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93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

乘法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簡便計算。學生對於乘法非常興奮,還不忘背幾句乘法口訣,看樣子在家裏家長下了不少功夫。有家長也打電話讓我叫他的孩子背乘法口訣。我在想這樣真的好嗎?孩子連什麼是乘法,為什麼我們要學習乘法,乘法口訣用來幹什麼呢?為什麼要背呢?這些都是學生很疑惑的地方,這些問題沒有解決,那麼學生學起來很被動。

在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上了一節課為什麼要學習乘法,我寫了很多好長好長的加法算式,然後讓學生讀,讓學生説,讓學生想,特別是讀,讀的累死了,然後我就介紹了乘法,那麼乘法就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簡便計算。那麼對於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學生就很清楚,這個在乘法口訣中體現出來了,學生會應用乘法與加法的關係解決問題。

然後一節課我重點介紹了加法算式改寫乘法算式,那麼對於幾個幾相加,相同加數是誰,有幾個這樣的加數,要讓學生很清楚,改寫乘法算式我覺得難不倒他們,但是我們不能光讓他們會改寫,還必須清楚相同加數是誰,有幾個。對於2乘3,可以理解成2份,每份3個,也可以理解3份,每份2個。

鑑於前面乘法的意義講的比較透徹,學生對於乘法口訣就可以先自學再總結了,學生也不用死記硬背了。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2

一、創設了有趣的情境,營造了愉快的氛圍

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索是一節課的重中之重,它關係到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老師從用小棒擺圖案的遊戲入手,先讓學生動手擺一個你喜歡的圖案,然後通過在規定的時間內擺一擺你喜歡的那個圖案,學生興趣高漲,從而活動主動,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一個圖案用幾根?,這麼多個圖案用幾根?很自然的引出讓學生寫一寫加法(連加)算式。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聯繫,就組織學生進行擺一擺、比一比的遊戲活動,先讓學生擺2個三角形。很多學生就會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一個一個的擺,而且他們知道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學生就用原有的知識用加法來算3+3=6根。然後又提問:現在要你們擺9個三角形,也讓學生去算,學生髮現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瑣。這時候抓住機會引出乘法的學習。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經驗和表象,感悟出瞭如果加數相同時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索

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創新精神。讓學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部分教學環節。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敍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接着教師根據6個3相加這個算式製造了一個懸念,如果擺100個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那該多好啊,這時候,老師讓學生合作討論有什麼好的辦法來使長的加法算式變短。這種討論是有效的。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3

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也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義,同時通過簡單實際問題的解決,感受乘法的應用價值。在教學設計上我力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自主探索、體驗成功、主動發展和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使課堂有效性得以充分體現。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覺得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二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現成學具袋中的教具,讓學生在課堂中藉助實踐操作來理解數學概念、數學算理等。學習認識乘法,我讓學生邊擺小棒邊數出幾個幾相加,這樣的操作能幫助學生很快説出乘法的結果,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即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在例2、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小棒代替小雞、鋼筆、花和圓片等等,讓學生藉助小棒先擺一擺,説一説幾個幾相加,再進行獨立思考,並填寫。我發現學生通過擺小棒操作,能熟練説出乘法算式的答案,學生嘗試到操作的快樂,他們樂於通過實踐操作進行數學練習活動。在一些數學練習中,經常碰到一些帶有操作圖示的題目,而有些學生解答這些題目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教師多提供加強讓學生進行學具操作的機會,必要時進行學具方法的指導。

二、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

首先組織學生按羣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動態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數數→操作體驗→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三、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由於學生是初次認識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尚不能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通過創設對比強烈的情境,從“4個2”到“8個2”,再到“100個2”,讓學生實際列式並數一數、寫一寫,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有時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為今後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四、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着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乘法意識作為數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時就應該進行培養。整堂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繫,讓學生不斷聯繫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課末,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乘法現象時,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説出了許多有趣的乘法現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

整節課,學生的活動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預設中進行,但是從練習的情況來看,發現問題還是不少,如部分學生對乘法結果的由來比較混淆,有的同學甚至會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還是要引導學生考慮加法算式2+2+2+2=8,為了簡便,我們把這樣的4個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還有一些比較後進的學生,看了圖還是不能正確的寫出圖中有幾個幾,我就讓他先在圖的下面先寫好有幾個,在每個圖的下面都寫好數字,然後再來數一數有幾個相同的加數,再來寫出幾個幾。還有學生碰到《補充習題》第2頁中的畫幾個幾時,錯的特別多,把2個5畫成5個2,學生對於幾個幾還是沒有理解,可以看出我們在備課時,對於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全面。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4

