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2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小數的基本性質》時,我沒有直接出示例題而是先在黑板上寫了3個1。提問:這3個1中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個1後面添上一個“0”成10,在第3個1後面添上兩個“0”成100。問:現在這三個數還能用等號連接嗎?(不能)師:你能想辦法使他們相等嗎?這問題情境的創設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這個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吸引着學生,引起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慾望,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熱情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紛紛開動腦筋、個個躍躍欲試。通過大家的回答和教師的評判不知不覺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流暢。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出發研究新問題是小數意義的運用。接着通過觀察米尺,引導學生得出0.1=0.10=0.100。讓學生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再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找出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時,小數的大小不變。接着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驗證:0.3=0.30,再次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

這節課,以學生找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環節清晰。但是正如所有的課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反思下來我覺得本節課中教師還是講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給學生鞏固練習時間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教學,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上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在本節課教學教程中,我力爭做到“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能探討的不引,學生能發現的不導”。認真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終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真正還課堂於學生。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智育與德育容於一體,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尊重主體,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更多地關注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沿着“猜想、驗證、總結、應用”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首先,引領學生從生活中提取數學素材,提出0.3=0.30的猜想,然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從不同角度去驗證猜想。學生從表示的具體錢數;藉助方格圖,從他們所表示的意義和陰影部分大小;利用數位順序表等多個角度去驗證猜想,總結出小數的性質,然後再把性質運用到生活之中。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總結,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

2.關注生成,讓教學真實有效。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當下的思維狀態,學生認知的起點,學生的困惑等等。教師要充分關注生成,併合理引導學生的生成,課堂教學才能更加真實有效。在本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動手塗一塗,畫一畫,量一量等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真正體會到了小數性質

3.基於生活,尊重學生生活經驗。

數學教學要基於學生生活,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數學從生活中來”的過程。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取素材,讓學生嘗試從生活素材中發現小數的性質,並根據生活實際理解和應用小數的性質,實現把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化。

例如,選取超市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經常看到的標價牌上發現小數的一些特徵,在驗證小數的性質是時,學生首先想到的也是根據0.3和0.30所表示的具體錢數來驗證。

這樣設計,讓學生用數學的視角去觀察生活,思考問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知識是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充分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吸取上節課的教訓,我調整了一下教學方式,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我放慢了教學腳步,讓每個學生都能較好的理解小數的意義,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努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會説小數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學生的表述基本上達到了我預想的效果。同時,通過對這節課的一些環節的修改也使我的課有了較為清晰的條理,我自己也有明顯的感覺,這節課比上次的課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還存在很多不足:

(1)個別環節處理不當,如在學生學習完小數的性質後可以先講授小數的改寫,因為小數的化簡其實也是小數改寫的一部分。

(2)練習設計不合理,沒有體現出層次性

(3)板書不夠直觀明瞭。比如讓學生觀察2.5=2.503.00=30.1=0.100.5=0.50這四個等式的時候,應在等式上畫幾個弧線,讓學生更清晰的看出變化的規律。板書應能體現出學生的思維過程。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導,積極主動地學。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智育與德育容於一體,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有這幾個方面:

一、依據認知水平能動駕馭教材。

教材總是滯後於時代發展,教材不可能適應所有地正,所小學生本節課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我進行教材重組。我這樣來設計:0.1米= 米=1分米

0.10米= 米=10釐米 0.100米= 米=100毫米

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出發研究新問題是小數意義的運用,而不是重複。

二、注重方法滲透,引導自主探索。

學生要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既應注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習中的滲透。本節課多次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時滲透了估算遷移和類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學0.4米= =4分米時,滲透了等量替換思想。並由此展開學生積極運用類比推理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

3、在探究活動中,充分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主動參與了數學問題的提出和數學結論的獲得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全過程,學會了一些學習策略。

三、聯繫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處處有應用。本課採用聯繫生活,引入新知-聯繫生活,應用新知的教學過程。三個醫生的測量-購物單。很自然的從生活中引入、探究和應用。

