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十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16W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十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會認“德、段、婆”等12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説出課文中哪些新科技給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

3、有科學幻想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默讀課文,知其大意。

2、難點:幻想未來,能説出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隨着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社會發生着巨大的變化,那麼,若干年後人類世界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阿德想象的未來世界吧!

2.齊讀課題——《阿德的夢》。

過渡:阿德到底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呢,請打開書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默讀全文,讀準字音。

1.請大家默讀課文,默讀的速度可以稍慢一點,注意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然後藉助拼音默默地再讀幾遍,並找出不懂的詞語作上記號。

2.小組內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討論。

3.彙報學習情況。

(三)再次默讀全文,親身感悟夢境。

1.請大家再次默讀全文,看看從哪個自然段可以知道是一場“夢”?

2.結合課文中的七幅插圖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內容。

3.阿德夢見了什麼? 小組交流朗讀體會。

4.指名彙報交流情況。

5.出示兒歌,學生自讀、齊讀、個別讀。兒歌如下: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飛船是新型。起飛時間還未到,可視電話傳真情。

電話屏上見外婆,聊起暢銷新車型。預訂新車無污染,動力來自太陽能。

飛船嗚嗚長嗚聲,阿德落地未成行。原來未系安全帶,欠叫一聲夢驚醒。

提問:兒歌中的每一句分別説的是課文中的哪一段?

6.同桌討論後,指名回答。

(四)看圖讀文,感悟“夢”的奇

1.隨連環畫逐段讀文,想想課文中説的事,哪些與現實不一樣。

2.同桌交流讀書體會。

3.課文中哪些新科技給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4.你從阿德的夢中,想到了什麼?

(五)感悟實踐

1.學了這篇課文,誰來説説你心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

2.請大家動筆把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的樣子畫出來吧!

(六)佈置作業:完成課後生字,抄寫生詞。

第二課時

(一)讀文排序,看圖識字。

1.出示課文連環畫,讓學生自讀全文後按順序排列。

2.對應圖貼出相應的生字卡。

3.小組交流識字經驗,發現識字方法。

(1)自己拼讀字卡。注意讀準“型、屏、訂”都是後鼻音;區別“嗚—鳴”;“德”的右邊中間有一橫;“預”的左邊沒有撇。

(2)找出已經認識的生字,和同學交流認識的途徑。

(3)找出難認的字,和同學一起討論用什麼辦法記住。

(4)小組彙報識字方法。

4.練習給生字組詞。

(二)積累詞語。

認讀“載人飛船、順便、移居、打發、時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銷售、預訂、長鳴”等詞語。

(三)實踐交流

1.默讀全文,自己説説你心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

2.展示自己畫的未來世界,並在小組內交流。

3.學生上台向全班展示交流。

4.把畫得好的作品展出於展示台中。

(四)課堂總結。

(五)佈置作業:完成本課配套練習內容。

板式設計: 32、阿德的夢 作業設計:連一連

載人飛船 火星旅遊 乘坐 親人 打開 商品

定居月球 新型飛船 看望 時光 睜開 電腦

可視電話 掌上電腦 打發 電話 預訂 鞋帶

網上購物 太陽能汽車 撥通 飛船 繫好 眼睛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分析:

這篇課文圖文結合,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改革以來的巨大變觀。

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北京夜景的美,激發學生的熱愛之情。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朗讀長句子,理解詞義。

課前準備:課件、掛圖、生字卡、蒐集關於北京的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課件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到北京去旅遊一番,感受一下北京夜晚的美景。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

2.讀準生字的字音,再將生字連成詞,讀一讀。

3.輪流當小老師帶大家讀詞語,願意讀哪個就讀哪個。

4.全體齊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理解新知

1.你們的詞語讀得真不錯,你們能把課文也讀好嗎?

2.請一位同學試一試,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夜幕下的北京哪兒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麼地方旅遊?

3.説説看,他讀得怎麼樣?

4.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齊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1.教學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掛圖,展示東西長安街夜景。

②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範讀第二自然段。

④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2.學生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畫面,讀相應的自然段。

②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③學生分四人小組自學討論。

④分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⑤分男女生比賽朗讀第三自然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王府井、西單等商業街的畫面。

②方法同上,重點説説,你在街道上看到什麼?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出示故宮夜景圖,讓學生感受故宮的美。

②理解年輕讓學生了解故宮。

③齊讀。

5.齊讀第五自然段。

①理解輝煌。

②想一想這一段與哪一自然段相呼應?

