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81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1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演講稿,文章論點鮮明,論述縝密,層層深入,是對學生進行良好革命人生觀教育的良好教材。但由於文章資料背景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為遙遠,無故事情節、無華麗詞句的説理性文章,對小學生來説是“無趣”的,學生理解課文資料也有必須難度。本課的難點有兩處:一是體會“人民服務”的思想;二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鑑於此,在備課時我這樣安排:1、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精煉。2、聯繫生活,理解為人民服務。可是實際教學中,這節課給我的感覺卻不好,這堂課結束了,但課堂上那侷促不安的面孔、牽強附會的局面卻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一、思路相通,卻少了語文的味道

語文就是語言文字的簡稱,在語文教學中語言通常以閲讀的方式表現出來,所以,語文就是注重閲讀的培養和文字的書寫訓練。在《為人民服務》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以小見大,理解‘為人民服務’的含義,經過舉例子、打比方等許多方法。學生理解了,欣賞優美文字的時間卻沒有了。

二、拓展適當,見好就要收場

在講“為人民服務”一課的重點句子的理解,如: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什麼樣的人死比泰山還重?(狼牙山五壯士、郝副營長、李大釗、黃繼光)什麼樣的人死比鴻毛還輕?(小兵張嘎裏的石磊、秦檜、高俅)這樣的例子,學生暢所欲言,理解了其意,卻耽誤了很多的時間。所以應見好就收場。

三、要下功夫研究教材,備好課

如課文的背景,字、詞、句的含義,關注課後作業的設計,它是課堂教學中必須落實的重點目標。僅有把教材研究透了,課堂上教師才理清教學思路,把握教學重點,優化課堂教學,使課堂活而不亂。

四、教師要加強教中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思路

新課程的課堂是開放式的課堂、生成性的課堂,學生問題的出現沒有系統性、層次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學生質疑時,(在黑板角標記)及時快速地羅列、梳理,反思先解決那些問題,後解決那些問題,哪些問題讓學生互動解決,那些教師引導解決,以免顧此失彼,從而有效地組織教學。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2

一轉眼,從教近十年了,公開課也做了不少。對於公開課,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種新理念的嘗試,一種夢想的追求,一種藝術的雕刻……是陽春白雪,是冰山雪蓮,是孔雀展屏。然而,當教研員讓我在“區際交流和諧共進”瀋河、和平語文學科教學研討會上執教《為人民服務》一課時,我着實感到困惑了。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這篇講演着重論述了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夠説這是一篇典範的演講詞。可是我一向在想:這篇課文學生能喜歡嗎?教材為什麼要選這篇課文?時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學生是否完全理解?況且,本文的第四、五兩段似乎與前面幾段論述的不是一個問題,分析起來有必須難度。這樣一篇課文,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我們究竟應當教給學生什麼?

經過對教材、學生等反覆的思考與沉澱,我把這堂課的教學設計為一節演講課:讓學生感知演講詞針對性、啟發性、感染性的三個特點,從而能夠進行簡短的即興演講。針對教學目標,我預設了這樣的教學過程:經過分析演講詞的結構、語言,緊緊抓住嚴密、準確、有表現力這幾個詞語來體會演講詞的特點,從而掌握演講的基本技巧。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們熱情的反應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這更多應當源於他們對於演講這一的喜愛,這篇課文完全成為學生們學習演講詞的一個載體,所以,他們樂於朗讀、品味、分析、總結,並把學到的知識在即興演講中加以運用。

回顧這一節課,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讓語文課語文味兒十足

總以為僅有古典詩歌教學過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夠讓語文課語文味十足,其實不然,語文應是聽説讀寫的結合,要讓一堂課更具有語文氣息,不僅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還應當進行紮紮實實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本事和語文素養。

(二)讓語文課“實用”起來

語文課教學,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本事,鑑賞的本事、表達的本事、交流的本事,面臨現代社會中交際越來越重要的現實,讓語文“實用”起來。