四、營造民主氣氛,培育創新意識。

本課教學中經常以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談,比如:××同學出生4分米可以嗎?猜猜看,願意嗎?對購物單滿意嗎?非常感謝陳××同學給我指出的錯誤,你是怎麼想的,還有什麼不理解?你總結髮現了什麼。等等過些話簡單、充分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係更加民主、平等、融洽,從而形成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產生了莫大的鼓勵,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創意,不錯,請坐等。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動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激發學生獨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膽發表不同見解,進而增強創新意識。 如何營造氛圍是我們教研組研究課題。

我除了這節課,平時也很注意,讓學生在寬鬆學習環境中營造民主的氛圍,學生很大膽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創新。

五.設計多層次的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①、判斷哪些符合性質問題面比較廣,有針對性。

②、練習有彈性,數量和難度上滿足了好中差,各類學生的需要。

③、聽寫練習。

④、練習中對下節課的延伸。

本節課有幾點不足:

①、實驗操作與性質歸納有點脱節。

②、3.02=3.2判斷符合性質時,要有一個明確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讀,不夠到位。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4

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並能運用小數的性質正確的化解小數和改寫小數,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全課分為兩個階段:

一、發現規律

課一開始,我利用課本《西遊記》主題圖引出0。1米、0。10米、0。100米這幾組數據,請同學們猜一猜,孫悟空為什麼笑了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索發現 0。1米=0。10米=0。100米,從而引出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躍躍欲試,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數學情致得意有效的培養。

二、應用規律

第二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性質用於改寫小數和化簡小數。由於前面對小數的性質的探索是學生自主進行的,因而在應用起規律來同學們也能得心應手。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把3改寫成三位小數上,經過啟發,學生都知道要不改變數的大小,必須在3的各位右下角先點上小數點,再添3個零,課末通過聯繫生活的實踐課,讓學生感受到小數的性質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總之,通過本堂課,我們師生共同分享了彼此的見解和成功的快樂,情感溶於快樂之中,知識溶於成功之中。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較好。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5

“小數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教材結合現實情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地觀察、比較和歸納,探索小數的性質。例題分兩個層次安排的:第一層次通過兩個小朋友交流鉛筆和橡皮單價的情境,引起學生進行比較的需要,再通過“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麼?”的討論和交流,體會用不同的方法比較鉛筆和橡皮的單價,結果都是一樣的。 第二層次是讓學生藉助直尺圖自主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它們也是相等的。依據情境圖和得到的等式進行觀察、比較等活動,感知上述兩組等式存在着“小數末尾去掉0或添上,小數的大小不變”的特點,從而歸納概括出小數的性質。

上面是教材上例6的情境圖,呈現的是購物情境,通過思考一組食品的價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理解“化簡”的概念,學會化簡小數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我在課堂上是這樣展開的:

⑴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書上的填空,交流得到的答案,牛奶2.80元、麪包4.00元和合計10.50元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這樣一個過程是“小數性質”應用的內化過程,學生們在練習中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⑵理解“化簡”的含義。教師指出像2,80元=2.8元一樣,將小數寫法簡化的過程就是“化簡”;

⑶驗證答案。利用元、角、分這些單位進行驗證,例如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元和2.8元是相等的,所以2,80元=2.8元;3.05元表示3元05分,假如3.05元中間的0去掉後就成了3元5角,大小不再相等,所以3.05元中間的0不能去掉。利用元、角、分這些單位進行驗證,和利用小數的性質化簡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從而達到進一步理解小數性質和應用小數性質化簡小數的合理性;

⑷質疑。“為什麼超市的消費單上的錢數都是兩位小數,不寫簡單的小數呢?”教師在本題結束反饋時拋出了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有兩種,一種理解為都是兩位小數便於超市進行加法計算,另一種是為了價錢精確些。第一種理解無意和小數加減法想吻合,第二種理解初步體會到保留兩位小數可以使小數表達得精確些,回答不是到位,通過教師的補充才理解到位,“這裏都是兩位小數,超市告訴顧客本超市計算錢數時精確到分。”