三、朗讀課文,評出最佳朗讀獎。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2.指名朗讀全文。

3.看圖説一説,北京的夜晚,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課外延伸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它歷史悠久,景色美麗迷人,請你把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大家欣賞。

三、複習鞏固

1.認讀生字、詞語。

2.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3.比一比,組成詞語。

問()句()

府()些()

奇()閃()

勾()咐()

紫()奪()

四、作業

1.指導完成課後作業。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流不()

()光()色

()()閃閃

()幕降()

()燈()照

()彩()目

板書設計:

北京亮起來了

長安街

燈的海洋 環形路

王府井 輝煌

光的世界 西單亮麗

故宮

(總)(分)(總)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壁虎、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課前準備】

四種動物的圖片,幻燈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開火車讀字詞。

2、擴詞:

虎 借 難。

3、第1、2段告訴我們小壁虎的尾巴──斷,它想去──借尾巴。

二、讀講第三、四、五段

過渡:

小壁虎向誰去借尾巴,它借到了嗎?

範讀,分組讀。

小壁虎向誰去借尾巴?用上和回答。

板書:

小魚、老黃牛、燕子圖

小壁虎怎麼去借尾巴?小魚、黃牛、燕子為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它?

1、第一步:

⑴ 指名讀第3段:

有幾句話?分句讀。

⑵ 出示:

爬呀爬。

齊讀。

指讀第一句。

評:讀得好,使人聽起來小壁虎爬得那麼慢,那麼艱難,我有一個問題,小壁虎失去尾巴多麼着急呀。為什麼不快快爬去借,反而這麼慢,這不矛盾了嗎?

師述小壁虎尾巴的功能。

導讀第一句。

⑶ 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

比較句子:

A、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B、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

哪種説法好?

小壁虎這樣問可以看出他怎麼樣?怎麼看出來的?導讀這句話。

2、第二步:

小魚為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圈出小魚尾巴怎麼動、有什麼用的詞語。

板書:搖 撥 水

3、第三步:

看燈片:

⑴ 小壁虎看見小魚怎麼在河裏游來游去?

⑵ 小魚搖着尾巴,可以一會兒怎樣遊,一會兒怎樣遊?

(做手勢)

小魚( )着尾巴,在( )( )游來游去。

導讀這句話。

⑶ 小魚為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沒借到。

⑷ 小魚怎麼回答小壁虎的?

比較句子:

A、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B、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

導讀。

4、第四步:

導讀第三段,練習分角色朗讀。

第3、4、5三個自然段中許多內容一樣,因此讀的語氣完全一樣。

第一步:

指讀第4段、第5段,有幾句話?每句分別講什麼?

第二步:

圈出老黃牛、燕子的尾巴怎麼動、有什麼用的詞語。

板書:甩 趕 蠅子 擺 掌握 方向

第三步:

看燈片

⑴ 老黃牛怎麼在樹下吃草?

老黃牛為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⑵ 燕子怎麼在空中飛來飛去?

燕子( )着尾巴在( )( )飛來飛去。

燕子為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5、根據上面的內容填空:

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沒借到。

6、指導分角色朗讀3、4、5段。

三、讀講第6、7段

1、指讀6、7段,思考:

⑴ 小壁虎開始為什麼難過?

⑵ 後來怎麼又高興起來呢?

2、讀後交流。

3、導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板書設計】

17、小壁虎借尾巴

斷 小魚圖 搖 撥水

老黃牛圖 甩 趕蠅子

長 燕子圖 擺 掌握方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做一個用太陽的影子表示時間的鐘表。

2.從多角度認識太陽鍾和古代計時工具的原理。

(二)科學知識:

1.瞭解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2.認識古代計時工具——日晷及其他計時工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可以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服務。

2.體會到科學技術是不斷髮展進步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三、教學準備:有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電筒、日晷模型、製作日晷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鋪墊: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我現在幾點了?”,讓學生説出時間,“你們是通過什麼知道現在的時間?”(手錶;上課的時間表)“那麼在古代,還沒有手錶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學生自由回答)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同時板書:太陽鍾

(二)、探究新知:

1、瞭解有關日晷的知識:

( 1 )古代有時鐘嗎?他們怎麼知道時間?