(三)讓學生思維動起來

有時候,一些課堂熱熱鬧鬧,師生和諧愉快,可是教學效果並不好,究其原因,學生並沒有認真深入的思考,所以語文本事提高比較緩慢;我們應當選擇恰當的教學切入點,讓學生的思維真正的動起來。

(四)讓課堂環節靈活、高效

我們學習、領悟課改的新理念,我們更關注這些新理念的落實,關注新課改的實踐,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也遭遇了一些困惑與尷尬。忽視語文教學特點而過分追求新形式,會讓我們的課堂走入誤區。如何讓課堂環節靈活、高效,帶給學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語文課,我們究竟應當帶給學生什麼?應當是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

公開課是一種磨練,更是一種收穫。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3

教學中我主要圍繞課後的問題展開了教學,學生能回答的問題讓孩子們回答。比如“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説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説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幾句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讓學生懂得這幾句話分別説的是什麼意思,其次還要讓學生明白句與句之間是怎樣樣連起來的。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自我領悟每句話説的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説並不難。我把每句話的意思都簡要板書在黑板上。句與句之間是如何連起來的對學生來説就難了。於是我讓學生看看板書,説説從每句話的意思中看出了什麼?聰明的學生立刻説了,感覺一句比一句深入,説得具體明白!於是我抓住學生説的越來越深這句話,告訴學生,一句比一句深,句與句之間就是遞進的關係,每個句子之間就是這樣連起來的!這樣,學生就理解了“遞進”。之後,我讓學生再次小聲朗讀這四個句子,還有沒有什麼疑問。最終,讓孩子們根據自我的理解再讀四句話,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出來。短短的幾分鐘內,人人過關!

這課的教學,我感覺的用的是“剝筍”的方法,一層一層剝開,讓學生見證驚喜見證奇蹟。兩堂課的教學,學生並沒有生出厭倦的情緒。

備課不僅僅重要的是瞭解學情,充分了解學生,預測學生!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4

《為人民服務》是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的演講,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接觸到的夾敍夾議的文章。以《課標》為指導,結合單元主題、教材、教參,我擬定了本課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圍繞“為人民服務”這個論點從幾個方面去論述什麼是“為人民服務”,體會這種逐層深化,條理清晰,突出主題的寫作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困生掌握起來有些困難,又因為文章資料背景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為遙遠,文中個別詞語,張思德的精神品質學生很難理解和體會,所以,在還沒有上這課之前,我反覆想,怎樣便於學生理解呢基於這一點,課前我注意引導學生查找文中一些詞語並收集整理與文章寫作背景相關的信息資料,以便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作好準備。

本文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本着把課文讀“薄”的原則,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張思德的有關資料,讀懂課文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經過獨立讀書思考,理解每一自然段論述的中心問題,以及幾個問題間的聯繫。第二課時本着把課文讀“厚”的原則,理解課文是如何圍繞着“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論點從三個方面層層展開闡述的,並瞭解議論文的一些論證方法,初步感知議論文語言之間的嚴密性。本節課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研究到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結構相似,都是先提出自我的觀點,然後或引用古人的佳句或舉例説明來進一步闡述這個觀點,使我們對生死、批評有了正確的理解。所以,教學時,我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語言通俗易懂,論述層次也很清晰,我在學生書讀的基礎上對段的資料一點而過,然後抽出其中典型的幾句再次引導學生體會句子之間的嚴密。由於教學時我從題入手,理清脈絡,抓中心,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導行,使比較難理解而又比較枯的論文變得易學,趣味。

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從文章“為人民服務”這一資料想開去,讓學生針對感受最深的句子談感受,其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圍繞一個觀點層層展開論述的方法,二是學生能夠經過名人故事,身邊事蹟去感悟什麼行為叫“為人民服務”。

如果説到遺憾的話,我覺得,本節課我只顧着完成自我的教學任務,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不夠到位,如果後面不拓展《人民英雄紀念碑》,把留下的時間讓學生多説一些,或者寫一寫,教師再引導到本節課教學目標上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更到位。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5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全文闡述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文章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中心,進行了兩個方面的論述。