“獨立解決問題”---“理解“化簡”的含義”-----“驗證答案”----“質疑”這四個小環節,沒有遵循常規使用的利用“小數性質”反饋、矯正,增加了“驗證”和“質疑”的環節,旨在繼續溝通實際生活與小數性質之間的聯繫,培養小數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質疑”環節則明顯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為後續的學習豐富了感性認識,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當然,不足之處也有,沒有利用“小數性質”反饋、矯正,此處演繹思維培養的資源無意浪費了,且“小數性質”的應用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會減緩學生技能的形成的進程。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教學,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力爭做到“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能探討的不引,學生能發現的不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真正還課堂於學生。基本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時,我利用米尺圖和正方形圖,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過的相關知識自行得出相應的數,然後全班交流這些數的關係。由於學生在彙報時説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沒有再去做重複的工作,就只做了相應板書。為了讓學生把小數的性質用文字概括出來,我引導學生從左向右觀察三個小數的變化,概括出小數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規律,接着再從右向左觀察,概括出小數性質的後半部分:小數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老師並做相應板書。

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把自己總結出來的規律記住,我讓學生讀一遍,然後不看黑板試着説一遍,加強孩子的記憶。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小數的性質,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辨析:把小數點後的零去掉,不改變小數的大小。通過這個問題,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數末尾的含義,為後面的小數性質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體上説,本堂課教學思路比較清晰,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欠精練,有些語言還是過於囉嗦,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爭取在備課時把自己的語言組織精練,讓每一句話都有用,讓每一個字都最精彩。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7

一、創設故事情境,鼓勵大膽猜測。

牛頓説:“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有偉大的發現。”猜想是一個多向思維的心理過程,是培養創新萌芽的好辦法。由此,在課伊始,利用喜聞樂見的《西遊記》中的人物,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猜測揣摩“孫悟空會對沙和尚説些什麼”,學生的思維被激發,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生自覺主動地聯繫舊知,運用多種方法來進行驗證猜測。這樣,學生從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學會獲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徑,以及如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創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二、通過觀察比較,激勵自主探索。

波利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繫。”探索是學習數學的生命線。縱觀本課,猜想的提出,驗證方法的得出,都是在學生個體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結果;教師所起的作用只是相機誘導。如:在驗證猜測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驗證方法,並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疊一疊等多種方法證明自己所猜測的“一樣長”是可靠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親歷觀察、思考、操作、討論、分析、推理等活動,從而推出“小數的性質”。這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但經歷了找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的知識過程,而且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8

《小數的性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中的內容。

小數的性質這節課是在教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以及小數的讀與寫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性質的理解和運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本節內容時,在重點關鍵處教師改變傳統的只注重理性思考,為把感性的經驗與理性的思考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從而突破對於小數的性質這一難點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同學們身邊生活實際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運用小數的性質。從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為生活服務。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教學時,我沒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寫了三“1”。提問:這三個1中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個1後面添上一個“0”成10,在第三個1後面添上兩個“0”成100。再問:現在這三個數還能用等號連接嗎?(學生就説不能了。)然後教師引導提問:你能想辦法使他們相等嗎?這問題情境的創設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這個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吸引着學生,引起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慾望。使他們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熱情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紛紛開動腦筋、個個躍躍欲試。通過大家的回答和教師的引導不知不覺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流暢。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以及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師創設例1這一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教學用具,讓學生充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長度。讓他們再進行合作分工把他們量、找出來。這一活動教師給足了學生交流、討論、動手操作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索、自主的發現。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動空間中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親身去經歷和感受了的,活動給他們的體驗是很深刻的,同時結合實物的演示進一步感知1分米、10釐米、100毫米實際都是同一段,進一步看出0.1米0.10米0.100米這三個數是相等的。

教師讓學生通過橫向觀察、縱向比較,圍繞“變與不變”的特點引導觀察、思考、討論。學生們不僅很快歸納出小數的性質,而且使他們明確了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採取在直觀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較好的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通過做一做的再次動手操作實踐和實物的運用進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數的性質。