( 2 )學生談談自己瞭解的知識;

( 3 )講述: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呀。確實,在很久以前,人們就注意到太陽的運動和投影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們就根據這個規律推算時間,並製作了計時工具——日晷。

( 4 )看書,認識各種日晷;

( 5 )討論:日晷為什麼能反映時間?

( 6 )碟片介紹:日晷;

2 、製作簡易太陽鍾:

( 1 )談話:古代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長期觀察製作了各種形狀的日晷,你們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日晷嗎?

( 2 )看書、討論本小組的製作方案。

( 3 )動手製作;

( 4 )展示、評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講述:在古代除了藉助物品製作日晷外,埃及人還發現可以藉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書,瞭解具體情況;

( 3 )教師講解、演示;

( 4 )室外活動:玩手掌日晷;

(三)、歸納本課教學知識

1.無論是古代的計時器還是日晷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2.學生彙報。

3.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4.學生彙報。

5.教師小結。

(四)、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太陽鍾”或者“計時器”,下節課帶到課堂上共同研究。

課題: 太陽鍾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會慢慢的變化,日晷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計時器。

過程與方法:觀察太陽光影在一定時間內長短和方向的變化;討論太陽光影是怎麼用來記錄一天的時間的;學習使用簡易日晷計時。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古人探索時間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太陽鍾計時的原理。

【教學難點】

製作使用太陽鍾計時。

【教學準備】

關於日晷計時的資料、立竿、製作太陽鐘的套材(小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今,我們只需要看一看鐘表就能知道現在幾點了。可過去的人們並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時鐘發明之前,古人是用什麼來計量時間的呢?(學生充分交流)

2、揭題:太陽鍾。(板書課題)

二、用太陽來計時。

1、關於古人利用太陽計時的資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麼確定的?(古人用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如:古時候一天分為幾小時?是怎樣劃分的?閲讀課本P52資料

等等。

三、用光影來計時。

1、師:古代的人還常常用光影來計時。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2、引導思考:在太陽下,將一根木棒豎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會有一個木棒的影子。隨着時間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會花生變化嗎?

3、組織觀察活動。(課前老師畫一次影子,課中和學生再去畫一次,使用太陽鍾時還可以畫一次。)

4、如有錄象片段,可適當代替上面的觀察光影的活動。

5、討論:古人是怎麼利用太陽的光影來計時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圖,解釋怎樣計時。

7、師結合日晷面介紹“時辰”資料。

8、師提供太陽鍾套材,小組合作組裝。

9、師介紹使用方法,學生嘗試計時。

四、延伸。

1、為什麼古人選用太陽來記錄一天時間的流逝呢?

2、太陽鍾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哪些弊端?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説教材

《蜜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課文以第一人稱方式寫了法布爾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説”“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到哪裏,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着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他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最後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説教學理念

教學本文緊扣本單元“留心觀察,善於發現”這一專題,一方面採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為什麼做試驗,試驗是怎麼做的,最後結論是什麼,同時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研究作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動腦思考,每個人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説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1、反覆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法布爾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3、積累好詞佳句。

説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難點是體會法布爾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説教法、説學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參與式教學法,閲讀感悟指導法,討論探究法。學生們通過不同方式的閲讀,互相合作交流,觀看多媒體課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説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複習導入共設計了兩個知識點: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主要重視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共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法布爾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呢?

2、同學們,我們校園裏有一朵花,它的花瓣與眾不同,是五顏六色的。聽到這件事後,你想説什麼?或做什麼呢?

3、法布爾在聽説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後是怎麼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文本是三年級閲讀訓練的重點,但也常常是三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聽説”一詞的含義,我在此環節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聯繫實際的深刻體會中感悟 “聽説”所藴含的法布爾求實的作風。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共設計了8個小環節。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呢?,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而在默讀中邊讀邊畫,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2、抽生彙報他所做的事,能用上 “先??接着??然後??最後??”連接詞。再給你的同桌説一説吧!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對於較複雜的內容,交給學生用一定的句式組織語言,把語言的實踐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練習説話,為學生在寫作中能有序組織語言打下了基礎。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裏討論一下。然後全班彙報。(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作風)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之一。也是充分體現法布爾嚴謹的科學作風的段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學會閲讀。

4、讀到這裏如果你是法布爾你覺得蜜蜂會飛回來嗎?