學生對課文的背景瞭解過少,並且這是學生初次接觸議論文,文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對學生來説,是無趣的,對教師來説,也是一個挑戰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僅有激發學生“我想學”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起引導的作用,與其枯燥地講解,不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我去研讀。

於是,我確定的目標是讓學生有明確目的地讀書!那麼學完這課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背誦課文!這是一篇議論文,學生必須理解了課文資料才能簡便背課文。

早自習的時候我讓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嘗試背誦。上課的時候,我問學生:“你們會背了嗎?”孩子們面面相覷,面露難色。然後我説:“同學們,別緊張也別害怕,為什麼這課不能容易地背誦出來呢?因為這課同學們還沒理解。這是教師的問題,不是你們的過失。在今日的兩堂課裏,我將引導你們理解課文資料,並保證只要你們認真聽講,努力思考,兩堂課下來,個個都能流利地背誦課文!”

這時,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6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演稿。講演,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並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説方式。《為人民服務》這篇講演稿對學生來説是有必須難度的,要讓學生反覆讀課文,在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資料。教師應當從“深文淺教”中教會學生。經過課堂上的實踐,證明了這節課的安排是合理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教的簡便,收到了實效。從學生的發言中可看出,他們對此理解還是比較透徹的。學生為何對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徹的理解呢?簡單地説,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必須的學習方法,具備了必須的學習本事。

長期以來,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和學習本事的培養,進行了“讀---想---談”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我去研究,教師不講也能夠,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我的本事瞭解功課時,教師才去調兵遣將幫忙他。這種模式營造了讓學生主動地獲得學習的成功,同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本事,自學本事發展也得到了提高。他們能夠大膽地去發現、去想、去説。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7

《為人民服務》這是小學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文章,屬論文範疇。學生在小學階段中第一次接觸論文,雖然學習要求沒有中學那麼高、那麼難,但如何讓他們簡便地理解與理解,還是得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方案。

前天,根據自我設計的教學思路上了一遍《為人民服務》這一課,自我感覺良好,至少能完成預期目標,學生也能配合,舉手發言比較進取,本人也感覺簡便。上完後,幾位聽課教師覺得有些環節節奏太快,有些地方顯得哆嗦,也有覺得上得比較紮實。總之,能讓學生“動”起來的課堂就是好課堂,有缺陷是正常的。

之後,根據別人的教學課件、教學思路重新備課,然後借一個班再上一次,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與之前的風格完全不一樣,能夠説是“板塊教學”。上完後,感覺也還好。畢竟是借班,學生表現也很進取,各個環節還是很順利完成。想想,別人精心的設計,自我順手拿來就上,有這樣的效果已經很滿意了。當然,挖得沒有別人深,上得沒有人家好那是肯定的!

的確,教無定法。從以上的兩種不一樣教學設計以及上完後的反饋,可見,一篇文章不一樣的教師有不一樣的教法,不一樣的教法也有不一樣的效果。但我們最終所追求的目的都是讓學生學得更好。當然,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要不斷鑽研,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簡便、愉快地學習是我們鑽研的主題!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8

《為人民服務》是六年級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篇幅雖不算長,但一向以來學生讀起來都比較費勁,並且文章又要求背誦,所以學生就更加不喜歡這篇文章,甚至一談到要學這篇文章時有的學生在撇嘴。

其實備課時孩子們的心裏我已經有所瞭解,由於課文中當時的時代背景離此刻的孩子生活還比較遠,所以我們的孩子不能理解課文的中心意思也有情可原。教學時,我沒有直接檢查預習並讀課文,而是提前剪切好了一段關於張思德犧牲的片段,孩子們在電影中直觀的感受到了當時的場景,更初步明白了為什麼毛澤東主席會做這樣一個演講。有了電影鋪墊之後,我再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閲讀,選擇自我喜歡的部分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沒有絲毫的被動,完全嘗試着主動分享喜歡的段落,讀中感悟。

