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1W

[課文説明]

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是一篇中新社的現場特寫。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着陸,這個消息令世界矚目,令中華兒女萬分喜悦。記者孫陽、唐振宇在第一時間寫下了這篇報道,及時把“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着陸的情形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課文按照飛船着陸的順序,詳細記敍了“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着陸的全過程。全文共17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述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2至16自然段描寫了飛船由太空進入中國境內、經過黑障區、回收主電源接通、空中探索、飛船着陸的緊張進程,整個過程的描述,讀來讓人覺得心始終緊緊地揪着。17自然段描述宇航員楊利偉出艙。

文章語言簡潔、清晰,用詞準確,敍述客觀,生動地再現了飛船着陸的情景,描寫了當時緊張有序的氣氛,讓人如臨其境。課文中有一些科學術語如“飛船調姿”“軌道艙分離”“制動開始”“推進艙分離”“黑障區”……學生可能會感到不解。課前讓學生查閲相關資料,對其有所瞭解是必要的。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查閲資料,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在閲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飛船着陸時人們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之情。

3.感受課文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準確生動的寫作特色。

[教學建議]

本課是選讀課文。前面兩篇課文的教學,學生對於新中國成立,對於祖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都有了深刻的印象,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採用學生自主閲讀、質疑、討論、交流,教師適當點撥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

1.以教材為發散點,自主閲讀。

這篇課文是一篇現場特寫,學生對於新聞報道的接觸比較多,但因為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專業術語,初讀可能會覺得有難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查閲“神舟”五號的相關資料,如新聞、通訊、訪談、圖片、詩歌散文等,以本篇課文為輻射點,進行廣泛閲讀。讓學生通過課外課內閲讀,對課文描述的新聞事件有多角度的瞭解。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一段“神舟”五號順利返回地面的錄像,這樣,學生通過視頻,結合課文閲讀,就能比較好地理解課文描述的場景。

2.對課文質疑,交流討論。

學生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會對課文中的一些專業術語不理解,這些對於學生讀懂課文會造成一定的障礙。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外查閲的資料,聯繫課文中的語言環境,通過和同學一起討論交流來理解。對課文的質疑還應包括課文內容、課文語句、課文情感等一些方面的問題。問題提出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聯繫自己的閲讀和生活經驗解決問題。老師要鼓勵學生在閲讀中多問自己為什麼,在不斷的思索中深入地閲讀課文。

3.以學生為主,適當點撥。

選讀課文應該以學生的自主閲讀為主,但也不等於老師可以置之不理。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讀出課文藴涵的情感,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

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幫助學生閲讀。如:讀了這篇課文,你瞭解了些什麼?你有什麼想法?你的心情怎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你是怎麼理解的`?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閲讀課文,能有層次地讀通讀懂課文。

4.體會現場特寫的寫作特點。可以引導學生查找關於“神舟”五號的新聞、快訊、專訪等資料,在廣泛的閲讀中,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的文體特點。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查閲資料,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在閲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飛船着陸時人們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之情。

3.感受課文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準確生動的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準確生動的寫作特色。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神舟”五號的資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學們,我們參加了隆重莊嚴的開國大典,我們聆聽了悲愴激憤的七子之歌,今天,我們一起來到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看,“神舟”五號就要發射升空了!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此時你心情怎樣?

3.飛船在太空遨遊了1小時後,馬上就要着陸了,想親歷這讓人激動緊張的時刻嗎?讓我們一起去現場。

4.板書課題:“神舟”五號飛船着陸記

二、自主閲讀,交流討論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將自己不理解的新詞,不會讀的字畫記出來,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和同學討論交流解決。

2.交流“神舟”五號的相關資料,如新聞、通訊、訪談、圖片、詩歌散文等,結合課文閲讀,對課文描述的新聞事件,談談自己的瞭解。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一段“神舟”五號順利返回地面的錄像,這樣,學生通過看視頻,結合課文閲讀,就能比較好地理解課文描述的場景。

3.分組進行閲讀比賽,交流閲讀體會。

引導學生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就課文內容、課文語句、課文情感提出問題,每組選派代表向對方組提問。可以是字的讀音,可以是詞語的理解,也可以是課文內容的瞭解和寫作上的特點。

如,甲組:讀了這篇課文,你瞭解了些什麼?