5、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6、作者和小女兒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

【設計意圖】抓住朗讀訓練點,充分地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在讀中感悟人物內心。

7、已經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麼?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法布爾對科學的嚴謹。

8、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飛回來了,能説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隻蜜蜂去哪了呢?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在學生多元化的解讀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四、反覆朗讀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個結論並沒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現,此時,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改讀,及在教師引導下的一句三讀,使學生從中得到了感的遷移,情的激發,智的啟迪。從而體察作者透過文字傳遞的感情。

、學習最後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麼結論。(齊讀最後一段)

2、根據學生的提問,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並舉例説明。

3、自由讀讀資料袋裏的內容,裏面説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本課正好適合對學生創造潛能開發、科學態度和方法薰陶的培養,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發現、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奧地利生物學家費裏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設計意圖】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爾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作業佈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留心觀察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也來寫寫它吧!

3、課外閲讀:《昆蟲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活動背景: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對各種資源的使用規模日漸擴大,但是地球上的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資源已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

我校大多數學生沒有環保意識,有隨手扔垃圾的不良習慣。不懂得有些垃圾的回收利用和隨意丟棄垃圾的危害。為了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增強學生環保意識,認識人與環境和諧發展,決定開展“變廢為寶,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相關人員和事件:

班級全體同學,分小組進行手工製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活動,全面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讓學生用行動呈現報紙其它用途,能再次開放、利用廢舊報紙價值。

2、能力目標: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培養分析能力、歸納能力、收集整理能力、想象能力、動手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

改變學生隨意丟棄垃圾,不愛護環境的習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創造意識。瞭解人類為保護環境所做的努力,處理好生活垃圾對國家和人民生活的深遠影響。培養學生學會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活動,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有所創造

教學準備:

舊報紙、膠水、剪刀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流程:

一、導入

1、談一談自己對廢舊報紙的處理,是否科學、合理。

2、瞭解報紙製作流程。(出示課件)

3、每張報紙來之不易,凝聚了很多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不能輕易扔掉。

二、課堂活動

1、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廢舊報紙,給學生提出要求並給予方法指導。

(1)閲讀報紙,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自己認為有用的剪下來。

(2)把剪下來的內容製成版面展示,認為有收藏價值的可以粘貼到日記本中收藏。

2、根據內容,確定主題。學生自由組合成立製作小組,推選小組長,並做好記錄。

3、成果展示。(談收穫與感受)

4、評選優秀作品加以點評。

5、出示圖片場景,對廢舊報紙的價值再次進行開發利用。(利用剪裁後剩下的報紙。)

三、拓展延伸(給垃圾二次生命)

1、展示圖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探索慾望,創新慾望。

2、同學思考、交流

如何給垃圾二次生命?

四、教師寄語

張張報紙生不易,凝聚心血與智慧,

認真閲讀莫拋之,動腦想來動手做,

再次開發其價值,變廢為寶真好玩,

你我都來試一試,節約環保顯智力。

只要大家齊努力,美好環境屬於你。

五、課外作業

1、進一步蒐集報紙的相關資料。

2、製作一件變廢為寶的手工作品。

附:綜合實踐課活動記錄表

綜合實踐課活動記錄表









學校:?? 年級 班? ? 年? 月? 日




?? 年級 班









實踐活動內容:









組 長





指導教師







小組成員




承擔的任務(人員分工)












































活動記錄(記錄人: )









設計主題:









活動用時:









成員參與情況(紀律、表現等方面):

































活動收穫:





















努力方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簡析:

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本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在描述了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後,作者的筆觸沿自己的視線所及,從遠處落筆,先寫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後由遠到近,由山及水,發現水是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滿着野孩子的靈性;“當然”一詞,又引着讀者一起領略了小動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後,不惟山水和小動物,連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變野了。輕鬆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

設計意圖:

愛護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存疑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學生的創新潛能真正得到放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賦、淑、撅、叟、滌”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熱愛自然,崇尚純真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 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多媒體展示)

張家界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它與天子山索溪峪構成了山奇、水奇、石奇、雲奇、樹奇的武陵源。這裏千峯竟立,爭奇鬥研,山勢之雄偉,山色之秀麗,讓人稱奇叫絕。這裏哪兒都是一副如詩如畫的天然絕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別具一格,有着其他景點無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遊覽“索溪峪”。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指名分段讀課文,初讀反饋。

3.抓題眼,引入研讀。

三、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

1讀了課文,索溪峪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野)課文通過哪幾方面的描述來寫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連遊人也漸漸變得“野”起來。)

2.選擇其中一個部分,分組研讀,交流討論,體會作者是怎樣描繪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遊人的“野”的?

