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我和小夥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5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和小夥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和小夥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我和小夥伴》教學反思1

本節課主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喜歡和小夥伴交往,能體驗到交往的快樂。知道朋友多快樂多,初步體會到與小夥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愛、公平,有了問題要協商解決。

在教學《我和小夥伴》一課中,我從整體上對本課進行設計,思路清晰,環節緊湊,學生能夠從各個活動中感受與夥伴交往的快樂,知道與夥伴交往的原則與方法。我認為其中幾個環節的設計是本課的亮點:

1、介紹小夥伴:教師能夠以範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好朋友,給學生做示範,啟發學生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小夥伴。在這種爭先恐後的氣氛中,教師再鼓勵學生講一講自己和夥伴間發生的有趣、難忘的經歷,回憶體驗與小夥伴交往的快樂就顯得很自然,孩子們有話可説,這對於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很必要的。

2、情景模擬活動:形式新穎,通過具體情景的創設,請學生們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把故事補充完整,再一次強調夥伴間應該互相幫助。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同時在遊戲中具體指導了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3、故事明理:恰當的選擇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要主動幫助,應該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懂得這樣的同學才能結交更多小夥伴的道理。本節課我選用了古老的道德故事《孔融讓梨》來教育啟發學生,通過四歲的孔融在家裏,上讓哥哥、下讓弟弟的優良美德教育學生要想孔融學習,學習他懂得謙讓好品質。

4、遊戲創設:教師製造氛圍,創設生活情境,在解決“如何介紹自己的小夥伴問題時,採用遊戲的方式“找朋友”這一遊戲的創設,使學生在遊戲中找朋友,找與小夥伴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5、交友友好原則:通過制定交友友好原則,讓學生學會通過公平,友愛,尊重的方式與小夥伴相處。

本節的不足之處:

1、是在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時對學生掌握的較少,缺乏一定的指導。如能在語言方面多加一些指導,效果會更好。

2、課堂活動安排太多,只求數量沒求質量以致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

3、教師未能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以後更應該主次分明,教學重點應該多安排一點時間。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大膽的把教材與實踐聯繫起來,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愛上這一門功課。

《我和小夥伴》教學反思2

《我和小夥伴》這一課的主題旨在通過體驗、探究等活動增進同伴之間的瞭解,體驗友誼帶來的快樂,幫助他們明白同伴之間應如何相處,並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方法和簡單技巧,樂於與同伴交往。本主題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構建課程教材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發掘現實生活中對低年級學生品德及人格形成具有獨特價值的內容,指導小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與他人的親密、依存關係,引領兒童從現實的生存狀態過渡到更高質量的生活境界,為他們創造性地開闢未來生活奠定紮實的基礎。

學生在和小夥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衝突。因此,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捕捉適當的契機進行引導。這一課我創設了四個教學活動:活動一:説説我的小夥伴;活動二:該怎麼辦:活動三:故事續編;活動四:我們怎麼玩。

活動一:説説我的小夥伴。這一活動首先是讓學生拿出小夥伴的照片,自由介紹自己夥伴的姓名、年齡、愛好等。説説與小夥伴在一起有去的`事情。再是結合自己的體會思考與討論:和小夥伴們常常做哪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如果沒有小夥伴會是什麼感覺;心情會這樣。讓學生體會沒有夥伴的孤單、和夥伴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二:該怎麼辦。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研討遇到類似問題時該如何做;幫助學生懂得與小夥伴相處時,要學會謙讓、分享;要善於換位思考。

活動三:故事續編。故事續編活動是讓學生把分玩具和分蛋糕的故事編個結尾,並表演出來。引導學生體會,在與夥伴交往中要注意謙讓,學會分享。表演中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分到了小蛋糕,該怎麼辦?如果自己分到大蛋糕,看到對方低落的情緒,又該怎麼辦?這樣學生在表演的故事中,學會相處,學會做人。

活動四:我們怎麼玩。這個活動分兩步進行:一、討論活動:結合課文插圖分析討論,在當時那種眾説紛紜的情況下,應該怎麼辦?該聽誰的?小組討論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是怎麼解決的?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認識:在許多人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要學會採取“協商”的辦法解決問題。二、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小組一起協商選擇一種遊戲,然後介紹商量的過程。開始有些什麼意見?後來是誰的主意?為什麼要按他的意見做?由此引出討論。通過這一討論,幫助學生懂得相互協商、彼此寬容的重要。

