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67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1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基礎上,學習毫米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

為了給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間,敢於放手讓他們實踐,培養創造性思維,因此,本節課教學中我創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1毫米有多長。首先,我先由學生拿出數學書出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後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結果,通過學生動手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時,發現數學書的寬、厚不是整釐米時,我就引出測量較短物體長的長度單位“毫米”,從而引出“1毫米”的概念,這樣我讓學生比劃1毫米的長短。認識了“1毫米”之後,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現身邊“1毫米”長的東西。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特別高,並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在學習完長度單位“毫米”之後,我讓學生把事先佈置帶來的1角錢硬筆、公交車充值卡進行測量它們的長、寬、厚,並分別説出它們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以加深長度單位“毫米”的認識。

通過今天的這節課,我還充分體驗到了“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的“經歷、體驗、感受”,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單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自始至終,學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動中積極參與學習全過程,學生的興致很濃。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2

毫米是小學三年級第一單元的第一個內容,是在孩子們二年級認識釐米之後的又一個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我還是採取以往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測量建立表象,然後結合他們在生活中的實際事物對他們的認識進行檢測,進一步鞏固毫米在他們腦中的影象。

聯繫生活進行感知

長度單位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讓學生從身邊的物體尋找“1毫米”,他們很快找到了許多。例如:指甲蓋的厚度,銀行卡的厚度,十張白紙的厚度等等,他們的眼睛真的很厲害,而且對物體的判斷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加強操作實際測量

測量在認識長度單位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手段,他可以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因此在測量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讓他們小組合作對所測量的物體進行估測,然後進行實際的測量,看看哪個同學估測的最接近準確的結果,而且對這些同學進行獎勵,這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他們都非常的認真和投入。不僅他們的估測能力有所見長,而且實際測量的水平也提高不少。

存在的問題:

1、本節課我覺得最大的不足就是學生之間的合作不是很好,導致一部分同學理解的很不錯,而有一少部分同學對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還很模糊。

2、在測量過程中我忽略了對5毫米這條刻度的強調,有個別的同學把6、7、8、9毫米也數成了1、2、3、4。

3、學生的合作時間控制的不是太好,使得課堂顯的前鬆後緊。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3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毫米的認識》。在此之前,關於長度單位我們已經學過了米、釐米的認識。

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到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米和釐米學生在生活中見過,而“毫米”的知識,在學生以前的生活和學習中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因此在教學中可從從感性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看、摸、比、找、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對長度單位毫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1毫米的正確表象,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並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動學生獨立探索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關係,知道1釐米=10毫米。在認識毫米後,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比如讓學生測量粉筆長度,鉛筆盒,動手畫一畫等環節,使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將已有知識進行鞏固。

雖然覺得這節課學生學得好可以,但是在練習中卻出了一定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在課堂上建立的表象不具體。學生都知道一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但是卻沒有讓學生親自去摸一摸。練習的反饋情況使我明白要想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得還課堂與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切實圍繞學生的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