3.賞析。(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板塊進行教學)

①賞析“山是野的。”

a 齊讀這一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山是野的”這個特點的?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是一種驚險的美。是一種磅礴的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b賞析句子:“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麼‘一線天’,什麼‘百丈峽’,聽著名字就讓人膽顫。”

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一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c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一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着也讓人覺得害怕。)

d有感情朗讀, 讀出你的驚訝,讀出你的讚歎,並談談自己的收穫。

②賞析“水是野的。”

a讓我們跟着攝像師的鏡頭,來領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賞析句子“索溪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鬧”,十分調皮、可愛。也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遊人們輕鬆愉快的心情。

這一段中,作者還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個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樹木是它的大叔,石頭是它的弟弟。)

C賽讀,讀出索溪的趣。

③賞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遊人也‘野’了起來。”

a快速朗讀,想想“野”加引號的含義。

b賞析句子“人們,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了。”“返樸歸真”是什麼意思? (“返樸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課文中怎樣寫猴子與遊人的“返樸歸真”?

4、品讀最後一段。課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這樣的境界裏,完全被感染了,被淨化了。感覺此時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哪個詞能説明作者這有的感受?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時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們是充滿朝氣的青年,是充滿靈氣的孩子。它們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飾,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純真盪滌着遊客的胸懷,作者深深地愛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賦予了這美麗的山川,在作者眼裏索溪峪簡直就是大自然的寵兒,那你讀了這篇文章,你此時有什麼樣的感受?

四、朗讀積累,體悟索溪峪的“野”

課文以作者獨特的視角,表達了獨特的感受,讓我們身臨其境。要求讀出感受,讀出韻味,讀中想象。

1.自己選擇一部分練讀。

2.合作讀。

3.齊讀與個別讀相結合。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積累。

五、迴歸整體,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對同樣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這裏的山野、水野,這裏的野物“野”性十足,連來這裏遊覽觀景的遊人也返樸歸真,漸漸變得“野”起來。作者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在寫景中表達了自己暢遊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看得出來,此時你們對神奇的張家界充滿了好奇,在上課前我叫同學們回去收集有關張家界的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

3.課後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描寫張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細細品讀,注意體會:他們對索溪峪的感受是什麼?又是怎樣表達的?(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後具體描寫)

六、總結(課件展示風景圖片)

這節課,同學們瞭解了迷人的張家界,領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實,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很多很多風景名勝,如夢幻的九寨溝,神祕而質樸的西藏,險要的華山,秀美的桂林等等,願你們有時間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賞,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樣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你眼中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課文中標有音節的詞語。

2、學習生字:

穆 瑪 涓 滔 脈 卉 罕

二、分析

1、邊讀邊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國的青藏高原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這塊高原上還有兩個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峯──珠穆朗瑪峯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思考:

⑴ 為什麼説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作者用什麼方法來説明的?

⑵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哪些景觀使你感到特別神奇?為什麼?

2、學習詞語、句子,感受文章寫作特點:

⑴ 豐富的語言,例如:

“高峯與深谷咫尺為鄰,近萬米的強烈地形反差,構成了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

“堪稱”、“號稱”、“美譽”。

“世界屋脊”、“植物類型博物館”、“動物王國”。

⑵ 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

“映襯着雪山、冰川和鬱郁蒼蒼的原始林海……”

“大峽谷的奇異景觀還體現在生物的多樣性上……”

三、總結全文

課文為我們描繪的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雅魯藏布大峽谷。

開始介紹地理位置→接着列舉數字説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然後寫大峽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從生物的多樣性等方面描繪峽谷的奇異景觀。

四、資料袋的學習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設計8,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設想】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敍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當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本文教學定位在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以陶治學生心靈,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假如你沒讀過《山中訪友》這篇課文,請展開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漢榮先生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學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德高望重,曾經與自己同呼吸共患難的山中隱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朋友,他們約好了對酒吟詩;作者訪問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經常在山中實地寫生。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可李漢榮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訪了怎樣的朋友?讓我們閉上眼睛,去聽聽作者給我們講述他山中訪友的經歷。

二、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山中訪友》,學生聽讀並思考:李漢榮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1、誰能説説李漢榮先生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明確:作者拜訪了古橋、樹林、山泉、小溪、螞蟻、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老柏樹等。

2、可是李漢榮先生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説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把進山看景説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交流探討

1、李漢榮先生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象,跟他走進山中,去會晤他山中的眾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 ,是因為 的句式説一句話。

2、既然是山中訪友,那麼李漢榮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嗎?他們又是怎樣交流的?

