課時)

1、 給學生下發工作頁,上面有比賽方案模板、流程圖樣本和word20xx自選圖形的知識講解,要求學生學生分組在計算計機房實施任務;

2、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觀察指導,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監控任務執行過程,由於任務是綜合練習可能會遇到之前的知識點學生沒有完全掌握這就要老師採用演示法複習回顧統一講解;

3、下課之前教師通過機房管理軟件回收學生任務成果。

活動五:展示評價(2課時)

1、要求各組將做好的籃球比賽方案打印給每組下發一份,每組派一位解説員進行解説(10min),解説時需將流程圖投影,工作頁上有引導問題供解説員參考組織解説辭;

2、解説完後其他組同學根據解説表現按照評價表給出點評;

3、給各組同學下發投票卡,投票選出最佳策劃獎、最佳建造獎、和最佳演説獎;

4、組織頒獎典禮,頒發獎盃和獎品,獲獎同學發表獲獎感言。

六、板書設計

借用PPT課件進行本課內容板書,強化圖文混排的重點步驟和注意事項,通過文字圖表的佈局給學生以知識和美感

七、教學效果分析

本次説課為課前説課,由於沒經過實踐檢驗,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很多地方因為怕他們不瞭解沒思路都給出了模板,有可能有些同學就不動腦筋思考做的很簡單,有可能有些同學很有想法但設計較亂不能用流程圖體現就需要適當取捨,還有可能會出現排版一塌糊塗改了下面上面跟着變從而產生為難情緒,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觀察,耐心給出指導,幫助學生共同完成,並思想教育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認真觀念,對學習要有耐心信心恆心。

八、説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繪製與編輯圖形》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文章排版知識,並把它運用到任務“製作籃球比賽方案和流程圖”上,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學中做、做中學”的指導方針,以任務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難免遇到困難,遭遇挫折,身處逆境。今天我就圍繞挫折這一主題來説課。我説課的課題是《直面風雨》,這是教科版八年級下冊補充教材三《與挫折同行》中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説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論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為基點。我的設計理念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體現主導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顯主體地位。

二、説教材

首先説説課程內容標準: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裏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接下來説教學目標: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錄像及圖片、閲讀教材、小組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能力目標是通過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用名人、英雄模範人物、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事蹟和名言激勵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奮進。

三、説教學重點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有挫折。因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學生面對挫折,缺乏正確的認識,無心學習,突出這一重點,有利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四、説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敢於直面風雨。我確定的依據是: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自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之一;從現實看,部分學生自我認識不足,意志不堅強,缺乏自信,給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而在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有可能會成為不和諧之音。因此,突破這一難點,有利於解決這一難題。

五、説學情

初二,是學生人生定型的關鍵時期,他們中一部分是留守學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寶”,很少受過什麼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在初中時期,學習壓力增大,學生一時適應不過來,有些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產生了不良後果。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主要是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舉例,激活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難免的,從而能正視挫折,直麪人生的風雨。

六、説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實踐“洋思”經驗: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師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法方面,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説教學手段

我主要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本節課我主要的教學準備是採集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八、説教學過程

我共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以5·12地震後“東汽”重建為背景資料的音樂《從頭再來》導入,整體感知。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像,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

(1)什麼是挫折?東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

(2)他們遇到挫折有沒有退縮,是如何戰勝挫折的?

我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教材。學生看完錄象後,2人小組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接着,我引導學生總結。最後,我提出一個引領性問題:在遭遇挫折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先學本節內容,並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我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整體感知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這一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接着説第二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觀看圖片、視頻資料,思考二個問題:

(1)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導致挫折的原因)?

(2)認識了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挫折,面對人生風雨(坦然面對挫折)?

