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47K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時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同時“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載體是文本,對話的主體是師生、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對話又是一個積極建構的過程,是一個師生間、生生間相互啟發、提高的過程。因此,本教學設計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以文本語言為依託,積極搭建“對話”平台,觸動情感,引導學生個性化閲讀,尊重其獨特體驗,感悟文中至真至純的情懷。

教材簡析:

課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人都讚不絕口。姥姥手裏的剪紙會説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字裏行間流露出真摯的情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生字只識不寫。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的語言文字,並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激發學生對親人的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紙實物。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教學

1、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姥姥的剪紙》。(學生齊讀課題,師點評)欣賞激趣。多媒體配樂出示優美剪紙圖片,學生欣賞。再出示剪紙實物,學生傳看。(學生交流欣賞後的感受)

2、回顧討論:姥姥的剪紙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學生交流)

二、學習課文4-6小節,深悟高超技藝

1、(過渡)課文中説,姥姥的剪紙技藝深入人心,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着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做上標記、批註等。

2、自讀交流。預設:

相機出示:“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着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 ‘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1)你能具體説説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姥姥的神奇嗎?

(2)此時,你的腦海裏浮現出怎樣一幅“喜鵲登枝”圖?

(學生自由説,引導理解“形象生動”和“無可挑剔)

看到姥姥被蒙着雙眼也能剪出如此生動形象的“喜鵲登枝”,我的心情一定是的?你能讀出這種驚喜嗎?

(指導朗讀,讀出姥姥的技術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3、我服了,可是還找藉口,我怎麼説的,姥姥又是怎麼説的?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

相機出示:“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我手指縫裏偷着往外看了!’‘你差點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頭點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4、從這段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

姥姥神不神?看着這栩栩如生的剪紙,你有什麼想要問姥姥的嗎?

結合學生回答,引讀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1)引讀“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指名説。

(2)姥姥的剪紙技藝是天生的嗎?靠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引讀:姥姥就是這樣——(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這就叫做(“熟能生巧”)

(3)你自己的生活中有“熟能生巧”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

5、姥姥剪紙技藝高超,除了經常練習,熟能生巧,還有什麼原因呢?

相機出示:“我看慣也記牢了姥姥剪紙時身心入境的神態,那剪刀行在紙上的刷刷聲,悦耳之極。”

姥姥剪紙是什麼神態呢?指導結合插圖理解“身心入境”的神態。

6、有感情地齊讀這一部分。

三、學習7-12小節,體味祖孫情深

1、(過渡)姥姥的剪紙不光惟妙惟肖,還能表達情意呢,默讀課文7-12小節,把你覺得甜蜜的、温馨的、感動的地方畫出來,批註自己的感受。

2、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學生自由説。

相機出示並引讀:“密雲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裏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1)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有一個字卻用得很傳神,你認為是哪一個字?(拴)

(2)是用繩子拴嗎?用什麼拴住了什麼?小組討論交流,推薦同學説。(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用剪紙拴住了我那顆貪玩的心)姥姥的剪紙竟然有這麼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擋得住游泳的誘惑!可見姥姥的剪紙技藝多高啊!

3、你們能讀出作者對姥姥的感情嗎?指讀,齊讀。評價。

(1)從哪些句子的字裏行間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紙拴住了?你來讀,要讀得讓我們真的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拴住作者的是什麼?開始,姥姥是用剪紙來“拴”住我的心,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紙技藝多麼高超啊!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異——引讀——(相機理解省略號的作用)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無論形象怎麼改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引讀——我擺弄着各式各樣的窗花——從此段話中你體會出作者飽含了什麼感情呢?(讚美、依戀)

(3)想走進這温馨的盛夏午後嗎?指導朗讀。(生自由對讀)

(4)請學生表演讀?(師生共同點評:他們表演得怎樣?你們感覺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嗎?)學生再齊讀。

5、哪一個字眼強烈地表達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纏)

“我”怎麼纏的?可能有哪些動作,説了哪些話?來,把我當姥姥,你來纏纏我。(師生表演)

交流:從我們的表演中你更能體會到什麼?

四、學習13小節,再悟濃情

1、(過渡)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紙拴住了我的幼年時代,拴住了我上學前的一個個密雲多雨的盛夏,後來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但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引讀寫剪紙的語句)

2、誰再來讀讀描寫這幅剪紙的文字。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麼名兒?

3、這頭定定站着的老牛,你從她的眼神中讀出了什麼?(思念、期望、回憶、關愛)期待什麼?對身處外地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期待呢?(身體……工作……家庭……)

4、誰願意再滿懷感激地讀一讀寫這幅剪紙的句子?

5、後來“我”越長越大,越走越遠了,姥姥的剪紙還拴得住“我”嗎?

指名讀。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悟,討論兩個“無論”的表達作用。

6、你能想象到,他還會夢到什麼?(老牛……和姥姥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五、總結昇華

1、説一説。此時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當你又憶起與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想起姥姥的剪紙,會對姥姥説些什麼呢?