今天,聽了王老師講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本節課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和感悟乘法的意義。為了能達到此目的,王老師在課的開始抓住了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來進行導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老師説算式與學生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比如寫:7+7+7+7+7+7+7+7+7+7+7+7。再比如,老師説200個6相加,學生感到很茫然,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思考:怎樣寫簡便?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通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天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後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四、不足之處:

1、在給加法算式分類時,沒有砸實,學生只把相同加數的算式分為一類,而另一類,加數不相同的算式,沒有分,老師也沒有理會,導致後面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沒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師讓學生觀察,這樣的算式為什麼不能寫成乘法算式?這樣把問題給學生,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得出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乘法算式。我認為這樣學生對乘法的意義理解的會更好。

2、揭示課題如果放在新授課後,效果會好一些。

3、練習題有個別沒有處理,教師的語言不要過於羅嗦。總之,聽完了王老師的這節課,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作為教師如何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運用怎樣的方法手段,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5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6~48頁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課引入新課時採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並且配合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遊樂場的情景引入,不但達到了數學生活化的目的,還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增強。

大多數學生對乘法的認識是陌生的。同時也有個別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會背誦幾句乘法口訣,但這部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義是這節課的重點。

因此,應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觀察、探究、思考,對乘法產生親切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在練習上,通過拍手遊戲、我會連、我會填、星級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同學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6

4月27日,春雨細細,清風習習,於華靜老師來到我們欽村小學,參與了我們欽村小學低年級數學組的集體教研與磨課活動。本次磨課活動中,由我執教了《乘法的初步認識》,課堂之後,大家聚在一起,對這節課進行了評點。於老師、耿老師和全體教研組老師的精彩點評,像窗外的絲絲細雨,潤人心田,催人奮進。

一、“生成”,需要“水到渠成”。

本節課中,我利用了課本中的變魔術的情境,當魔術師變出8串葫蘆,讓學生動手寫算式,來體會寫加法算式的麻煩,從而讓學生動腦思考,去創造一種新的寫法,既能看出是8個5相加,寫起來有比較簡單。可是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寫出8個5相加並不覺得非常的麻煩,因此,學生並沒有產生創造一種新的寫法的需要。所以,這個環節可以加上一句話:“如果魔術師變出了20串呢?變出100串呢?你還想用加法來表示嗎?”當這個問題出現,孩子的腦海裏自然會想象出算式寫起來會有多麻煩,從而產生想要創造一種新的寫法的必要性。

二、“生澀”,教師引領當做“潤滑油”。

乘法的意義在本節課以至在整個乘法的學習中的地位可以説是舉足輕重的,尤其是在孩子第一次接觸乘法時,感受、瞭解乘法的意義是必須的。所以我設計了當出現用乘法算式5×8表示8個5相加時,讓孩子聯繫着上面的連加算式説一説乘法算式的8是從哪來的?5是從哪裏來的?其實,很多孩子心裏還是很明白的,5就是加數,8就是加數的個數,但是孩子並不會説的特別規範,只能説出大致的意思。今天上課有個小姑娘起來説5就是上面加起來的數,8是8個5,當孩子説完,我沒有及時給與評價,而是希望有説的更好的孩子能説,導致和這個孩子想法相同的孩子不知道怯場了,不知道該怎麼去説了,出現了冷場。於老師告訴我,這個時候,應該及時給孩子肯定的評價,讓其他孩子知道這樣的理解就是正確的,並且老師的語言規範的示範一遍,下面再找孩子説的時候就比較順利了。

三、“比較”,需要去同存異。

到底什麼樣的算式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這也是一個值得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本節課的設計,是讓學生觀察右邊加法算式的共同特點,去發現什麼樣的算式能夠用乘法算式來表示。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智力水平有限,孩子們看到一堆不同的算式在一起,很難通過表面看本質,看出來這些算式的加數是相同的,但是讓孩子找不同就比較簡單了。所以本環節修改為在孩子把一些相同算式轉換為乘法算式後,加上一道加數不相同的加法算式,這時候孩子就有了疑惑,從而質疑,產生認知上的矛盾,這時候再去問什麼樣的算式能寫成乘法算式就比較容易回答了。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教學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教學上的東西等待我們去學,去用。在這條路上,鑽研就是進步的金鑰匙,思考就是進步的催化劑,用心教學,用心思考,總有一天,也能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