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在山的那一邊》教學設計2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91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山的那一邊》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山的那一邊》教學設計2篇

《在山的那一邊》教學設計1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朗讀訓練,使學生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

能初步讀出語氣。

2、感知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理解“山”與“海”的意象。

3、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體驗詩歌表達的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來整體感知詩歌美的韻律。

2、引導理解、感悟詩歌詞句的象徵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詩歌美,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2、理解“理想”的意義,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教學方法:

教法:1、朗讀法2、引導法3、思維拓展法。

學法:1、朗誦法3、直觀感知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到過大山的深處嗎?一座座山巒疊嶂,一條條蜿蜒小路盤旋其中,有多少夢想在這裏徘徊,對於一個山裏的孩子,山的那一邊,是夢想、是幸福、是渴望、是追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體會一個山裏孩子的夢想吧!

(配合播放flsh:山、海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瞭解詩歌大意,解決生字詞。

1、請全班學生自己放聲朗讀一遍,學生練習朗讀,要求語音正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指導學生解決生字詞:

教師幻燈片:痴想()隱祕()凝成()誘惑()

喧騰()一瞬間()

痴想: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

隱祕:隱蔽,不外露.

喧騰:喧鬧奔騰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二範讀課文,學生體會誦讀中的語氣、語速、停頓等。

提問:怎麼樣才能讀出詩歌的形象之美呢?

(明確:通過重音、語氣、語調的處理,讀出感情。)

示例:“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重讀“是的”、“請相信”、“無數座”、“一次次”、“終會”、“全新”、“一瞬間”等詞語,最後一句的語調應該上昂很高,起到強調作用,讀出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的興奮與驚喜。

三、學生朗讀,並賞析句子

1、通過個人讀、小組讀,在朗讀中品味詩歌。

3、引導學生賞析作品。

請同學們將你認為最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老師做示範:朗讀喜歡的幾句,並簡明扼要的説明喜歡的原因。

(引導學生自己去思索,感性的認識詩歌的美,並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朗讀詩歌的美。教師適當指導朗讀並引導學生回答,為什麼你喜歡這幾句?不求答案的對錯,旨在培養學生認識美、表達美的能力)

四、理解詩歌的意藴美。

通過朗讀,我相信同學們已經基本理解這首詩的意思,現在我們一起來探討幾個問題:

幻燈顯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答案。

1、“我”小時候對“山”和“海”的理解與今天的理解有什麼不同?

(明確:小時候,理解的“山”和“海”是具體的,可見的,實實在在的自然界的“山”和“海”,今天,“海”是“我”心中的理想境界。而“山”則是“我”在追尋的過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難,道道阻礙。長的後,我經過了成長的風雨,“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羣山”指的是重重困難;“爬山”比喻艱苦奮鬥。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

2、“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

(代表理想,對理想渴望)

四、哲理思辨。(知識拓展,旨在上升思維層次,提高文化修養)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和老師一樣被詩歌打動着。詩歌是我國文學中的一塊瑰寶,在燦爛的文化中光彩奪目,在詩歌中都經常會出現智慧的火花,啟迪哲理,點亮人生,同學們,你們知道有那些哲理性的詩句呢?將你喜歡的的詩讀出來,與同學們一塊分享吧!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普希金、余光中、汪國真、舒婷……

《在山的那一邊》教學設計2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痴想、隱祕、鐵青、凝成、誘惑、喧騰、一瞬間等詞語。

2.初步瞭解詩歌的常識,領悟詩中“山”與“海”的意義。

能力目標

1.提高朗讀能力,在朗讀中感悟詩歌內容與思想,學會初步欣賞詩歌。

2.培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目標

感悟詩中藴涵的哲理,聯繫生活,感悟人生。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領會其中藴涵的人生哲理。

2.品讀揣摩語句,準確理解詩的內容和情感。

突破方法:通過教師指導朗讀、範讀,學生誦讀、品讀等環節,體味詩歌所藴涵的哲理。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把握詞句,準確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朗讀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誦讀中把握“山”與“海”的內涵,領悟詩歌表達的人生哲理。

2.合作探究法:組織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研讀詩歌,品味詩歌具有表現力的語言,把握詩歌主旨。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

同學們,你們已經從小學進入了中學,這個時候就是你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上,相信你們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作為現代化社會的鄉村的孩子,你們追求的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每個人的童年都有美好而朦朧的夢,或者充滿新奇的幻想,或者有美妙的希望。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你童年最美的夢。

現在你的理想是否實現?如果實現,你是靠怎樣的努力實現的?如果沒有,我們一起走進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看看有哪些收穫。

2、作者簡介:

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1982年畢業,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92年去英國。1994年歸國,在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教學工作。出版的詩集有《紀念》(1985年)、《遊動懸崖》(1997)等。本文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那時候他剛從邊遠山區來到大學校園,於是寫下了自己當時對人生的感歎。