2、寫一寫。同學們,也許在生活中,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並沒有一手令人嘖嘖稱讚的絕活,但是他們有着和文中的姥姥一樣的永恆的動作,永恆的愛。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樣,用手中的筆把那美麗的瞬間變成永恆的記憶呢?(寫出他們令你感動的瞬間)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繼續完善小練筆。

板書設計:姥姥的剪紙

心靈手巧熟能生巧

拴——纏

牽掛 ↓ 期待

教學反思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説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她手裏的剪紙會説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説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餵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勞作,與外孫相濡以沫,有着濃得化不開的親情。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備課時,我感覺文中的姥姥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彷彿從字裏行間分明能看到我們自己慈祥、勤勞的姥姥,我想孩子們也應該有這種感覺吧,於是我決定抓住“情”字不放。文本中的“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的載體。在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教學時,我帶領學生抓住這兩根一明一暗的主線,努力地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

在前一課時瞭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裏,我通過讓學生朗讀,結合關鍵詞句談體會,感受姥姥剪紙的高超技藝,感受那麼多人喜歡姥姥的剪紙,稱讚姥姥的剪紙,作者當時內心的自豪與驕傲,體會姥姥剪紙為什麼那麼“神”。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由學生已知的姥姥的高超技藝引入學習,一方面引導學生還能從哪些方面發現姥姥的心靈手巧,技藝高超;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究為什麼姥姥的剪紙水平那麼高?把同學們引向本節課重點的學習。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討論姥姥為什麼能“熟能生巧”,鼓勵學生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這一句話。學生找出了相關語句“數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並且列舉了很多生活實例,諸如電腦打字、打算盤等等,氣氛活躍。悟出了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從而解決了這一教學重難點。

在後面的教學中,我努力以“情”引領,體味祖孫情深。抓住“拴”“纏”“期待”等字處理文本,我認為也較為到位。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裏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導學生體悟“拴”的傳神,理解“拴”的含義。再學生通過充分的分角色朗讀和討論明白:無論怎麼剪,無論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麼改變——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幹活,就好象姥姥對“我”的喜愛與呵護。這樣順其自然,學生就會明白牛代表什麼,兔代表什麼,從促進理解其中飽含的“情”。

我還通過和同學表演作者是如何纏住姥姥為她剪紙的?引出剪紙怎樣“拴”住了上學前的“我”,拴住了作者的什麼?只是拴住了作者的人嗎?只拴住上學前的作者嗎?……加深領悟祖孫倆那濃濃的“情”。最後一幅剪紙,通過抓詞語“定定地”、“出神地”,鼓勵學生聯繫實際進行説話練習,感受姥姥內心,又是希望朝夕相處的孫兒能留在身旁,又想讓孫兒去更廣闊的天地發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犢情深,溢於言表,從而解決了對於“期待”的理解。

教學中也存在諸多遺憾。特別是對於“刁難、挑剔、耍賴、調皮蛋”這些詞語的處理上有些倉促,只是簡單跟學生交流了這些詞語和作用,但不夠深入。再者,在深研教材,總體把握上我還需要下苦功,因為在教學中我還不能遊刃有餘的把學生真正的帶進文本,有時候僅僅是在文本的邊緣遊離。以後教學中對每篇文章的語言都要進行精心揣摩,即使是一個標點、一個字也不能忽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得引導學生學習、感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深知:雖然帶領學生學習的這一課結束了,但是我自己的努力提升教學水平的課堂永不結束!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篇2

一、複習課文結構。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文章寫了三個部分的內容:剪紙贊人,我們看到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剪紙喻理,姥姥通過剪紙告訴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紙傳情,小小的剪紙卻傳遞着濃厚的祖孫情。

2、三個部分都在寫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孫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寫。好,今天我們進一步來學習課文。

二、剪紙贊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紙贊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靈手巧具體表現在哪兒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裏翻來折去,便要什麼就有什麼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姥姥心靈手巧呢?

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來折去、無所不能

(這個句子寫出了姥姥剪紙工具雖然簡單,但作品內容廣泛,也説明了姥姥的確是剪紙行家,“無所不能”。)

句子二:

“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讚歎:‘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同學們,這句話中鄉親們僅僅是在讚歎姥姥剪什麼都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形象逼真)

除了動物,姥姥還會剪什麼?書上怎麼説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託着的小屯裏,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着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你從哪兒看出姥姥的心靈手巧?(體會“左鄰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

你又是從哪兒可以看出她的心靈手巧呢

三、剪紙喻理。

1、過渡:姥姥是個心靈手巧的人,在剪紙的過程中還教會我一個道理——到底是什麼道理呢?我們接着學習第二部分。

2、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部分,想想教會我一個什麼道理?

3、通過什麼事例寫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學生試着説一説。

5、課文為什麼要着重刻畫我的“調皮蛋”、“刁蠻”、“耍賴”呢?