由乙組回答,組內成員可以相互補充,問題解決後,再由乙組提問,正確地回答出一個問題,給該組加分,兩組輪流提問解答,最後累計分數。如果兩組都無法解答的問題,老師引導解決。

老師引導學生交流閲讀體會。

提問:你有什麼想法?你的心情怎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你是怎麼理解的?

課文哪些地方讓你緊張?讀到飛船順利着陸,你想説什麼?

三、小結拓展

1.對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的情況進行小結,總結學習方法

2.我國航天航空事業正蒸蒸日上,繼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後,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帶着中國航天員又一次造訪太空。這在世界航天領域,也屬先進。也許,不久的將來,中華兒女還會創造出更激動人心的航天神話。同學們課後可以繼續關注這方面的信息。

3.寫一寫:想象我國或世界的航天前景,寫下來。

板書:

“神舟”五號飛船着陸記

通過黑障區——空中探索——順利着陸

拓展資料: 中國人造的第一架飛機

製造中國人第一架飛機併成功地飛上天的是著名飛行家馮如。

對馮如來説,試製飛機的(dí)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中國沒有一架飛機,當然也就談不上技術資料和經驗了。在美國,貧窮的馮如缺少資金,更不可能從外國人手裏得到製造飛機的技術,但這些都沒有使馮如退縮。他斬釘截鐵地表示:“雖然試製飛機很困難,而且也很危險,但是我的決心已定,苟無成,毋寧(wúnìnq)死!”1907年9月,馮如在奧克蘭租了一間廠房,靠着從愛國僑胞中籌措到的資金,和助手們開始了飛機研製工怍。他們夜以繼日地苦幹,白天跑圖書館和書店,多方收集資料,晚上通宵達旦地進行研究,像上滿了發條的鐘表一樣不停地運轉。

1908年,他們製造出了第一架飛機,在奧克蘭的麥圖進行試飛,結果沒有成功。接着,他們的工廠又因為失火化成一片廢墟。但馮如沒有灰心,在麥圖搭起了一個簡易工棚,又從頭開始。經過認真研究和改進,他們於1909年2月,又製成了一架新飛機。可惜,試飛時馮如駕駛着這架飛機剛剛飛起幾丈高,就猛地跌落下來。慶幸的是馮如沒有受傷。

正當馮如着(zhuó)手新飛機的改進時,他的父母從祖國寫來信,催他回國團聚,但馮如毅然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馮如的精神也鼓舞着同伴們,大家又獻出了自己僅有的積蓄,繼續試驗。他們苦苦思索着飛機試飛失敗的原因,認真分析各種情況,找到問題的關鍵,改變了機身和兩翼的比例,搞出了新的飛機設計方案。

1909年9月21日,他的飛機終於上天了!這一天,中國飛機制造家、飛行家馮如駕駛着自己製造的飛機,翱翔在奧克蘭的上空!這架飛機試飛航程達884.67米,是飛機發明者美國萊特兄弟1963年首次試飛距離的兩倍多。這一成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驚,而中國也因此在世界早期航空史上贏得了光榮的一席!

馮如再接再厲,很快又製造出一架性能更好的飛機。他駕駛這架飛機飛行了不到20分鐘,就創造了飛行航程32千米、時速104千米、最大飛行高度200多米等一系列世界新記錄。在同年底舉行的國際飛行競賽大會上,馮如駕駛這架飛機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第一名,榮獲了國際飛行協會頒發的優等獎證書。

如果説在國外製造第一架飛機的中國人是馮如,耶麼在我國本土上製造第一架飛機的,則是楊仙逸了。

楊仙逸是廣東香山縣人,由於受父輩薰陶,從小就嚮往革命。為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他把孫中山的字“逸仙”,改為“仙逸”,作為自己的名字。辛亥革命後,他按照孫中山的指示,在福建漳州組建了我國第一支空軍飛行隊。後來,楊逸跟隨孫中山,擔起了組織、訓練空軍的重任。在廣州大沙頭的一幢紅磚樓房裏,中國第一座飛機廠誕生了。廠裏缺乏必要的材料和設備,條件十分簡陋,楊仙逸和同伴們奮鬥了幾個月,於1923年7月23日造出了一架飛機。這是在我國本土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製造出來的第一架名副其實的國產飛機。宋慶齡親自乘坐這架飛機進行了試飛,孫中山親自為這架飛機命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