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的體會與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57W

新課改已經進入全面的實驗階段,通過一階段的教學我感覺到,新的理念、新的標準、新的教材,帶來了面貌一新的課堂教學。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人教版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基礎。下面談一談近兩年來我在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和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的體會與反思

一、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我先在黑板上貼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並對學生説:“猴子媽媽因為小猴子愛學習,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説的同時,在小猴子面前貼上一個大盤子和兩個新鮮的大桃子。“小朋友你們看,小猴子是不是很開心呀?”接着小猴子就開始“吃”桃子了。我先從盤子裏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發現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着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取下一個桃子,並説:“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很自然的讓小朋友説出了“0”。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以新的理念為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29頁上“0”的認識時,我充分挖掘教材,當小朋友認識了“0”後,我提問: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0”?小朋友説得熱火朝天,有的説:我家電話機上、手機上有“0”;有的説:足球比賽的比分是0:0;温度計上有“0”;尺子上有“0”;門牌號碼有“0”;還有的學生説今年是2005年,裏面也有兩個“0”……最後,我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學生表情興奮,紛紛動腦、動手操作起來,有的把文具盒裏的東西全倒出來,説裏面有“0”枝筆;有的學生説:我們上體育課時,教室裏的人數是“0”……“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表演,自己去發現、研究,揭示了學生對0的含義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三、以新的理念為指導,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我們應該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前要考慮各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討論交流,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合作的效果,討論的情況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例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時,我大膽地把教材中的兩個例題作了變動,把它們設計成學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學例題後,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全班學生分四大組討論,每組創設一個情境,再讓學生根據內容列出連加(或連減)。

表演形式:一人敍述,幾人表演。

第一組:有10只小鳥,先飛走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幾隻?

第二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來了1只,有跑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隻?

第三組:河邊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還有幾隻?

第四組:草地上有7只小雞,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還有多少隻?

小朋友們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學得非常有勁。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鞏固了知識,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進行教學。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最喜歡遊戲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鬆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加、減混合”時,我把書上的例題改成了遊戲形式,我先對學生説:“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遊戲嗎?”接着,講遊戲的規則(先有7人在車上,接着下車2人,再上車3人)。然後,邊放音樂邊講述:汽車從德政園站開車了,(學生做動作、嘴裏發開車的聲音)家潤多站到了,停車(下車2人,又上車3人),汽車又開了。遊戲結束後,讓學生討論後説説,現在車上有幾人?有的學生説,現在車上有8人;有的學生説,原來德政園站車上有7人,到了家潤多站下車2人,又上車3人,現在車上有8人……學生在遊戲活動中知道:從7人裏面去掉2人(要用減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這樣學習“加、減混合”的例題,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的親切感、興趣感也自然產生了。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