看完圖片、視頻資料後,我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討論完以後,各小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糾正或補充。最後,我進行點評、精講,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下面説第三個環節:鞏固強化、拓展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二個步驟。首先是學生活動,我讓學生組成6人小組,説一説:

(1)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懂得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同時也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第二個步驟是當堂訓練。學生通過當堂訓練,把所學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繫起來,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思品課的時效性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提出並解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行為融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經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下面説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情感共鳴,思想昇華。我讓學生跟隨投影畫面,高唱《真心英雄》,達到本接課的高潮。學生唱着這高昂的歌曲,他們的心靈將會引起震撼,思想將會得到淨化和提升。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為楷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從而再次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次強化本課的重點、難點。

八、説板書設計

我採用結構式的板書,直觀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九、説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聯繫社會熱點,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自覺正確認識自我;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各種技能,從而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節課安排的內容較多,在一個課時內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可能會有所欠缺。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説課稿 篇9

《複分解反應的應用》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設計理念。

以學生髮展為本,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度,使學生在探究中合作,交流中反思,實現自主學習紮實練習的教學理念,從而提升科學素養,領悟科學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校九年級化學教學進度為綜合複習階段,學生通過中考模擬試題的訓練,暴露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從而達成鞏固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標。分析歷屆中考試卷可知,酸鹼鹽的知識內容在試題中佔40%左右,也就是50分試卷中酸鹼鹽知識佔近20分。而學生解這類題的難點便是判斷酸鹼鹽之間能否發生複分解反應。基於此我確定了本節專題複習課《複分解反應的應用》,力求通過這一專題的複習攻克酸鹼鹽知識的難關。從而提高中考酸鹼鹽知識的得分。

2、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對複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認識,熟練應用複分解反應解決酸鹼鹽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體會成功喜悦。

3、重點難點。

(1)重點:鞏固複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熟練應用複分解反應。

(2)難點:熟練、靈活地應用複分解反應。

三、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主要利用“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根據學

生已有的經驗,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高能力。具體方法主要是採用提出問題、引導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

四、説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知道複分解反應及其條件,識記了一些常見的沉澱,後1/3學生對酸鹼鹽知識的認識只停留在簡單物質分類程度,甚至有的化學式也不會寫;

(2)學生的能力狀況:應用複分解反應去解題的能力欠缺,靈活運用能力差;

(3)學生的心理狀況:無論學生的基礎程度如何,學生都會為自己學習上的小成功而欣喜,學生特別需要教師的認可和鼓勵。

2、學法指導。

為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新課程理念,力求把課堂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節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主動形成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五、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導入複習內容——展示學習目標——知識回顧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學習小結——當堂檢測、反饋。

1、創設情境、導入複習。

採用生活中實際問題導入法,以實際問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引發學生思考,導入複習內容。

2、展示學習目標。

通過學案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帶着任務去主動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有目的性。

3、知識回顧。

此處佔用時間稍長,使學生明確解決複分解反應應用問題需要的基礎知識。通過對複習舊知,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對以下的探究作了較好的鋪墊。

4、自主合作、合作探究。

此處為學生設置了層層遞進的探究題,學生由易到難體會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方法,先由學生獨立探究,後由同組學生討論、分析,實現兵幫兵、兵教兵。最後確定哪些知識由師生共同探究。

5、交流展示。

由小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相互補充達成共識。

6、學習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複分解反應的應用範圍,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7、當堂檢測、反饋。

通過兩道習題檢測,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所學,體味成功的喜悦。

説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五單元“圖形的周長”中“認識周長”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瞭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能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説課程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先通過“森林運動會”——小螞蟻圍着樹葉作運動,初步感知小螞蟻的運動路線就是樹葉的周長;然後對游泳池池口和籃球場周圍邊線進行觀察,明確這條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這裏沒有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這兩個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怎樣可以測量並計算出周長。此外,還要求組織相應的討論和交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這樣安排,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周長的概念來自於生活實際,另一方面為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作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瞭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數學思考能力,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後獲得成功的快樂,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由於三年級學生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是由面到邊線,學習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法及學法如下:

1、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的觀察,操作和測量,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聯繫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建立周長的概念,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並學會計算。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對空間觀念的形成。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習題,激發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並有目的地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鐘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2、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準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六、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為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基於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創設情境,感受周長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課件展示小螞蟻作運動的場景,並讓學生舉起手來跟小螞蟻一起運動,然後抽象出小螞蟻的運動路線, 提出問題:小螞蟻運

動的這條紅色路線是樹葉的什麼?你知道這條路線在數學上叫什麼嗎?讓小螞蟻來告訴我們。(課件:我爬過的一週是樹葉的周長。)

由此激發學生認識周長的慾望。

(二)感知周長,理解概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第二環節:“感知周長,理解概念”中,分別設置了3個活動。

活動一:先是讓學生指一指圖上游泳池和籃球場的一週,感知這一週的長度,就是他們的周長;活動二:然後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本封面、課桌面、板凳面、鉛筆盒面等等,學生在這些具體的感知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周長的概念;緊接着,活動三:描一描,我又請學生從1號信封裏拿出畫有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來,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形狀,描出它們的周長,通過短短几分鐘描的過程, 學生的體會卻在不斷的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們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對 “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學生把“周長”這一抽象概念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加深了對“周長”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現在你能説説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基礎上,積極發言,描述對周長的認識,然後教師總結並在黑板上板書:圍成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做周長。

(三)引導探究,計算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提出了“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還強調“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根據現實問題,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測量進行數學探究活動。”荷蘭學者弗賴蘭塔爾指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俗話説:聽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在本課的第三個教學環節:“引導探究,計算周長”中,我準備這樣設計:

1、設疑激趣,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我分別出示一個“△”和“ ”

學生們各執己見,想法不一,師適時引導: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誰的答案正確呢?怎麼辦?

學生馬上想到:可以驗證一下。

師追問: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

學生回答:量一量。

這時學生探究的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處於一種探究的衝動之中。

2、小組合作測量周長。

(1)明確要求。

①先估一估每個圖形的周長,再量一量,填寫活動記錄表。

②小組分工要明確,合作完成。

(2)測量周長。

同學們從信封中各自挑選出自己需要的測量工具,如細線、直尺,量出周長。學生可能想到:

①用細線繞圖形一週圍一圈,然後測量出細線的長度。

②用直尺把每條邊的長度測量出來,然後把各條邊的長度加起來。

③測出一條長邊和一條短邊,“長邊×2+短邊×2”或“(長邊+短邊)×2”。

(3)彙報交流。

每組選2名代表彙報,説説填寫結果,介紹測量的方法,其他小組可隨時補充,並提出不同意見。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總結出測量周長的一般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像“△”和“ ”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出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周長,一些圖形還可以採用“變曲為直”的方法。)

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動探究的慾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不但能在操作中學會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學會操作。

(4)鞏固練習。

師:咱們研究了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的圖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的周長嗎?誰來口答?

(出示圖形 梯形 平行四邊形 六邊形)

(在這個環節,學生可能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徵,在計算時採用簡便算法,從而為後續的學習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數學理念。)

(四)拓展延伸,運用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數學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①農民伯伯要給花圃圍上籬笆,這圈籬笆有多長?

(出示圖片)

②媽媽的腰圍是70釐米,這條褲子媽媽穿合適嗎?(平面鋪開就是70cm)

這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裏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麼建議想對他説的?

教師總結:今天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同學們要上於用你的火眼金睛去發現問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你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附: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圍成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做周長。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以上教學環節。由於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一個數乘分數》,我打算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課本圖

本課教學內容是青島版五四分段,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44-45頁 “一個數乘分數”這部分知識。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一個數乘分數”屬於第二學段,數與代數領域中數的運算這一塊,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分數加減法以及約分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後面學習分數除法、比、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百分數的重要基礎。 針對上述教材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方法與過程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思考與研究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4、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算應用:

5、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長方形紙條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遵循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教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合作交流、集體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獲得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方法,深刻感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能更好地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2、學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説教學程序

現在我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把本節課設計成四個環節:

【出示課件】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提煉問題

(二)引導探究 構建新知

(三)反饋提高 鞏固計算

(四)總結反思 深化認識

(一)創設情境,提煉問題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提煉問題

1、新課伊始我直接出示課本信息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後瞭解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提煉出本節課所要解決三個問題。

2、然後引導學生分析題目裏的數量關係,使學生能順利地利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時間等於工作總量的數量關係列出算式。

3、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導出課題

(二)引導探究 構建新知

第二個環節引導探究,建構新知,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包括兩個知識點的教學:

1、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我分四個層次進行:

(1)拓展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先研究1/4×2的意義,這裏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知道求2小時織布多少米,也就是求1/4 米的2倍是多少?(板書:求1/4的2倍是多少。)然後用問題“你們能用長方形的紙折出1/4米的2倍是多少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表示出1/4米的2倍是多少。

摺紙時,先讓學生在長方形紙條上表示出每小時織1/4米,再表示出2小時織多少米?通過摺紙,使學生初步掌握,數形結合表示數學問題的方法,從而為下步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對學生的作品展示,評價,並對學生的成功進行鼓勵,使他們擁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2)接着根據第二個問題: 探究1/4×1/2 表示的意義。

這是學生知識跳躍的關鍵,這裏我給學生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你們還能用長方形紙折出1/2小時織布多少米嗎?在這個具體的數量關係的情境中,學生能夠折出1/2小時能織多少米,就是1小時織的一半是多少,在肯定學生獲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時,老師適時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對意義的初步發現上:求1/2小時織布多少米也就是求什麼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摺好的圖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或小組內的同學討論,你們有什麼新的想法?

小組活動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明析求1/4的一半(1/2倍)是多少也就是求1/4米的1/2是多少。從而使學生初步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操作,通過師評、互評,教師多媒體課件演示,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這樣設計教學符合標準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要求。

③學生根據問題三:獨立自主探究1/4×2/3的意義:

讓學生獨立自主在長方形紙條上表示出:2/3能織多少米?組織學生自己獨立動手操作,做完與學習小夥伴交流。然後集體交流、評價、展示,教師適時進行多媒體,直觀形象演示,不斷完善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1/4×2/3表示求求1/4的2/3是多少。(板:求1/4的2/3是多少。)

④小練習:

我們已經知道1/4×1/2 1/4×2/3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是 1/4×2/5呢?

你能再舉個例子嗎?學生舉例。並説意義。通過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具體抽象出: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並板書: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本知識的教學我首先引導學生:

觀察:

(1)我們明白了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那你知道它們的得數嗎?

結合剛才操作的過程,根據分數的意義學生不難理解,很容易説出結果,教師適時多媒體演示。

討論:

然後讓學生觀察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有什麼關係?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總結概括計算方法:一個數乘分數,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應用:計算1/4×2/3

通過這個例子訂正規範格式。

明確:為了計算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三)反饋提高,鞏固計算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能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效果。

1、出示綠點標示的問題。先讓學生自主完成,交流時讓學生講出計算和約分的過程,學生相互評價。

2、自主練習1—4題。

在練習反饋中,我採用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訂正的方法進行,並重點關注學生,對算式意義的理解深度和計算水平。 由於本節課新授部分較多,估計練習時間不太多,所以我的練習設計以鞏固新知為主,對於學生技能的熟練訓練,和發展留於下節課進行。

(四)總結反思 深化認識

第四個環節是總結反思 深化認識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談。教師總結:是啊,我們不僅知道了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板:意義)還研究出了它的計算方法,(板:計算方法)在談收穫知識的同時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三個方面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比較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以此樹立信心,明確努力方向。

四、説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説説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是“微型教案”。所以,此板書重點突出,起到了提綱挈(qie)領的作用,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指導性。

總之, 在全課的整體設計中,我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力求做到結構嚴謹、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確保課堂學習的高效性。同時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教學,教會學生數學思考的方法,遠比教給他一個數學公式更重要,整個課堂設計我比較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Tags:説課稿 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