6、過渡:同學們到這裏作者覺得還不能説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還加了一段。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4、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的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體會濃濃的親情。

教學難點: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人人都有姥姥,她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呢?她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你和她的感情怎麼樣?

2、有個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紙。為了表達他對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姥姥的剪紙》。

3、亮標。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瞭解課文大意。

2、指讀課文,及時正音:“擇、豬、爽”為翹舌音,“屯”為前鼻音,“爽”為後鼻音。並糾正字形:“豈”上下結構,下面為“己”,不出頭。“刁”下面為提,不是撇。

3、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13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1-3自然段,講述了姥姥剪紙的技藝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講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難下,盡展技藝。

7-12自然段,講述了姥姥用剪紙表達了與“我”的濃濃深情。

13-自然段,講述了姥姥用剪紙表達對遠方的“我”的掛念,姥姥的'剪紙是“我”永遠的回憶。

三、學習第一部分

1、指讀第一節,“左鄰右舍”“都”貼着姥姥的剪紙,説明了什麼?大家為什麼都喜歡姥姥的剪紙呢?

2、自由讀課文2-3小節,思考上述問題。

3、交流

A.技藝高超 “普普通通”“翻來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簡單,居然“要什麼有什麼”“無所不能”,從正面表現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鄰居的讚歎,“下蛋、打鳴”則從側面反應了姥姥剪紙的逼真。(指導朗讀,讀出剪紙的逼真、人們的讚歎)

B.姥姥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可見姥姥人緣極廣;“撩起、擦擦手”可見姥姥乾脆利落,説剪就剪;“”説吧,派啥用場?往哪兒貼?可見姥姥的爽朗,剪紙有針對性,會剪的東西多,各有用處。“接着幹活”可見姥姥的勤勞。

3、指導朗讀。

4、小結:

作者的姥姥就是這樣普通的老人,因為她有着所有普通婦女的美德——勤勞善良。但是説她普通卻不又普通,她身懷剪紙絕技,廣結善緣。她是一位多麼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業

1、抄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劃去錯誤讀音。

擇(ze zhai)菜 刁難(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機靈(ling ling) 數(shu shu)九寒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篇4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敍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之間動情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2006年11月3日我非常有幸聆聽了陳葉青老師執教的《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在教學過程中,陳老師緊緊抓住“姥姥的剪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靈手巧、勤勞善良”這條線索,帶領學生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

片斷一:

師:“刁難”是什麼意思?

生:故意為難別人。

師:文中的刁難是指——

生:一天,我用雙手死死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黑剪窗花。這就是一次“刁難”。

師:挑剔

生:在細節中過分的找毛病。

師:耍賴

生:使用無賴的手段、抵賴。

師:調皮蛋

生:頑皮

師:為什麼文中用這些詞語?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反襯了姥姥剪紙的技藝嫻熟……

反思:對於以上四個詞語的理解,光理解詞語是浮於淺表的,陳老師並沒有停住,而是深入地引導學生“體會其表達的效果”。課文是“姥姥的剪紙“,作者着力描寫的主要對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為什麼要花上較多的筆墨,用上“刁難”、“挑剔”、“耍賴”、“調皮蛋”等詞語,來表現“我”的頑皮、淘氣甚至於近乎無賴呢?陳老師切入時機,引導學生理解這裏運用的是反襯手法,目的還是表現出姥姥的剪紙技藝,“我”的“刁難”、“挑剔”、“耍賴”,有力的證明我是個“調皮蛋”,而我越是調皮搗蛋,越是能夠顯示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其高超的剪紙技藝,非同尋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令人由衷讚歎。另外,“我”的“調皮蛋”形象地表現了“姥姥”的温順、敦厚和慈祥。陳老師這樣的教學教學設計>設計,既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又滲透了學法指導。顯然,教者的處理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片斷二:

師:“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結合你生活中的體驗,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熟能生巧”是什麼意思?

生:熟練了就能產生巧辦法,從中找到竅門。

生:姥姥如此熟練,因為老是不斷地剪。

生;姥姥“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就是對“總剪”的具體説明。

師;“準頭”的意思?

生;心中有數

師:出示練習説話:

熟能生巧,總,。

生:熟能生巧,總背,就能默出來了。

生;熟能生巧,總學習,就能考上大學了。

……

反思:陳老師這樣的教學教學設計>設計很好。通過引導學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從中感悟姥姥的話是經驗之談,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勤練不止!姥姥為什麼如此熟練,下面的“總剪”二字透露端倪,因為老是不斷地剪,豈能不熟練?手都有準頭了,因為總剪,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要注意什麼,剪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豈不是有了準頭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學過程中,教者引導學生練習説話,我覺得學生的説話練習還需老師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為不斷地練習,反覆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向陳老師學習,就《姥姥的剪紙》這課,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讓學生明白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勤練不止的道理,同時為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