另外,在理解正確的生死觀這個部分,我主要抓住了比較的教學方法,列舉出學生熟悉的人物,讓學生自我確定其死的意義,並請學生講一講他們的故事,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正確生死觀的含義。

其次,我在這節課還注重了語言感悟,輕詞語分析,把需要理解的詞語放到句子中去體會,一節好課,不僅僅要讓學生對課文資料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要讓學生積累必須的詞彙。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備課時就要抓好詞語這個切入點。如:“精兵簡政”一詞,學生單純的理解詞語有點太生硬,並且也不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於是把詞語放到相應的句子中去,體會詞語的含義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最終,在這節課上我還設計了抓聯繫,也就是從課文延伸到學生生活,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含義,從自我角度看,自我應當怎樣做,要做些什麼才是我們生活中的為人民服務,這樣學生對文章的中心印象會更深入。

總之,經過本節課的教學,感到自我的教學水平還需提高,智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候往往比我們教上幾節課的效率都要高,記得《夏山學校》中有一句話説的好:只要學生願意學,那麼不管你怎樣教他都能學會,可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多重要!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9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第12課。此文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文章論點鮮明,論述縝密,層層深入,是對學生進行良好革命人生觀教育的好教材。

由於文章資料背景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為遙遠,對小學生來説是“無趣”的,學生理解課文資料有必須難度。在備課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學會閲讀以議論為主的表達方式的文章;二是讓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教學難點一是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二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所以我這樣設計教學的:

首先,初讀課文掌握大致資料。預習和早讀時要求學生讀課文並試背課文。上課的時候,我問學生:“你們會背了嗎?”孩子們面面相覷,面露難色。然後我説:“同學們,別緊張也別害怕,為什麼這課不能容易地背誦出來呢?因為這課同學們還沒理解。這是教師的問題,不是你們的過失。在今日的兩堂課裏,我將引導你們理解課文資料,並保證只要你們認真聽講,努力思考,兩堂課下來,個個都能流利地背誦課文!”這時,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

其次,細讀課文理解課文資料。比如教學時,為了讓學生以小見大,理解‘為人民服務’的含義,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學習時,我引導學生對“重於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戰爭年代的英雄轉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僕,進而轉到普通的勞動者。在課上,我還引入了六年級上學期學過的《有的人》這首詩,讓學生感受到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之後,圍繞課後題展開教學。課後習題學生能回答的讓他們回答。比如“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説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説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幾句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讓學生懂得這幾句話分別説的是什麼意思,其次還要讓學生明白句與句之間是怎樣樣連起來的。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自我領悟每句話説的是什麼意思。我又讓學生聯繫名言警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並要學生列舉受到教師或同學批評的實例,説説自我當時的感受。當孩子們把這些平時熟知的語言和事例與課文資料聯繫起來的時候,他們的思維也活躍起來,這樣一篇離孩子們很遠的文章一下子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句與句之間是如何連起來的對學生來説就難了。於是我讓學生説説從每句話的意思中看出了什麼?聰明的學生立刻回答,感覺一句比一句深入。於是我抓住學生説的回答,告訴學生,一句比一句深,句與句之間就是遞進的關係,每個句子之間就是這樣連起來的!同時,學生就理解了“遞進”。之後,我讓學生再次小聲朗讀這四個句子,看看還有沒有什麼疑問。最終,讓孩子們根據自我的理解

再讀四句話,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出來。短短的幾分鐘內,人人過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簡便地走進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勃勃生機。這是學生需要的,更是教師們所期望的。

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從文章“為人民服務”這一資料想開去,學生能夠經過名人故事,身邊事蹟去感悟什麼行為叫“為人民服務”,因為對於“以我獨尊”的現代獨生子女來説,理解“為人民服務”遠比在實際行動中做出來的“為人民服務”容易多了,我相信,在他們心底,已經根植了為人民服務的種子,他們必須會努力前行!

