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57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小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教學《小數的基本性質》時,我沒有直接出示例題而是先在黑板上寫了3個1。提問:這3個1中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個1後面添上一個“0”成10,在第3個1後面添上兩個“0”成100。問:現在這三個數還能用等號連接嗎?(不能)師:你能想辦法使他們相等嗎?這問題情境的創設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這個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吸引着學生,引起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慾望,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熱情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紛紛開動腦筋、個個躍躍欲試。通過大家的回答和教師的評判不知不覺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流暢。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出發研究新問題是小數意義的運用。接着通過觀察米尺,引導學生得出0.1=0.10=0.100。讓學生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再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找出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時,小數的大小不變。接着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驗證:0.3=0.30,再次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

這節課,以學生找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環節清晰。但是正如所有的課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反思下來我覺得本節課中教師還是講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給學生鞏固練習時間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

小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篇2

小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組成、小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後學習的,學生對於像0.4=0.40等知識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就理解得不是很透徹,所以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主要是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本節課內容,主要如下:

一、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更多地關注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沿着猜想、驗證、總結、應用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首先,引領學生從生活中提取數學素材,提出0.3=0.30的猜想,然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從不同角度去驗證猜想。學生從表示的具體錢數;藉助方格圖,從他們所表示的意義和陰影部分大小;利用數位順序表等多個角度去驗證猜想,總結出小數的性質,然後再把性質運用到生活之中。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總結,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

二、關注生成,讓教學真實有效。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當下的思維狀態,學生認知的起點,學生的困惑等等。教師要充分關注生成,併合理引導學生的生成,課堂教學才能更加真實有效。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塗色表示0.5、0.50和0.05這三個小數,然後再比較0.5和0.50、0.5和0.05的大小。讓學生髮現,從0.5到0.50小數的末尾添上了一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但是,從0.5到0.05小數的中間添上了一個0,大小就變了。這是因為5所在的數位就變了,表示的意義變了,小數的大小就變了。這樣,學生才真正體會到在小數性質中,末尾這個詞重要性。

三、深刻反思,還有很多不足。

1、教師圍繞小數的性質,提出諸多細小的問題,學生在這些問題的牽引下被動地回答,被動地接受。

2、本節課中教師還是講得多了一點,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處理得急了一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儘量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小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篇3

“小數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教材結合現實情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地觀察、比較和歸納,探索小數的性質。例題分兩個層次安排的:第一層次通過兩個小朋友交流鉛筆和橡皮單價的情境,引起學生進行比較的需要,再通過“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麼?”的討論和交流,體會用不同的方法比較鉛筆和橡皮的單價,結果都是一樣的。第二層次是讓學生藉助直尺圖自主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它們也是相等的。依據情境圖和得到的等式進行觀察、比較等活動,感知上述兩組等式存在着“小數末尾去掉0或添上,小數的大小不變”的特點,從而歸納概括出小數的性質。

上面是教材上例6的情境圖,呈現的是購物情境,通過思考一組食品的價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理解“化簡”的概念,學會化簡小數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我在課堂上是這樣展開的:

⑴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書上的填空,交流得到的答案,牛奶2.80元、麪包4.00元和合計10.50元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這樣一個過程是“小數性質”應用的內化過程,學生們在練習中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⑵理解“化簡”的含義。教師指出像2.80元=2.8元一樣,將小數寫法簡化的過程就是“化簡”;

⑶驗證答案。利用元、角、分這些單位進行驗證,例如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元和2.8元是相等的,所以2.80元=2.8元;3.05元表示3元05分,假如3.05元中間的0去掉後就成了3元5角,大小不再相等,所以3.05元中間的0不能去掉。利用元、角、分這些單位進行驗證,和利用小數的性質化簡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從而達到進一步理解小數性質和應用小數性質化簡小數的合理性;

⑷質疑。“為什麼超市的消費單上的錢數都是兩位小數,不寫簡單的小數呢?”教師在本題結束反饋時拋出了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有兩種,一種理解為都是兩位小數便於超市進行加法計算,另一種是為了價錢精確些。第一種理解無意和小數加減法想吻合,第二種理解初步體會到保留兩位小數可以使小數表達得精確些,回答不是到位,通過教師的補充才理解到位,“這裏都是兩位小數,超市告訴顧客本超市計算錢數時精確到分。”

“獨立解決問題”———“理解”化簡“的含義”—————“驗證答案”————“質疑”這四個小環節,沒有遵循常規使用的利用“小數性質”反饋、矯正,增加了“驗證”和“質疑”的環節,旨在繼續溝通實際生活與小數性質之間的聯繫,培養小數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質疑”環節則明顯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為後續的學習豐富了感性認識,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當然,不足之處也有,沒有利用“小數性質”反饋、矯正,此處演繹思維培養的資源無意浪費了,且“小數性質”的應用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會減緩學生技能的形成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