明確:李漢榮先生在文章中,已經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裏已經成了一個個玄奧而善良的思想,他對大自然的喜愛程度已經遠遠不是隻用眼睛去觀賞他們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與大自然的朋友們交談。然後美讀課文。

3、在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學生自由談)

四、課堂小結

教師結束語:當你懷着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去親身感受大自然脈搏的跳動,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跟遊人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李漢榮先生把自然景物當作自己的朋友,感覺那麼美好,那麼親切。孔子曰: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我説:有朋自山中來,不亦樂乎?有朋自大自然中來,不亦樂乎?同學們,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大自然,去擁抱大自然,廣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課。

五、佈置作業

把在體會課文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時的美妙想象寫下來,課下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及其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瞭解遊覽時所見的風景、事、人,體會人物的心情。

2.學習課文將景與人和事有機結合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作者遊覽時的所見所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2.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掌握將景與人和事有機結合的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及其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各自然段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教具準備

生詞卡片。

三、教學過程

()淡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生活的環境怎樣?你們願意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裏?為什麼?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板書課題:23 清澈的湖水)

(二)自學生字,掃清閲讀障礙。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

2.指名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結構,左邊是氵,中間是育,右邊是攵。

卷:共8畫.

波:左右結構,左邊是氵,右邊是皮。

紋:左右結構,左邊是糹,右邊是文。

欣:左右結構,左邊是斤,右邊是欠。

賞:上中下結構,上邊足小,中間是冖,下邊是員。

賽:共14筆,下邊是個貝。

丟:共6筆,去字頭。

鏡:左右結構,左邊是釒,右邊是竟。

幻:左右結構,左邊是幺,右邊是刁。

表:共8畫。

演:左右結構,左邊是1,右邊是寅。

蕉:上中下結構,共15畫。

盼:左右結構,左邊是目字旁,右邊是分。

4.理解詞語的意思。

清澈:清而透明。

波紋:小波浪形成的水紋。

欣賞: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

變幻:不規則地改變。

表演:做示範性的動作。

企盼:盼望。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自由讀課文: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四)學生質疑

(五)板書設計

chè juǒn bō wén xīn shǒng sà dīu

澈 卷 波 紋 欣 賞 賽 丟

jìng huòn biǒoyan jiāo pàn

鏡 幻 表 演 蕉 盼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將描寫景與寫人和事有機結合的方法。

二、教具

準備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二、三自然段。

(1)默讀思考,畫出描寫景色的句子。

(2)讀一讀你畫出的句子。

(3)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給你的感受如何?

(4)老師小結。作者是從兩岸的山石、湖水兩方面來描寫美麗景色的。山石的形狀各種各樣,有的像青蛙,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還有的像石龜、石兔在賽跑。湖水清澈,像一面鏡子,能映出藍天、白雲和變幻的山巒,非常美麗。

(5)小潔為什麼沒有把麪包紙丟進水裏? (因為她被湖裏的美景吸引住了,所以沒有把麪包紙丟進湖裏)

(6)在這樣的優美環境中,心情如何呢?(愉悦)

(7)學生品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小潔在欣賞美景時又發現了什麼?她在想些什麼?她可能會對這個小孩説些什麼?

(3)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演課本劇。

3.學習第五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小潔上岸後在尋找什麼?她找到了嗎?

(三)總結全文

本文記敍了小潔坐在遊船上,被湖光山色所吸引,忘記了丟掉手中的麪包紙。當她發現一個小孩把香蕉皮扔進湖水裏,嚇跑了小魚,污染了環境時,她對小孩的行為十分不滿。船靠岸了,小潔急忙尋找垃圾筒,並把麪包紙扔進去。從小潔的行為中,你能看出什麼? (從中可以看出小潔很注意保護環境,不願意因為自己而破壞清潔優美的環境) 讀了這篇文章後,説説你的想法?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學生質疑

(六)板書設計

23 清澈的湖水

小潔 欣賞:山石、湖水保護環境

發現:丟香蕉皮破壞環境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