二、探究學詩方法

1.詩歌常識

詩歌,文學的一種,“五四”以來產生的一種新的詩體。是與小説、散文、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詩歌一般用於歌詠、朗誦。

特點:高度集中的反映社會生活;包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具有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

2.方法探究

回憶、探究如何學習詩歌:

學習詩歌,重在朗讀和品味。

朗讀是學詩非常重要的環節。怎樣才能把詩讀好呢?同桌之間討論、明確:

一要讀準詞句;二要讀出節奏停頓;三要讀懂內容;四要讀出情感。

品讀詩歌,要抓住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從用詞、修辭、寫法的角度,領悟內容和情感,品味內藴,提高詩歌欣賞的能力。

三、誦讀詩歌

通過多樣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把握詩歌內容及作者情感。

(一)一讀詩歌,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在文中用紅筆標畫出重點詞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積累。

痴想(chī):發呆地想隱祕(yǐn):隱蔽,不外露

鐵青(tiě):青黑色,常形容人(矜持、恐懼、盛怒或患病時)臉色發青。

凝成(níng):凝結而成誘惑(yòu):引誘,迷惑

喧騰(xuān):喧鬧沸騰紮下(zhā)

漫濕(màn):潤濕,浸濕一瞬間(shùn):一眨眼之間

齊讀詞語兩遍,慢速齊聲朗讀課文,體會詞句的意思,並注意停頓。

(二)二讀詩歌,讀出節奏。

聽範讀,學生小組練讀、討論,把握節奏與停頓。然後小組代表朗讀展示,其餘學生聽讀,師生共評。

(三)三讀詩歌,讀懂內容。

指名朗讀,其餘學生聽讀並思考:

1、詩分兩節,你能説説為什麼嗎?

時間不同了,長大前與長大後

沒找到海/找到了海

2、請你概括第一節、第二節的內容。

第一節寫了小時候的理想、憧憬、追求。

第二節寫了長大後對人生的感悟。

3、請從不同角度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1)從事情看:第一節寫“我”渴望海第二節寫“我”追尋海

(2)從時間看:第一節寫我童年時期第二節寫我長大以後

(3)從心理看:第一節寫我的嚮往和困惑第二節寫我的感悟與信念

(4)從方式看:第一節寫我與媽媽的對話第二節寫我與讀者的對話

(5)從寫作角度上看:一節寫“我”與媽媽的對話;二節寫“我”與讀者的對話。

第一節詩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是實寫;第二節詩中的“山”象徵了困難,“海”象徵了信念,是虛寫。

4、作者小時候有一個願望:看到山那邊的海,在當時,他的願望實現了嗎?

沒有,哭着回來了/依然是山

5、你心目中的大海是什麼樣子?請描述出來。

驚濤駭浪、風平浪靜、碧水紅花、水天一色

6、作者説的海是什麼樣子的呢?

信念凝成的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四)四讀詩歌,讀出情感。

學生自讀課後補充,教師補充介紹詩的相關背景資料。

這裏的“山”和“海”,可以從隱喻的意義上來解讀:山,一個實際生活中的世界,封閉、灰暗、壓抑;海,一個想象性的世界,開闊、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陸地的結束,另一個世界的開始。海,從古到今,都是對人的自由天性、對人的想象力的召喚。

王家新《關於〈在山的那邊〉》

師生一起揣讀兩節詩的情感,準確把握朗讀語氣。

小時候→(輕聲,適當延長),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邊/是什麼呢?↑(聲調略上揚,輕聲)(語氣:要讀出孩子天真的嚮往的口吻)

媽媽給我説過:/海(語氣平緩)(要讀出母親的慈祥和藹)

哦(短而輕聲),山那邊/是海嗎?(略帶疑問和憧憬的語氣)

於是(略延長),懷着/一種隱祕的想望

有一天/我/終於爬上了/那個山頂(音量適中,聲調略上揚)

可是(要立即體現出孩子委屈、沮喪的心情),我/卻幾乎是/哭着回來了

在山的那邊(延長),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語調上揚,聲音延長),鐵青↓着臉

給我的幻想(連讀略快)/打(重讀)了/一個/零分!(語速放慢,聲調延長,體現出挫折感)

媽媽(輕聲),那個海呢?(要充滿困惑)

(第一段主要要能夠體現出孩子的純真,對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尋希望時的興奮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極度沮喪懊惱的心情。)

在山的那邊,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聲音要比第一段來得大,要體現出一種堅定與自信。)

今天啊(延長),我竟(重讀)沒想到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卻在/我的心中(延長)紮下了深根(語調降輕。)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語速要加快)地失望過(這句要重讀)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語氣上要降低)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語調上揚)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音量放大,語氣激昂)