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數學在我們的生活,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證實,在我們熟悉的生活實際中去尋找。教學時教師基本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本塊知識,學生氣氛非常活躍、積極性很高。他們充分體驗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快樂。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9

小數的性質這節課是在教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以及小數的讀與寫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性質的理解和運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本節內容時,在重點關鍵處我改變傳統的只注重理性思考,為把感性的經驗與理性的思考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從而突破對於小數的性質這一難點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同學們身邊生活實際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運用小數的性質,從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為生活服務。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教學時,我沒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放西遊記動畫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情境創設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使他們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熱情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紛紛開動腦筋、個個躍躍欲試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以及數學思想和方法。我在創設例1這一問題情境,首先是課件出示米尺的一部分(1分米、10釐米、100毫米),並分別提出1分米=( )米,寫成小數是( )米; 10釐米=( )米,寫成小數是( )米;100毫米=( )米,寫成小數是( )米。接着課件出示:因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最後讓學生從左往右、從右往左觀察,發現了什麼?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驗證得出結論“小數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O),小數的大小不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教學用具,讓學生充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這一活動教師給足了學生交流、討論、動手操作

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索、自主的發現。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動空間中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親身去經歷和感受了的,活動給他們的體驗是很深刻的。

我讓學生通過橫向觀察、縱向比較,圍繞“變與不變”的特點引導觀察、思考、討論。學生們不僅很快歸納出小數的性質,而且使他們明確了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採取在直觀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較好的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證實,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0

一.教學內容:

第34~35頁的例5、例6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六第1~5題

二.教材解讀:

本課結合現實情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比較和歸納,探索小數的性質。例5先通過兩個小朋友交流鉛筆和橡皮單價的情境,引起學生進行比較的需要,通過比較,使學生初步感知小數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例6結合購物的情境,通過討論一組食品單價中哪些“0”可以去掉,引導學生在應用小數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的活動中,學會化簡小數,並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

三.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小數性質的探索過程,理解小數的性質,學會運用小數的性質把一些小數進行化簡或改寫。

2.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3.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小數的性質。

五.資源利用

學生經驗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的意義,掌握了小數的讀寫方法、數位順序及計數單位。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部分有關小數的生活經驗,如:會看各種文具、食品的價格等。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例6的食品價格牌、小黑板。

六.課程實施

1.引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數,知道小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出示例5情境圖,提問:看了這幅圖,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哪些問題?

2.探究

教學例5。

剛才有同學提到,這兩件文具的單價實際上是相等的,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照你們的想法,可以用等號把0.3和0.30這兩個小數連接起來(板書:0.3=0.30),不過這只是我們的猜想。

進一步啟發:誰能想辦法解釋0.3和0.30為什麼相等嗎?

學生獨立思考後,把想法和同桌相互交流。

學生活動後再組織全班交流,並引導學生分別從錢數的多少和每個小數所含計數單位的個數進行解釋。

教學例5後“試一試”。

小黑板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學生尺,提問:你能在直尺上分別找出100毫米、10釐米、1分米的位置嗎?知道他們分別是幾分之幾米嗎?寫成小數又分別是多少呢?

解決上述問題後,追問學生:你能比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嗎?説一説你的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0.100米=0.10米=0.1米。

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能否用其他的方法説明0.1=0.10=0.100?

總結和歸納。

談話:通過上面的兩個例子,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想法和小組裏同學説一説。

全班交流:提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教師小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我當小裁判:

①小數點後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②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③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例6

出示例6情境圖,提問:小強買了四種食品,這些食品的價錢中,哪些0可以去掉?先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書上的填空後,組織交流反饋。

小結: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4.00元可以化簡成4元,由此得出整數可以看成是小數部分是0的特殊小數。

教學例6後的“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提問:你能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三位小數嗎?

