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8W

美國的教育界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然而,真理都是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誕生的。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範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3課時,課本第63頁的例題及第64—65頁的練習。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特徵,並初步理解周長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材的例題的安排是測量學校籃球場的周長。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又緊貼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有選擇的使用,做了整合處理。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這樣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根據以往的教學要求理應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總結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公式。

根據新課程目標及大綱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基礎,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交流獲得解題方法上。在我的第一次試教的時候,長方形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我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你打算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這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然而,在比較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的感知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時,大部分學生認為長加寬的和乘2,這種計算方法很費事。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原來在於計算28+15是進位加法,沒有乘法來的快,所以大部分學生認為28×2,15×2這種方法比較簡便。針對我們班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的新理念,對教學內容做了重新的修改,則,長方形的長是30米,寬是10米。在教學時,由於長和寬的長度都是整十數,學生口算速度比較快,想到的方法也很多。然而在學生彙報的時候,我不止是引導他説自己的方法,還要引導他説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讓其他的學生也能認識並理解這種計算方法。

學生一:30+30+10+10=80米

想法:求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求它的四邊的長。

學生二:30×2=60米 10×2=20米  60+20=80米

想法:長方形有兩條相等的長,兩條相等的寬。

學生三:30+10=40米  40×2=80米

想法:長方形有兩個這樣的長加寬。

學生四:20×4=80米

想法:長比寬多20米,如果給寬10米,那它每邊就都是20米。

……

在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後,我並沒有急於對算法進行優化,而是引導他們理解不同的算法。誰的想法和他一樣呢?那你也來説説你的想法吧!通過這樣的提問,讓每個學生在説與傾聽的過程中感受並理解每一種算法。那你喜歡哪一種算法呢?並説説你的理由。其實,在學生説為什麼喜歡這種方法的過程中,就已經在對每一種算法進行優化了。當第三種方法被喜歡的理由讓大家信服時,則已經達到算法的優化了。這樣設計,在沒有揭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的前提下,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既有利於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使相關的探索活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於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有個性的過程。同時,能夠讓每個學生在快樂、自主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氛圍中,實現解決問題方法上的優化。