語文即生活,尤其是這樣一篇經典的文章,如果不把它的根深植在生活的土壤裏,它就會枯萎在學生的心靈裏。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10

從教十多年來,公開課也做了不少。但這一次公開課好像與以往的都不一樣,因為這一次是新的課堂模式的嘗試,是新的教學理念的探究,是新的主角扮演的轉變。《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演稿。講演,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並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説方式。《為人民服務》這篇講演稿對學生來説是有必須難度的,要讓學生反覆讀課文,在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資料。回顧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總體認識: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這篇講演着重論述了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夠説這是一篇典範的演講詞。可是我一向在想:這篇課文學生能喜歡嗎?教材為什麼要選這篇課文?時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學生是否完全理解?這樣一篇課文,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我們究竟應當教給學生什麼?經過對教材、學生等反覆的思考與沉澱,我設定三點學習目標:

1、經過研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真正理解為人民服務的含義。

2、經過品析課文語言,瞭解本文嚴密的論證及逐層深入的結構特點。

3、在閲讀中體會演講詞以嚴密的邏輯論證來闡明自我觀點、見解、主張的特點,領悟作品內涵。針對教學目標,我預設了這樣的教學活動:活動一,研讀第三、四、五自然段。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以問題為導入點,以讀為主要方法,理解每段的資料,提煉每段的主要信息

(實現學習目標1)。活動二品析語言,體會文體特點這是本節課的難點,以練習為切入點,合作、討論為發方法(實現學習目標2)。活動三:再讀體會,聯繫議論文常識,進一步領悟作品內涵(實現教學目標3)。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們熱情的反應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這應當與他們對於這種課堂模式的新奇和課前所作的充分預習是分不開的。課堂按照由導課到三個活動再到小結收穫的教學流程逐步完成展示,相應的三個教學目標也一一達成了,教學效果遠遠好於平時的常態課,學生進取踴躍的發言、展示,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二、成功之舉:

1、全面學習、片段展示:

在活動一研讀第三、四、五自然段時,為每個自然段設置一個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研讀課文資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這三個自然段的資料,再臨時指定任務,把他們的學習成果展示到黑板上,然後大家一齊點評、補充。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避免了學生只學習本組的資料,而忽略了其他學習資料,有利於學生又快又準的掌握所有知識。

2、結合文體,品析語言

活動二:品析語言,體會文體特點時,經過品析語言、練習推理、進而結合全文資料理清全文的論證結構。這樣能夠動動學生的進取性,能夠減少學生對抽象的文字理論的排斥性,讓抽象的結論如水到渠成般出現,被學生不經意間就掌握了。

3、標準公正的評價

在展示評價環節有統一的標準,即準確、全面、工整、速度、整體美觀五點,每點各一分,讓學生們自我按照這樣的標準去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有公平感,這樣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進取性。

三、不足之處:

沒有注意調動氣氛,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如:複習提問時,範晶晶同學就很緊張,導致她進取地舉手發言,可是站起來後不知該説什麼。還有在小組展示讀課文時,忘掉了平時那麼多種模式,而只記得讓一個代表去讀,使讀的環節顯得單調。

四、教學機智:

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當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資料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教師要給學生當堂練寫的時間,本節課我儘量把留給學生,把練筆穿插到課文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當堂寫,當堂練:如,在仿寫句子時,學生們都很進取,但又沒又時間讓他們逐一回答。我便臨時對要求做了調整,由原定逐一回答變為組內交流,再派代表把本組最好的成果在班上展示。

五、學生創新:

學生的成長是迅速的,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他們的想法能夠説是日新月異,他們的表現足以讓你刮目相看。如,在小結收穫這部分,學生們都踴躍發言,並且發言的資料都很有觀點,有的聯繫現實生活,有的結合自身實際,有的向社會提出號召……精彩的展示,讓人覺得時間的短暫,讓隨着鈴聲結束的課堂意猶未盡。

我們學習、領悟課改的新理念,我們更關注這些新理念的落實,關注新課改的實踐。如何讓課堂環節靈活、高效,帶給學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語文課,我們究竟應當帶給學生什麼?應當是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公開課是一種磨練,更是一種收穫。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11