學生完成後,組織反饋。重點指導把10改寫成三位小數的方法。

練一練。

①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練習後,結合交流讓學生再説一説每組的兩個小數是否相等。

②指導完成“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練習,交流後提問:兩道題中的數,為什麼第①題的0.5和0.50相等,而第②題中0.5和0.05不等?你能從其他角度解釋一下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並再次明確小數末尾的`0才能去掉。

3.應用

練習六第1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裏説一説,再指名口答。

追問:703.0505左邊的0為什麼不能去掉?

練習六第2題。

練習後追問學生:為什麼不能把0.018和0.180連起來?

練習六第4題。

學生練習後,重點討論:80

是怎樣改寫成三位小數的?

練習六第5題。

學生練習後,講解:用“元”作單位表示人民幣的數量時,因為“元”後面還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兩位小數表示。

4.課堂作業

①練習六第3題。

②在()裏填上合適的兩位小數。

橡皮毛巾

5角=()元6元6角=()元

直尺牙刷

1元零5分=()元3元2角=()元

七.課後感想:

1.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構建和生成新的數學知識

課始直接出示例5情境圖,提問:看了這幅圖,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麼問題?只是用簡短的提問帶出了課本上的情境,展示給學生,沒有刻意地去創造多麼複雜、多麼熱鬧的情境,因為情境只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一個手段,達到效果就行。儘管這樣的開課很樸實,但樸實中不失實效,使學生及時進入另一個“場景”。

0.3元和0.30元相等嗎?這個問題學生不難回答,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作出肯定的回答。於是我進一步啟發:誰能想辦法解釋0.3和0.30為什麼相等嗎?學生獨立思考後,把想法和同桌相互交流,學生活動後再組織全班交流。大部分學生想到了0.3元是3角,0.30元是30分也是3角,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學生解釋0.3是3個0.1,0.30是30個0.01,30個0.01就是3個0.1,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學生從小數意義的角度來解釋;還有學生更直觀了,通過畫線段圖來解釋。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被喚醒了,思路打開了,思維活躍了,於是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我們的教學要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這個環節的教學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為學生構建新知搭建了平台。

2.學生越過表象,識別表象後藴藏的規律

合理猜想,大膽驗證是學生自覺思維的體現,但這種直接經驗還必須上升為科學的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越過表象,識別表象後藴藏的規律,這樣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便於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於是我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總結出小數的性質。接着我又設計了我當小裁判這樣一個補充練習,再次突出小數末尾的0才能去掉,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了小數性質,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最後,通過改一改、填一填、塗一塗、劃一劃、連一連等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1

本課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具體事例、藉助圖形來進行反覆比較歸納,最後能自主概括出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一、我的成功

1.能較好把握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課的引入設計了一個師生互動,對比商品的價格相同與否,讓學生在參與回答的氣氛中激起求知慾。“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的引入是比較成功的。另外,在教學中我關注到學生的情緒狀態,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環節設計鬆緊有度。看來,要上好一節課,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學環節層次分明,條理性強。這節課主要學習性質概念,比較散,備課時,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邏輯關係,理順了教學內容間的關係,從大處上做文章,在小處中潤色。

3.本課成功的關鍵是自己在教學理念上的轉變。以前上課總不放心讓學生自主探索,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灌輸一點,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中,我成了“職業灌輸器”,學生充當了“專業接收站”,造成了老師累,學生煩的局面。這次我思想開放了,秉承先學後教的理念,讓學生“活”學“小數的性質”。課堂上做到了“三活”——“學生生活中的”,“在活動中學”,“靈活地學”,總之“活”貫穿於整個課堂。整節課,學生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索、自主總結歸納。想不到教學效果那麼理想,比以前的滿堂灌強多了。所以説,放心讓學生探索,精心引導學生是成功的關鍵。

二、我的不足

1.新課程標準下的新課堂,釋放了學生,考驗着老師。這節課的小組活動,出現了一些“混亂”場面,有的學生不知所措,有的學生參與感不強,有的學生在交流時沒有認真聽別人發言……,這方面的組織與調控我還要繼續努力。