那雪白的海潮啊(延長),(音量達到頂點)夜夜奔來(開始降低音量,語氣也漸趨平緩)

一次次/漫濕了/我(延長)/枯乾的心靈……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人們啊(延長),請相信(延長)(音調上揚)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

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這兩句連讀語速要加快)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略延長,停頓)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延長)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兩句讀時要體現出驚喜的情緒。)

第一節要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第二節要讀出“堅定”的語氣,結尾要讀出興奮與驚喜之情。

詩人取象于山與海,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堅定的信念,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漫漫長路充滿了重重困難,但只要堅定信念,百折不撓,堅持奮鬥,理想終將實現。

大聲自由朗讀體會後,女生齊讀第一節,男生接讀第二節,讀出詩情詩味。

四、品讀詩歌

1、這首詩歌的題目是《在山的那一邊》,那麼看到這個題目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在山的那邊是什麼?

2、為什麼作者會這樣想?(也就是是什麼原因使作者去想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因為大山擋住了作者的視線。這裏就涉及到了這首詩的作者王家新,他在童年的經歷。作者: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當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裏,一直沒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環抱着的羣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而作為一個充滿着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決不會滿足於這片小小的天地。於是他產生了一種想法,在山的那邊是什麼,併為着這一個理想進行艱苦地探尋,甚至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後來,他把在探尋和奮鬥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和體驗寫成了一首詩,於是就有了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因此我認為這篇課文對於你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並培養自己為理想不懈努力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就請大家把剛才找到的,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句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其中藴涵着什麼樣的含義。

3、詩情詩味包含在詩歌的字裏行間,品讀詩歌,體會詩情可以從詞語入手,抓住關鍵詞語藴涵的豐富情感。比如“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在這首詩中是指作者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神奇世界,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可以看出,詩人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出示問題:詩中哪些語句給你的感觸最深?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最好?説説理由。學生自由品讀,進行圈點批註;組內交流討論;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鐵青”原指青黑色,多用來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臉色發青。這裏運用擬人的手法來形容山。“鐵青着臉”,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受。本希望看到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感到失望、沮喪,好像山在那裏責備“我”痴心妄想,臉色發青。這句詩傳神地描繪出大山在孩子眼裏的威嚴與無情以及“我”沮喪的心情,語言形象又生動。

(2)“媽媽,那個海呢?”

這句詩寫出了“我”看海無望的困惑與沮喪,也表達出對海無限的嚮往與渴望。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間的,所以説是飄來的。但從小而有的這夢想的種子卻在“我”心中紮了根。

(4)“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這三句用三個數量詞,“一次又一次”強調失望的次數多;“一座座”説明遇到的困難多;“一次次”強調屢敗屢戰的努力與堅持。“誘惑”一詞用得好,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能看到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5)“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一直在鼓勵着我不懈奮鬥。“枯乾的心靈”,比喻理想受挫後疲憊失望的心。“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是説理想滋潤着我的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有活力。這句話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對人生追求的巨大意義。

(6)“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不停地”“無數座”“一次次”“終會”等詞語表現了詩人對未來的堅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實現,人們定會驚喜萬分。“照亮”,可以想見這個“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是一定值得你翻山越嶺去追尋的。

(7)詩中“山”、“海”的象徵(藴含)意義。

山重重艱難險阻海理想世界

(8)你知道“海”和“山”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嗎?

山:巍峨、高大、雄偉、沉穩――成熟、穩健

曲折陡峭、封閉堵塞――愚昧狹隘、貧窮落後

海:海納百川而不言――大度、寬容、謙虛、淵博

動盪莫測、狂暴不馴――殘暴、兇惡

(9)本文的“文眼”是什麼?請嘗試找出來。(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兒。---即能體現出文章中心的詞或句子。讀出了文眼,就讀出了中心)

答:本文的文眼:“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10)你認為本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學生再次誦讀,感受詩味。

五、拓展遷移

1.小結

詩中的“山”象徵着困難,“海”象徵着理想,而不斷地爬山意味着不懈的努力與奮鬥,要實現理想就要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地去奮鬥。

2.感悟

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從這首詩中感悟到了什麼,與大家分享。

3.理想格言寄語

生活中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的人。(屠格涅夫)

理想是人生的太陽。(德萊賽)

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於奮鬥,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鬥。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衝鋒的戰旗、斬棘的利劍。

在荊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開闢出康莊大道。松下幸之助

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停步在山谷的人永遠也翻不過山崗。約翰雷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線,失去了路線,只好停止前進。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

六、作業設計

1.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下的詞語,抄寫三遍,注音並釋義。

2.《我的理想》300字小習作,提示:現在的理想是什麼?你打算怎樣實現它?如果遇到困難怎麼辦?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困難←→信念、堅持不懈地努力←→理想

山←象徵→海

取羣山和大海寄寓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