整堂課我都比較尊重學生自己獨到、合理的見解,鼓勵學生在活動與辯論中,自己體會和總結與夥伴的交往,使孩子們能夠從各個活動中感受與夥伴交往的快樂,知道與夥伴交往的原則與方法。

《我和小夥伴》教學反思3

本課講了小水滴齊心協力幫助木船和乾枯的禾苗的問題。我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孩子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只有齊心協力才能辦大事的道理。我於是把“齊心協力”寫在了黑板上,問他們,你覺得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做呢。有的學生説,馬上我們班的課本劇和誦經就要參加表演了,我們應該齊心協力,認真排練爭取演出成功。

有的學生説,如果有人排練的時候不聽話或者搗亂,我們就會練不好,就會影響演出了。孩子們表示同意,他們説了很多,通過課文裏的故事學會了其中的道理,並且能聯繫生活經驗總結出做事的辦法,我覺得孩子們是真的讀懂了課文。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會知識,語文給予孩子們更多感悟生活的方法,相信語文課中學習會讓他們成長的更快更好。

《我和小夥伴》教學反思4

常聽別人説,備課不僅要備教案,還要備學生,備課堂,備生活。上完課後才發現自己對學生,對生活,甚至對教材也很陌生。

現在有的孩子活潑開朗,會主動與同伴交往;有的很被動,等着同伴來邀請他;有的因經常一個人,無同伴,內心孤僻,常常獨來獨往。一部分同學常常一言不發,膽小怕事;有的則唯我獨尊,與同伴相處自私自利,不能為別人着想。他們與小夥伴相處時經常會鬧彆扭、鬧矛盾。有了彆扭和矛盾就悶在心裏,或只會向老師和家長哭訴,自己無法解決。他們從小不知道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不懂得團結友愛的重要,不會自我解決矛盾,走向外面的世界難免碰壁,摔跤。其實孩子們的內心也渴求有人為他們指點迷津。

而《我和小夥伴》旨在通過體驗,探究等活動增進孩子們之間的瞭解,體驗友誼帶來的快樂。認識同學之間應如何相處,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簡單技巧。與同伴樂於交往,主動交往。其向學生展示的是學生真實的生活延伸,他是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首先要解決的不是如何解決矛盾,而是應讓孩子們樹立與夥伴交往的信心,體驗出同學之間親密關係所帶來的樂趣,讓他們知道與小夥伴在一起是多麼愉快!然後再去幫助、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因為源於兒童生活,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所以成為真正有效的學生生活的指導。

在上完課後,經別人一提點才發現自己的不足,細細思考後真的受益非淺,看來,對新教師來説,多上公開課才是硬道理呀!

《我和小夥伴》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把話題的焦點集中在城市孩子回家後的孤獨上。衣食無憂,家人眾星捧月,卻依然代替不了缺乏同齡夥伴的孤獨。如果説白天在學校裏,孩子們還有學習、遊戲、傾訴、競爭的夥伴,那麼,放學回家後的情景就與白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城市裏的家長們有太多理由不讓鄰里間的孩子交往,自己卻也往往抽不出空來陪孩子。即使有家人陪伴,也不能代替孩子需要有同林玩伴的需要。從平時的學校生活中觀察,孩子的交往能力越來越弱,適應環境越來越難,與人溝通也存在問題。自私、狹隘、偏激……似乎越來越多地從孩子身上暴露出來。怪孩子嗎?還是怪我們過分的限制了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很多心理問題、性格變異來自於內心的孤獨,也許我們還沒發現,孩子更沒有意識到。

開課時的:“説”,其實就是一支火柴,我要用它去點燃孩子內心渴望朋友的火種。讓擁有鄰居夥伴的孩子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讓還沒有鄰居夥伴的孩子意識到,自己回家後的諸多不快、不滿其實來自於內心的孤獨,從而渴望打破看似正常的“回家後”生活方式,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夥伴”。

但説起來簡單,事實上障礙重重。經過課前與學生談心,我發現障礙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父母的限制;夥伴間的矛盾。於是我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沒有夥伴真孤單”和“自己的矛盾自己解決”兩個活動,通過表演、分析、交流,用生活中的實際來指導孩子,解決他們實際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