2.課中某些環節的處理過於細化。總是擔心學生的能力,總想讓學生按照固定模式思考,沒有做到放手讓學生全面思考問題。在總結小數的性質時,沒能充分讓學生多説,在兩個同學回答正確以後,便匆匆把這個環節一帶而過進行了總結。沒有充分發揮這個環節地作用,要改進。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2

《小數的性質》意在引導學生在探究比較大量材料的前提下,尋找不同數位小數之間的關係。本堂課,我也試想在課堂上還充分時間,給予學生小組合作,自己研究。但是隨着課堂的演進,一切超出了我所料。

回顧整堂課,就着備課本的教案以及課件,我先提問學生,2.50元是否等於2.5元。學生興趣高漲,立刻舉手表示自己的理解。面對學生積極的情緒,我不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於是,改變將此作為“引子”的教學設計為教學實例展開討論。學生提出:2.50元表示2元5角0分,2.5元表示2元5角,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所以2.50元和2.5元可以用等號連接。也有學生表示,結合數位順序表,2.50元中的2.50表示2個一,5個十分之一,0個百分之一;而2.5元表示2個一,5個十分之一,單位相同數字表示的意義相同,所以二者可以用等號連接。現在回想學生當時的説法真好。

接着,我問,像“2.50元=2.5元”這樣的例子你能舉出幾個嗎?班級裏一個基礎不是很好,但是上課舉手總是分外積極的男生,第一時間興奮地舉起小手。出於考慮這樣的問題,不難,我請他來回答。學生提出“4.30=4.3”。我問,同學們,這樣的兩個數字相等嗎?沒有了單位名稱的幫助,學生遲疑了,有人説不相等,有人説相等。於是,我趕緊切入主題,給出今天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學習了這堂課後再來解答。

然後我引入例題,激發學生思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相等嗎?”我想按着教材的提示,學生應該會去考慮將0.1米化成1分米,0.10米化成10釐米······但是事與願違,學生依舊停留在計數單位上,之前的學習,以米為單位,小數點後面第一位是分米,第二位是釐米,第三位是毫米,後兩位是0,就表示什麼都沒有,所以其實都是表示1分米,似乎停留在此處樂此不疲。整個年級68名學生竟只有一個學生想到了將其轉化為不同的小單位來思考。面對學生死寂的氛圍,我有些納悶。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狀況,在學生遲遲聯繫不到單位之間的轉化之後,我心裏乾着急,但又實在想不出該如何引導他們往書本的提示的方向靠攏。最後萬般無奈之下,我語:“我們來看看老師是怎麼想的?”屏幕上出示了,0.1米=1分米,0.10米=10釐米,0.100米=100毫米,我指着1分米,10釐米和100毫米,問學生,這三個之間的大小是什麼關係,令我大為吃驚的是,兩個班學生都想到的是三者之間的進率。那一剎那,我想為什麼當學生看到兩個有着聯繫但不同的單位名稱的時候,脱口而出的竟是他們之間的進率呢?難道是我平常提到的次數太多?儘管之後課堂還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心裏一直很難受。總感覺這堂課不應該呈現如此慘淡景象。

綜觀課前課中,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必須得承認自己在課前備課所花時間還不夠多;如,在討論三個長度的大小時,教參就指出,“可以啟發學生想:0.1米、0.10米、0.100米各是幾分之幾米?可以用哪個比米小的單位來表示?並分別在米吃上指出其長度”我想事先自己做足了準備,不至於有手足無措的慌亂感。其次,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還需鍛鍊,學生學情瞭解不多。

合格老師的道路,其修遠兮,吾將且行且珍惜!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3

《小數的性質》這節課學生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具有探索性學習的價值,因此讓學生經歷過程會帶給學生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實踐的機會和發現的能力。基於這一新的理念,教學中我沒有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創設了一個“猜想──驗證──反思”的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通過合作探究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在情境中猜想。

活潑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也應該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學伊始,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動畫情境,在這個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學生從豬八戒的無知中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他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判斷出“25.00”和“25”是相等的,並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提出了猜想。猜想是否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的,能夠自己提出問題已經向探索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在探究中驗證。