有幸參加了歇馬鎮組織的語文課堂教學大比武,主講了《為人民服務》有如下反思。

1、學生對課文的背景瞭解過少,並且這是學生初次接觸議論文,文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對學生來説,是無趣的,對教師來説,也是一個挑戰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僅有激發學生“我想學”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起引導的作用,與其枯燥地講解,不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我去研讀。於是,我確定的目標是讓學生有明確目的地讀書!那麼學完這課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背誦課文!這是一篇議論文,學生必須理解了課文資料才能簡便背課文。此環節設計合理。

2、教學中我主要圍繞課後的問題展開了教學,學生能回答的問題讓孩子們回答。比如“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説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説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幾句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讓學生懂得這幾句話分別説的是什麼意思,其次還要讓學生明白句與句之間是怎樣樣連起來的。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自我領悟每句話説的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説並不難。我把每句話的意思做成課件,引導再次讀。領會句與句之間是如何連起來的對學生來説就難了。於是我讓學生看看板書,説説從每句話的意思中看出了什麼?

聰明的學生立刻説了,感覺一句比一句深入,説得具體明白!於是我抓住學生説的越來越深這句話,告訴學生,一句比一句深,句與句之間就是遞進的關係,每個句子之間就是這樣連起來的!這樣,學生就理解了“遞進”。之後,我讓學生再次小聲朗讀這四個句子,還有沒有什麼疑問。最終,讓孩子們根據自我的理解再讀四句話,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出來。短短的幾分鐘內,就有不少人過關!這課的教學,我感覺的用的是“剝筍”的方法,一層一層剝開,讓學生見證驚喜見證奇蹟。

當然,本節課也有最大失誤--學情瞭解不夠導致”生拉”現象時有發生。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12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全文闡述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文章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中心,進行了兩個方面的論述。

學生對課文的背景瞭解過少,並且這是學生初次接觸議論文,文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對學生來説,是無趣的,對教師來説,也是一個挑戰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僅有激發學生“我想學”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起引導的作用,與其枯燥地講解,不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我去研讀。

於是,我確定的目標是讓學生有明確目的地讀書!那麼學完這課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背誦課文!這是一篇議論文,學生必須理解了課文資料才能簡便背課文。

早自習的時候我讓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嘗試背誦。上課的時候,我問學生:“你們會背了嗎?”孩子們面面相覷,面露難色。然後我説:“同學們,別緊張也別害怕,為什麼這課不能容易地背誦出來呢?因為這課同學們還沒理解。這是教師的問題,不是你們的過失。在今日的兩堂課裏,我將引導你們理解課文資料,並保證只要你們認真聽講,努力思考,兩堂課下來,個個都能流利地背誦課文!”

這時,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

教學中我主要圍繞課後的問題展開了教學,學生能回答的問題讓孩子們回答。比如“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説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説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幾句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讓學生懂得這幾句話分別説的是什麼意思,其次還要讓學生明白句與句之間是怎樣樣連起來的。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自我領悟每句話説的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説並不難。我把每句話的意思都簡要板書在黑板上。句與句之間是如何連起來的對學生來説就難了。於是我讓學生看看板書,説説從每句話的意思中看出了什麼?聰明的學生立刻説了,感覺一句比一句深入,説得具體明白!於是我抓住學生説的越來越深這句話,告訴學生,一句比一句深,句與句之間就是遞進的關係,每個句子之間就是這樣連起來的!這樣,學生就理解了“遞進”。之後,我讓學生再次小聲朗讀這四個句子,還有沒有什麼疑問。最終,讓孩子們根據自我的理解再讀四句話,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出來。短短的幾分鐘內,人人過關!

這課的教學,我感覺的用的是“剝筍”的方法,一層一層剝開,讓學生見證驚喜見證奇蹟。兩堂課的教學,學生並沒有生出厭倦的情緒。

備課不僅僅重要的是瞭解學情,充分了解學生,預測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