接着我出示探究內容,內容中既有正例(和0。5相等的小數),也有反例(和0.5不相等的小數)。而教材的例題學習中只有正例(比較0.5和0.50的大小)沒有反例,我認為那樣不利於探究活動的深入展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障礙,並及時指導學生尋求跨越障礙的辦法,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沒有一定挑戰性的活動是不值得探究的,沒有在探究中戰勝困難的經歷,其探究能力是難以獲得實質性發展的。

當然,為了使探究活動富有成效,我充分發揮引導者與幫助者的作用。首先,通過設計探究提綱來引導學生探究,然後在具體探究過程中教師又以“參與者”的身份給予更具體的指導,以保證探究活動不被“卡殼”。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學生通過合作(先組內合作再組間合作)想出了多種辦法,體現了探索活動的多元化和開放性。並通過彙報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化,最終推翻了原先的猜想,發現了“小數性質”的本質特徵,並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小數末尾”和“小數點後面”的區別)有了深刻地理解。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4

1、加強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繫。

弗賴登塔爾説:“數學來源於現實,富於現實,用於現實”。數學只有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才能使學生切實理解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活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的動力,基於此理念,在設計新課導入時,採用了學生熟知的讓學生説出學生尺中一段的長度的情景,一方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激發和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中數學的意識。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這一現代教學手段。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展示數學的變化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討論,自己獲得知識,鍛鍊自己的分析、推導和概括能力。

3、關注學生獨立思考後的合作與交流。

例6教學,採用分組學習,把如何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交給學生來處理,在學生獨立思考分組學習後,教師把講台讓給了學生,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課堂氣氛民主、和諧,讓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

4、首尾照應,教學完整。

通過小數性質的學習,最後順利解決了開課時提出的問題,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會發生什麼變化?可以啟示學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學好數學知識,就能很好地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習的,即使是學,也是學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可見,教學要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繫,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藉助於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充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強化了學生的感知,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的效果。如:在教學例5時,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感知0.1米=0.10米=0.100米,0.30=0.3,並經過學生思維的碰撞,概括得出小數的性質,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不足之處:

課堂中由於本人的語言組織的不夠,教學環節不夠自然,特別是由於本人的疏忽,課件中還有好幾處錯誤。真如熟語所説,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懇請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以便今後更好地進行教學。

《小數的性質》數學教學反思15

1、憑藉學生的數學現實,幫助學生解決現實數學中的問題。

小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組成、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與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互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學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購物的體驗,都瞭解0.8元與0.80元,1.70=1.7相等。但學生的這種認識相當粗淺,表現在學生不能運用已學的知識去理解為什麼0.8=0.80,1.70=1.7。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小數的性質,真正懂得為什麼小數的末尾無論添幾個0或去幾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本課設計時,在24字教學模式的指引下,讓學生邊自學、邊動手量出0、1米、0、10米、

0、100米的紙條,看有什麼發現。在全班交流時,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在生生、師生互動中實現對小數性質的掌握。同時,學生已有的數學現實隨着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入而呈現不斷變化,在這樣一個動態過程中,教者通過不斷創設一個個新的問題情景,不斷激起學生一個個新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原有的數學現實不斷地被激活,學生不斷地體驗着發現、創造。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有學問油然而生。

2、學生真正成為規律的探索者、發現者。小數基本性質的歸納,小數基本性質的運用,教師充分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教師既沒有被學生已知0.8=0.80的現象所迷惑;而輕易放過讓學生作進一步探究的機會;同時又充分地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每一次都是學生自己討論,自己發現、自己總結、自己歸納,一層一層不斷地深入,不斷地完善。

3、不但使學生學到知識,同時使學生學到做學問的方法。

本課在教學後,我這樣反思過:能否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0.8=0.80、1.7=1.70進行大膽的猜測,猜測後再進行自學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驗證,在驗證的基礎上觀察,歸納,提升,而且讓學生把不同的驗證方法在黑板上展示講解,這樣會更符合24字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